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炙龟板的作用
中药里炙龟板的作用
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时浸入醋中,再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滋阴功效增强。 功 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主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龟板的作用是滋肾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增强滋阴功效。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药
1、中草药
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不少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报告,但缺乏统一的中医症分型诊断标准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资料,所以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下介绍几种辩证治疗方案,可供参考:
(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龟板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龟板 [成分] 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钙磷等。 [性味、归经] 咸甘微寒,入肾、肝经。 [功用]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崩漏带下,阴虚风动,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牙齿迟生等症。 [处方名] 龟板 生龟板 炙龟板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先煎。 [保贮] 装木箱内,置干燥处,防灰尘。 [注意] 1.浸泡龟板时不要换水,不要露出水面,缸口可用盖子加湿泥封固。 2.阳虚及外感,未解者不宜使用。
骨质疏松的药膳
为大家推荐的是骨质疏松的几款药膳:
1.杜仲腰花
炙杜仲12克,猪腰子250克。将猪腰子如常法处理,切成腰花;炙杜仲加清水,熬成犯毫升药液;用药液一半及其他调味品拌入腰花;如常法炒制腰花,炒制过程中格另一半药液倒人锅中。
2.核桃片
芝麻9克屈相比15克,桂圆肉6克,灵芝9克,首乌9克,大豆15克,珍珠助3克,花檄1克。上药轧压成片,供食者以做点心,该方有补肾壮份的功效。
3.肉灰蓉(羊肉)羊肾
肉灰蓉20克,羊肾1对(或羊肉250克切块)。将肉灰蓉蒸软切片,与羊肾一同入锅,加水适量,文火婉熟,加味精、盐、胡权调味至可口(此菜也可用杜仲做)
4.羊骨茯苓粥
羊脊骨(连尾)1具,茯苓20克,补骨脂12克,梗米60克,葱、生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脊骨洗净,剁碎捣烂,补骨脂研粉备用。取羊脊骨碎块及粳米放入锅内,加水适。煎煮至粥五成熟,将补骨脂粉加入搅匀,继续煎煮,至粥将成,将葱、姜、盐加入搅匀即成,分次温食。
5.龟板鸡蛋壳
龟板100克,鸡蛋壳100克,白糖50克,将龟板勺捣蛋壳洗净沥干,炙酥研为细末,加白糖调匀,每天2次、每次5克。
炙龟板的功效
醋龟板又名炙龟板。为净龟板片用砂子炒黄,趁热浸入醋中,用清水冲洗后晒干入药者。生龟板和炙龟板的功效应该说是一样的,只是后者经过醋制后滋阴功效增强炙龟板有焦糊味和醋酸气味,生龟板有腥臭味。建议您如果入药的话还是最好用余生给您建议的生龟板。中药一般经过炮制比如醋制,盐炒,火煅等一方面是用来祛除其辛味,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其毒性,还有就是增加其引经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龟板醋制既可以减轻其腥味,还可以引药入于肝肾之经,以增强补益肝肾之阴!
女性不孕症中药方剂
5个中医方剂治疗不孕
不孕偏方1: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鸡蛋2个。将药用清水2碗煎取1碗,用纱布滤渣,鸡蛋煮熟,冷却去壳,划弄小孔数个,用药汁煮片刻后,饮药汁吃鸡蛋。每周吃2--3次,1个月为1疗程。
不孕偏方2:大熟地、巴戟天各扣克(盐水浸),土炒白术30克,人参、生黄芪各15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6克,柴胡1.5克。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适用于肾气不充分所致的不孕症。
不孕偏方3:紫石英15--30克,川椒1.5克,川芎6克,川续断、川牛膝、仙灵脾、当归各12--15克,菟丝子、枸杞子、丹皮、香附、赤白芍各9克,桂心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不孕偏方4:丹参30克,香附、赤芍、白芍、桃仁、络石藤、红花各9克,当归、连翘各12克,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不孕偏方5: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益智仁、乌药、炙龟板各12克。水煎服,逐日1剂,日服2次。
血热应该怎么办
1.温热病,热邪入血
证候: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治则:养阴清热,解毒透疹。主方:清营汤。方药: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2.血热妄行
证候: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方:犀角地黄汤。方药: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3.热毒入血
证候: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治则: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主方:犀角大青汤。方药: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
4.皮炎见血热
证候:皮肤或黏膜发红斑,颜色鲜红,甚有血疱、水疱,口腔、阴部黏膜糜烂,或伴有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则:清热凉血,佐以利湿。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生槐花、银花、蒲公英、土茯苓、土大黄、车前草、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胞宫血热证
证候: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黏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主方: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方药:炙龟板(研粗末,先煎)、牡蛎粉(包煎)、清阿胶(陈酒炖冲)、大生地、地骨皮、焦山栀、生黄芩、地榆片、陈棕炭、生藕节、生甘草。
中医治疗不孕症的偏方
1、大熟地、巴戟天各扣克(盐水浸),土炒白术30克,人参、生黄芪各15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6克,柴胡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本方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不孕症。
2、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益智仁、乌药、炙龟板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本方适用于阴阳两虚所致不孕症。
3、促黄体汤。可以促使黄体生成,并能使其分泌足量的黄体酮:龟板12克、丹参15克、旱莲草20克、川断12克、大芸15克、杞子2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0克、巴戟天12克、仙灵脾15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包》中服),痛经加重肉桂,血淤者加泽兰。从月经始第17天开始进行服用,隔日1剂,共5剂。
4、促排卵汤。可以促使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当归12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泽兰10克、杞子15克、熟地12克、金樱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香附9克、红花15克、茺蔚子12克、仙灵脾15克,自月经开始后的第11天,每日1剂连服6天。
5、紫石英15~30克,川椒1。5克,川芎6克,川续断、川牛膝、仙灵脾、当归各12~15克,菟丝子、枸杞子、丹皮、香附、赤白芍各9克,桂心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6、丹参30克,香附、赤芍、白芍、桃仁、络石藤、红花各9克,当归、连翘各12克,川芎、小茴香、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用于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
7、红糖生姜汤。主要治疗宫寒:红糖250克、生姜末150克,隔水蒸30分钟,分7份,从月经干净后的第2天开始进行,在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连服7天。服药期间禁止同房。
龟板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治疗乳腺癌
龟板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乳腺癌。龟板数枚。炙黄,研细,以枣肉捣和成丸,每服9g,橘叶煎汤下。或用酒、糖各半调服,或用开水送服。
血热的辨证施治
1.温热病,热邪入血证候: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治则:养阴清热,解毒透疹。主方:清营汤。方药: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2.血热妄行证候: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方:犀角地黄汤。方药: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3.热毒入血证候: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治则: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主方:犀角大青汤。方药: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4.皮炎见血热证候:皮肤或黏膜发红斑,颜色鲜红,甚有血疱、水疱,口腔、阴部黏膜糜烂,或伴有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则:清热凉血,佐以利湿。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生槐花、银花、蒲公英、土茯苓、土大黄、车前草、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5.胞宫血热证证候: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黏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主方: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方药:炙龟板(研粗末,先煎)、牡蛎粉(包煎)、清阿胶(陈酒炖冲)、大生地、地骨皮、焦山栀、生黄芩、地榆片、陈棕炭、生藕节、生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