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后骨折吃什么好
老年人摔倒后骨折吃什么好
患者需要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钙的物质,牛奶就是一种含钙量很高的食物,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多喝牛奶,豆浆也具有类似的功效。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还需要多吃一些排骨汤,排骨汤中的钙质十分丰富,另外的话患者可以吃钙片或者服用蛋白质粉。患者可以吃一些动物的肝脏,猪肝就是一种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鱼类也是蛋白质的重要的来源,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鱼类。虾也是不错的。
蜂蜜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蜂蜜配合牛奶服用的效果更佳。另外患者需要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西红柿就是一种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此外柑橘、猕猴桃等的维生素含量同样丰富。蔬菜中的维生素的含量也很高,另外患者还可以吃一些维生素含片。对于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多吃一些鱼油。患者的饮食需要保持清淡,患者不能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在主食的选择上,患者可以喝一些小米粥,这种食物很容易消化。
总的来说,老年人骨骼中的钙质比较容易流失,骨质比较疏松,因此容易患有骨折。对于骨折的老年人来说,治疗的过程不长,但是恢复的过程会比较漫长,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多吃一些蛋白质和钙质含量高的食物。患者可以喝牛奶、也可以多吃鱼类和虾类。同时患者需要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老年人怎么样预防骨折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摔倒后,腕部和腿部爱发生骨折。为什么老年人的骨骼这么脆弱呢?原来,人的骨骼是由骨胶原、骨黏蛋白、碳酸钙、磷酸钙等多种物质组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内分泌的变化,有机物质骨胶原和骨黏蛋白逐渐减少,无机物质碳酸钙和磷酸钙相对增多,所以老年人的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逐渐减弱,骨质变得疏松脆弱,容易发生断裂,形成骨折。另外,人体内的性激素,能促进骨骼中蛋白质的合成,刺激骨细胞的生长,维持骨骼的强壮和坚固。提示人到老年后,性激素的分泌减少,特别是妇女绝经后,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明显减少,骨骼中的骨胶原和骨黏蛋白等胶性物质更为缺乏,韧性和弹性降低,稍微受到一点外力,便容易发生骨折现象。再加上有些老年人的身体肥胖,肌肉萎缩 ,视力和听力下降,两腿走路不稳,遇到应急情况,身体反应不灵敏,更容易摔倒,发生骨折。
老年人骨折,最容易发生的是手腕部桡骨下端骨折和大腿根的股骨颈骨折。手腕部骨折是因为摔倒时身体向前趴,两手突然扶地,身体的重量突然转移到两条胳膊上,手腕部的桡骨很细,没有那么大的支持力量,故容易发生骨折。大腿根部的股骨颈骨折,是摔倒时身体向后仰,屁股着地,暴力作用于大腿根部的股骨颈,因为此处很细很脆,极易发生骨折。不管是身体任何处发生骨折,都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老年人要预防骨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吃含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如豆制品、海带、鸡蛋、鱼虾、排骨、牛奶、各种动物的蹄筋等;二是多晒太阳,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利用,增加骨质的坚硬度;三是平时注意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如家务劳动、散步、打乒乓球、打太极拳等,增加骨骼和肌肉的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四是走路时看清地面,速度要慢,晚上行动要用手电筒照明。年龄大的要拄着拐棍或别人搀扶,下雨下雪天尽量少出门;五是不要干登高或者不稳定的家务活,防止从高处摔下来,发生骨折。
老人骨折卧床的死亡率
90%髋部骨折诱因是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轻轻一摔很可能就骨折了,尤其以髋部骨折最常见。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该院骨科病房里大多数是80—90岁高龄,最主要诱因就是不慎跌倒导致髋部骨折,而骨质疏松症是老年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止跌倒、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的关键,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提高骨强度,增强肌肉力量和反应灵敏性,可以防止跌倒。从骨质疏松的发病人群来看,老年女性居多,这是因为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减退,女性的骨丢失比较快,大量骨丢失造成的后果就是骨质疏松。
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防止跌倒、摔伤。除外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比如脑梗、心梗、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也会让老人发生头晕不适而摔倒。另外,对于高龄老人,家人的看护要得当,老人生活起居最好有专人照顾,洗澡、上厕所、上下楼等都要有专人陪同。据了解,跌倒是导致老人髋部骨折发生的最直接原因,每年超过90%的老年髋部骨折发生与跌倒有关。
老年人摔倒骨折不住院怎么护理
1、对于老年人骨折来说,这个护理是非常关键的,老年人的骨头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在护理的时候一定要轻柔不要,动作太大,每隔两个小时给老年人翻个身,让老年人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2、对于老年人骨折的情况,平常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水,这样的话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才能够利于骨折患者尽早的恢复,老年人请喝水就要多排便,这样的话在排便的时候也要护理,不要摔着。
老人意外跌倒时的急救方法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要判断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导致的。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视为猝死。对发生猝死的患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严禁搬动。同时,要马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4、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老年人怎样预防摔倒骨折
1、整顿身边环境,防止被脚下障碍物绊倒。脚下障碍物最常见的是各种电器的导线,其次是房间内地面不平,特别是有些人家中的走廊与房间、卧室与卫生间存在地面的“小落差”,还有是地毯等,因此,在家中行走的通道什么也不要放置,尽可能制造出一条畅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经常收拾整理的习惯;在有落差的地面要用脚垫等消除落差;将地毯的边缘部位用粘膏固定等。
2、站不稳时要赶紧抓住扶手。在家中的卫生间、浴池等处安装扶手是必要的,一旦变换体位发生摇晃时,或是夜间进入卫生间,睡得迷迷糊糊时身体的摇晃更加明显,这时如能随时立刻抓住扶手就可以确保身体的稳定性。
老年人怎样预防摔倒骨折
防止摔倒的办法
1、整顿身边环境,防止被脚下障碍物绊倒。脚下障碍物最常见的是各种电器的导线,其次是房间内地面不平,特别是有些人家中的走廊与房间、卧室与卫生间存在地面的“小落差”,还有是地毯等,因此,在家中行走的通道什么也不要放置,尽可能制造出一条畅通的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养成经常收拾整理的习惯;在有落差的地面要用脚垫等消除落差;将地毯的边缘部位用粘膏固定等。
2、站不稳时要赶紧抓住扶手。在家中的卫生间、浴池等处安装扶手是必要的,一旦变换体位发生摇晃时,或是夜间进入卫生间,睡得迷迷糊糊时身体的摇晃更加明显,这时如能随时立刻抓住扶手就可以确保身体的稳定性。
3、除了安装扶手,应在地脚适当的地方安装照明灯,可以使夜间的通道地面更加清楚,方便行走。尤其患有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老年人,环境明亮通畅更为重要。
4、地面上的水渍要立即擦干。老年人没有看到地面上的水而摔倒的事常常发生。对容易打滑的地方是卫生间和楼梯。因此,做完接触水的事之后,要仔细查看周围的地方,看看地板是否被打湿,即使是小水滴,如果发现也要立即擦干。在卫生间的浴池下面可以放置防滑的橡胶垫。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老人跌倒易痴呆
我们总是提醒老人走路小心,以免摔倒,多是出于老人多骨质酥松,一旦摔倒容易骨折的缘故,但近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员拉克尔·加德纳博士发现:65岁以上老人摔倒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65岁以上老人摔倒后容易得老年痴呆研究人员选取了2005~2011年间,到美国加州医院急诊室就诊的,近5.2万名55周岁以上外伤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脑部以外受伤的病人中,只有不到6%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脑部受到中轻度创伤的病人中,有8%以上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研究者分析,中重度的脑部创伤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脑部创伤也会增加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如果老人因为跌倒而导致脑部受伤,那么他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那些导致臂部或腿部骨折的人高出26%。对于那些存在一处以上脑部创伤的人来说,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增倍。
老人这么做可避免摔倒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建议:老年人外出一定要小心摔倒,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天;进行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高风险活动,比如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以防止跌倒后脑部受伤。
老人摔倒不要急着站起来
女性在绝经后、男性在六七十岁后钙质流失非常快,易患骨质疏松,骨头脆性增加,摔跤后容易引起骨折。因此,老人摔倒后,首先要关注的是有无骨折。
老人摔倒常是臀部着地,由此引发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尤以老年女性居多。需要强调的是,股骨颈骨折是老人骨折中危害程度较大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有统计数据表明,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第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24%。
为防范骨折后处置不当,如果老人一屁股重重地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因为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生移位,很可能不会感觉疼痛,如果此时站起来,骨折部位很可能发生移位;如果骨折部位已经发生移位,这时勉强站起来,骨折断端还可能会伤及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老人跌倒后,首先要用手撑地坐起来,在原地休息一下,小心地试着抬抬腿,如果腿能抬起来,可以试着小心站起来走几步,即使没问题,也要严密观察7-10天,如果其间出现不适,应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如果不能抬起来,或者感觉到疼痛,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这时不要乱动,打电话向“120”求救,及时就医。
冬季是老人骨折的多发季节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蔡卫华介绍,骨质疏松一般是老年人摔伤骨折的直接原因,但是冬季是骨头最脆弱的季节,天气寒冷,肌肉弹性减少,老人反应相对差,而且衣服穿得多,行动不方便,尤其霜冻天气路面湿滑,老年人也容易摔倒和发生碰撞事故,造成骨折。老年人常见的骨折有手腕附近桡骨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骨股颈骨折等。
老年人因常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其他脏器疾病,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差,这使治疗比较复杂。因此,对于老年人骨折须予以高度重视。
冬季骨折后的饮食也并非简单的大补营养就可以,骨折后1~2周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2~4周饮食上由清淡转为补充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和D、钙、蛋白质;5周以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蔡主任特别指出,冬季,尤其是雨雪天气,老年人除了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摔倒外,在乘坐公共汽车时也要特别注意。有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长时间坐公共汽车。老年人冬季预防骨折应经常晒太阳,特别是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晒太阳的黄金时段;饮食上多吃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海带、胡萝卜、虾皮、紫菜、乳类、豆腐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钙、维生素D制剂等
老人突然跌倒的急救措施
老人最怕突然跌倒。因为跌倒有轻有重,处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起。因为,老人大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如老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如果将老人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骼错位,若是伤到脊柱,甚至可能会损及脊髓。要分情况处理。
(一)、意识清醒
1、如果是因为道路不平或者运动功能下降而摔倒,或者是由于看不清路被绊倒,轻者会造成一些摔伤、瘀伤等问题,严重者则可能伤及骨骼,或者存在出血的风险。
2、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肢体不能活动等感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
3、如果老年人身上有特别疼痛的地方,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活动有障碍,那可能是伤及了骨骼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应该小心处理。譬如老人跌伤了手臂,可能发生桡骨骨折或者尺骨骨折,老人会感到手掌发麻、手臂疼痛,骨折处还会肿胀、变形等。
4、如果看得到伤口,有出血,就要先用衣物、毛巾、手绢等止血包扎。当然这种骨折还不算严重。
5、如果是摔伤了脊椎,特别是颈椎,盲目搬动老人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轻则几个月才能恢复,重则造成瘫痪。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而应立即叫救护车,或找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处理和转运。
(二)、意识不清
1、遇到意识不清的倒地老人,可以先试图叫醒他,并且同时试探一下老人的呼吸、心跳是否存在。如果老人的呼吸心跳中止,就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并且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2、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呕吐等症状,那一定要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引发窒息,也可以用手或身边的工具掏出老人的呕吐物。
3、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抽搐等问题,可以用钱包等硬物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舌,并要及时呼救,找专人处理,千万不要试图用蛮力固定老人抽搐的肢体,防止发生二次损伤。
4、家中的老人如果有心脏病史,老人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很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时也不应随便搬动处理,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送去医院进行救援。
老人意外跌倒怎么办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保护好骨骼
女30男40就该护骨了
人体骨量在35岁开始走下坡路,40岁到59岁是人一生中骨骼疾病风险升高最快的时期,50岁以后,平均1/3的女性、1/5的男性将遭遇一次骨折。
“如果将骨骼比作蓄水池的话,女性在30岁之前、男性在40岁之前,是不断的向里面蓄水的过程,水池蓄得越满,贮备的骨量就越多;到达一定年龄之后,水池里的水开始不可避免的流失,蓄水的能力逐渐减弱,等到蓄水的速度小于流失的速度,就等于坐吃山空。”医生强调,应当在达到峰值之前尽量多“蓄水”。
10分钟搞定健骨操
健骨,除了吃高钙食物,运动也是一项不花钱的好方法。
上手贴手膝、侧步跳转体、前后髋屈伸、协调动全身、左右侧展体、提踵震后跟、展臂髋开合7个小节,只需要5~10分钟就能够轻松完成。
抬腿、举臂、弓步、屈膝、跳跃,健骨操能够调动身体各个部位,在强健骨骼的同时,还能锻炼肌肉力量、增强肌肉和关节的协调能力和人体平衡能力。此外,健骨操节奏缓和,也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降低老年人摔倒骨折的风险。
老人骨折要做手术吗 老人易发生哪个部位的骨折
大多数情况可以手法复位,无需手术。手术指征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和不可复位的骨折。
一般多为老年人摔倒臀部或髋关节着地。建议尽早手术,通常采用髓内针固定技术。手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少,可以在床上早期锻炼活动,减少并发症。
也多为老年人臀部和髋关节着地。股骨颈骨折是最难愈合的骨折之一。年轻人,建议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但是有一定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老年人建议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一周之内即可下床,无需等待骨折愈合,显著的减少了并发症合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