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炒山药有什么好处
清炒山药有什么好处
山药中所含有的淀粉酶以及多酚氧化酶这两种物质有利于促进脾胃消化,出现脾阳亏或胃阴虚这种情况,都是可以食用山药的。
山药中含有大量的皂甙、黏液质,它们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所以可以益肺气,养肺阴,治疗肺虚痰嗽久咳等症状。
山药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薯蓣皂,这种特殊物质可以加速人体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胆固醇偏高的人食用山药以后可以预防心血管的疾病的发生。而且山药还可以有效的阻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淀,所以说山药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
山药中的黏液多糖物质与无机盐一起结合以后会形成骨质,让软骨富有弹性,增强人体骨骼的强度与密度,患有骨质疏松者可以多吃山药。
清炒山药怎么炒好吃又简单
材料:山药一根,胡萝卜半根,菜心几根,食用盐适量
1.戴上一次性手套给山药去皮,因为山药去了皮以后会出现一种粘液,有些人手上粘上这些粘液会过敏发痒的,而且不带手套的话会很难清理山药的,它会很滑的,洗干净的山药斜刀切成段,然后再把切好的段竖切成菱形片状就可以了,把切好的山药放入水中洗掉粘液。
2.同样的方法把胡萝卜也这样切成菱形片状。
3.把菜心洗干净以后切段备用。
4.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把清水烧开,再把山药和胡萝卜放入锅中烫到水再一次的开起来就可以了,然后把它们捞出来。
5.放入菜心烫一下马上捞出来。
6.重新起一个锅,在锅中倒入少许的植物油,等锅中的油烧热以后,往锅中倒入烫好的蔬菜,快速的翻炒一下,在加入1/2小匙的食用盐,开大火然后快速炒匀出锅就可以了。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山药
山药其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人体适量的食用能够保护心血管,预防动脉硬化,而且山药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增强体质,在清明时节可以适量食用,其可以做清炒山药、凉拌山药等,具体的做法如下:
1、首先准备山药250克、蒜2-3瓣、盐、生抽、鸡精适量。
2、接着将山药去皮,切成块状,控干水分。
3、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接着倒入山药翻炒。
4、3-5分钟后倒入蒜片、盐、生抽、鸡精适量,翻炒均匀后盛出即可。
山药有4种养生吃法 炒山药
在所有山药的做法中,炒山药是最营养美味的。山药切成片或丝下锅爆炒,因加热时间短,所含营养成分,尤其是维生素C丢失得较少。比如素的有山药炒木耳、西红柿炒山药,荤的有山药炒肉片、山药炒腰花、山药炒虾仁、山药炒鸡丁等。
老人肾虚吃什么最好 山药
山药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固精的功效,非常适合需要补肾的老年人食用。山药的吃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山药排骨汤、清炒山药、拔丝山药等。
麸炒山药的注意事项 滋肾益精
麸炒山药直接入肾经,有滋养肾气的功效,且含有的蛋白质及各种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成分,具有强壮身体,提高神功能的作用,所以麸炒山药有滋肾益精的功效,适用于肾亏遗精、带下、小便频繁的症状的人群。
宝宝厌食怎么办
常用于厌食的非处方药
药名:健胃消食片
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组成与规格: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每片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1/2量;3~7岁1/3量。
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消食片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
组成与规格: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每片0.3克。
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2~4片,3~7岁每次4~6片,成年人每次6~8片,每日3次。
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药名:小儿参术健脾丸
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组成与规格:党参、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六神曲(麸炒)、薏苡仁(土炒)、白术(土炒)、白扁豆(土炒)、陈皮、麦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药(麸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小儿酌减。
药名:小儿健胃糖浆
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
禁忌证:因饮食不节而致积滞内停者不宜。
药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组成与规格: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
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岁以内婴儿4毫升。
宝宝食欲不振怎么办
常用于厌食的非处方药药名:健胃消食片功能与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组成与规格: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每片0.5克。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1/2量;3~7岁1/3量。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药名:小儿消食片功能与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食滞,疳积。组成与规格:鸡内金(炒),山楂,六神曲(炒),麦芽(炒),槟榔,陈皮。每片0.3克。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2~4片,3~7岁每次4~6片,成年人每次6~8片,每日3次。用药观察: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药名:小儿参术健脾丸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止泻。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组成与规格:党参、芡实(麸炒)、莲子肉(土炒)、六神曲(麸炒)、薏苡仁(土炒)、白术(土炒)、白扁豆(土炒)、陈皮、麦芽(清炒)、甘草(蜜炙)、山药(麸炒)、山楂(清炒)、茯苓。每丸重3克。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三岁以下小儿酌减。药名:小儿健胃糖浆功能与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脾胃阴虚,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禁忌证:因饮食不节而致积滞内停者不宜。药物相互作用:忌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组成与规格:沙参,稻芽,白芍,玉竹,麦芽(炒),山楂,麦冬,陈皮,荷叶,牡丹皮,山药。用法用量:口服。儿童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周岁以内婴儿4毫升。宝宝一旦有了厌食的症状,家长朋友就需要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宝宝的了厌食症。同时,家长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多下足心思,注意食物的搭配,特别是食物的色彩丰富度,这样可以增强宝宝的食欲,减少厌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