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 轮状病毒的发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 轮状病毒的发现
1973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从腹泻幼儿的十二指肠活检中用电子显微镜发现轮状病毒,1978年命名。1979年,我国从北京地区腹泻儿童便本中查到轮状病毒。目前这种病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在寒冷季节最常见的腹泻病因之一。
轮状病毒腹泻怎么治疗 轮状病毒腹泻治疗方式
1.轮状病毒腹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以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为主。
2.无法进食的患者可以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电解质。
3.饮食控制,急性期避免吃含乳糖的奶制品,油腻不消化的食物。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危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原因
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急生肠道传染病,其中约50%—6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感染高峰期为秋冬季。
儿童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量花样稀水便,有恶臭,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的并发症如发育良、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
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是预防的唯一有效手段。该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因而建议小儿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接种此疫苗。
病毒性肠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四)流行特征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作用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宝宝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34%。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宝宝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因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3天,而且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故卫生状况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轮状病毒的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宝宝受到轮状病毒的感染的几率很大,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宝宝。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防宝宝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是预防轮状病毒经济并且有效的方式,帮助宝宝尽早预防轮状病毒的发生。
轮状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母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毒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民间也有不少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好方法。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得了明显的效果。
具体制作方法是: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轮状病毒性腹泻治疗 疗法介绍
轻症病人可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盐液ORS),脱水严重者要给予静脉补液。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酪酸菌(米雅BM)等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腹泻症状。小儿可用米雅利桑爱儿A冲服。而思密达具有保护肠粘膜和吸附病毒的作用,成人和小儿均可适用。
轮状病毒是什么
1、轮状病毒是什么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2、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害
轮状病毒腹泻发生具有季节性,多发于秋冬季节,潜伏期3天左右。患儿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病程一般可持续3~9天,每天腹泻次数在10余次至数十次不等。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正确,患儿会出现脱水、肺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3、如何治疗轮状病毒腹泻
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泻,因为属于病毒性感染,因此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除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外),否则容易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另外,由于幼儿肠壁发育尚未完全,也不要使用成人惯用的止吐或止泻药。因为止泻药是通过麻痹肠道蠕动来达到止泻目的,这样会使原本不能消化吸收的刺激物质渗入肠壁组织,延迟复元的时间,造成长期腹泻或过敏。
轮状病毒疫苗有必要用吗
轮状病毒是3个月—2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常见原因。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效果不好,但副反应不大,因此可考虑接种。
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时间:
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是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疫苗常年都可接种,但不推荐在秋季腹泻流行季节使用。中国北方秋季腹泻的高峰期是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南方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是11月至次年2月。一般建议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时间在7—10月份。与大多数疫苗不同,轮状病毒疫苗是一种带甜味的口服液,接种方式是口服,1次口服1瓶,每年应服1次。
如果宝宝已经超过3岁了,那他就不需要再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了。因为即使他还没有发过病,多半也已经感染过轮状病毒了,体内有了抗体,发病率会明显减低。
轮状病毒苗有必要打吗
1、轮状病毒苗有必要打吗
轮状病毒疫苗能够防止98%的宝宝患上严重腹泻,74%的宝宝则能够因此避免轮状病毒腹泻,即秋季腹泻。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接种后保护期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1年半,所以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宝宝在满3周岁前最好每年接种1次轮状病毒疫苗。
在轮状病毒疫苗测试中发现,有些婴儿会比那些没有接种的婴儿多出现一些轻微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耳部感染、流鼻涕等。
2、轮状病毒苗的研制背景
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34%。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3、轮状病毒苗的禁忌症
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患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型患者,血液系统、肾功能不全疾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过敏体质者。消化道疾患,肠胃功能紊乱者。有免疫缺陷和接受抑制治疗者。口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偶有低热、呕吐、腹泻、皮疹等轻微反应,多为一次性,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
轮状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左右气温下活跃。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故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
我国每年有近4万名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死亡,约占中国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人数的12%。我国各省、市均有暴发流行的记载。全年均可发生,秋冬为流行高峰。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病毒,腹泻患儿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轮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土壤、食物、玩具、衣物、用具等间接传播,较难预防。
轮状病毒腹泻大多发生在6—24月龄的婴幼儿,该病除了引起肠道内感染,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还可引起病毒血症,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肝炎或急性胰腺炎等。中国CDC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门诊平均费用168元/次(92—230元/次),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住院平均费用3145元/次(2760—4909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