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养生按摩12方法
胸腹部养生按摩12方法
(1)指按胸骨:坐位或仰卧位,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从璇玑穴开始逐步向下点按到中庭穴处止,反复操作约半分钟。该手法有宽胸利膈、和胃止呕的作用,常用于胸闷、胸痛、打嗝、嗳气、恶心、呕吐等病症的防治。
(2)摩按中府: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手的四指并置于对侧胸大肌的胸骨缘,沿肋间隙向外梳摩至中府穴、云门穴,反复10次。然后,以四指置于中府、云门穴处着力指按1分钟。做完一侧再做另一侧。梳摩时要注意用力均匀、和缓,以皮肤微红为度,按压时用力要由轻到重,忌蛮力。该手法可理气降逆、通络宣肺,常用于防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病症。中府穴位于锁骨外侧端下的窝中。
(3)擦摩胁肋:坐位,以两手掌掌根紧贴两侧胁肋部,做前后往返的快速擦动,擦热为止。该手法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对肝气郁结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点按天突:坐位或仰卧位,一手的拇指在天突穴处,沿气管的方向向下点按约半分钟,点按时局部有酸胀感,并沿气管向下放散。该手法可通调气道、清热平喘。常用于防治咳嗽、喘促、胸痛、咽喉肿痛、梅核气等病症。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端的凹陷中。
(5)按揉膻中: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中指(食指压于中指上)按揉膻中穴约半分钟。该手法有宽胸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胸闷、胸痛、咳嗽、气喘、心悸等病症。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上,在胸骨正中。
(6)分摩腹部:坐位或仰卧位,以两手四指分别置于剑突下,自内向外下方沿季肋下缘分摩20次。该手法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胸闷、胁胀、嗳气、善太息、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病症。
(7)掌推腹部:坐位或仰卧位,以一手掌根置于剑突下,由上向下经胃脘部推动至脐下关元穴止,反复操作20次。该手法常用于防治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和腹部减肥。
(8)按揉中脘: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点、按揉中脘穴,用力要柔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分钟。该手法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吞酸等病症。中脘穴位于剑突与脐的中点。
(9)按揉脐部:坐位或仰卧位,一手掌掌心置于脐部。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分钟,用力要柔和。该手法常于防治腹泻、腹痛、消化不良、脱肛等病症。
(10)指按天枢: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中指点按天枢穴1分钟,天枢穴位于脐旁两寸处。指按用力要由轻到重,以能忍受为度,两指用力要均匀一致。该手法有理气健脾、涩肠止痛的作用,常用于防治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等病症。天枢穴位于脐旁约三横指。
(11)按揉关元: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手掌掌根部按揉关元1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效果为佳。该手法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的作用,常用于防治遗尿、小便频数、遗精、阳萎、月经不调、带下、虚劳羸瘦等病症。关元穴位于脐下四横指处,前正中线上。
(12)掌拍腹部:坐位或仰卧位,两手掌心空虚,用虚掌交替拍击腹部30次。该手法有防治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和腹部减肥的作用。
什么是胸腹部按摩
家长们通过给宝宝做胸腹部按摩可以降低某些压力激素,并且增加抵抗力。除此之外,按摩胸腹部还可以促进宝宝的EQ发展,所以妈咪可借抚触来稳定宝宝情绪。
1、胸部按摩
从宝宝的肩膀,沿宝宝身体的正面向下一直抚摩到脚趾,为宝宝做全身按摩。按摩时可以用一只手,也可以两只手都用,这取决于宝宝的感受。如果两只手交替使用,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没有另一只手接替,手就不能放开。这样,宝宝就不会感到手的变换了。
用你的指尖,在宝宝的胸部划圈,不要碰到乳头。在手滑动时,要注意肋骨部位的按摩手法。要用小指的指尖轻轻沿每根肋骨滑动,然后沿两条肋骨之间的部位滑回来,轻轻伸展这个部位的肌肉。把手移到宝宝的脖颈后面,手指聚拢,胸部按摩就结束了。
2、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总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和肠的蠕动方向保持一致。在划圈的同时,要尽可能放平手掌,轻轻抚摩宝宝的腹部,同时注视着宝宝的脸。做腹部按摩时尤其要和宝宝交流,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舒服的反应,是否感到疼痛。按摩小腹部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因为膀胱就在这个部位。如果压力过大,会使宝宝感到不适。
用你的手指肚沿宝宝肚脐周围划圈。左右手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方,为避免两只手碰撞,右手在适当的位置手指成拱形状。注意不要在离肚脐太近的地方按摩,不要引起宝宝的不适。
妈妈们都知道,婴儿期是孩子出生到满1岁这个时期。0-1岁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最旺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全,会出现肠道蠕动慢和呼吸不平稳情况,因此在孩子婴儿期做护理保健时要特别注意胸腹部按摩。但是,刚出生的宝宝由于脐带还没脱落,所以尽量不要做腹部按摩。
按摩腹部可以自我养生
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而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腹部按揉利于减肥
因为按揉腹部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睡前按揉有助睡眠
揉腹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揉腹防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揉腹l次,每次约揉5分钟,可达到辅助治疗溃疡病的目的。因为胃溃疡病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经常揉腹,可促使前列腺素分泌增加,阻止胃酸过量分泌,防治溃疡病。
慢性肝炎
每天早、晚坚持揉腹,则舒肝解郁、调理脾胃,可解除肝区隐痛、腹胀不适、食欲不振等。
手术后肠粘连
患者在伤口完全愈合后,进行自我腹部摩擦,可防手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一般应在每天早晨起床前、上午10点、下午3点钟和每晚睡前各揉1次。揉腹能促使肠道蠕动,有利于局部组织对手术后渗出液吸收。
揉腹的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
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还等什么,马上试一试吧
哪些按摩手法具有养生功效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使得人的神经每时每刻都绷得紧紧的,假期里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生活,养生按摩就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疲劳,那么哪些按摩手法具有明显的养生功效呢?以下保健方法值得推荐。然后还有中医按摩理疗,更是能够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
养生按摩 揉法
用手紧贴患者皮肤,进行旋转式的轻微揉拿,此法可分为单手揉和双手揉两种。例如太阳穴这类面积较小的部位可用手指揉法,而像背部这样面积较大的皮肤则可选用手掌揉法来进行按摩。单手加压揉法适用于揉捏小腿处,左手按住患者腿肚,右手用力往左手背上增加压力。对于肌肉较厚的腿部部位则可使用双手揉法。此法具有清除瘀积毒素,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局部痛点可用揉法。
养生按摩 颤法
还有一种振颤的按摩手法也非常实用,动作应做到迅速均匀,每秒大概颤动10次左右,可将大拇指垂直点按在患者疼痛的地方,依靠手腕部力量带动拇指进行颤动,称为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同时放于患者痛处用腕力颤动叫做双指颤动法。最初按摩力度不宜过大,刚柔相济,随后慢慢加力。
对于经常感到身体酸痛的患者来说,养生按摩的手法可谓非常实用,具体可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病情来控制时间长短。几种按摩手法可以交替配合进行,起到的效果会更加好,养生按摩是十分值得推荐的方法,看了以上介绍,大家都学会了吗?
老年人腹部按摩养生诀窍
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无阻,促进脂肪的吸收和运走,防止人体大腹便便,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
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也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腹部按摩养生
(1)摩腹揉脐: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揉摩运动,并重点揉摩脐中。
(2)按揉腹穴:以鱼际或四指指面按揉中脘、天枢、关元穴。
(3)擦少腹: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胁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
(4)拿肚角:两手撑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对合用力拿捏肚角,并向前捏拿推移。
(5)压腹:以四指并拢深压腹部,反复按压松开由上而下操作。
老人腹部按摩有助养生
经常对腹部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或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加速腹腔各脏器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壁的吸收功能,进而使食物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对胃肠道溃疡、便秘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按摩腹部能使腹腔血管床扩张,循环容积扩大,外周阻力随之下降,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按摩方法简便易行,是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方法。
对按摩气功颇有研究的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路世才教授给《大河健康报》的读者介绍了腹部按摩--三线按摩法的方法:
三线:左胸至肚脐;心口至肚脐;右胸到肚脐。
手法:站立或仰卧,全身放松,两只手首尾重叠贴于腹部,分别沿上述三条线缓缓下推。每条线连续做三次再按下一条线,直至腹部发热为好。
提醒:动作要缓和,呼吸要自然,力度要适中,可以解开衣服也可以和衣按摩。
按摩前最好排空小便,进食过饱时不要马上进行,局部皮肤感染者、腹腔内急性炎症患者以及腹部肿瘤患者也不宜进行。
中医按摩腹部养生保健法
经常对腹部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或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加速腹腔各脏器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壁的吸收功能,进而使食物能被充分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对胃肠道溃疡、便秘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按摩腹部能使腹腔血管床扩张,循环容积扩大,外周阻力随之下降,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按摩方法简便易行,是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方法。
对按摩气功颇有研究的专家介绍了腹部按摩
三线按摩法的方法:
三线:
左胸至肚脐;心口至肚脐;右胸到肚脐。
手法:
站立或仰卧,全身放松,两只手首尾重叠贴于腹部,分别沿上述三条线缓缓下推。每条线连续做三次再按下一条线,直至腹部发热为好。
提醒:
动作要缓和,呼吸要自然,力度要适中,可以解开衣服也可以和衣按摩。
按摩前最好排空小便,进食过饱时不要马上进行,局部皮肤感染者、腹腔内急性炎症患者以及腹部肿瘤患者也不宜进行。
胸腹部按摩的步骤
1、胸部按摩步骤
(1)从宝宝的肩膀,沿宝宝身体的正面向下一直抚摩到脚趾,为宝宝做全身按摩。按摩时可以用一只手,也可以两只手都用,这取决于宝宝的感受。如果两只手交替使用,要保持动作的连贯,没有另一只手接替,手就不能放开。这样,宝宝就不会感到手的变换了。
(2)用你的指尖,在宝宝的胸部划圈,不要碰到乳头。在手滑动时,要注意肋骨部位的按摩手法。要用小指的指尖轻轻沿每根肋骨滑动,然后沿两条肋骨之间的部位滑回来,轻轻伸展这个部位的肌肉。把手移到宝宝的脖颈后面,手指聚拢,胸部按摩就结束了。
2、腹部按摩步骤
(1)腹部按摩总是沿顺时针方向进行,和肠的蠕动方向保持一致。在划圈的同时,要尽可能放平手掌,轻轻抚摩宝宝的腹部,同时注视着宝宝的脸。做腹部按摩时尤其要和宝宝交流,要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舒服的反应,是否感到疼痛。按摩小腹部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因为膀胱就在这个部位。如果压力过大,会使宝宝感到不适。
(2)用你的手指肚沿宝宝肚脐周围划圈。左右手交叉,右手放在左手上方,为避免两只手碰撞,右手在适当的位置手指成拱形状。注意不要在离肚脐太近的地方按摩,不要引起宝宝的不适。
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益气
中医养生穴位之命门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
中医养生穴位之神阙穴
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中医养生穴位之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中医养生穴位之大椎穴
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两手搓热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