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最适合哪些运动
心脏病患者最适合哪些运动
心脏病能运动吗?
运动对心脏病患者大有裨益
“心脏病患者更要重视运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李荣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心脏病患者确实不适合采用过于激烈的运动方式,但适当的运动很有必要。
李荣说,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好处多多,可改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冠脉循环、降低冠心病可控危险因素,缓解心绞痛症状,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脂代谢,降低血糖和BMI。还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外周血循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运动康复还可以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动脉压力感受器功能,调节心脏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平衡,提高心率变异性,从而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种种证据都表明:心脏病患者需要适当、科学的运动量。
必须先评估体能再遵医嘱
运动虽然好处多多,但心脏病患者毕竟是特殊人群,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
“所有患者在运动前,都应该到医院做相关的体能检查,评估身体素质,再有针对性地定制运动处方。”李荣说,根据心脏病患者的体能、心脏负荷、心率、肺功能等身体素质的要求,对运动应该有针对性的要求。运动处方应当包括运动强度、频率、时间、方式这几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等患者,均建议评估之后再运动,尤其是做过冠脉支架手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
心脏病适合做什么运动?
散步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慢跑
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太极拳
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跳舞
美国专家指出,跳舞是心脏病人最佳的运动方式。罗伊斯博士认为:相比其他一些运动项目来说,跳华尔兹更适合心脏病人,因为跳舞既能改善心脏病人的心肌供养状况和血液中脂质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而且安全、方便,还能提高心脏病人对生活的激情,引起他们坚持运动的兴趣。
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适合运动治疗
其实除了不适合运动的,其他都适合运动治疗。如果一定要说一个适应症,通常认为下列患者比较适合。
(1)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初发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没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2)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这个好理解,重要是减体重。
(3)处于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如果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较大,常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需暂缓运动特别是比较剧烈的运动。
心脏病患者适合吃哪些水果
心脏病患者吃哪些水果好
1、膳食纤维水果
心脏病患者要想吃水果的话,最好是首选一些富含有膳食纤维的水果,这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但是进入人体后它可以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通过这种方法从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在体内生成的目的,从而更加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在很多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比如像苹果、火龙果、樱桃、柚子等,而且这些水果中所含有的热量都非常低,因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心脏健康。
专家提醒,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每天应该补充15-3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这样才能满足满足基本的需要。有研究发现,如果每天摄入26克纤维素,不但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的危险。
2.维生素水果
临床研究中发现,在平时生活中多补充些维生素,可帮助我们更好的保护心脏健康。这是由于维生素C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从而更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除此之外维生素c还能够帮助我们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更好的降低血中有害的胆固醇。除了维生素c之外,还应该多吃些富含有维生素E的水果,这类水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不仅可以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保护心肌,同时还可以预防血栓。
还有就是富含有维生素pp的水果,它可以扩张末梢血管,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在各种水果中维生素的含量非常的丰富,比如像山竹、奇异果、杨桃、菠萝等。
3.微量元素水果
要想保护心脏健康,就必须要补充各种各样有利于心脏健康的营养物质,其中微量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中微量元素数量并不多,但是对心脏的作用却很大,因此大部分心脏病人都离不开。比如像其中的硒,它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健康同时还可以防止防止病毒感染,可以说是心脏的守护神。而其中的铬则能强化胰岛细胞,可以有效的预防糖尿病,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从而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除了以上这些微量元素之外,还有像钙、镁、钾、碘等矿物质对心脏也具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而这些矿物质在甘蔗、杨桃、荸荠等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面对心脏病吃什么水果好的问题,微量元素也必不可少。
4.红色水果
我国中医指出,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适量多吃些红色的水果,这类水果对心脏具有非常有效的保护以及预防疾病的作用。这是按照我国中医的五行表对照的,要想保护脾胃健康的话,则应该多吃些白色的食物;保护肝脏健康,则应该多吃青色的食物。而红色食物最有利于心脏,因此像苹果、樱桃、火龙果等水果心脏病患者应该多吃。
不同疾病的老人要如何运动
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必要在平时进行一些运动,而老年人也不例外。不过,老年人大多身体不好,易被各种疾病缠身。因此,老人运动在种类上会受到诸多限制。那么患有不同疾病的老人要如何运动呢?
1.高血压: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由于冬天清晨温度较低,所以要避免太早出门运动,而且要注意保暖动作;血压较稳定者,可以从事快走、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较激烈运动;血压控制较不稳定者,适合散步、体操等较温和运动。
2.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运动、休息、再运动的间断方式、慢慢增加运动量。此外,避免冷天运动,若有心脏手术病史者,须经心脏医师评估,再参与运动。
3.骨质疏松症: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长者,适合从事较温和且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应注意避免跌倒造成骨折。
4.退化性关节炎:
患有膝退化性关节炎的长者,不适合爬山或走长距离阶梯,可选择无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游泳、骑脚踏车。
5.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早上空腹未进食就运动,或者是过分激烈运动导致低血糖产生,最好是饭后1小时再运动,或有人陪伴下运动;要注意胰岛素的注射必须在非主要运动部位进行,以免运动量过大,胰岛素吸收速度快,产生低血糖。
6.视网膜病变:
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跑步、举重等剧烈运动,经过镭射治疗的病患,需要得到眼科医师的许可,才可以从事运动。
7.脑中风:
必须在复健师或医师指导下,进行复健运动。
心脏病患者最适合哪些运动
散步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慢跑
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太极拳
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静脉曲张患者适合运动吗
第一、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第二、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第三、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此法能增强腿力。
第四、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第五、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翘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第六、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心脏病患者适合吃什么
一,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水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
二.杏,含有丰富的β胡罗卜素,能很好地帮助人摄取维生素A;
三.香蕉,钾元素的含量很高,这对人的心脏和肌肉功能很有好处;
四.黑莓,同等重量黑莓中纤维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毫无疑问对心
脏健康有帮助;
五.蓝莓,是种特别的水果,多吃蓝莓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
六.甜瓜,维生素A和C的含量都很高,是补充维生素的理想食品;
七.樱桃,能帮助人保护心脏健康;
八.越橘,能帮助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
九.葡萄柚,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
十.紫葡萄,其类黄酮等物质能对心脏提供三重保护
老年心脏病患者如何合理运动?
运动养生,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对于高先生而言,那便是心情第一,运动第二。
高先生今年53岁,退休在家。由于之前工作过于操劳,把身体给累坏了,高先生患上了高血压、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平时不宜激动,不能剧烈运动。
退休后,高先生开始注重养生。平时很爱读书的高先生阅读了很多运动养生类书籍,看得多了,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生理念。
首先,要心情舒畅。
高先生认为,好心情是养生最为重要的一点,心情不好,什么养生都提不起劲儿去做,即使做了,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
对患有高血压的高先生来说,心情舒畅对自身高血压的控制也大有好处。
那怎样让心情舒畅呢?
找自己喜欢的事做。高先生喜欢读书学习,看到哪里举办有健康讲座,就兴致勃勃地去听;或者揣起折椅到书店里泡着,看到有用的知识就摘抄到卡片上,以备不时之需,为此高先生还特地定制了1000张卡片。
这样一来,即使退休了,高先生也觉得每天过得很充实,不会闲得发慌,心情也舒畅得多。
其次,运动有度。
高先生每天要保证自己2小时的锻炼时间。这2小时的锻炼不是饭后散步,不是公园跳舞,而是去健身房。
像高先生这样50多岁还去健身房锻炼的实属少数。高先生每天都坚持去健身房锻炼,“先在跑步机上慢跑40分钟,再骑单车40分钟,最后练练20分钟臂力,休息休息,冲个热水澡回家。”
因为心脏二尖瓣功能不全,高先生不能剧烈运动,每次去健身房都控制好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准,这样既能达到运动效果,又不会给心脏造成负担。当然,顺便还能减肥,对高血压的控制也有利。
老年人日常的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慢走、拍手等都会对身体有好处,但是要想达到运动养生的层次,就得提高运动量,少了起不到作用。比如走路,每个人每天都要走走路,而高先生认为这不算什么运动,他的走路健身是从郑州走到信阳,走上8天,每天七八十里,他认为这样才能起到运动养生的效果。
不过,像高先生这样的运动量,多数人吃不消,高先生可是练出来的。他头一次去健身房锻炼的时候,可劲儿骑单车,结果浑身骨头疼了一天多。高先生的总结是:得让身体对运动有“知觉”,不疼不痒的运动,效果不大,要稍微有点力度和强度才行。
适合心脏病患者的运动
运动方法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具有增强心功能,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
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4、跳舞:跳舞既能改善心脏病人的心肌供养状况和血液中脂质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而且安全、方便,还能提高心脏病人对生活的激情,引起他们坚持运动的兴趣。
注意事项
冠心病人参加有氧代谢运动,科学合理的作法是从小运动量开始,遵循缓慢柔和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临床实践表明,4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锻炼时最高心率以不超过每分钟120次为宜,有心绞痛史患者锻炼时的最高心率宜在110次以下。过快过强地提高运动强度,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时危险性增加。
人们在运动时,脉搏会加快。一般来说,从160中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到的差值(如果是50岁就是160-50=110),就是最适宜运动强度的脉搏数。运动时脉搏数如果等于这个数值,就证明你使用了自己60%左右的体力。如果在这个水平,就不会在运动中发生心脏病和脑中风。
为了安全从事有氧代谢运动,开始运动之前,冠心病人应常规作静息时的心电图;平时静坐过多的职业,应作运动试验,即在踏车或在活动平板上行走时进行心电图的监测与记录。征得医生的同意后方可实施运动计划。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极度疲乏或其它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求助于医生。
不同疾病的老人要如何运动
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必要在平时进行一些运动,而老年人也不例外。不过,老年人大多身体不好,易被各种疾病缠身。因此,老人运动在种类上会受到诸多限制。那么患有不同疾病的老人要如何运动呢?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早上空腹未进食就运动,或者是过分激烈运动导致低血糖产生,最好是饭后1小时再运动,或有人陪伴下运动;要注意胰岛素的注射必须在非主要运动部位进行,以免运动量过大,胰岛素吸收速度快,产生低血糖。
2.退化性关节炎:
患有膝退化性关节炎的长者,不适合爬山或走长距离阶梯,可选择无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游泳、骑脚踏车。
3.高血压: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由于冬天清晨温度较低,所以要避免太早出门运动,而且要注意保暖动作;血压较稳定者,可以从事快走、慢跑、骑脚踏车、游泳等较激烈运动;血压控制较不稳定者,适合散步、体操等较温和运动。
4.心脏病:
心脏病患者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运动、休息、再运动的间断方式、慢慢增加运动量。此外,避免冷天运动,若有心脏手术病史者,须经心脏医师评估,再参与运动。
5.骨质疏松症:
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长者,适合从事较温和且负重状态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应注意避免跌倒造成骨折。
6.视网膜病变:
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跑步、举重等剧烈运动,经过镭射治疗的病患,需要得到眼科医师的许可,才可以从事运动。
7.脑中风:
必须在复健师或医师指导下,进行复健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