养生健康

处暑调好神,悲秋不再悲 秋季抑郁症的由来

处暑调好神,悲秋不再悲 秋季抑郁症的由来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状况,例如体内激素的分泌、酶的分泌;人体在心理状态比较愉快的时候,分泌的有益激素和酶比较多,这些酶和激素会把身体调节到一个比较佳的状态;反之,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甚至引发冠心病、高血压。

在处暑时根据处暑的气候状况来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可以预防“秋季抑郁症”。

秋天抑郁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秋季里有些人容易伤感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节。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以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的“金”为例:五脏中的 “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

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低温抑郁症”。

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秋天,乃“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大好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大可不必自寻烦恼,失意伤感地“悲秋”。饮食滋养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不但无精打采而且意志力也较薄弱。

注重养心和养肝,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莲子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喝对于抑郁很有帮助。

处暑如何调神 处暑须防抑郁症

处暑之后便是深秋,这个时节除了天气转凉外,随处可见草木凋零的落败景象,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心生哀愁。中医学上也有“秋应于肺,在志为忧”的说法。这个时节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非常容易导致人心情忧郁,从而患上“秋季抑郁症”。

孕妇晚上做噩梦怎么办呢

处暑之后,大家在起居方面,做到早起早睡,可以使肺气得以舒展;在精神方面,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同时,也是开展各种运动的大好时机,秋高气爽之日,运动既不会像夏季容易中暑,也不会像冬季容易冻伤,此时正是锻炼的好时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食,处暑后的饮食要多食用苦味的食物,有助于养生。

苦味野菜

夏秋之际能吃到的野菜有车前草、苦菊、黄秋葵、苋菜、薄荷菜等。这些野菜不仅有食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比如车前草,寒性的野菜,可以起到清热、利尿、明目、祛痰、抗抑郁等作用;黄秋葵便 具有清热解毒以及润燥滑肠的作用;薄荷当然是具有清凉,清咽利喉的作用。

苦味茶饮

咖啡、可可、茶是三大苦味饮品,而且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不含酒精的饮料。茶里的茶多酚是很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保健的作用。茶有温凉之分,一般在夏秋之交,适宜喝绿茶。绿茶有着生津止渴,消食化痰的作用。咖啡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咖啡因,它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处暑期间,人们会有种困意,此时可以饮咖啡来提神;可可与咖啡类似的苦味饮品,它有着强肾利尿作用。

苦味蔬菜

如苦瓜、芹菜、莴苣、萝卜樱等都是具有苦味的蔬菜。苦瓜算是其中较苦的一种,但是它的功效大,能起到益肾利尿、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还能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而且它适宜任何人群食用。

处暑调好神,悲秋不再悲 处暑精神调节法

处暑还可以通过陶冶法和情志制约法来进行精神调节:

陶冶法是指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动静相参、情趣高雅的活动,来怡心养志,忘却不良情绪。如进行歌舞表演、下棋钓鱼、种植花草,旅游行走、赏乐听取,书法写生等,其中以音乐和书法绘画最为怡情。

情志制约法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措施,干扰和消除不良情绪对人的伤害,达到平衡情志的目的。主要包括抑情顺理、情志引导和情志相克三种方式。抑情顺理主要是指通过他人的语言开导和引导或者自己的理性思考达到理顺情理,用理智驾驭情感的效果;情志引导是指通过自身的修炼,如修身养性、静神冥想法来给自己创造良好的心情;情志相克指的是用一种情绪来克制另外一种情绪,以情胜情。例如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

尽管自古以来多悲秋,但对个体而言,保持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也可让悲秋不再悲。

秋季防止情绪低落

秋冬易情绪低落

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行为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收,五志为悲。秋令的燥气使人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这些症状都会影响人的精神 状态,常易产生悲伤消极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敏感之人触景生情,生出凄凉、忧郁之感,使得机体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与“冬”相对应的五行为水,五脏为肾,五气为寒,五化为藏,五志为恐。肾藏精、主骨、生髓,肾之精气亏虚可见精神疲软、哈欠连连、情绪反应迟滞,所以冬季养生养神都十分重视补养蓄藏肾精,以此保持精力充沛、神思敏捷。传统的冬令膏方进补就一直流传盛行至今。

现代研究也发现,人体大脑内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不仅影响睡眠,也影响情绪,而光照则可以抑制这种激素的分泌。秋冬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褪黑 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同时,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低落状态,也能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 等变化。

秋冬情志养生讲究多

秋冬时令阳消阴长,中医推崇天人合一,主张秋冬养阴。

“秋敛”、“冬藏”护肺益肾养精神

秋季养神讲求收敛神气,按五行生克制化“喜胜悲”之理,应多喜乐,切忌悲情,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平时生活中可深呼吸使肺扩张,有助于吸氧充 足而悦神。宜早睡早起,保持充沛的精力体力。燥证体质的人建议选择滋润、生津、润燥、濡养的食物,如萝卜、莲藕、百合、黑木耳、山药、银耳、梨、枇杷、金 橘等。

冬季养神注重养肾藏精,按五行“思胜恐”之理,应平静凝思,忌讳恐吓。生活起居宜早睡晚起,保养精神。在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还需适 当进补,储存营养和能量,抵御寒冬并为来年养精蓄锐。寒证体质者,冬季更容易神情弛缓,常感到疲乏,吃冷食或寒性食物易产生胃腹不适、大便稀溏等症状。建 议选择温性食物,增加思维的活力,改善精神萎顿状况,如牛羊肉、韭菜、辣椒、洋葱、姜、蒜、佛手、红薯、栗子、荔枝、桂圆、石榴、樱桃等。

“秋冻”、“冬炼”、“茶疗”改善情绪

适当“秋冻”有利于养神,通过薄衣御寒和加强运动锻炼,对寒冬来个形神合一的“预适应”,调动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调整精神状态,到真正严寒时节就不怕寒冷、不易得病了。“秋冻”是指不要过早棉衣上身,而颈部、肚脐、后背和双脚还是不能受风寒的。

“冬炼”能够改善抑郁情绪,增强体质。闭目静坐、吐浊纳新助养神,内蓄精、气、神。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操、跳健身舞等有氧运动增加活力,并使 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尤其是常年在室内工作者、体质较弱者、脑力工作者,每日不能少于半小时的活动。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 的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冬季多晒太阳、多做户外活动,可补钙强身,对振奋精神、预防抑郁症大有益处。

“茶疗”养神也有时令 之别,秋季宜喝乌龙、铁观音等,因其性适中,介于红茶、绿茶之间,不寒不热,对金秋保健有润肤、益肺、生津等好处;再加点桂花,茶香就更沁香怡神。冬季寒 流袭人,宜喝红茶、普洱茶,温通养胃提神。研究证明,红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还能增强微血管的韧性和弹性、降 低血脂,这对防治冬季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也有益处。也可请中医指导选用适合个体状况的药茶。如果在沏茶和饮茶的过程中,能注意静心、静思、静品,就更有 益于休闲养神了。

秋冬气候、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变化,会使人的精神情绪、脏腑、气血、经络活跃的时间与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掌握这些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有目的地进行情志养生。

泡脚的好处

“春困秋乏”是季节交替的一种自然现象,而且秋季容易发生“秋季抑郁症”,这也属于一种悲秋心理。表现为心情不佳、不高兴,食欲、睡眠质量下降。通过泡脚,可以促进睡眠、振奋精。提高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易疲劳现象。

秋季干燥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头皮屑、口干舌燥和容易上火。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含氧量,提高血液对皮肤的营养供给,有利于缓解干燥。

秋季气温变化大,容易引起偏头痛的发生。泡脚可以让脚部血管扩张,改善血管痉挛引起的疼痛,减轻大脑的充血。

民间有“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这样的说法,因为通过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的穴位、经络、反射区,平衡阴阳和改善脏腑功能。也属于一种变相的进补。

泡脚对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调理作用,如关节炎、妇科病、感冒等。

寒露养生 寒露节气为什么容易产生悲秋情绪

为什么此时最容易悲伤呢?原来这个生理因素是相关的。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容易伤肺;肺气脾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使秋天多变的气象诸要素更易入侵人体,从而致病。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时期。工作压力大的青年要引起注意。

其次,“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在大脑中有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被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秋天若光照不足,会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于是人体细胞极不活跃,新陈代谢相对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科学家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

此外秋燥容易让人上火,遇事容易急躁发火,影响心境和情绪。“悲秋”的初期表现是睡眠开始不太好,神经衰弱;经常烦躁不安,觉得生活有点无聊,每天无所事事,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往往早餐起来觉得这一天很难过,下午则会好一些,晚上反而会平静下来。如果三个星期以内出现这种情况还不至于导致疾病,若持续两三个月,则要找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若超过三个月,则属于抑郁症,需要药物治疗。

处暑调好神,悲秋不再悲 调节生活预防秋季抑郁

1.生活作息要规律,应当早睡早起;

2.坚持锻炼,多进行爬山、跑步之类的户外运动;

3.科学饮食,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一类食物,例如豆制品、牛肉、鸡蛋等,高蛋白质含量的食物可以帮助大脑对抗抑郁状态;

4.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热爱工作和生活,加强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

重阳节6大习俗助健康

1.登高望远

爬山对于老人来说虽然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却不失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爬山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物质代谢;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降低紧张感和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有益心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改善呼吸系统,提高肺活量,加强新陈代谢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消化,使胃肠道蠕动加强,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以及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爬山还可以起到减肥对作用。但是,重阳节老人爬山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患有关节病的人群要避免,同时备好常用药物。

2.赏秋

重阳节的赏秋是一大习俗,很多南方城市还有晒秋的习俗,通常是去户外、乡间欣赏秋季的美景。

通常所说的“悲春伤秋”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悲秋又被称为秋季抑郁症,通常表现为心情不好、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睡眠不好等。

首先,赏秋可以抒发不良情绪,缓解紧张情绪,减少精神上的抑郁情况。

其次,赏秋增加了人体接受日照的时间,有利于调动情绪,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生茶喝了有什么好处 茉莉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到了秋天,很容易产生伤感情绪,悲观、绝望、抑郁等。受悲秋情绪影响,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这时候饮一杯茉莉花茶,顿时觉得心旷神怡,既能安定情绪又可舒解郁闷。由于茉莉花茶在加工过程中内部发生一定的理化作用,茶叶中的某些多酚类物质与茶单宁在湿热条件下,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减弱了绿茶的涩感,使之滋味更加鲜浓、醇厚,更易上口。

​男人秋季该如何养生

早卧早起防病

秋季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补充水分防暑

立秋一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就开始了。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跨度都很大,这就决定了各地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民间有“秋老虎”之说。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气象专家提醒说,“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为了预防中暑,专家建议大家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

抑郁症的预防方法

导致秋季抑郁症高发的主要病因是由于光照时间的缩短。当光照时间缩短,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由它控制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能唤起细胞兴奋,它们的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另外,室内工作也成为人们罹患秋季抑郁的原因之一。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患上秋季抑郁症。医学研究也发现,秋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秋季预防抑郁症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3.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4.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5.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心理健康之秋季抑郁症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肃杀的季节,秋天会让人产生悲悯的情绪,看到片片飞落的黄叶,看看越来越多的枯树枝,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凄凉和无助,因此,秋季是一个人情绪很容易变化的季节,人确实很难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因此,心情和情绪都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所以,秋天也是抑郁症多发的季节。

昨天,刚刚听到一个不好的消息,一个同学的老婆因为抑郁症自杀,据说还留下了一份遗书,说自己已经活够了,再活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希望,年纪轻轻就选择了这样的方法离开这个世界,就像草芥一样,落入荒野无人知,又像落叶一样,最后只能被秋风吹落的无影无踪,这种死亡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连轻于鸿毛都没有。

那么秋天的抑郁症有哪些特点?普及这些知识,是让更多的人远离抑郁症,活得更加的快乐更加的健康。

秋季抑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一些症状:心情不佳,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较为严重的则出现焦虑症状,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经过研究发现:秋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4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易发的人群是: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秋季抑郁。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21岁至31岁之间的年轻人有些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但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

抑郁症什么时候发作

这个季节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在医学上也称为“季节性抑郁症”,常发作于秋末冬初;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造成季节性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秋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典型的“季节性抑郁症”常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反应变得迟钝,生活变得懒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严重的甚至有消极自杀倾向或行为。

“日光疗法”是预防“季节性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光疗的抗抑郁机制主要是它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调整昼夜节律的时相。另外水果中的香蕉、甜橙,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等也是很好的抗抑郁良药。如果已经出现上述症状,并且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风湿病复发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

秋季为什么容易掉发呢

因为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而头发的发根是在皮肤的毛囊里,干燥的天气导致皮脂腺分泌减少,毛囊萎缩,毛发容易变脆、干枯、折断,如果人体缺少头发需要的营养,很容易发生脱发现象。头发也像肌肤一样需要补水,在秋季这样干燥的季节,如果不给秀发补充足够的水份,头发也很容易干枯掉落。人们常说秋季寂寥,落叶的秋天常常会给人一种悲观的情绪。入秋后人们容易抑郁,即常说的“悲秋”,这种情绪也会会影响头发的健康。因为临床发现,很多脱发患者掉发是经常受到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中医也认为的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也会导致头发脱落。

秋季如何正确呵护肠胃健康

1、秋寒易伤胃肠:秋天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秋寒”刺激,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刺激胃黏膜,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减弱;另外,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肠功能负担加重;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规律饮食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均造成了秋季胃肠疾病的高发与复发。因此,秋季一定要注意养护胃肠。 2、饮食理需温胃散寒:中医养生有“夏长”“秋收”之说,立秋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食欲旺盛,正宜通过食补滋养胃肠。因秋天脾胃易受寒,

秋季养生6要诀千万别忘了

忌悲。中医理 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 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咽津。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道藏·玉轴经》提出,“真液养真阴”,就是教大家咽津,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润肺。秋天的饮食强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

女人秋季怎样养生

1、早卧早起,“秋冻”适度 秋季养生以“养收”为原则,早卧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同时防止收敛过度。良好的睡眠还有利于女性皮肤保养,为“志安宁、心情舒畅”打下良好基础。 2、疏肝解郁,节内分泌 秋燥会耗伤女性气血,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内分泌失。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更是如此。同时,秋季光照减少万物凋零,易触景生情而“悲秋”,给很多女性带来情绪波动。 3、护肤润燥,内外兼修 秋天雨少天干、空气湿度低,易出现皮肤干燥症状,给很多爱美女性造成困扰。同时,秋燥易伤肺、伤津液,可能导致气阴两虚

人们不可忽视的秋季抑郁症怎么预防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患上秋季抑郁症。 3.吃过午饭,宜散步或逛逛街,松弛身心,晚上到公园跳跳集体舞等。 4.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 5.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最有趣的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我国历来的九九重阳登高的习惯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为什么秋天脱发

专家表示,秋季脱发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干燥所致,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会导致皮脂腺分泌较少,使得毛发干枯最终脱落。另一方面,初秋掉发量大也有其生物必然性。其实古人就有过这种体会,就像《孟子·梁惠王上》里用来表示视力好所描述的那样:“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这里用“秋毫”来表示事物的微小,足以可见在秋天脱落后新长上来的毛发较之其他季节的毛发是极细极小的,而比起粗旧的头发,这些细小的绒毛更加具备御寒之力。同时,按照生物进化学“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讲,人类的头发在秋季时就应该完成休止和退化的发展进程,以便于在冬季重新

秋季预防抑郁症的5个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会有更多的人感到紧张、疲劳和郁闷,加上经济拮据、下岗等因素,发病率会进一步增加。由于抑郁症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处于工作年龄段,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的可自杀而死。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可以影响人们的工作,又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抑郁症病人一般是不会主动上医院的,因此,有很大的隐匿性。 1、早睡早起,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打扮整洁出门。 2、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每日加班不宜超过两小时,否则会导致慢性疲劳,日子一长,便容易

抑郁症分哪几种 按发作特殊时期分类

1.季节性抑郁症:抑郁发作有规律地发生于一年的某一时间,如有规律地发生在秋季或冬季,分别称为秋季抑郁症或冬季抑郁症。 2.产后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分娩后一月之内。 4.孕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怀孕时期。 5.儿童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儿童期。 5.更年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更年期。 6.老年期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老年期。 7.精分裂症后抑郁症:抑郁发作发生于精分裂症的残留期。

中老年人夏季如何防中暑

夏季养生重点:养心脾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阳气充盛,阴气内敛,而人则处在天地之气交汇之中。”专家表示,从农历来看,夏季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的这三个月时间,中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 “这个季节,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即‘阳气’,都处于最旺盛的状态。因此中医认为,夏季应以养护阳气为主。”从中医五行学说和脏象学说的角度来看,“夏天属火,与心相应,而心主血脉,又主志”;同时,“长夏又属湿,湿易伤脾”,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便在于“养心脾”。 养心:气郁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