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在什么情况下做比较合适
脑室腹腔分流术在什么情况下做比较合适
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了症,主要是由于当时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引起脑底蛛网膜粘连或蛛网膜颗粒阻塞所产生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
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是否手术,要看脑室扩大的程度和颅内的压力,有时压力不高脑室扩大很多,形成等压性积水,也要手术,因脑积水对脑组织是一个慢性损过程,时间久了会引起一系列后果,如记力减退、走路不稳甚至痴呆等等,
现在已三个月,脑脊液内蛋白含量、积血基本正常,炎症也控制,所以如果手术的话现在可以做,最好听神经外科有经验医生的,可根据片子和症状综合考虑。
婴儿脑积水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2、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都可以达到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术的绝对指征。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发生分流管端阻塞,仅需探察阻塞端。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若心房端阻塞或随患儿生长,心房端分流管滑脱,均必须寻找颈内静脉的分支置入分流管,寻找困难时仍需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且心房端分流管血栓阻塞率可达5%~8%。因此1983年Shut已有94%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仅6%因患各种类型的腹腔疾患,不适于置入分流管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
脑积水怎么治疗
1、病因治疗:切除占位病变,Arnold-Chiari畸形可作后颅凹及上颈椎板减压术,第四脑室闭锁畸形可作四脑室正中孔切开解除梗阻,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减少脑脊液分泌等。
2、脑脊液分流术:对不能纠正病因且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根据病变情况及阻塞部位选用脑脊液颅内或颅外分流术,颅内分流术常用脑室-小脑延髓池引流术及三脑室造瘘术等。颅外分流术中目前疗效以脑室-心房分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好,但有感染及再阻塞的可能。都可以达到治疗脑积水的效果,但是要选择正确的方法。
手术治疗先天性脑积水
各种原因形成的先天性脑积水是分流手术的绝对指征。分流手术的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有脑室腹腔分流术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若发生分流管端阻塞,仅需探察阻塞端。而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若心房端阻塞或随患儿生长,心房端分流管滑脱,均必须寻找颈内静脉的分支置入分流管,寻找困难时仍需作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且心房端分流管血栓阻塞率可达5%~8%。因此1983年Shut已有94%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仅6%因患各种类型的腹腔疾患,不适于置入分流管才行脑室心房分流术。
如何警惕脑疝的发生
1.脑室外引流术:可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病情。对有脑积水的病例效果特别显著。
2.减压术:小脑幕切迹疝时可作颈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作枕下减压术。这种减压术常造成脑组织的大量膨出,对脑的功能损害较大,故非迫不得已不宜采用。
3.脑脊液分流术:适用于有脑积水的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可选用①脑室脑池分流术;②脑室腹腔分流术;③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4.内减压术:在开颅术中遇到脑组织大量膨出,无法关闭脑腔时,不得不作部分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但这只能作为一种最后的方法来考虑。
先天性脑积水该怎样治疗
1. 手术治疗
(1)病因治疗:解除阻塞病因,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导水管狭窄者可行导水管扩张术或置管术;第四脑室正中孔粘连可行粘连松解、切开成形术,枕大孔区畸形合并脑积水者行枕下减压及上颈椎减压术等。
(2)减少脑脊液生成:主要用于交通性脑积水,如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切除或电灼术,因这种手术效果不理想目前已少采用。
(3)脑脊液分流术:是利用各种分流装置与通路将脑脊液分流到颅内、颅外其他部位,包括:①颅内分流术:适用于脑室系统内梗阻性脑积水。现最常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导管一端放入侧脑室,另一端置入小脑延髓池,使脑室内的脑脊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脑延髓池,进入蛛网膜下腔。②颅外分流术:适用于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是把脑室内的脑脊液引流到腹腔或胸腔,现最常用的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2. 药物治疗
只是暂时采用的方法,不宜长期应用。
(1)减少脑脊液分泌:首选乙酰唑胺,其可抑制脑脊液分泌。用量宜大,25~50mg/(kg·d)。此药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使用中要注意。
(2)增加体内水分的排出:间接减少脑脊液量,降低颅内压。可选用高渗脱水药物与利尿药物,如甘露醇、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呋塞米等。
(3)对有蛛网膜粘连者,可给予激素口服或依病情静脉点滴。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相关知识
一、做好并发症的观察: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虽然疗效确切,但还是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以分流功能障碍及感染为常见,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所以出院后家属应掌握并发症的观察知识和一般处理。
1、分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分流系统堵塞、移位、脱节、折断、套叠、打结等机械故障和分流装置本身设计不完善导致的过分分流或分流不足的功能障碍。(1)分流系统阻塞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其表现多同术前,出现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语言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等症状。高颅压者多有头痛、呕吐、复视等。术前有癫痼发作者,发作次数增加。囟门未闭者出现前囟膨隆,婴幼儿还有头围增大,皮肤切口脑脊液漏出,易激惹,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视受限(又称“落日征”),也可出现腹痛。手指按压分流阀会出现压后不能弹起或不能压下。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来院复诊。(2)过度分流综合征(ODS):与脑脊液虹吸作用过强有关,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及原有神经症状加重。特点为坐位及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位缓解。患儿应立即卧床休息,去枕平卧,鼓励患儿多饮水,减少分流阀的按压次数,如还不能缓解应来院复诊。(3)婴幼儿因身体增长较快,而分流系统的长度时固定的,一般应告知家属患儿长大后也需要更换较长的分流管。
2、感染:是预后最差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术后2d~1个月。感染包括颅内、分流管皮下隧道感染及腹膜炎,一般表现为:(1)体温升高,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还可出现皮下蜂窝组织炎或皮下脓肿,应来院复诊,采取措施处理。(2)头部切口感染可引起脑室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是分流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患儿表现为体温持续性升高不退,有的还伴有头痛或意识的改变等。(3)腹部切口感染后可引起腹膜炎、膈下脓肿或腹腔脓肿,而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并伴有压痛等体征。甚至因为腹腔感染而逆行感染颅内,应注意观察并及时应来院复诊。
3、腹部并发症:一般在早期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但是远期还有可能会出现其他腹部问题:(1)导管末端长期机械摩擦,出现腹腔脏器损伤的表现,造成肠穿孔、横隔穿孔和阴道穿孔,应注意观察。(2)皮下隧道太浅,导管长期与表皮摩擦压迫,可使皮肤坏死、感染,缝线脱落,导管脱出腹腔,暴露于皮外,出现这种情况应来院复诊。
4、分流泵的按压:(1) 一般颅内压增高超过正常(O.7~2.0kPa)时,脑脊液可经分流泵自行引流。但术后要定期按压分流泵,可以减少分流系统堵塞的可能。一般一周内可按压2~3次,每次2-3下,一般不超过1O下/次。如出现下列情况: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时,可按压分流泵以加快引流,但建议复查脑ct为佳。(2) 注意按压时应让分流泵充分弹起后再次按压。按下分流阀时无阻力,说明分流系统远端通畅;松开时泵立即复位,说明脑室端通畅。轻度堵塞时可通过反复按压泵即可消除堵塞。如果分流泵按下不弹起或按不下,表明分流管堵塞,应来院复诊。
婴儿脑积液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其方法:①应用利尿剂或脱水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②经前囱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
2、手术疗法
对于重度脑积水,智能低下已失明、瘫痪,且脑实质明显萎缩,大脑皮质厚度小于1cm者,均不适宜手术。手术治疗对进行性脑积水,头颅明显增大,且大脑皮质厚度超过1cm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1)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 脉络丛切除术后灼烧术,现已少用。
(2)解除脑室梗阻病因手术 如大脑导水管形成术或扩张术,正中孔切开术及颅内占位病变摘除术等。
(3)脑脊液分流术 手术目的是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脑脊液的积蓄,兼用于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常用的分流术有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侧脑室-腹腔、上矢状窦、心房、颈外静脉等分流术等。
3、微创分流术
目前治疗脑积水最普及的疗法是脑室-腹腔分流术,也称微创分流术,并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微创分流术把微创外科新技术应用到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具有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少,减少腹腔粘连甚至能够松解轻微腹腔粘连,术后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疼痛轻、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术后意识不清、胡言乱语等症状全部消失,生活质量可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4、中医治疗
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黄芪、地龙、全蝎、车前子、川菖蒲各3~9克,葱白1根,大枣3枚。
小孩头部脑积水怎么治
药物疗法:是常见的治疗方法。药物疗法存在的不足可能有:①只能暂时缓解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等症状。②长期服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治疗多选用:①脱水剂: 如甘露醇; ②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速尿;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氟美松)、泼尼松(强的松); ④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⑤脑细胞活化及营养剂:如脑活素、脑神经生长素等。
手术疗法:近20来,世界各国学者对脑积水的治疗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手术治疗为其研究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①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作侧脑室-颈内静脉分流术;③脑室-胸导管分流术;④侧脑室-皮层静脉分流术;⑤侧脑室-横窦分流术;⑥侧脑室-淋巴管分流术;⑦中脑导水管插管术;⑧脑室-心房分流术;⑨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⑩脑室-腹腔分流术;(11)脑室-膀胱分流术;(12)侧脑室引流术。但最为常用的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掌握手术的指征。脑积水的手术指证:①先天性脑积水(交通性和非交通性):症状加重,中西医治疗无效,病儿无严重智力障碍和大脑皮层仍有一定厚度者;②后天性的阻塞性和交通性脑积水;③正常颅压脑积水。
手术治疗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手术失败率相对较高;(2)手术后感染相对较多,且不易控制;(3)术后分流系统反复阻塞;(4)分流不及;(5)分流太过致低颅压综合症;(6)水电解质紊乱;(7)分流管所采用的硅胶管的消毒、抗凝、抗衰变等问题难以解决;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的发育,原分流管相对缩短,需要重新更换(一年半至2年更换1次)。
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准备
1.手术前常规检查。
2.头颅CT和MRI,了解脑室扩大程度。CT显示脑室周围低密度区,MRI的T2加权像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区;额角圆钝。
3.如果有脑室出血或感染,需要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
4.如果有脑室外引流,建议手术前6~12h夹闭引流管,便于放置分流管。
5.手术前1d给予广谱抗生素。
6.分流管的选择。根据用途不同,分流管的品种很多,主要的有:①抗虹吸装置:防止病人直立时发生虹吸。②肿瘤过滤器:用于防止肿瘤经脑脊液转移至腹腔或血管种植。③可在体外调控瓣的压力,调节脑脊液排出速度分流管。根据病人颅内压的具体情况选择高、中和低压管。
脑积水治疗方法有哪些
最常规的治疗就是手术治疗。手术现在大部分都采取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创伤也不是很大。近年来因为脑室镜的应用,部分医院开展了通过脑室镜在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积水,此手术创伤更小,而且避免了在体内留置分流管,但缺点是只能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而且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小儿脑积水要怎么治疗
1、治疗
1.药物治疗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如乙酰唑胺(醋氮酰胺),100mg/(kg·d),是通过抑制脉络丛上皮细胞Na+-K+-ATP酶,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2)利尿剂:呋塞米,1mg/(kg·d)。
以上方法对2周岁以内有轻度脑积水者应首选,约有50%的病人能够控制病情。
(3)渗透利尿剂:山梨醇和甘露醇。前者易在肠道中吸收并没有刺激性,半衰期为8h,1~2g/(kg·d)。该药多用于中度脑积水,作为延期手术短期治疗。另外,除药物治疗外,对于脑室出血或结核和化脓感染产生的急性脑积水,可结合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的方法,有一定疗效。对任何试图用药物控制脑积水者,都应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状态和连续检查脑室大小变化。药物治疗一般只适用于轻度脑积水,虽然有些婴儿或儿童没有脑积水症状,但病人可有进行性脑室扩大,这样一些儿童虽然有代偿能力,但终究也会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药物治疗一般用于分流手术前暂时控制脑积水发展。
2.非分流手术 1918年Dandy首先用切除侧脑室脉络丛方法治疗脑积水,但是,由于产生脑脊液并非只限于脉络丛组织,而且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没有切除,手术效果不确切,故停止使用。第三脑室造瘘术是将第三脑室底或终板与脚间池建立直接通道用来治疗中脑导水管阻塞。有开颅法和经皮穿刺法,前者由Dandy首先施行。术中将第三脑室底部穿破与脚间池相通或将终板切除使第三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形成直接瘘口。经皮穿刺法是Hoffman等人(1980)首先用定向方法进行三脑室底切开,术中先做脑室造影显示出第三脑室底,在冠状缝前方的颅骨上钻直径10mm孔,用立体定向方法导入穿刺针,当第三脑室底穿开时可见造影剂流入脚间池、基底池和椎管内。由于这类病人蛛网膜下腔和脑池中缺乏脑脊液,因而手术不能使造瘘口足够大,常有术后脑脊液循环不充分,脑积水不能充分缓解,目前应用这种方法不多。
3.脑室分流术 Torkldsen(1939)首先报道用橡皮管做侧脑室与枕大池分流术,主要适用于脑室中线肿瘤和导水管闭塞性脑积水。以后对中脑导水管发育不良的患者施行扩张术,用橡皮导管从第四脑室向上插到狭窄的中脑导水管,由于手术损伤导水管周围的灰质,手术死亡率高。内分流术是侧脑室和矢状窦分流,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符合脑脊液循环生理,但在实际中应用不多。
(1)脑室颅外分流:该手术方法原则是把脑脊液引流到身体能吸收脑脊液的腔隙内。目前治疗脑积水常用的方法有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和脑室-腰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由于脑室心房分流术需将分流管永久留置于心脏内,干扰心脏生理环境,有引起心脏骤停危险及一些其他心血管并发症,目前只用于不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病人。脊髓蛛网膜下腔-脑室分流只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目前仍以脑室-腹腔分流是首选方法。另外,既往文献报道,脑室-胸腔分流、脑室与输尿管、膀胱、胸导管、胃、肠、乳突和输乳管分流等方法,均没有临床应用价值,已经放弃。
(2)脑室分流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脑室管、单向瓣膜、远端管。但脊髓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则是蛛网膜下腔管。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分流管配有抗虹吸、贮液室和自动开闭瓣等附加装置。
(3)手术方法:病人仰卧头转向左,背下垫高,暴露颈部,头部切口,从右耳轮上4~5cm向后4~5cm,头颅平坦部切开2cm长口,牵开器拉开,钻孔,将脑室管从枕角插入到达额角约10~12cm长。一般认为分流管置入额角较为理想,其理由为额角宽大无脉络丛,对侧脑脊液经Monor孔流向分流管压力梯度小。将贮液室或阀门置入头皮下固定,远端管自颈部和胸部皮下组织直至腹壁。腹部切口可在中腹部或下腹部正中线旁开2.5~3.0cm或腹直肌旁切开。把远端侧管放入腹腔。另外用套管针穿刺腹壁,把分流管从外套管内插入腹腔。腹部管上端通过胸骨旁皮下组织到达颈部,在颈部与阀门管相接。
禁忌证:①颅内感染不能用抗生素控制者;②脑脊液蛋白过高超过50mg%或有新鲜出血者;③腹腔有炎症或腹水者;④颈胸部皮肤有感染者。
脊髓空洞症如何手术治疗
1.后颅窝和上颈椎减压术 分离两侧小脑扁桃体,解除正中孔闭塞,在延髓门部可发现脊馈中央管上口未闭,取一肌肉小球或丝线团将其阻塞。适用ch咖i型畸形并有延髓症状者,病程早期,疗效明显。
2.脊髓空洞腹腔分流术 此方法类似于脑室腹腔分流术,不同之处在于脊朗空洞内所含脑脊液较少,脑脊液流经椎管外分流管的流量也较脑室腹腔分流大为减少,为了维持足够的脑脊液流量,通常选用低压分流装置。脊销切开置管同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将分流管置入脊髓空洞内之后,分流管自原硬脊膜切口旁另作一小切口穿出硬脊膜,经椎旁肌照膜下和皮下隧道将分流管引至腹部切口处,送入腹腔内。这一手术的好处在于分流管被蛛网膜粘连阻塞的危险大为减少。即使远端分流管阻塞,也只需开腹而不需打开椎管来矫正分流管。
3.终室切开术 脊髓空洞症患者中央管扩张,回锥可低至腰3水平,因此在扩张的中央管的最低点行引流,可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即在腰1、2、3处椎板切除,在距圆锥1.5—2cm处切断终丝,然后追寻向上钳夹切除,终室切除后要确定脑督液从中央管流出。
4.脊髓空洞切开及空洞蛛网膜下腔引流 即利用鼠edm脑室分流装置中脑室直管插人2—3cm,打通空洞隔膜,固定导管,将囊液引流至蛛网膜下腔。适用于交通型及创伤性脊髓空洞症.最近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5.带蒂大网膜脊髓移位 置入空洞,可改善紊乱的脊髓血液循环,吸收液体,且有引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