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高脂血症的依据是什么
诊断高脂血症的依据是什么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
高脂血症的诊断依据: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方法。既往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mmol/L(200mg/d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
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但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根据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来决定,发生风险越高,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越低。
新的标准建议在LDL-C浓度>130mg/dl时开始药物治疗,以LDL-C浓度<100mg/dl为治疗目标,如果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应该更早的开始药物治疗和采取更严格的治疗目标。低HDL-C浓度为冠心病的一项危险因素,为<40mg/dl.降低了三酰甘油的分类的标准,更注重其中度升高。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
高血脂症的诊断与降脂
一、高血脂症的诊断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mmol/L。
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由于血浆中脂质大部分与血浆中蛋白质结合,因此本病又称为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包括类脂质及脂肪,类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固醇及类固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血浆中的胆固醇除来自食物外,人体的肝及大肠也能合成。当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多或肝内合成过多,胆固醇排泄过少,胆道阻塞,都会造成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是食物中脂肪经小肠吸收后,被消化为非化脂肪酸及甘油三酯,进入肠腔,经肠粘膜细胞再合成甘油三酯,并形成乳糜微粒,经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同样,甘油三酯也可在肝内利用碳水化合物——糖类为原料而合成,可见多食糖类亦可使甘油三酯升高。
血浆中的脂蛋白是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按密度不同,可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四种,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的克星,高密度脂蛋白愈高,血脂利用率愈高。
高脂血症的诊断依据目前根据电泳可分成I、Ⅱa、Ⅱb、Ⅲ、Ⅳ、Ⅴ等六型,各型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也不一致。我国健康人总脂的正常值为500-750毫克%,胆固醇150-230毫克%,三酸甘油酯90-120毫克%,脂蛋白400毫克%以上,高密度脂蛋白40毫克%以上。
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又可引起胆石症,所以危害很大。
脂肪瘤的诊断依据
(1) 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
(2) 多见于成年人。
(3) 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
(4) 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
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
高脂血症的诊断
关于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方法。既往认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5.17mmol/L(200mg/dl)可定为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三酰甘油浓度>2.3mmol/L(200mg/d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各地由于所测人群不同以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法的差异等因素,所制定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不一。但为了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根据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来决定,发生风险越高,合适的血浆胆固醇水平应该越低。
新的标准建议在LDL-C浓度>130mg/dl时开始药物治疗,以LDL-C浓度<100mg/dl为治疗目标,如果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应该更早的开始药物治疗和采取更严格的治疗目标。低HDL-C浓度为冠心病的一项危险因素,为<40mg/dl。降低了三酰甘油的分类的标准,更注重其中度升高。
诊断高脂血的标准原则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高血压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1.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g;镜检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多缓慢下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 2.影像学检查肾脏多无变化,发展致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肾脏不同程度缩小;核素检查早期即出现肾功损害;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主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或扩大。 3.临床诊断困难者在早期应作肾活检。 鉴别诊断:应除外各种继发高血压,尤其是慢性肾炎高血压型。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应与急进性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病相鉴别。
依据会诊专家组确定的检查项目进行病因排查和病理数据检测,中西检查手段结合明确肾脏损伤的具体位置、病因及程度,检查结果和数据交由会诊专家组进行二次会诊以供参考。
特点:1-检查设备先进齐全,包含CT、X光、彩超、全自动化分析仪等检测设备;
2-检查手段精细科学,中西检查手段结合,提高检查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精准性。
会诊专家组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病因、肾器官损伤程度等情况对症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方案,诊疗方案以五方平衡育肾疗法的五大诊疗方法为基础,诊疗过程贯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诊疗的每一个重点环节,以期用小的诊疗代价换取患者生命健康。
高脂血症检查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要诊断是否患高脂血症,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方法,查出体内血脂的浓度。
1、测定全套的血脂谱,主要包括空腹TC、TG、LDL-C以及HDL-C;
2、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判断是否有肥胖、周围神经炎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等的体征;
3、判断血浆中是否存在有乳糜微粒;
4、测定血浆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
5、测定载体脂蛋白;
6、测试体内脂蛋白的代谢情况;
7、测定胰岛素水平以检查家族性高脂血症;
8、测定甲状腺功能;
9、测定血浆电泳结果,根据结果类型检查病证;
要检查诊断高脂血症,方法途径有很多,进行检查的项目越多,诊断的正确性就越高,特别是对于有明显临床表现的人群,更应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避免病情的恶化。
高脂血症该如何预防
过年前后,大家应酬增多,亲朋好友聚餐,酒肉摄入量剧增,体重增加。建议节后抽血查血脂看看是否偏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成为威胁健康的常见因素。我们应当重视高脂血症的诊断和防治。定期检查血脂,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适时调治就能及时控制。血脂检查的项目主要有四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血中HDL浓度越低,其余三项越高,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就越大。如果首次检查血脂异常,宜复查禁食12-14小时的血脂,有两次的指标异常,才能诊断高脂血症。
【高脂血的危害】
虽然血脂过高对发生脑血管病的危急性还不一定,但由于血脂过高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可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一事实,可以认为血脂过高与中风的发生是有关的。血脂过高就是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的异常增加。人们早巳知道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饮食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在一部分有遗传性脂质代谢缺陷的人中表现比较明显,这些人由于难以根除血。循环中过多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或者体内产生过多,而引起血液中胆固酵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
【高脂血的预防】
1 、肥胖者要控制饮食,控制摄入量,增加消耗,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
2 、饮食要以低脂、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及一些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减少食入肥肉、黄油、鸡蛋,增加家常食物、瘦肉、鱼。能使人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含量明显降低。
3 、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4 、多吃含纤维素高的蔬菜(或芹菜、韭菜等),少吃盐和糖。
5 、每餐饮食要适当,不宜暴饮暴食。忌烟、酒。
6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胆结石等
7 、体育锻炼对防治高脂血症有相当大的作用。
8 、顽固而严重的高脂血症,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但要听从医嘱。
以上就是关于高脂血症的危害以及预防的介绍,此外需要提醒的是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男性,绝经后的妇女,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族史的健康人,各种黄色瘤患者以及超重或肥胖者,注意自我保健;积极治疗可引起高脂血症的疾病,如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高脂血症与什么病鉴别
1、高脂血症与什么病鉴别
诊断高脂蛋白血症时应该注意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
1.2、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主要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和LDL胆固醇浓度中等或重度升高。
1.3、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1.4、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β-VLDL是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最突出表现。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建议去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高脂血症与什么病鉴别
2、高脂血症简介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是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脂质高于正常值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高血脂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与环境、家庭遗传有关。后者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症、胰腺症等引起。特别高发于中老年人,据统计高血脂的人群已经达到2亿人,而且因高血脂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病人忽视,都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最后只能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所以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3、高血脂患者的症状
轻度高血脂没有症状,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液中一种或几种脂肪成分的增加,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等。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轻度高血脂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的,但是没有症状不等于你的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 高脂血症。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病史诊断
高血压病史是诊断高血压心脏病的重要依据,因为长期的高血压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心悸的肥大,今儿引起心脏的肥大,最后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出现。所以高血压病史诊断对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大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