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的原因
急性肝炎的原因
急性炎患者预后大多良好,90%以上的患者在3个月内都可以痊愈,只有不到10%的人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仅有1%~2%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肝炎类型 肝炎类型即所感染的病毒种类。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即使秉承稍长一些,最终都可以达到完全治愈,超过6个月者极为罕见。乙型,丙型肝炎就不一样,很容易演变成慢性。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5%~ lO%、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约有50%会成为为慢性,原有乙肝病毒感染再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即所谓重叠感染。更易成为慢性,其原因是病毒不易被清又长期在体内持续存在。
(2)性别与年龄 如果婴幼儿感染上乙肝病毒,大约90%以上者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其中一部分人以后会发病,年龄较大者患急性肝炎后易变成慢性。据资料统计,40岁以上患急性肝炎后有22.2%~40%的人会成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而40岁以下只有6.3%~8.9%的人成为慢性:在性别上,男性比女性多见,但妊娠妇女得肝炎后较易转为慢性。
(3)休息不好 患病后未能及时休息或休息不好、操劳过度、情绪紧张、通宵失眠、不思饮食者易转为慢性肝炎。为什么有些人患肝炎后会转成慢性,肝病患者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此外,肝病患者要重视治疗的重要行,实际中有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导致病情的恶化。
丁肝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黄疸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 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 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 IgG则为阴性。
2.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
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 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
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有哪些
肝炎诊断标准(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过六个月后,仍然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障碍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上腹不适,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体内转氨酶升高。严重者消瘦、面色灰暗、黄疸等。
急慢性肝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异常。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主要区别在于病情是非。另外,慢性肝炎还包括了那些不是病毒原因引起,但是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患者,包括脂肪肝患者、药物性肝炎患者等。急性炎患者预后大多良好,90%以上的患者在3个月内都可以痊愈,只有不到10%的人可转变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仅有1%~2%的患者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其次,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所以对于患有肝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一旦恶化就会治疗的比较的麻烦,还有就是一些喜欢吸烟酗酒的人,小编建议戒酒戒烟哦,这样才可以预防肝炎的产生,也可以帮助恢复患有肝炎的患者。同时不要熬夜,要多注意休息。
血红素高临床意义
1、血清水平升高HPx为一种反应较轻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应激反应时,HPx浓度升高不超过正常静止时的2倍。某些肿瘤也可升高尤其是黑素瘤。
2、血清含量下降见于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恶性营养不良、出血性胰腺炎、主动脉换瓣膜后、革登出血热、严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以及肝病(如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病时HPx的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应激反应、原发性肝癌、恶性黑素瘤。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溶血性贫血。
转铁蛋白的化验结果意义
(1)升高:缺铁时增高(缺铁性贫血)、铁蛋白释放增加(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
(2)降低:感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肝癌、肾病、尿毒症、遗传性运铁蛋白缺乏症、流行性出血热、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自我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肝实质损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但有明显的种族倾向和遗传背景。西方白种人中发病率较高,过去认为亚洲的东方民族中发病率较低,近年来发现亚洲人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率在增加。我国1980年前仅有个别报道,现在一个医院、地区就有上百例报道。发病人数的增加可能是实际发病人数的增加,也可能与临床医生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程度、警觉性的提高和诊断方法的改进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及这三种疾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
青少年和女性多发
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见于青少年,绝大多数为10~30岁,以10~20岁为发病高峰期,另一个高峰期年龄为绝经期妇女。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8。约70%的患者发病较为隐匿,逐渐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类似慢性肝病的表现,如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和闭经等。约30%的患者突然发病,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但各种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均阴性。急性期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可持续数月,逐渐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患者除一般肝炎症状外,尚有黄疸和肝脏肿大等体征。血清胆红素通常升高,但约有20%的患者无黄疸。肝脏肿大一般呈进行性,有右上腹压痛,并迅速发展为肝硬化。此时患者的面部、颈部、臀部常有蜘蛛痣、可见肝掌。患者常有皮肤淤斑、鼻出血及牙龈出血。约30%的患者在诊断是时已出现肝硬化,超过40%的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关节疾病等。
慢性肝炎是什么病
慢性肝炎是相对于急性肝炎而说的,慢性肝炎一般指肝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持续六个月以上,统称为慢性肝炎,最常见的慢性肝炎,有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原因有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肝大的危害有哪些呢
一、感染性肝肿大:
如病毒、细菌、原虫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其他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急性血吸虫病、败血症等。
二、非感染性肝肿大
1、中毒性:
如药物性肝肿大:其中利福平、四环素、吡嗪酰胺、硫唑嘌呤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氯丙嗪、甲睾酮、口服避孕药、甲基多巴、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呋喃类、磺胺类、硫脲类等可引起药物性肝炎。化学药物如酒精性肝炎等。
2、淤血性肝肿大:见于心脏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肌病等;引起肝脏淤血而肿大。
3、胆汁淤积性肝肿大:如郁胆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总胆管结石等,可致胆管炎症和增生,引起肝大。
4、代谢障碍性肝肿大:如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肝淀粉样变等。
5、肿瘤和囊肿。
6、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均可因肿瘤细胞浸润或继发感染,引起肝大。
你有右侧肝大,有时伴有疼痛,应及时做一下有关检查,以明确引起肝大的原因,如有病理原因,可及时治疗。 补充回答:
1、会不会影响心脏:淤血性肝肿大可由心脏病引起,但多为肝脏弥漫性肿大,不会只是右侧肿大;
2、会不会传染:如为肝炎引起,有传染性,其他情况一般不会传染;
3、轻度肝大,对性生活一般不会造成影响,但建议要明确原因为好。
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有70%发生在女性,年龄一般在15-40岁之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两种病是不同的实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多数隐匿或缓慢起病,起先可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或月经不调。直出现黄疸时才被诊断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约20%-25%病人的起病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有些病人最初肝外表现掩盖了原有的肝病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 体格检查时常发现患者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有肝掌、黄疸、脾肿大,面、颈、前胸可见蜘蛛痣,还可见到面部痤疮、多毛、荨麻疹、牙龈及鼻黏膜出血等情况。
肝外表现:面容晦暗或黝黑,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乳腺增生,肿痛,女性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较前两者少见,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不具有传染性。这三种疾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自身抗体的出现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肝硬化要和哪些疾病鉴别
(1)肝肿大时需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包虫病、华枝睾吸虫病、慢性白血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鉴别。
(2)腹水时需与心功能不全、肾脏病、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等鉴别。
(3)脾大应与疟疾、慢性白血病、血吸虫病相鉴别。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和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并发出血相鉴别。
肝硬化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有:
①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由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但应注意尚有约1/3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如溃病、急性胃粘膜病变所致,急诊胃镜对鉴别及治疗有肯定价值;
②肝性脑病;
③原发性腹膜炎;
④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多发结节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由于存在着较大的病毒性肝炎的群体,进而导致肝硬化形成的增多。在我国肝硬化患者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可加速发展至肝硬化。所以说肝硬化的形成因素中病毒性肝炎居首位。
2.慢性酒精中毒: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硬化的形成约占了我国肝硬化原因的近百分之二十,近年来这一因素有上升趋势。长期大量饮酒,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可发展为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世界范围肥胖的流行,越来越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导致了肝硬化的形成。新近国外研究表明,肝硬化的主要形成因素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来居上,约占了我国肝硬化形成原因的约百分之二十。因为这一肝硬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多数是体重过重的肥胖患者。
4.胆汁淤积:在肝硬化的原因中处于第四位。持续肝内淤胆或肝外胆管阻塞时,高浓度胆酸和胆红素可损伤肝细胞,引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之所以单独提出这样原因,是因为这一肝硬化的原因多见于女性。
丁型肝炎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为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IgG则为阴性。
2.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 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