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天麻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天麻的中医验方和用法

天麻可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⑥《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天麻应用附方

1、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75克,附子(炮制,去皮、脐)50克,半夏(汤洗七遍,去滑)50克,荆芥穗25克,木香25克,桂(去粗皮)0.5克,芎藭25克。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2、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天麻25克,芎藭100克。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昔济方》天麻丸)

3、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100克,地榆50克,没药1.5克(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50克,麝香0.5克(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麻丸)

4、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100克。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十便良方》天麻酒)

5、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250克,麻黄(去根、节)500克,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250克。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天麻丸)

6、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150克,僵蚕100克(俱炒),天竺黄50克,明雄黄25克。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100克,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本草汇言》)

8、治小儿诸惊: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50克,天南星(炮,去皮)25克,白僵蚕(炒,去丝)10克。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魏氏家藏方》天麻丸)

9、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摘自《元.御药院方》

10、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11、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摘自《元.御药医方》

12、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3、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14、天麻杜仲酒

①成份:天麻、杜仲、木瓜各50克。

②用法:以白酒500克浸渍。

③主治:以天麻祛风止痛,杜仲强筋骨、止腰痛,木瓜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筋脉拘挛。[4]

文献记载

《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开宝本草》:六髦罘缡裕闹新危,利腰膝,强筋力。

《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骨。

《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癎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

《神农本草经》: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

《名医别录》:消痛肿,下支满,寒疝下血。

《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本草纲目》: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

《本草新编》:天麻,能止昏眩,疗风去湿,治筋骨拘挛瘫痪,通血脉,开窍,余皆不足尽信。然外邪甚盛,壅塞经络血脉之间,舍天麻又何以引经,使气血攻补之味,直入于受病之中乎?总之,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内避之痰,而气血两虚之人,断不可轻用之耳。

《小儿药证直诀》、《圣济总录》、《普济方》、《外科正宗》、《兰台轨范》等记载,天麻分别配伍相关药物,可治疗急惊风发热、痉挛抽搐、偏正头痛、筋骨疼痛、风湿脚气、早衰白发、眩晕、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肝虚头痛、中风偏瘫、破伤风等症。此外,还用于保健。

《本草衍义》: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患面风,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患部;光绪头痛眩晕,也常用天麻配伍相关药物煎水洗头。在现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中国药典》:具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

《药品化义》:天麻,气性和缓,《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用此以缓肝气。盖肝属木,胆属风,若肝虚不足,致肝急坚劲,不能养胆,则胆腑风动,如天风之鼓荡为风木之气,故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由肝胆性气之风,非外感天气之风也,是以肝病则筋急,用此甘和缓其坚劲,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若中风、风癎、惊风、头风、眩晕,皆肝胆风证,悉以此治。若肝劲急甚,同黄连清其气。又取其体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条达血脉,诸风热滞于关节者,此能疏畅。凡血虚病中之神药也。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一些名医把天麻的作用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近年来,对天麻的医疗保健作用不断有新发现。将天麻用于高空飞行人员,作为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

《抱朴子》:独摇芝,无风自动。其茎大如手指,赤如丹素,叶似苋,其根有大魁如斗,有细者如鸡子十二枚,周绕大根之四方,相去丈许,皆有细根如白发以相连。主高山之上,其所生左右无草。

《唐本草》:赤箭,此芝类,茎似箭簳,赤色,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暴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服法也。

《本草图经》:赤箭,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今三、四月采苗,七、八、九月采根。《本经》但云三月、四月、八月采根,不言用苗,而今方家乃并用根苗,各有收采时月,与《本经》参差不同,难以兼著,故但从今法。天麻,今京东、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高三、四尺,如箭簳状,青赤色,故名赤箭芝,茎中空,依半以上,贴茎微有尖小叶,梢头生成穗,开花结子如豆粒大;其子至夏不落,却透虚入茎中,潜生土内;其根形如黄瓜,连生一、二十枚,大者有重半斤或五、六两,其皮黄白色,名曰龙皮;肉名天麻。二月、三月、五月、八月内采。初取得乘润刮去皮,沸汤略煮过,暴干收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甚珍。

《梦溪笔谈》:赤箭,即今之天麻也。后人既误出天麻一条,遂指赤箭别为一物;既无此物,不得已又取天麻苗为之,滋为不然。《本草》明称'采根阴干',安得以苗为之?草药上品,除五芝之外,赤箭为第一,此养生上药。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或以为其茎如箭,既言赤箭,疑当用茎,此尤不然。至如鸢尾、牛膝之类,皆谓茎叶有所似,用则用根耳,何足疑哉。

临床应用

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 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 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 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 芎藭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 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 渐加至十丸茶清下 日三.(《圣济总录》天麻丸)

【临床治疗研究】

《药品化义》曰:天麻,气性和缓,《经》曰,肝苦急,以甘缓之。用此以缓肝气。盖肝属木,胆属风,若肝虚不足,致肝急坚劲,不能养胆,则胆腑风动,如天风之鼓荡为风木之气,故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由肝胆性气之风,非外感天气之风也,是以肝病则筋急,用此甘和缓其坚劲,乃补肝养胆,为定风神药。若中风、风癎、惊风、头风、眩晕,皆肝胆风证,悉以此治。若肝劲急甚,同黄连清其气。又取其体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条达血脉,诸风热滞于关节者,此能疏畅。凡血虚病中之神药也。在临床应用上面,采用天麻素进行眩晕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眩晕患者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失眠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天麻实用验方

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

①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②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③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出自《医学心语》

玉真散

治风毒痰阻之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南星6g,防风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6g。上为末,每服2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伤处。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为佐药。(《外科正宗》)

天麻钩藤饮

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有定眩晕之专长,为君药。(《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使用注意

气血虚甚者慎服。

①《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结之患。

大叶性肺炎吃那些食物对身体好

1)板栗烧猪肉(民间方)

配方: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用法: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红烧,熟烂即可。

2)苡米百合汤(中医验方)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3)鱼腥草蛋(中医验方)

配方:鱼腥草1把,鸡蛋数个。

用法:炖荷包蛋食数天可愈。

4)鳗鱼油饮(民间方)

配方:鳗鱼油适量,盐少许。

用法:在清蒸出来的鳗鱼油中放点盐,每次一小杯,口服两次。

5)荠菜姜汤(民间方)

配方:鲜荠菜100克,鲜姜10克,盐少许。

用法:将荠菜洗净切碎,生姜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两碗,用食盐调味,每日两次服用。

6)奶汤锅子鱼(民间方)

配方:活鲤鱼一尾,火腿数片,玉兰数片,香菇数片,葱,姜,料酒,盐,醋,奶汤(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适量。

用法: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洗净切成瓦块状,与葱,姜一起放入油炒久颠翻几下,加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奶汤,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食用。

升白细胞的食疗方法

1.补骨脂微炒研为细末,炼蜜丸,每丸7克,每次3丸,每日3次,淡盐水送下。

2.升白汤:黄芪35克,党参16克,大枣12克,当归12克,虎杖12克,女贞子16克,旱莲草16克,鸡血藤1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此外,香菇、大枣、黄精、虎杖、龟甲、鹿角胶、鸡血藤、党参、黄芪、砂仁、陈皮、佛手、麦门冬、女贞子、茧丝子、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羊肉、狗肉、紫河车、羊骨髓等均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1.蘑菇木耳羹(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蘑菇6-8只,黑木耳10克。

【用法】上述二味水发漂净,煎熬,加冰糖适量,一日2次当点心食用。

2.桑椹红枣鸡蛋汤(中医验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证。

【配方】桑椹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

【用法】先将桑椹子和红枣煎水去渣,再加入鸡蛋熟后服用。

3.木耳大枣粥(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配方】黑木耳30克,大枣8枚,粳米100克。

【用法】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浸泡1小时,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服食。

4.鲜奶煲鸡(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鲜牛奶300毫升,鲜雌鸡肉100克,生姜2片。

【用法】加水稀释至750毫升,文火煲至300毫升,睡前服。

5.胡萝卜羊肝汤(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胡萝卜200克,乌梅10克,羊肝20克。

【用法】水煎,喝汤,吃胡萝卜、羊肝,每日1次。

6.红枣花生衣汤(中医验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

【配方】红枣10枚,花生衣10克。

【用法】用适量温开水,炖汤饮用。

按注:一方用花生仁加红糖也可。

7.蘑菇猪肉汤(民间方)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

【配方】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

【用法】鲜蘑菇与瘦猪肉加水适量炖汤,用食盐调味佐膳。

按注:一方单用蘑菇也可。

支气管炎平时饮食该注意什么呢

建议支气管炎病人在用药的同时辅以药膳疗法,对疾病的康复颇有助益,萝卜蜂蜜汁、猪肺粥、肉炒大蒜、杏仁粥等药膳,病人可经常选用。

1、苡米百合汤(中医验方)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2、鱼腥草蛋(中医验方)

配方:鱼腥草1把,鸡蛋数个。

用法:炖荷包蛋食数天可愈。

白榄根的营养

性味:性平、味淡。

功能:除痰湿、行气、解郁。

主治、用量和用法:1、伤风咳,配伍用;2、喉痛:用干根5钱至1两,清水煎服;3、胃痛:用干根1至2两,清水煎服;4、脚气:用干根2两、猪脚筋适量,清水煎服。

验方(治伤风咳方):白榄根1两、东风桔5钱、芒果核5钱、木槵根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热服。

(方解)本方白榄根除痰,东风桔止咳化气,芒果核、木槵根疏风消滞。合为止咳除痰疏风消滞之剂,清伤风食滞有效。

(方歌)伤风咳嗽喉咙痒,白榄木槵两用蔃,芒果核与东风桔,疏风止咳消滞强。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治生油蛛方:生白榄数枚、去核、擂烂,将汁擦肾囊。

《保定协会中医实用药方》介绍治鸡骨鱼刺梗阻咽喉方:橄榄核1两(焙焦研细)、梅片5分,合研,每次用1分,吹患处。

《上海验方选编第一辑》介绍治肠燥便血验方:橄榄仁、鸡蛋及麻油少许,同填入猪肠内,两头扎紧,饭锅上蒸热切食之。

《湖南省中医单方验方第一辑》湘乡县中医介绍治冻疮溃烂方:用生橄榄数颗,冰片适量。用法:取核,放火内烧,候有烟冒出后,将它取出,加冰片同研末,先洗净患处,将药末敷上。慈利县中医介绍治小儿鹅口疮方:用橄榄子一粒,用蜜糖磨擦搽。

对症食疗防治近视

1.枸杞鲫鱼汤(中医验方)

主治:近视眼,视物模糊。

配方:鲫鱼一尾(约2000克),枸杞10克。

用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和枸杞一起煮汤,吃肉饮汤。

按注:一方用白鱼或其他鱼代鲫鱼也可。

2.牛奶鸡蛋饮(民间方)

主治:近视眼。

配方:鸡蛋1只,牛奶1杯,蜂蜜1匙。

用法:将鸡蛋打碎,冲入加热的牛奶中,用小火煮沸,鸡蛋熟后待温,再加蜂蜜服食。

3.猪肝蛋汤(民间方)

主治:近视眼。

配方:猪肝150克,鸡蛋1只。

用法:将猪肝洗净切片,入锅内加油煸炒,烹黄酒,加水煮沸,打入鸡蛋,加盐少许,服食。

4.银杞明目汤(民间方)

主治:肝肾两虚之近视。

配方:银耳20克,枸杞20克,茉莉花10克。

用法:上述各味水煎汤饮,每日1剂,连服数日。

5.枸杞炖猪肝(中医验方)

主治:近视眼,迎风流泪。

配方:枸杞子20克,猪肝300克,食油、葱、姜、白糖、黄酒、淀粉各少许。

用法:用猪肝洗净,同枸杞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片备用。油锅烧热,葱、姜炝锅放入猪肝片炒,烹白糖、黄酒兑入原汤少许,收汁,勾入淀粉,汤汁明透即成。

6.醒目汤(中医验方)

主治:近视眼。

配方:枸杞10克,陈皮3克,桂圆肉10个,蜂蜜1匙。

用法:将枸杞子、陈皮放在纱布内扎好,然后与桂圆肉一起,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半小时后,取桂圆肉及汤,并加蜂蜜,当点心吃。

7.羊肝粥《中医脏器食疗学》

主治:肝血不足所致的近视、目昏等症。

配方:羊肝一具,葱子30克,大米30克。

用法:将羊肝切细,大米淘净。先将葱子水煎取汁,加羊肝、大米煮为稀粥。待熟后调入食盐适量服食。

8.猪肝羹《圣惠方》

主治:血不养肝,远视无力。

配方:猪肝125克,葱白15克,鸡蛋1个,豉汁适量。

用法:将猪肝切成薄片,葱白去须根,切成短节,入豉汁中作羹,临熟,将鸡蛋打破,混匀蛋白蛋黄,入汤内成羹,单食或佐餐服食。

9.桂杞山萸眼(中医验方)

主治:近视。

配方:桂圆肉1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5克,猪(牛、羊)眼1对。

用法:猪眼洗净加桂圆肉、枸杞、山萸肉隔火炖服之。

10.菠菜猪肝汤(民间方)

主治:血虚视力减退。

配方:菠菜125克,猪肝125克,熟猪油、生姜、葱白、清汤、食盐、水豆粉、味精各适量。

用法: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烫片刻,脱去涩味,切段,将猪肝切成薄片,与食盐、味精、水豆粉拌匀,将清汤浇沸,加入洗净拍破的生姜、切成短节的葱白、熟猪油等。煮几分钟后,放入拌好的猪肝片及菠菜,至肝片、菠菜煮熟即可,佐餐常服。

肺炎患者的饮食

1、板栗烧猪肉民间方

配方: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用法: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红烧,熟烂即可。

2、苡米百合汤中医验方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3、鱼腥草蛋中医验方

配方:鱼腥草1把,鸡蛋数个。

用法:炖荷包蛋食数天可愈。

4、鳗鱼油饮民间方

配方:鳗鱼油适量,盐少许。

用法:在清蒸出来的鳗鱼油中放点盐,每次一小杯,口服两次。

5、荠菜姜汤民间方

配方:鲜荠菜100克,鲜姜10克,盐少许。

用法:将荠菜洗净切碎,生姜切片,加清水4碗,煮至两碗,用食盐调味,每日两次服用。

6、奶汤锅子鱼民间方

配方:活鲤鱼一尾,火腿数片,玉兰数片,香菇数片,葱,姜,料酒,盐,醋,奶汤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适量。

用法: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洗净切成瓦块状,与葱,姜一起放入油炒久颠翻几下,加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奶汤,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食用。

高血脂食疗方子

1.桂圆莲子茶(中医验方)

主治:对高血脂伴有头昏眼花、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烦躁失眠者。

配方:桂圆肉10克,莲子15克,银耳6克。

用法:将莲子煮熟炖烂,再加桂圆肉和泡开洗净的银耳,于汤内稍煮,尔后投入冰糖适量食之。早晚各饮一次。

2.开洋煮干丝(民间方)

主治:体内胆固醇过高。

配方:香豆腐干10块,虾米25克,精盐4。5克,黄酒、味精少许。

用法:香豆腐干洗净用沸水烫五分钟,用刀剖成0。17厘米厚的薄片,再切成丝。然后把香干丝用沸水烫5分钟,沥干备用。虾米先用黄酒加鲜汤浸发,待质地发软后,去除杂质,加入适量鲜汤,用文火煮8分钟,加入精盐、干丝同煮15分钟,加少许味精起锅。

3.鲜菇汤(民间方)

主治:高脂血症。

配方:鲜菇适量。

用法:将鲜菇炖汤食用,用量以每天12克左右为宜。

按注:用平菇也可。

4.山楂枣糖酒(中医验方)

主治:高血脂。

配方:山楂片3000克,红糖、大枣各30克。

用法:上三味可用米酒1000ml浸半月即可服用,浸时每天摇动1次。每天1~2次,每次30~50ml。

5.玉米油(民间方)

主治:高血脂。

配方:玉米油适量。

用法:在膳食中多用玉米油。

6.山药大枣羹(中医验方)

主治:对血脂增高伴有倦怠乏力、胸闷纳差、烦热多汗、大便稀薄者。

配方:山药60克,大枣10枚(去核)。

用法:共炖烂为羹,再加入白砂糖适量,搅匀后即可食之。每日1~2次。

相关推荐

急性肺炎的饮食

1、肺炎食疗: 1)板栗烧猪肉(民间方) 配方: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用法: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红烧,熟烂即可。 2)苡米百合汤(中医验方) 配方:苡米200克,百合50克。 用法: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三次服,一日吃完。 3)鱼腥草蛋(中医验方) 配方:鱼腥草1把,鸡蛋数个。 用法:炖荷包蛋食数天可愈。 4)鳗鱼油饮(民间方) 配方:鳗鱼油适量,盐少许。 用法:在清蒸出来的鳗鱼油中放点盐,每次一小杯,口服两次。 5)荠菜姜汤(民间方)

角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除了采用西医治疗外,角膜炎还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治疗角膜炎的中医验方有以下3种: 1、银翘荆防汤 处方组成:银花、板蓝根、蒲公英,连翘、荆芥、防风、柴胡、黄芩、桔梗、薄荷等。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表型,证见黑睛生翳如点状、黑芒状或连缀成片,视物模糊,白睛赤脉,畏光流泪,涩痛难睁,舌苔薄黄,脉浮数。 2、银翘解毒汤 处方组成:银花,连翘,粉丹皮,板蓝根,栀子,蝉衣,荆芥,大青叶,桔梗,木通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左右,

消化不良的中医验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b超肝、胆、胰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器质性病变,且定期随诊一个时期仍无异常发现,方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的痞满、纳呆、反酸等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脾胃虚弱、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药物治疗失当所致。故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论治。 以脾胃虚弱为主者,采用健脾益气,理气降逆法,方选六君子汤

天麻可以生吃吗

可以生吃。 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天麻中含有天麻素、天麻多糖、天麻苷元等有效成分,是一种功效性比较强的中药材,中医认为:天麻可以用于治疗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疾病,若将天麻生吃的话,口感不太好,而且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因此,天麻虽然可以生吃,但更推荐将天麻煮粥或者炖汤食用,这样功效更佳。

慢性腰痛治疗的中医验方

中医验方一:药酒 炒杜仲15克,枸杞子25克,浸泡于350~500毫升白酒中,密封,置避光处保存10~15日即可。每次取泡好的药酒10~25毫升,佐餐饮用,每日1~2次,对慢性腰痛、腿痛有良效。可强腰膝,壮筋骨,补肝肾。 中医验方二:中药贴敷 粗盐100克,肉桂50克,一同在锅中炒热,装入薄布袋内,封口后趁热熨烫腰痛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主治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不慎受寒后引起的腰痛腰酸。需要注意,熨烫的时候要掌握好温度避免烫伤。同时,应尽可能睡硬板床,以利康复。

银屑病的饮食疗法

1.生槐花粥:方法是将生槐花、土茯苓各30克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去渣取出汁液,再加入粳米60克煮成粥,放入适量红砂糖调匀便可食用。每天如此进食1次,10天为1个疗程。这种粥具有清热凉血、袪风止痒等作用。 2.车前子薏米粥:将车前子15克和蚕沙9克,分别装入棉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半小时。取出布袋,在汁液中加入薏米30克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即可食用。每天进食1次,10天为1个疗程。此粥具有清热解毒、袪风利湿之功效。 3.桂枝薏米粥:将桂枝和牛膝各9克、杜仲18克放入锅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 总胆红素偏高的食疗妙方一

原料:红枣、红糖、食醋各500克,明矾粉30克。 做法:红枣煮熟,煮至汤尽。去皮去核,和其他三味一起加入,共煎成浓汁,存瓶内备用。 用法:每次服一大汤勺,每日三次。 功效:主治黄疸性肝炎,疗效好,去病快。黄疸退去总胆红素偏高的症状也会消失。此方为名老中医验方

心律失常的中医验方

[方一] 酸枣仁,粳米。把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半熟时,兑人枣仁汁再煮为粥。晚餐时温热服食。 [方二] 乌豆,桂圆肉,大枣。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方三] 当归、生姜,羊瘦肉,大料、桂皮少许。文火焖至肉烂熟,去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对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方四] 人参末,冰糖少量,粳米。同人砂锅煮粥,早晚空腹分服。 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方五] 柏子仁,猪心。纳柏子仁于猪心内,隔水炖熟,中午饭服食。 [方六] 党参,制附子,干姜,补骨脂,仙灵

5招缓解视力疲劳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有趣好玩的电子产品受到人们的追捧,如果长期间对着电脑和手机,人们的视力就会减退,现在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遗传因素,大多数是因为用眼不卫生或用眼过度的原因。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保护视力的民间中医食疗偏方,让你在食疗中提高视力,减轻近视度数。近视眼的你不妨试试中医食疗偏方,既可享受美味,还能防治近视眼,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1.枸杞鲫鱼汤(中医验方) 主治:近视眼,视物模糊。 配方:鲫鱼一尾(约2000克),枸杞10克。 用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和枸杞一起煮汤,吃肉饮汤。 提示:用

耳聋中医特别验方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耳鸣”的范畴;神经性耳聋属于中医学“耳聋”、“重听”的范畴;老年性耳聋属于中医学“久聋”的范畴。现介绍治耳聋中医验方如下: 突发性耳聋:葛根30克,川芎、当归、赤芍、石菖蒲各15克,三棱、莪术、香附、红花、郁金各10克,路路通、威灵仙、地龙各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一周为一疗程。一般服药2~4个疗程可获显效或痊愈。 神经性耳聋:牛膝、山茱萸、白芍、泽泻、黄芪各15克,熟地、丹参各20克,川芎、五味子、石菖蒲、远志各10克,龙骨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