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食挑食致皮肤病
孩子偏食挑食致皮肤病
赵霞指出,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季节、加工和烹调方法、各地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很难做到膳食平衡,而偏食、挑食更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
研究发现,由偏食、挑食导致的锌、铬、铜、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是造成儿童视力障碍和近视的原因之一。
此外,偏食、挑食导致的维生素缺乏,还可能引起儿童皮肤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可能引起皮脂腺和汗腺萎缩,使皮肤粗糙,出现鸡皮疙瘩样的毛囊丘疹,毛发干枯,皮肤无光泽,指甲也会变脆、变形;缺乏维生素b6,可能引起皮肤发红、脂溢性皮炎等;缺乏维生素b2,容易引发口角炎、舌炎和唇炎;而缺乏维生素c的孩子还会发生“糙皮病”。
为了纠正孩子偏食和挑食的毛病,赵霞建议说,家长要做到不偏食;要讲究烹调方法,注意合理搭配;要控制孩子不要在饭前吃零食;不要在餐桌上训斥和打骂孩子;当孩子偏食、挑食时,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不要着急。
孩子偏食挑食怎么解决
1、零食吃得过多
不同于米饭的单一,零食种类多样,几乎每个孩子都对零食情有独钟。但是孩子的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经常吃零食会使孩子的消化系统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使胃肠功能紊乱,影响到饱食中枢,使孩子一直有饱腹感,进而吃饭的时候就不想吃。
2、没有规律的饮食习惯
一天三餐不定时每次吃饭时间也不一,扰乱肠胃消化规律,到了饭点也不想吃饭。
3、饭菜的过于单一
要是长期的只做几种菜,会让孩子产生腻味,从而没有食欲。
4、缺少微量元素锌
孩子体内缺锌也会导致孩子偏食挑食。锌是我们人体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它会影响孩子的味觉、舌头的灵敏程度。如果缺锌的话孩子的味觉下降也会影响食欲。判断孩子是否缺锌方法很简单,看孩子的舌头,如果有舌扁平,舌面长小疙瘩,或者有萎缩趋势,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是缺锌了。
孩子免疫力低下如何提高
防挑食积食、均衡膳食
不少宝宝,都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长期偏食可致营养摄入不全面而使孩子的免疫力受到威胁,继而引起许多“小毛病”,表现为易生病,而生病后又会使宝宝食欲降低、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从而降低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形成恶性循环。
想要宝宝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要及时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日常饮食中注意谷类、肉类、水果、蔬菜的均衡搭配。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谷类、乳类、番茄、蔬果以及菌类。除此之外,要避免孩子积食,吃得太多、太饱会造成孩子大便干、消化不良。只要孩子大便通畅,消化功能好,免疫力自然就会增强。
多喝水、少生病
孩子每天的活动量比成人大,水分的流失也就更快,更需要随时补充水分,身体的水分充足,新陈代谢也就更旺盛了,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新鲜的白开水是宝宝的最佳选择,其中的钙、镁等元素则对身体很有益。需要注意的是,放置时间过长的白开水会丧失部分生物活性。
增加户外活动量
到了冬季,很多家长把宝宝“关”在家里。专家提醒,如果天气好,应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量,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呼吸系统和新陈代谢功能,还可以增强儿童耐寒抗寒的能力,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孩子偏食原因是什么
心理原因
父母在心理上是否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许多儿童偏食往往是受父母的影响而形成的,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说:“我不吃韭菜。”于是,孩子也跟着不吃韭菜。有的父母不喜欢吃鸭,于是家里就很少买鸭,并从语言和表情上流露出厌恶吃鸭,这一切都会使孩子不吃这些食物。
其次,孩子是否常有不良联想。儿童常常会以一种事物或现象联想某种食物,从而拒绝吃该食物。例如有的孩子因为看见把粪便浇在青菜上的情景而不愿意再吃青菜。
此外,父母可能在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偏食心理。随着味觉的变化,儿童对某些食物可出现偏爱的倾向。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得多一点,明知偏食不好,还要投孩子所好。许多父母在买菜之前,往往先问问自己的孩子:“你喜欢吃什么菜?”只要孩子喜欢吃的就买。其实这样做,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偏食倾向。
家庭环境原因
独生子女,家人过于溺爱,零食不断,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甚至本身就父母偏食,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习惯。
“我不要吃青菜,太难吃了!”“我不喜欢吃胡萝卜!”现在的家长,常常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孩子偏食、挑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专家近日介绍,到营养门诊就诊的孩子中,约有三成和偏食、挑食有关。而孩子偏食、挑食,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有着很大关系。
孩子偏食挑食的危害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许多,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等,而这些物质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是不可能全部含有的,因此挑食不能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导致营养失衡,孩子不能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营养不良、进食较少或排除量较多,挑食最容易导致钾缺乏症。
2、挑食孩子往往边吃边玩,吃一顿饭常常超过一小时,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若不纠正,可使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3、孩子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挑食孩子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宝宝的2倍。
4、挑食可使孩子食欲减退,久之可致营养不良及营养性贫血,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5、挑食还能引起各种维生素缺乏性疾病。如不吃全脂乳品、蛋黄、豆类、肝等食物,或不吃胡萝卜、西红柿、绿色蔬菜等,可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夜盲症,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浑浊、软化、溃疡甚至穿孔,最终导致失明,锌、铬、铜、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造成儿童视力障碍和近视。
6、爱吃荤菜而不吃新鲜的绿叶菜、西红柿及水果,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可能引起儿童皮肤病,也可因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而致坏血病,轻者牙龈出血,重者引起骨膜下、关节腔内及肌肉内出血,孩子肢体疼痛、拒抱,影响肢体活动,严重时可引起骨折。
7、不吃鱼、虾、蛋黄、香菇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致维生素D缺乏,如不及时补充与治疗,轻者多汗,夜啼,重者可抽风,并引起骨骼畸形,如"鸡胸"、"O"型或"X"型腿等。
8、挑食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挑食孩子高14分,挑食孩子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9、各类食物在孩子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孩子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表明,酸性食物的过度摄取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发育,导致其患儿童孤独症,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孩子与营养良好的孩子比较,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孩子偏食挑食怎么办 不偏食的关键在父母
相信家长一定都晓得饮食均衡对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纯净如白纸的孩子,理应对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感到好奇,甚至愿意探险、尝试,且没有明显的喜恶,但是是什么造成孩子刻意避开某种食物呢?先撇除食材本身的口感及味道,提醒大家,从父母本身检视起吧!
每个大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比较排斥的食物,无论是拒绝的口吻或是嫌恶的表情,都可能被张着大眼睛观察这世界的宝宝通通记下来了,2-3岁的宝宝已经开始对食物的味道、形状、颜色及温度等出现好恶感,等到下一次他们再看到相同的料理时,即便是还没品尝,但记忆中父母对菜肴的反应,便已经先入为主的成为他们对料理的既定印象。所以,如果希望能避免这个时期的孩子养成偏食的坏习惯,父母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因素,只有家长不偏食,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优良模范。再者,宝宝如果过去对食材曾有不愉快的感受,也可能造成他对该食材的排斥感,并接着影响日后再度尝试的可能性,例如:高纤维的蔬菜让宝宝咬不断、食材切得太大块不好咀嚼、被鱼刺刺伤或被热汤烫到等。
不论孩子为何排斥特定食物,面对小朋友讨厌的食材,家长先别慌张,也不用给孩子「一定要吃完」压力,只要遵照以下方式,让孩子先接受、再习惯,就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达到父母耍心机的最终目标-营养均衡啰!
孩子偏食挑食的危害
每种食物都有着它自己不可代替的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有组成可以有效的保证孩子各方面生长发育,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用药物来给孩子补充一些微量元素,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让孩子扩大食物范围,从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更可靠,孩子偏食挑食对于身体发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许多,如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等,而这些物质在一种或几种食物中是不可能全部含有的,因此挑食不能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导致营养失衡,孩子不能健康快速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营养不良、进食较少或排除量较多,挑食最容易导致钾缺乏症。
2、挑食孩子往往边吃边玩,吃一顿饭常常超过一小时,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甚至会造成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消化吸收,若不纠正,可使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3、孩子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偏轻,长高速度也减慢。研究发现,挑食孩子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饮食正常宝宝的2倍。
4、挑食可使孩子食欲减退,久之可致营养不良及营养性贫血,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5、挑食还能引起各种维生素缺乏性疾病。如不吃全脂乳品、蛋黄、豆类、肝等食物,或不吃胡萝卜、西红柿、绿色蔬菜等,可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夜盲症,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浑浊、软化、溃疡甚至穿孔,最终导致失明,锌、铬、铜、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造成儿童视力障碍和近视。
6、爱吃荤菜而不吃新鲜的绿叶菜、西红柿及水果,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可能引起儿童皮肤病,也可因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而致坏血病,轻者牙龈出血,重者引起骨膜下、关节腔内及肌肉内出血,孩子肢体疼痛、拒抱,影响肢体活动,严重时可引起骨折。
7、不吃鱼、虾、蛋黄、香菇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致维生素D缺乏,如不及时补充与治疗,轻者多汗,夜啼,重者可抽风,并引起骨骼畸形,如"鸡胸"、"O"型或"X"型腿等。
8、挑食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正常孩子的智力发育指数要比挑食孩子高14分,挑食孩子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9、各类食物在孩子的性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营养不平衡很可能促使孩子形成极端性格。研究表明,酸性食物的过度摄取会影响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发育,导致其患儿童孤独症,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孩子与营养良好的孩子比较,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关于孩子挑食偏食的危害,希望能提高大家对偏食挑食的认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应该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饮食范围,这样能有效的预防孩子偏食挑食,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应该给孩子讲一些偏食挑食的坏处,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自觉的调整。
警惕挑食会诱发三大疾病
贫血
孩子偏食容易诱发贫血,这种疾病的出现往往是身体缺铁的表现。2-3岁的幼儿如果平时吃饭挑食偏食,喜爱吃零食,那么很容易就贫血。针对这一问题,妈妈可以多用铁锅煮食物,此外重点给孩子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豆制品、新鲜果蔬。
皮肤病
与皮肤息息相关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 B、C。缺乏维生素A,孩子皮肤变糙,头发干枯,容颜无光;缺乏维生素B,孩子易生皮炎、口腔炎症,而缺乏维生素C,孩子易现糙皮病。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含量通常较为丰富,因此妈妈可以重点给孩子补充一些。
视力差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于视力的发育不容小觑。缺乏维生素A、锌元素的孩子容易发生视力障碍。各地饮食差异造成营养成分不能均衡摄入,如果孩子再偏食挑食,那么更容易缺乏某类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分布在多种食物中,如水果、蔬菜、海产品、坚果、肉类等等。日常饮食只要孩子不偏食挑食,一般身体不会极度缺乏。
孩子偏食会引起皮肤病
偏食的孩子,往往吸收的营养不均衡,不是缺了这种微量元素就是缺了这个维生素,这还真与皮肤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例如,缺乏维生素A,可能引起皮脂腺和汗腺萎缩,使皮肤粗糙,出现鸡皮疙瘩样的毛囊丘疹,毛发干枯,皮肤无光泽,指甲也会变脆、变形;缺乏维生素B6,可能引起皮肤发红、脂溢性皮炎等;缺乏维生素B2,容易引发口角炎、舌炎和唇炎;而缺乏维生素C的孩子还会发生“糙皮病”。
偏食会影响视力!与偏食引起的儿童皮肤病相同,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季节、加工和烹调方法、各地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很难做到膳食平衡,而偏食、挑食更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研究发现,由偏食、挑食导致的锌、铬、铜、硒等微量元素缺乏,是造成儿童视力障碍和近视的原因之一。
偏食可造成贫血!好吃好喝地吃着,宝宝居然会贫血?其实这与爸爸妈妈喂养不当有关,特别是偏食导致造血原料不够引发贫血。对于2岁多的孩子出现贫血,可能是家长给孩子吃零食过多,导致对含铁的物质摄入不足。要想改变缺铁状况,家长除了注意给孩子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外,应多用铁锅烹调或补充含铁药物。
孩子偏食挑食怎么办
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家长在餐前尽量安排安静的活动,帮助幼儿平复较为兴奋的情绪。可以通过注意力转移或适当的餐前教育,介绍将要品尝的饭菜和点心,来引发幼儿的食欲。家长不要在进餐时训斥孩子,帮助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享受餐食。
培养进餐良好习惯 家长们要有科学合理的喂养理念(食物种类多样化),采用适当的烹调方式,如蒸、煮、烩、焖、炖、煨,不宜采用油炸、烤、烙等方式,口味以清淡为好。
要变换每餐的烹调方式和食物种类,给孩子提供参与食物加工的机会,这样会有效提高他们品尝食物的兴趣。此外,进餐要定时定量。
控制进餐时间 进餐时不看电视,家庭成员间不高谈阔论。家长喂幼儿进食时,不要用玩具引逗或话语激励,家长需做吃饭、咀嚼、吞咽的动作,而不是仅做喂食的动作。这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效仿对象,学会安静专注的进餐。
减少零食、以身作则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过多食用零食会影响正常进餐量,所以家长要注意零食的购买量,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零食食用方面的教育,可用新鲜水果、坚果替代。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易受母亲饮食行为的影响,作为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良好示范作用。
缺锌的症状 预防缺锌的举措
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肝、鱼、禽蛋、牡蛎等含锌量较为丰富,并易于吸收。
大豆、花生中锌的含量较为丰富,要经常给宝贝吃一些。比如,每天喝一点鲜豆浆,做菜时用花生油。榛子等坚果类食物含锌量也很高,可以给孩子当零食吃。
现在的孩子偏食、挑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样化,让孩子均衡摄取营养。
早产儿、人工喂养儿以及经常腹泻的儿童,容易发生营养摄取障碍,出现缺锌症状,要及早注意补锌。
小儿偏食有哪些危害
孩子偏食、挑食很普遍,这让不少爸妈都感到头痛。因为偏食并不只是孩子在吃饭时不配合、吃不饱那么简单,它背后还有很多的危害呢!
在天然的食物中,没有哪一种食物包含了孩子所需的所有营养的,如果孩子只是偏好某几样食物,营养的摄取自然也就不够全面,也就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的。
不喜爱吃某几种食物,很可能就失去了补充身体必需营养素的来源。比如很多孩子不吃海带,而它正是碘的良好来源,所以他们很难得到全面的营养。
另外,偏食也会影响孩子的胃肠道健康。偏食、挑食的孩子在挑选食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不可能保持良好的食欲和最佳进食状态。这样就会影响消化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利。
长此以往,偏食的孩子不仅会比同龄的孩子瘦弱,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爸妈一定要正视孩子这个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早给他纠正过来。
宝宝偏食的原因
1、受家长饮食偏好的影响。如果家长自己也有偏食、挑食的习惯,或者宝宝面前说不喜欢吃这种食物,那么宝宝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另外,有些家长不喜欢吃某种食物时,一般就不会买这种食物来烹调,这也会使宝宝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宝宝偏食。
2、日常饮食较为单一。如果家长给宝宝做菜时,不注意烹调的方式,不注意颜色的搭配和性状的多样化,或饮食比较单挑,经常吃同一种食物,这也容易使宝宝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3、父母不忍心,过于溺爱孩子。在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是掌上明珠,家长舍不得说一句,更别提做他们不开心的事情了,于是,孩子偏食时,闹一闹家长就顺着他们,长期以往,孩子自然口味挑剔,只吃自己爱吃的东西。
4、不愉快的进餐经历。如果宝宝曾吃过某种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或在愉快的环境下被迫吃了某种食物,这都会使宝宝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
哺食期怎样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挑食,这不吃那不吃,就爱吃炸鸡,就爱吃零食。“其实,孩子的这种偏食源自于他婴儿期父母对辅食的选择。”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医师林黎黎说,添加辅食的阶段是孩子一生口味形成的阶段。如果能从这个时期开始让孩子尝试各种食物、均衡饮食,他将来对味道的适应性就比较强,不容易偏食、挑食。
辅食期如何培养孩子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呢?
林黎黎说,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年龄是4~6个月,如果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情况良好的孩子4个月大就要添加辅食了,而生长发育慢点的孩子则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婴儿辅食添加顺序应为谷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
林黎黎解释道,家长应该在孩子4~6个月时添加谷类辅食,谷类食物属于铁强化物,这类食物很容易在孩子的胃肠道被消化吸收,家长可以选择米粉等泥糊状食品等;然后添加蔬菜,最早为根茎类蔬菜、瓜类,再慢慢增加到其他蔬菜,然后到水果;到孩子7~8个月,就可以添加鱼类和肉类了;到9~11个月再添加蛋类。
不少家长认为首先添加的辅食是蛋黄,这是过去的旧观点。近年来,研究发现,过早吃蛋黄可能是导致孩子将来过敏的原因之一。所以,现代医学观点建议把添加蛋黄的年龄推迟到9~11个月。
添加辅食时,添加食物的量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比如,采取一次添加一种辅食的方式,头天给孩子添少量,第二天还是添加同一种,但量增多一点。2~3天后,孩子如果没有不适,就再加一种新食物。家长得更换不同类的蔬菜、水果、肉类、海味类,这样孩子的味蕾能尝试到各种各样的口味,将来偏食的几率就降低了。
林黎黎还提醒家长朋友,有时候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是家长培养的,比如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偏好哪种食物,就多给他吃某种食物,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