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主要有哪些危害
棕榈主要有哪些危害
病害多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生,首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并沿叶柄向上扩展到叶片,病叶逐渐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树干产生紫褐色病斑,导致维管束变色坏死,树干腐烂;叶片枯萎,植株趋于死亡。若在棕榈干梢部位,其幼嫩组织腐烂,则更为严重。在枯死的叶柄基部和烂叶上,常见到许多白色菌丝体。当地上部分枯死后,地下根系也很快随之腐烂,全部枯死。病原为拟青霉菌。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适时、适量剥棕,不可秋季剥棕太晚,春季剥棕太早或剥棕过多。春季,一般以清明前后剥棕为宜。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或刮除病斑后涂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喷药时间,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3次。
气候性病害:主要出现在西缘山地,这是由于花期的低温和阴雨使花序蕾不能长出苞片致病而引起的腐烂。主要影响棕片色泽,形成所谓“花壳棕”。
虫害主要有天牛、介壳虫等,防治方法与一般树种相同。
动物性危害:一是来自山鼠和田鼠啃吃棕心和棕籽;二是来自吃虫的啄木鸟,因其要啄开树皮食虫,故树干常有孔洞,经雨水侵入,使树干腐朽而枯倒。
婴儿配方奶粉与钙的吸收
1.婴儿的最佳食物是母乳,如无法坚持母乳喂养,应以配方奶代替母乳而不要直接用牛奶喂养。 因为牛奶的黄油中脂肪含量达80%-85%,且以饱和脂肪为主,而且钙质的含量也很高,当人体的消化系统中饱和脂肪酸和钙质的含量都很高时,会形成皂钙,引起便秘和影响钙质的吸收,牛奶中的含盐量也很高(包括钙的含量较高),会对婴儿的肾脏造成损害。婴儿配方奶是专为婴儿生产的替代母乳的奶粉,以牛奶(或羊奶等)为主要原料,通过降低牛奶中酪蛋白的比例,降低钙含量,去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和进行脱盐,添加乳清蛋白、维生素等一系列的处理,使其成分尽可能接近母乳营养成分,既能保证钙等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又不会像牛奶那样易造成对婴儿的肾脏损害。因此,婴儿配方奶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并易于消化、吸收,是目前国内外较理想的代乳品,是除母乳外婴幼儿食品的最佳选择。
2.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配方奶粉中的脂肪来源是多种植物油(包含棕榈油),是仿母乳配方。众所周知,母乳是评价配方奶粉的黄金标准。婴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精练棕榈油是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需要而添加的,因为牛奶中的黄油有反式脂肪酸,使用植物油可以减少反式脂肪酸,而精练棕榈油含16碳棕榈酸即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含饱和脂肪酸量较少,而且经调整后的脂肪酸组态接近母乳,不会降低钙质的吸收。营养专家的研究证明,添加棕榈油不会比添加其它脂肪酸降低钙的吸收。另外,配方奶粉使用棕榈油的几十年历史也证明添加棕榈油不会降低婴儿钙的吸收。
综上所述,母乳是喂养婴儿的首选,如无法采用母乳喂养,应选择脂肪酸组态及其它营养成分与母乳接近的配方奶粉为母乳代用品,而含有棕榈油的配方奶粉不会影响婴儿钙质的吸收。
棕榈油的危害
长期食用棕榈油对人们的健康不利,所以在了解它的危害的同时,我们要学会科学用油。
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即使对于新陈代谢比较好的年轻人而言,也容易发胖。当一种食品缺点明显大于优点时,我们只能忽视它的优点而放弃使用,同样情况的植物油还有椰子油和可可油。
辨认食用油中是否含棕榈油的方法非常简单,可以利用其不耐低温的特性,在夏天时,将食用油放入冰箱冷藏室(低于10℃),一旦发现有白色凝固体,说明食用油里就含有棕榈油。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如果出现了凝固体,也说明油里掺有棕榈油。一些卖食用油的商家在天气快变冷时打折销售,就是怕掺有棕榈油的食用油(调和油居多)随着温度降低而露馅儿。
棕榈油的提取工艺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
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
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
棕榈油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对于棕榈油的功效和作用大家了解吗,棕榈油现在的用途已经很多了,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健和美容的功效很大,这也是现在的人很喜欢它的一种原因,很多爱美是女性在平时都会用到这样的化妆品。
棕榈油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均衡,大约有44%的棕榈酸,5%的硬脂酸(两种均为饱和酸),40%的油酸(不饱和酸),10%的亚油酸和0.4%的α-亚麻酸(两种都是多不饱和酸)。像其它植物油一样,棕榈油不含胆固醇(4,5)。具有抗氧化性、抗癌和降低胆固醇等对健康有益的特性。
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果肉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油,而果仁压榨出的油称为棕榈仁油,两种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榈油主要含有棕榈酸和油酸两种最普通的脂肪酸,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就在于其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调用途。棕榈油价格相比其它油价是便宜的。散装的棕榈油价格6元左右。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
棕榈油也被称为饱和油脂,因为它含有50%的饱和脂肪。油脂是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多不饱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构成的。人体对棕榈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过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样,棕榈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
作为一种饱和度较高的油脂,棕榈油曾经被推测有可能会增加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含量。但经过许多专家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发现食用棕榈油不但不会增加血清中的胆固醇,反而有降低胆固醇的趋势,原因是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不同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是不同的,棕榈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胆固醇提高的物质在棕榈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榈油中富含的天然维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类胡萝卜素(500-700mg/kg)和亚油酸(10%)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员曾针对不同的人种(欧洲、美洲、亚洲)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榈油是一种完全符合人体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棕榈油的功效和作用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大家应该了解了吧,它能够很好的降低我们体内的胆固醇,因此是很好的保健品了,而且它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e,大家应该都知道维生素e对女性的重要性,能够延缓衰老,让女性的皮肤变的更有弹性。
棕榈在园林绿化中有哪些运用途径
一. 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棕榈科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或温暖地区,尤其以南北回归线之间为主要分布地区,性喜温暖,温润的气候,大多数种类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下均能生长,有的种类则要求弱光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是单子叶植物纲中的一大群族其形态有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茎干有单生或丛生,通常不分枝,呈圆柱形,全缘或具锯齿,丝毛等,花有雌雄同株或异株,单性、两性或杂性;果实有浆果、坚果或核果,果皮为纤维质。植株形态富变化,有小巧玲珑可爱或高耸壮硕雄伟挺拔者,其树姿婆婆多姿,终年青翠,广受喜爱。
二. 棕榈科植物总体配置原则
棕榈科植物如何与其它植物搭配,合情合理地表达设计的主题,其实并无定法,这种搭配往往是设计师思维的和手法的体现,也是决定一个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是一个总的原则,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植物的搭配,才会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棕榈科植物配置艺术同样遵循艺术的原理,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原理。
1. 统一原理的运用:又称变化与统一原则,植物配置时,树形、色彩、线条、叶干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也是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2. 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在景区与景区之间,调和过度很重要,但大片反复的一致性、近似性,会使游人产生单调感、疲倦感。故在景区之间,采用叶色、树形对比强烈的树种将它们区分开来,以引人注目。
3. 均衡的原则:以植物数量的比例作依据的平衡原则。
4. 韵律的原则:即在配置中,将同一种对比反复运用。 三. 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棕榈科植物树型多样、独特,颇具南国风光特色,高大的树种达数十米,树姿雄伟,茎干单生,苍劲挺拔,加上叶型美观,与茎干相映成趣,可作主景树;有些种类,茎干丛生,树影婆娑,宜作配景树种;低矮的种类,株型秀丽,栽种于盆中,作盆景观赏。棕榈科植物以单植、列植或群植形式,广泛应用于道路、公园、庭院、厂区及盆景绿化。
(一) 道路绿化
棕榈科植物树型美,落叶少。常用于市区和国内的道路绿化,与道路附近的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配套。如大王椰子、假槟榔,董棕、海枣、蒲葵等独干乔木型种类其树干粗壮高大,挺拔清秀,雄伟壮观,且树体通视良好,利于交通安全,可把它们列于道路两旁,分车带或中央绿带上,犹如队列整齐的仪仗队,具有雄伟庄严的气氛。如华南植物园的王椰路就因路边两排整齐的大王椰子而闻名。在道路变道外侧,栽种大王椰子,霸王棕,华盛顿棕榈等以引导行车方向,而且这些高大挺拔的棕榈树也可使驾驶员产生安全感,在道路的回旋交汇处及中央隔离带上,可配植低矮的棕榈植物,如棕竹,美丽针葵等,既不妨碍司机及行人视线,也不会遮挡街景,同时,棕榈植物根系经许多常绿乔木浅,不会危及墙基及地下管线安全。
(二)公园绿化
在公园里,棕榈科植物除了作为国中道路绿化树种外,还可种植形成棕榈植物区或棕榈岛,或点缀于公园山石门窗等景观之中。通常在公园中较开阔的地带,选择适宜生长的棕榈科植物种类,栽植成片具热带,南亚热带绮丽风光的棕榈植物区。种植时,可以单独群植,也可以多种混植成景,常见选择的种类有假槟榔、大王椰子、蒲葵、海枣、短穗鱼尾葵等。而在公园的山石,水旁,景墙,门窗前后可以点缀种植少量棕榈科植物,与原来相映成趣,做到即与原景相匹配,又能增添生机和活力。在这些区域,一般选用较为低矮、秀丽的种类,如散尾葵、棕竹、美丽针葵等。
(三)庭院绿化 庭院绿化范围包括居住区游园,宅旁绿地,公用事业绿地,公共建筑庭院及内庭的绿化等。在庭院绿化中,以短穗鱼尾葵、棕竹、三药槟榔等多干丛生型种类,紧密种植成一道绿色屏障,用以分隔庭院空间,增加景观层次;以隔挡长上厕所、垃圾房等俗陋处所,通过遮和藏,令建筑与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方法简便,效果美观;密植成绿墙,用于庭院中各类雕塑作品的背景,令主景雕塑跃然入目;以美丽针葵等仪态轻盈雅致与各类景石组合配植,别具情趣,植于墙前、廊边;利用不同的造景效果和自然独特的形态来衬托规则式的建筑形体。可达“粉墙作纸,植物作画”的效果,别具一番留连忘返的情趣。
(四)室内绿化 近年来,棕榈科植物在室内绿化,以其特有的装饰美化效果,越来越受青睐,一般地说,凡是有一定耐荫性,树干不过于高大,树形、叶形,叶色等有一定观赏价值者,均可用于室内绿化。目前,常用的品种有短穗鱼尾葵,富贵椰子、袖珍椰子、散尾葵、蒲葵、国王椰子、棕竹、夏威夷椰子、三角椰子、美丽针葵等,这些品种均可盆栽置于室内欣赏。但要根据其耐荫性,体积大小,选择适宜的摆放场所。另外,有些棕榈科植物如散尾葵、美丽针葵,鱼尾葵等叶片富含纤维质,坚韧柔软、,易于弯曲造型,可切取叶片,用作室内插花配叶材料。
(五)水边造景
棕榈科植物种类秀丽多资,树干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在庭院设计上,常常被安排在海边,湖边,人们不仅欣赏树冠的天际线,还可以看水中美丽的倒影。
(六)与其它植物搭配
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运用广泛,在园林绿化中与其他植物运用必须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的造景效果,如果只是追求时髦,孤立的选用棕榈植物,甚至将它与其他植物相排斥,不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棕榈植物如何与其他植物搭配,合情合理地表达设计的主题,其实并无定法 ,这种搭配往往是设计师思维和手法的体现,也是决定一个设计方案成败的关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一个总的原则,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植物的搭配,才会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四. 终结
所以,棕榈和其它植物在园林设计上的运用必须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方能达到最佳的造景效果。如果只是追求时髦,孤立地选用棕榈植物,甚至将它与其它植物相排斥,不但得不到因有的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当然,根据设计意图,在某些立体园林的设计方案里,例如热带风情园林,棕榈植物的选配在比例上可以相应扩大,以表达其热带气息,但也不等于排斥其它树木。棕榈植物的园林造景艺术,基本上要把握它本身固有的自然整形、质感特有性和鲜明的个性。应把握并充分利用其高度自然整形的园林特征,充分考虑质感的差异,把棕榈植物的自然美和人类的人为美结合起来造景。
棕榈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棕榈又名棕树,棕榈科,棕榈属。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棕皮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树干挺直,叶形如扇,清姿幽雅,成片种植,颇有南国风光,是暖温带地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棕榈是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叶簇生于顶,近圆形,径50~70厘米,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两侧细齿明显。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而黄色。核果肾状球形,蓝褐色,被白粉。种子腹面有沟。花期4~5月,果期10~ 11月。
棕榈原产中国。在日本、印度、缅甸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北起陕西南部,南到广州、柳州和云南,西至西藏边界,东达上海及浙江范围内。
热带及亚热带树种,为棕榈科中最耐寒者,成年树可耐7℃低温。耐阴能力强,幼苗尤耐阴。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中性、石灰质或微酸性黏质壤土,耐轻盐碱土,较耐干旱及水湿。喜肥,对有毒气体抗性强。根系浅,须根发达,生长缓慢。
高血压能吃棕榈油吗
其实长期食用棕榈油对于我们人体有很大的坏处,因为棕榈油会使我们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升高,这样不利于我们的健康,其实的甘油三酯升高更加会令我们患上高血压。
棕榈油用途很广泛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说,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它被人们当成天然食品来使用已超过五千年的历史。棕榈油在世界上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制造。它被当作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从棕榈油的组合成分来看,它的高固体性质甘油三脂含量让食物避免氧化而保持稳定。另外,棕榈油也适合炎热的气候,因而成为面包和糕点的良好佐料,受到食品制造业的喜爱。此外,棕榈油还可用来制造肥皂以及其他许多种类的产品。
棕榈油使用有标准
棕榈油有几种标准分别用于不同的领域: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溶点棕榈油适用于肥皂、化妆品等工业;三十来摄氏度溶点的棕榈油适用于人造奶油、代可可脂;24摄氏度溶点的棕榈油一般用于饼干、泡面及其他副食品的煎炸;12摄氏度及更低溶点的棕榈油,是有一定营养价值的食用油。不过目前市场上的棕榈油一般是24摄氏度溶点的棕榈油,不适合长期家庭使用。
常吃棕榈油有害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相关人士介绍说,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棕榈油油品中最差
脂肪酸主要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动物油脂和植物油中都含有饱和脂肪酸。它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是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棕榈油是所有大宗植物油中品质最差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比猪油(43%)的还高。而其他植物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棕榈油的低多了,葵花油为11%,黄豆油为15%,花生油为19%,而低芥酸菜籽油的仅为7%,是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低。
棕榈油的制作方法
棕榈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棕榈这种植物进行提炼榨取的一类植物油,那么在榨取食用油一定要选择最好质量的棕榈果实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通过初步的挑选之后才送到提炼厂去提炼出美味的食用油。
人们通过水煮、碾碎、榨取的过程,可以从棕榈果肉中获得毛棕榈油(CPO)和棕榈粕(PE);同时在碾碎的过程中,棕榈的果子(即棕榈仁)被分离出来,再经过碾碎和去掉外壳,剩下的果仁经过榨取得到毛棕榈仁油(CPKO)和棕榈仁粕(PKE)。油棕果实中含两种不同的油脂,从果肉中获得棕榈油;从棕榈种子(仁)中得到棕榈仁油,这两种油中前者更为重要。以上所有的这些产品,均被有效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棕榈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类植物。
经过上述初级阶段的榨取之后,毛棕榈油和毛棕榈仁油被送到精炼厂精炼,经过去除游离脂肪酸、天然色素、气味后,成为色拉级的油脂-精炼棕榈油(RBD PO)及棕榈油色拉油(RBD PKO)。经过精炼的棕榈油在液态下接近于无色透明,在固态下近白色。此外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棕榈油还可以经过进一步的分馏、处理,形成棕榈油酸(PFAD)、棕榈液油(简称OLEAN)、棕榈硬脂(简称STEARINE或ST)。油棕果实里含有较多的解脂酶,所以对收获的果实必须及时进行加工或杀酵处理,棕榈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较多的游离脂肪酸,酸值增长很快,因此要及时精炼或分提。
棕榈油中富含胡萝卜素(0.05%-0.2%),呈深橙红色,这种色素不能通过碱炼有效地除去,通过氧化可将油色脱至一般浅黄色。在阳光和空气作用下,棕榈油也会逐渐脱色。棕榈油略带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罗兰香味。常温下呈半固态,其稠度和熔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国际市场上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的棕榈油叫做软油,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棕榈油叫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