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止咳化痰误区一箩筐

止咳化痰误区一箩筐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张挪富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查中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在碰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中国家庭止咳化痰误区报告

日前,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记者在在公布的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上获悉,在600多份调查问卷中,近七成受访者存在用药不及时的情况,对咳嗽的治疗存在较多误区。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据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副主任张挪富教授介绍,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张挪富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调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对此,张挪富表示,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查中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在碰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张挪富表示,针对有痰咳嗽,应该先化痰再止咳,并且选择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

误区4:滥用抗生素

调查中发现,有80.2%的受访者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即抗生素)”。事实上,有12.8%的样本不清楚抗生素针对的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样本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张挪富纠正到。

误区5:中药比西药好

在选择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大多数人会将药物的毒副作用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在此次调查中,38%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比优先选择西药的人(28.4%)高出近10个百分点。有45.7%的受访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样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怎样评价有没有副作用?张挪富说,因为研究做得少,中药的成分是什么并不知道。相较之下,西药的成分都会有明确标明,有副作用就写上。对什么有副作用,中药是不写的,但不写不代表没有。

误区6:止咳化痰治疗偏爱用偏方

经过对中国家庭偏方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将近八成的受访者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偏方”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值得相信,持这一观点的人超过半数,还有近24.8%的受访者认为偏方温和且安全。

对于用“偏方”治疗咳嗽,张挪富表示对于急性咳嗽(持续时间在3周以内)的患者,用“盐蒸橙子”、“冰糖雪梨”等一些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但同时,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反而会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止咳化痰的药

1.可待因该药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口服后大约1小时就可发挥最大效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由于此药能够抑制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分泌和纤毛运动,对有少量痰的剧烈咳嗽,应与祛痰药合用。痰很多的病人不能服用可待因,否则会使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可待因不可长期使用,因其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也可引起便秘。只有严重的刺激性的无痰干咳、或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才可酌情考虑用可待因之类的镇咳药。可待因为口服药,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

2.咳必清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频繁咳嗽和百日咳,有局部麻醉的作用。该药无成瘾性,使用较安全,不适用于多痰患者,否则易引起积痰过多,加重病情。一次服药作用可持续4~6小时。咳必清为口服,每次1~2片,每日3~4次。青光眼病人慎用。

3.咳平可抑制咳嗽中枢,止咳作用较可待因弱,无耐受性及成瘾性。服药后20~30分钟就可见效,作用可持续3~4小时,适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和结核病所引起的咳嗽。咳平为口服,每次10~30毫克,每日3次,儿童每公斤体重每次1.0毫克,每日3次。

4.必嗽平黏痰溶解剂,可使痰液变稀,容易咯出,同时作用于胃黏膜,反射性引起化痰作用。服后1小时见效,作用可持续6~8小时,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导致的气急等症。胃溃疡病人慎用。

常用的中成药止咳药有以下几种:

1.清热化痰止咳类川贝止咳糖浆功效:清热、止咳、祛痰,主治伤风咳嗽引起的痰多、干咳、稠黄痰。用法与用量:口服1次15毫升,日服4次。

2.养阴清肺止咳类养阴清肺糖浆主治:咽喉干咳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临床常见阴虚肺热症。常用量口服1次20毫升,1日2次,小儿酌减。

3.温肺止咳平喘类消咳喘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一般用量每日3次,每次7~10毫升,温开水送服。

4.润肺止咳类药养阴清肺膏本类药物用于治疗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用。

通常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镇咳药,以免破坏咳嗽这种有益的生理反应。如果擅自、盲目使用镇咳药,初时咳嗽减少了,但痰液排出受阻,咳嗽还会迁延不止。

婴儿咳嗽有痰的护理误区

误区一:先止咳后祛痰

“宝宝又咳嗽了?赶紧给他止止咳”这种话,实在不少见。但这却是错误的。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反射之一,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排出体外,所以咳嗽不必急于止咳,应该先考虑祛痰。不然往往会适得其反。

误区二:只要是咳嗽,都吃冰糖炖雪梨

冰糖炖雪梨并不是神药,它只对风热咳嗽有缓解的效果,对其他咳嗽,是不起作用的。在没判断清楚宝宝咳嗽是属于哪一种,是不能用冰糖炖雪梨做治疗的,有时还会出现反效果的。

误区三:对轻微咳嗽不上心

有的宝宝咳嗽只是轻微程度,不发烧也不流鼻涕,父母就会以为这不严重,没有上心。殊不知,如果宝宝咳嗽超过四个星期,小病没痊愈,大病容易来。因此,如果宝宝咳嗽有痰一个月没有痊愈,一定要上医院找医生诊断治疗,千万不能拖延。

误区四:频繁换药

“宝宝都咳嗽一个星期了,怎么还没有好?”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妈妈会自作主张,选择换药或者直接换医生。然而,事实却是一般的咳嗽都要3-15天才能好,频繁更换药物,等于又给宝宝增加负担,宝宝身体又得重新适应新的药物。

误区五:橘子就是能治咳嗽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而一般的孩子不可能不吃橘肉只吃橘皮。

对于婴儿咳嗽有痰问题,相信很多妈妈在育儿路上都会遇到,以上资料总结了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希望对妈妈们有所帮助哦!

止咳化痰的药

由于诱发咳嗽的原因繁多,个人体质的差异也有所不同,所以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止咳化痰吃什么药好些。通常服用中成药有甘草片对止咳化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有镇咳,祛痰,平喘,消炎作用的咳特灵。

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这个方子针对寒咳治疗,由于发散风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这个方子是针对风热咳嗽治疗的,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功效。

止咳化痰偏方

一到寒冷的冬天,有的人就会很容易感冒,就要不停的吃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止咳化痰的偏方,今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就来推荐给你9款食疗方帮你止咳平喘,现在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一、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食材: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

做法: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

适用: 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二、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食材: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做法:首先把萝卜洗干净,然后切成片,放入碗里面,倒入蜂蜜以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就可以治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三、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食材: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做法: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四、芫荽汤平伤风咳嗽

食材: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首先把大米洗干净,然后加水煮成汤。取大米汤三汤匙和芫荽,饴糖一起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适用: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五、萝卜胡椒止咳祛痰

食材: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做法: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止咳化痰穴位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

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

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

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

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宝宝止咳化痰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人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或选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的方法,用中药麻黄3~5克,捣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内蒸熟食用。

豆腐

豆腐有清热润燥作用。《医林纂要》云:“豆腐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1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柿子

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枇杷

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荸荠

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丝瓜

善于清热化痰,对咳嗽痰多、痰稠色黄的热咳者尤为适宜。这是由于丝瓜的植物黏液里,含有一种皂素,具有除痰化痰的功效。凡属肺热或风热犯肺的咳嗽之人,常吐脓痰,宜用丝瓜煎汤服,更宜用丝瓜与豆腐同烧食用,有利痰开胸快膈的好处。

薄荷

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

生藕

有清热作用。如《本草经疏》所说:“藕,生者甘寒,能除热清胃。”《本草汇言》还认为藕为“清热解暑之药也。”《简便单方》中介绍:“治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尤其是在夏季肺热咳嗽时,食之最宜。

冬瓜

性凉,味甘淡,有清热消痰作用。《滇南本草》中曾说:“冬瓜润肺消热痰,止咳嗽,治痰吼,气喘。”《本草再新》中还说:“解暑化热。”因此,尤其是在夏季风热咳嗽和肺热咳嗽,咳痰黄稠之人,食之最宜。此外,冬瓜子性味甘凉,能润肺化痰清热,也是中医治疗痰热咳嗽常用之品,故肺热咳嗽的大叶性肺炎、肺痈(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等咳嗽吐黄脓痰者,食之尤宜。

竹笋

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说:“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随息居饮食谱》亦云:“笋,甘凉,开胸消痰。”因此,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西瓜

性味甘寒,有清热解暑,除烦利尿作用。《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痰涌气滞。”凡暑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痰黄稠,口中烦渴者,宜食之。

鸭蛋

性凉味甘,能清肺热。《日华子本草》还认为鸭蛋“清心腹胸膈热”。《医林纂要》中曾介绍:“鸭蛋补心清肺,止热嗽,百沸汤冲食,清肺火。”凡肺热咳嗽者宜食之。

白菜止咳化痰

1.松子清肠润肌肤。 珍珠般的松子,在传统御膳中运用广泛,向来被视为有滋补强身功效。松子丰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帮助排便,还可以滋润皮肤。同时,松子是优质的油脂来源,含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缓解发炎反应。

怎么吃最健康:松子热量较高,平时撒点在饭菜上,每次一小把。

2.大蒜消炎又杀菌。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大蒜扮演着重要的救命角色。以往行军时必备盐跟大蒜,盐用来补充矿物质,大蒜则用来杀菌和预防疾病。近来,大蒜也被发现可以降低胆固醇。但生大蒜辣刺激性强,因此胃炎、喉咙痛、痔疮、眼睛红、长青春痘的人,不宜生吃大蒜。

3.白菜止咳化痰还抗癌。 冬天万物凋零,白菜却仍如同松树一样青翠,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在中医看来,白菜可以退烧解热、止咳化痰。现代科学发现,白菜的营养价值高,种类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最热门的抗癌明星。

4.粥护胃补元气。 粥在熬煮过程中,已将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释放溶解在汤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适合胃口不好、身体虚弱的人。粥的食疗功效千变万化,葱白粥有杀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让大小便顺畅,在滚烫粥里撒上青葱,能预防感冒……此外,粥还可以协助药物达到更好的疗效,例如杏仁、茯苓等中药材,必须与粥一起食用,才能让药效持续,达到更好的效果。

5.海带帮助排便不长胖。 热量低且充满胶质、矿物质的海带是很适合现代人的美容健康食品。海带富含可溶性纤维,比一般纤维更容易消化吸收,帮助顺畅排便。最大的优点是,海带热量低,做为宵夜点心不用担心发胖,很适合爱美的女性。

6.荞麦降压助睡眠。 荞麦含有强力抗氧化物,可以降血脂、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血液凝结,是很好的护心食物。此外,其降血压和助眠的效果也很好。荞麦还是很好的大肠清道夫,纤维含量是一般白米的6倍,所以有“净肠草”之称。

相关推荐

止咳化痰食疗方

一、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材料: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 方法: 1、山药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淹没山药为度,用旺火煮,待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 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 3、炒锅上火,滤入盘内汤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

止咳化痰最快的方法 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止咳化痰的食物

1、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 《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2、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 《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3、荸荠能化痰、清热,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尤宜。每次可用鲜荸荠250克,洗净削去皮,用沸水烫一下,生吃,早晚各1次,连吃3~5天。

止咳化痰的食物

1、水梨:中医认为梨子:生者可清六腑之热、熟者可滋五脏之阴,因此许多内热症都可用梨,它可以清热降火解毒。对肺热咳嗽,咽乾口燥,失音声哑可多吃生梨:而对於寒咳症状,可用水梨 去心,加川贝母一钱共炖煮服用。 2、杏仁:杏仁有苦杏仁及甜杏仁之分,苦杏仁含苦杏仁,也就是一种氢氰酸,具有小毒,但有止咳定喘的作用。因苦杏仁味苦性温,故一般受寒咳嗽,会用苦杏仁止咳。甜杏仁比苦杏仁体积大, 所含苦杏仁成分很少,止咳定喘功效差,仅供一般食品使用,并不入药。 3、陈皮:橘子的橘皮经盐制晒干后便是陈皮,中医临床经验认为陈皮有健

宝宝咳嗽不能吃什么 第五忌: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其实,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会生热生痰。 小贴士: 橘皮可以止咳化痰,所以今天特别向宝妈们推荐一款食疗方子:玉米须橘皮水。 做法:玉米须、橘子皮各取适量。两种食材加水煎成浓汁,日服2次即可。此方子可以起到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等效果。

止咳化痰中成药

枇杷叶膏 【简介】是一种黑褐色稠厚的膏剂;味甜,微涩。 【主要成分】是枇杷叶。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适应症】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肺阴已伤,痰少质粘,咯痰不爽,或干咳,咽干鼻燥,舌红苔黄或稍干,脉数者。专家提醒,风寒咳嗽者不宜使用。 咳喘口服液 【简介】以古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与现代经典方剂双黄连、鱼腥草、板蓝根配伍,周密严谨。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 【功效】清热、止咳、平喘、祛痰。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止

蜂蜜止咳化痰

蜂蜜止咳化痰吗?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是一种天然食品,蜂蜜是由单糖类的葡萄糖和果糖构成,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而不需要酶的分解。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对少年儿童咳嗽治疗效果很好。蜂蜜具有消炎、祛痰、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蜂蜜能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 下面来介绍一些蜂蜜吃法 花生枣蜜汤 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用水煎至软烂,饮汤,日服2次。具有止嗽化痰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嗽。 梨蜜羹 梨1个,蜂蜜60克。将梨挖洞,去核装入蜂蜜,然后隔水

止咳化痰的中药

常用止咳化痰中草药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

止咳化痰的食疗

杏仁粥 原料:杏仁(去皮尖)15克,粳米50克。用法:将杏仁、粳米加水2碗,煮至粥熟,趁热分服,令其微汗出。功效散寒止咳化痰下气。 附注杏仁苦温入肺经,有下气止咳之效;粳米健脾益胃。合而为粥趁热服,盖被令微汗出,取祛风散寒之效。 梨丝拌萝卜 原料:白萝卜250克,梨100克,生姜少许,麻油、精盐、味少许及调料,拌匀凉食。功效清热化痰,生津润燥。 附注萝卜辛甘凉,能清热下气化痰;梨味甘微寒,能清热化痰、润燥生津;生姜辛散,解表宣肺。本方甘淡,药性平和,对从燥咳嗽是较好的辅助治疗之剂。 蜜饯萝卜梨 原料:白

丰水梨化痰止咳的吃法 止咳化痰

丰水梨炖冰糖的主要材料是丰水梨和冰糖,丰水梨味甘酸,性凉,入肺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吃丰水梨炖冰糖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治愈,并能解除嗓子瘙痒感,从而阻断咳嗽反射,有利于止咳,适宜肺燥咳嗽、阴虚咳嗽、干咳无痰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