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坠痰下气
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坠痰下气
青礞石质重坠降,味咸软坚,善治顽痰胶固之症,常配沉香、黄芩、大黄等同用,即礞石滚痰丸。近代临床用治小儿肺炎重症,肺闭喘咳,痰多黄稠者有效。
脑炎中医治疗
1.气营两燔型:清营汤加减
方药组成:水牛角、板蓝根、二花、连翘各30g,生地、玄参各20g、知母、全蝎、竹沥膏各10g,天竺黄、胆南星、橘红、半夏各12g、麦冬15g,生石膏60g,蜈蚣3g,并可服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等。
2.痰气郁结型:涤痰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菖蒲、郁金、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川芎各12g,甘草6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麝香(冲)0.1g。
3.痰阻经络型: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胆南星、天竺黄、远志、郁金、桃仁各12g、菖蒲各10g,甘草6g,当归、赤芍、地龙各15g,川芎18g,丹参30g。高热加石膏、知母;便秘加大黄;汗多加龙骨、牡蛎;视力障碍加草决明,青箱子;癫痫反复发作的加礞石、全蝎、蜈蚣。
抑郁症失眠吃什么药好呢
1、藿香正气丸(水)
不要怀疑这是一种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中成药。它芳香化湿,解表和中,内伤湿滞之失眠症者均可运用。
2、补中益气丸(片)
这种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失眠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如神疲乏力,舌体胖,舌边有齿印,脉象弱等。通过益气升阳,调整脾胃,使卧得安。
3、五子衍宗丸
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阴则导致失眠。五子衍宗丸有滋肾填精作用,治疗肾阴不足导致心肾不交之失眠症。是治疗失眠兼有补肾功效的一方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中成药。
4、控涎丹(子龙丸)
这种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中成药,对痰滞、水饮内停等所导致的失眠,进行祛痰逐饮,有显著的疗效。
5、礞石滚痰丸
饮食不节,湿热生痰,痰扰心神而致失眠,可用礞石滚痰丸治疗。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这种中医治失眠抑郁症的中成药效果较好。
中医治失眠抑郁症因为用药绿色、安全,并传承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治病兼调养的施治原则,是抑郁症治疗的特色疗法,目前已走出国门,致力于为不同肤色的失眠抑郁症患者治疗。
金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4.通便
礞石滚掇片:金礞石(煅)60g,沉香30g,黄芩甙22g,熟大黄100g,大黄流浸膏380ml。除大黄流浸膏外,其余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将大黄流浸膏浓缩至适量,与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片重0.32g。本品为棕褐色片,味苦。显微特征: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管胞壁略厚,有缘纹孔,纹孔口人字形或十字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片淡黄棕色;取本品研细,加水提取,滤过,取滤液加稀盐酸至pH1-2,离心,弃去溶液,沉淀加水,再加1mol/L氢氧化钠溶液至pH6-7,使溶解,照纸层析项下的径向纸色谱法试验,取上述溶液5-10μl,点于纸上,以正丁醇一醋酸一水(6:2:4)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灯下观察,近前沿为黄色荧光带,近中部为暗红色荧光带。功能降火逐痰,通便。用于顽痰壅塞,咳喘痰稠,大便秘结,精神分裂症,狂躁。口服,每次8片,每日1次。孕妇禁服。
治精神病的中药偏方
一、治疗精神病的中药常用方剂有新制柴胡汤(柴胡,龙骨,牡蛎,竹沥半夏,黄芩,桃仁,红花,丹参,香附,丹皮,赤芍,青陈皮,酒大黄,甘草),调气破瘀汤(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虻虫,水蛭,地鳖虫,三棱,莪术,桃仁,红花,酒大黄,赤芍,香附,丹皮,桂枝,川芎,甘草)。
二、治疗精神病的中药常用方剂有涤痰开窍汤(胆南星,青皮,陈皮,广木香,竹沥半夏,煅礞石,天竺黄,石菖蒲,郁金,生大黄),解郁化痰汤(橘红,法半夏,柴胡,郁金,香附,远志,石菖蒲,瓜蒌,胆南星,竹茹),以及祛风除痰汤(白附子,天南星,天竺黄,法半夏,钩藤,蝎尾,橘红,石菖蒲,玳瑁,麝香)。
三、治疗精神病的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玄参,麦冬,石斛,石菖蒲,知母,山萸肉,茯苓,黄连等。也可同时服用大补阴丸。有些病人患精神病多年,迁延不愈,平时表情呆滞,淡漠无语,生活懒散,无所事事,面色苍白,脉细数。可用温阳兴奋法治之。
四、治疗精神病的中药常用中药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当归,车前子,焦山栀,炒泽泻,木通,黄芩,生地,生甘草),四黄栀子汤(大黄,黄连,黄柏,黄芩,栀子)及寒礞合剂(寒水石,清礞石,代赭石,海浮石,磁石,黄芩,赤石脂,龙骨,牡蛎,知母,大黄)。
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经历千百年的沿革,现在为大家总结如上,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现在大家对“治疗精神病的中药有哪些”这个问题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中医中药治疗精神病不可随意而行,还是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来进行,一般中药药方需要专业医师进行配制
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医将精神分裂症分为痰火上扰、痰湿内阻、气滞血瘀、阴虚火旺、阳虚亏损五个辩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分型治疗。
(1)痰火上扰
治法:清热涤痰,平肝宁神。
处方:青礞石50克,生石膏20克,生大黄9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芒硝9克(冲),半夏9克,朱砂3克,郁金9克,生牡蛎40克,青龙齿20克,栀子9克,石菖蒲9克,枳实9克,生铁落50克。
加减:烦渴引饮加天花粉;神识昏谵加黄连、竹叶或牛黄清心丸;口苦、耳鸣加龙胆草、芦荟;失眠不寐加酸枣仁、琥珀;热盛伤阴加生地、玄参、麦冬;血瘀加桃仁、红花、丹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生铁落、牡蛎、龙齿先煎30分钟,大黄后下古早晚各服1次。
疗效:用本法治疗狂证病人310例,近期痊愈165例,好转(包括显效)12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94.8%。
常用成方: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癫狂龙虎丸。
(2)痰湿内阻
治法:化痰开窍,醒脑定志。
处方:石菖蒲10克,半夏10克,郁金10克,硃远志10克,陈皮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胆南垦10克,柴胡6克,制香附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心烦加栀子;惊恐加龙齿、琥珀或磁硃丸;便秘加滚痰丸或酒大黄;热盛加黄连、黄芩;血瘀加桃仁、川芎;正气不足,胆南星换制南星,加党参、黄芪。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疗效:用此法治疗精分症210例,近期痊愈140例,显效10例,好转39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90%。
常用成方:郁矶丹、甘遂辰砂散、黄连温胆汤。
豁痰通络安神治抑郁症
现今所说的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中风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等都属于因病而郁的范畴。因郁而病即指由于情志不遂导致的各种精神以及躯体症状。人体心脑相通,顽痰随心血上行,凝滞于心脑相通之路,瘀塞其心与脑相连之窍络,从而阻滞脑络,导致脑络受损,以致心脑不通,神明皆乱。
抑郁症发病过程即患者长期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滞,心血暗耗,灼耗水饮,凝炼化生顽痰,同时气血运行受阻,进而血行痹阻,暗生瘀血,或痰蒙心窍,瘀阻心络,从而扰动心神。导师胡思荣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病机——痰瘀阻络,扰动心神,拟理气豁痰、化瘀通络、定志安神大法进行治疗,并据此原理研制了“平心忘忧胶囊”,在临床运用已20余年,疗效颇佳。兹简述如下。
病案举例
宫某,女,32岁, 2010年7月5日初诊。其母代述:情绪低落、不愿与他人交流2年余。2年前患者怀孕产子,之后出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记忆力差,睡眠差,易生气,经常呆在家里,很少与他人交流,工作积极性不高,家人未引起重视,未行诊治,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呈进行性加重。西医诊断为“产后抑郁症”,口服多虑平等多种抗抑郁症西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家属担心西药副作用,遂经多方打听后由其丈夫搀扶其来胡思荣大夫工作室尝试中药调理。刻诊见其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辨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痰瘀阻络,扰动心神,脑络受损。
治则:理气豁痰,化瘀通络,定志安神。
处方:煅青礞石30克,胆南星10克,蜈蚣2条,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炙远志12克,川厚朴12克,法半夏10克,生大黄10克,桃仁10克,陈皮15克,茯苓12克。上药经煎煮提取后制粒装胶囊,每次10粒,每天3次,早中饭后,晚上睡前口服。
二诊(2010年7月18日):患者家属诉患者服药10天后,睡眠、食欲及大便较前有所好转,情绪较前稳定。继服上方1月后,自己步行前来就诊,对父母态度好转,开始相信父母,愿意走出家门。服药6月,患者开始上班,精神、情绪明显好转。
按:回顾诊疗方药,方中煅青礞石、胆南星豁痰平肝,川厚朴、法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痰,生大黄、桃仁、蜈蚣化瘀通络,酸枣仁、炙远志,生牡蛎定志安神。诸药合用,共奏理气豁痰,化瘀通络,定志安神之功效。实际运用中,食欲不振者,可加焦三仙健脾开胃;胸闷不舒者,可加瓜蒌皮宽胸理气;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者,可加丹皮、生地滋阴降火;口苦、胁肋胀痛者,可加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消食攻积
青礞石不仅可治痰,且能消食攻积导滞,如《方脉正宗》以礞石配伍健脾行气消积之白术、木香、枳实等药,治食积成痰,胃实眩晕者。
月经量少的中医辨证治疗
可服中成药:指迷茯苓九、礞石滚痰丸、河车大造丸、调经活血片、益母草膏。1、乌骨鸡汤: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用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作用: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2、痰湿:临床表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胖,苔白腻,脉滑。治疗可以用苍附导痰丸3、血虚: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质淡,脉细。用八珍汤加味。4、血瘀:临床表现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暗,脉涩。治疗用桃红四物汤加减。5、补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菟丝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 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治狐臭偏方大全 隋宫腋臭方
材料:雄黄、麝香、硫磺、乳香、青矾石、鲜马齿苋。
做法:将雄黄、麝香、硫磺、乳香、青矾石、新鲜马齿苋共捣成泥状,摊开晒干后,再罗成粉状。用白醋清洗腋下,再用粗布擦干腋下皮肤,使皮肤轻微破皮,然后将准备好的药粉擦于腋下,每3~7天用一次药。
功效:本方为唐代日人宿弥永赖在长安留学时候,从《隋炀帝后宫诸香药房》中记下,将其记于《医心方》中。方以雄黄、硫磺、青礞石等有毒之品燥湿敛汗、祛风解毒、抑制皮肤真菌;配以马齿苋清热解毒,改善皮肤脂质代谢;更以麝香、乳香出去狐臭味道,活血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