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孩子礼貌源自父母的教导
当时我们住在一个乡村小客栈里,那里有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每天开始放映之前,我和丈夫都要教导我们3岁的儿子看电影时要安静。除了偶然小声问个问题,他都是安静地坐在那里,一副全神贯注的表情。
然而,电影的声音却几乎听不见。因为有两个孩子不是在座位上蹦蹦跳跳,就是大声说话,要么就是在走廊上跑来跑去。却从来看不到他们的父母。几个这样的晚上过去后,一天我们跟着这两个孩子到了晚餐室,他们的父母正在享受晚餐。
我说:“您的孩子在影院里到处乱跑,使我们不能好好看电影,如果他们对电影不感兴趣的话,能否让他们在外面玩?” 那位父亲冷淡地回答我:“我们付了钱,就有权享受这里的一切设施,孩子们愿意到哪玩就可以到哪玩!”
我目瞪口呆,是什么使这对看似知书达礼的夫妇能够宽容如此明显的粗鲁行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只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冲动而全然不顾他人的权利的地步了吗?
不怪维蒙特大学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哈得斯说:“看一看今天的电视吧,夜郎自大、粗野无修养已是家常便饭。”
这些社会现象对孩子都有深刻的影响。哈得斯博士说:“通过对七十年代中期的青少年和八十年代后期的青少年做比较,仅仅15年,孩子变得更加冲动、不服从。”很多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原子家庭”、“电子家庭”产生了,父母会编计算机程序,却不会写一张感谢的便条。
尽管我们不能保护孩子免受家庭之外的一些影响,但专家们还认为通过耐心和坚持,你还是可以培养出懂礼貌、有修养的孩子。
四步让孩子化身为礼仪达人
1.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优秀也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养成才有的。因此,父母们想要孩子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要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首先,父母要教会孩子最常见的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等。让孩子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比如要时时提醒孩子,让他们坚持文明礼仪;再是要对孩子的这些良好习惯给与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很自豪,从而拥有正确的少年观和价值观。
2.学会控制自己的坏脾气
很多情况之下,孩子们是有文明礼仪的,但是如果遇到一点小问题,情绪上有点小激动,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就全丢了,为一点小事急得面红耳赤。因此,家长们要教会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时刻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不是在人前就是一个懂文明礼仪的好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之中就是一个不懂文明礼仪的孩子。
3.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确父母和家庭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都是不讲文明礼仪的人,那孩子就会看什么学什么,也不会是一个有文明礼仪的孩子。相反,父母都是文明有礼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懂得助人为乐,这样子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4.要让孩子多生活实践
很多父母有着这样子的苦恼,就是孩子看上去像是一个懂得有礼的孩子,可真的到了大场合,孩子就太小家子气,上不了台面。这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平时给孩子生活实践的机会太少了,要多让孩子去超市、街市、展厅等地方,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学会如何使用文明礼仪,从而做到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懂得文明礼仪的好孩子,而不是在家里做做表面功夫,到了实际生活中就露出原型。
怎么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父母6个坏习惯宝宝最易模仿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宝宝的启蒙导师,宝宝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是跟父母紧密相连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生活习惯,说话方式,生活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宝宝。
要想让宝宝健康的成长所以在此家长们,父母日常的坏习惯可要注意咯。下面6个习惯可别让孩子看到了:
1、父母很节俭,对宝宝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些父母平常省吃俭用的,但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一哭就买玩具,买的衣服也是比大人的要贵,以为这样就是爱孩子,这些溺爱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良好的理财意识和品德,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处理方法】真正的爱孩子不是给买昂贵的衣服.玩具,而是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正确引导孩子成长的方法。
2、没有礼貌,出口成脏
【害处】父母平时在家里或者出门在外有时候不小心“出口成脏”,或者做了些没有礼貌道德的事情,孩子自然有样学样,在长期的见证模仿中逐渐把这些行为举止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顺其自然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处理方法】每天严肃的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语言、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3、让宝宝一起看成人剧
【害处】有时候父母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连续剧,以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两不耽误。但是很多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应该看些育儿节目或者儿童节目,而且注意长期看电视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
【处理方法】让孩子看的电视节目是动画片或者儿童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内容健康的,而且严格规定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最好用玩智力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4、喜欢在孩子面前和别人比较
【害处】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产生攀比心理,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让孩子心里不平衡产生自卑,没有自信。
【处理方法】不要总是用别的宝宝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5、过于爱护孩子,不愿让孩子受挫折
【害处】有些父母很心疼孩子,什么也不让做,养成了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的坏毛病。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将来孩子长大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养成依赖的思想,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
【处理方法】适当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和自由空间,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让孩子接触一些农家事务,不要养成娇生惯养的毛病。
6、让宝宝过早的玩电脑游戏
【害处】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又得照顾宝宝,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宝宝一起玩游戏,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宝宝,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而且过早的让宝宝接触电脑,很容易让宝宝以后养成玩电脑游戏的坏习惯,影响学习。
【处理方法】宝宝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力达不到,也没有好处,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宝宝尽早接触电脑,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而且要严格规定玩电脑的时间,以免耽误学习。
好的习惯可以成为有礼貌、道德高尚的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做好引导这一部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建设者,从小就要养成良好品德,做个人见人爱的乖宝宝。
宝宝入园父母做好三件事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大年初一可以走亲戚吗
看你是哪一边的亲戚,如果是父亲这边的,初一走比较好,如果是母亲这边的,传统习俗是初二走,主要是看家风,家风严谨就会比较注重这个。
春节走亲戚要注意下面这些事情哦!
访客礼仪 注意细节
如果去别人家作客,家长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两手空空,应该带上一些小礼物以示礼貌。到达主人家后要先轻轻敲门,见到主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好、拜年。进入屋内后,不能弄乱主人家的摆设,更不能床上床下乱窜。如果宝宝发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物品,千万不要乱动,只有在征求主人同意后,才能拿出来玩耍。玩完后一定要放回原处。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谈时,孩子不能随意打断,有事需要说时,可以先通过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许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诉孩子,小主人对他家里的玩具具有支配权,不能跟人争抢。果皮、食品包装袋等要扔到垃圾桶里,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随处乱扔。临走时要学会对主人的照顾、款待表示谢意,并邀请主人有机会到自己家里做客。
客人到访 礼貌至上
当听到敲门声后,发现是亲友来访,要教孩子主动开门问候,表示欢迎。把客人领进门后,应该礼貌地请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后,孩子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准备茶饮、水果、零食、点心,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谈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随便插话,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客人离开时,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门口跟客人道别,并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春节亲友上门拜年,孩子吃饭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里那么随便了,要讲究礼貌。家长要告诉孩子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入座,然后请长辈尝尝,然后再自己吃,即使看见自己喜欢的饭菜也不能抢着吃。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盘子里乱拨,够不着的菜可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横在桌子上自己够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饭后先放下碗,然后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时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声喧哗,或者边玩边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动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碍到旁边的人用餐。咀嚼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发出怪声。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评论菜的味道不好。
主动跟别人打招呼
无论是客人到访还是到别人家作客,孩子碰见一些不常见的客人时,大多数情况下会羞于不知道怎么称呼。要解决这种尴尬场面,父母最好提前教导孩子该怎样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事先“排练”一下,这样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拿红包吃零食 礼貌也讲究
拿红包也是有礼仪的。亲戚朋友给孩子红宝时,教孩子用双手接红包,一定要说“谢谢”,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
孩子习惯好与坏主要看家长
1.对人有礼貌
现在的孩子在文明礼貌这一方面,的确做得没有早些年那一群孩子好,这是因为现在的生活环境所导致的。现代人都住在商品房里,对面邻居楼上楼上住的是谁都不认识,孩子也没法像以前一样生活在一个大院里,一起玩,见人就熟,见人就打招呼,也就在礼貌上没有太多的强化意识。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父母有礼貌,孩子也就跟着学会了见人微笑,打招呼,有礼貌。
2.要尊重他人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尊重,但大人知道,比如别人讲话时不随意插嘴。父母平时就要对孩子有相关的要求,父母讲话时,小朋友就好好听,等父母讲完了之后再发言,不能打断别人的话,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父母平时只要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并不需要过多地对孩子严格要求,好的习惯养成是一点一滴的,平时注意好,习惯就成自然了。
3.要懂得感恩
现在许多孩子都不懂得感恩,总以为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别人对他们好也是应该的。这是因为现在家庭大多孩子少,家人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也就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和感受,也就不懂得感恩。父母平时要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如何去感受和体会他人的不容易,这样才能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4.父母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身上所有的好习惯都和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指有关。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而不是坏榜样:家长时刻都要提醒自己,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孩子看着呢。
让孩子懂礼貌
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在生活中也不易获得友谊和自信,因此往往缺乏幸福感。要想使孩子成长为有所作为的人,父母应就让孩子从小懂礼貌,讲友谊。
让孩子懂礼貌,最早便是让孩子学会同人“打招呼”。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孩子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长辈尤其是老年人。这点当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在公共场合,要守秩序,说话文明,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来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如果当你们下车时,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要打声招呼请那人回坐。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记住这要在3岁前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