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太阳,率谷,合谷,针刺泻法,清泻胆经,治疗胆经郁热之偏头痛。

2.配风池,角孙,睛明,攒竹,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祛风明目,治疗风热外袭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

针刺颊车穴怎么操作

颊车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下颌角前方,下颌枝后缘前一横指与下颌体下缘上一横指交界点。

简易取法:

1.上下齿咬紧时,一隆起的咬肌高点处是穴。

2.以食指第1指指关节宽度,由下颌角前上方量1横指处是穴。

进针方向:从上斜向下内直刺与水平面成85°(或从后刺向口角方向)。

进针深度:直刺0.3-0.5寸,或斜刺头地仓2-3寸,或向上齿或下齿方向刺,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

作用主治

颊车为足阳明胃经之穴,该穴可熄风清热,开关通络。《甲乙经》认为该穴可以治疗“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千金方》认为该穴可治疗“久风,卒风,缓急诸风,卒发动不自觉知,或心腹胀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闭,耳聋,或举身冷直,或烦向恍惚,喜怒无常,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张始觉发动。”现代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牙髓炎,肩周炎的治疗。

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合谷,太阳,四白,下关,地仓,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下关,承浆,合谷,水沟,针刺泻法,清热开关,治疗热极生风之小儿惊风,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

3.配合谷,曲池,下关,内庭,劳宫,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火或胃火颊肿,齿痛等。

4.配翳风,风池,下关,大迎,合谷,中渚,针刺泻法,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疗热毒蕴结之痄腮,咽喉肿痛等。

5.配商阳,内庭,天突,廉泉,针刺泻法,泄热开音,治疗实热失音。

6.配复溜,太溪,针泻颊车,针补复溜,太溪,滋阴补肾,清热通络,治疗肾虚牙痛。

天突的针刺方法 天突常用配伍疗法

1.配内关,上脘,膻中,行间,针刺平补平泻法,宽胸理气,治疗胸中气逆,咳逆上气。

2.配膻中,足三里,内关,上脘,胃俞,脾俞,膈俞,针刺平补平泻法,行气化痰,宽胸利膈,治疗痰气互结之噎膈。

3.配太冲,章门,丰隆,膻中,鱼际,廉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4.配气舍,阿是穴(瘿瘤上),血海,太冲,间使,针刺平补平泻,疏肝解郁,消瘿散结,治疗痰气互结之瘿气,颈项肿大者。

5.配定喘,膻中,丰隆,针刺泻法,宣肺降气化痰,治疗痰浊内阻之胸痹。

6.配内关,中脘,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降逆和胃,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7.配尺泽,肺俞,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

8.配行间,尺泽,针刺泻法,抑木清金,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

8.配列缺,丰隆,针刺泻法,祛痰理气,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嗽,气喘。

10.配肺俞,膻中,尺泽,列缺,风门,阴陵泉,针刺泻法,降气化痰,止哮平喘,治疗风寒袭肺,寒痰渍肺之喘证,哮证。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利湿,调理下焦。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泄泻;配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气海,针刺泻法,治疗湿热痢疾;配次髎,上巨虚,承山,三阴交,大肠俞,针刺泻法,治疗大肠湿热便血;配三阴交,阳陵泉,膀胱俞,中极,针刺泻法,治疗湿热淋癃;配中极,下髎,血海,三阴交,支沟,针刺泻法,治疗湿热下注之阴部湿痒。

2.配腹结,合谷,曲池,支沟,天枢,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治疗热结便秘。

3.配阴陵泉,上巨虚,内庭,大肠俞,承山,针刺泻法,泻热消壅,清利肠道,治疗大肠燥热,血络瘀滞之痔疾。

4.配百会,脾俞,足三里,上巨虚,针刺补法,益气提升,治疗气虚下陷之脱肛,阴挺等。

5.配大椎,神门,身柱,膻中,丰隆,三阴交,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化痰,安神定制,治疗痰浊痹阻络窍之痫证,癫证,狂证等。

6.配身柱,承山,间使,三阴交,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强筋健骨,治疗督脉为病之腰脊,尾骶骨痛。

液门针刺方向 液门常用配伍疗法

1.配太冲,中渚,合谷,睛明,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上焦风热之热病,目赤,头痛等。

2.配翳风,听会,中渚,听宫,耳门,侠溪,针刺泻法,清泄少阳,治疗少阳火盛之耳鸣,耳聋。

3.配少商,关冲,侠溪,鱼际,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火之咽喉肿痛。

4.配陶道,大椎,后溪,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解少阳,祛邪截疟,治疗邪郁少阳之疟疾。

5.配中渚,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手臂痛等。

膻中的针刺方法 膻中常用配伍疗法

1.配巨阙,神门,太渊,丰隆,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治疗痰浊胸痹。

2.配巨阙,膈俞,阴郄,心俞,中冲,针刺泻法,活血化瘀,治疗瘀血心痛。

3.配天突,足三里,内关,中脘,丰隆,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化痰,利咽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噎膈。

4.配间使,内关,血海,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心血,通络止痛,治疗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胸痛,胁痛。

5.配灵道,郄门,肺俞,尺泽,丰隆,心俞,内关,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清心除烦,治疗痰火心悸,心烦。

6.配中脘,气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利三焦,降气宽中,治疗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7.配丰隆,列缺,膻中,天突,针刺泻法,宣肺止咳平喘,治疗痰浊阻肺之咳嗽,喘证。

8.配肺俞,中脘,天突,膻中,温肺散寒,豁痰开窍,治疗寒痰蕴肺之哮证。

9.配乳根,少泽,足三里,少泽点刺放血,宣通乳络,调畅气机,为治缺乳之主方。加泻间使,期门,疏肝解郁,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加补合谷,三阴交,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不足型缺乳。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大陵针刺方位 大陵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神门,丰隆,太冲,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化痰醒志,治疗气郁痰结之癫狂,喜笑悲恐,痫证等。

2.配水沟,上脘,劳宫,神门,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泻兼施,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治疗火盛阴伤之狂证。

3.配心俞,膈俞,巨阙,内关,针刺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治疗心脉瘀阻之心痛,胸痛,心悸等。

4.配心俞,神门,合谷,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养心安神,治疗心气虚心悸。

5.配神门,丰隆,内庭,针刺泻法,清热化痰,镇惊安神,治疗痰火内扰之惊悸。

6.配心俞,肾俞,神门,太溪,太冲,针刺补泻兼施,滋阴安神,治疗阴虚火旺之不寐。

7.配膻中,期门,中脘,侠溪,公孙,针刺泻法,宽胸利膈,行气止痛,治疗气机阻滞之胃痛,胸胁疼痛等。

8.配上脘,梁丘,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治疗肝气犯胃之呕吐。

9.配劳宫,通里,内庭,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治疗心胃火盛之舌疮,口臭等。

10.配外关,支沟,合谷,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通腑,治疗胃肠积热之口臭,便秘等。

11.配支正,外关,阳谷,阳溪,阳池,针刺平补平泻法,疏经通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腕关节疼痛。

相关推荐

瞳子髎针刺深度 瞳子髎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散热,明目通络止痛,如配,风池,太阳,合谷,治疗风热痛;配合谷,四白,少商,攒竹,足临泣,治疗风热目翳,目赤,目痒痛;配风池,翳风,阳白,地仓,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攒竹,太阳,行间,侠溪,太冲,针刺泻法,疏散郁热,清泄少阳,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经郁热之迎风流泪,怕光羞明,目翳多眵等。 3.配风池,,率谷,悬颅,中渚,针刺泻法,疏利少阳经气,治疗少阳痛。 4.配睛明,养老,肝俞,足三里,针刺补法,益气养血通络,治疗气血不足之夜盲。 5.配少泽

肺俞针刺手法 肺俞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宣肺止咳,为治疗咳嗽要穴。配列缺,合谷,外关,风门,针刺泻法,针后加灸,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治疗风寒咳嗽,百日咳;配尺泽,曲池,大椎,外关,针刺泻法,解表清热,宣肺止咳,治疗风热咳嗽;配脾俞,丰隆,太白,列缺,合谷,针刺泻法,健脾化湿,止咳化痰,治疗痰湿咳嗽;配天突,丰隆,尺泽,合谷,列缺,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疗痰热咳喘;配太冲,尺泽,针刺泻法,平肝清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配复溜,尺泽,太溪,太渊,针刺平补平泻法,滋阴清热,治疗阴伤咳嗽。 2.配列缺,风门,风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

太冲针刺深度 太冲常用配伍疗法

1.配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期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腹胀。 2.配上脘,阳陵泉,梁丘,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和胃,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呃逆。 3.配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抑肝扶脾,治疗肝木乘脾,肝脾不调之腹痛,泄泻。 4.配关元,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支沟,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崩漏。 5.配气海,急脉,归来,大敦,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之气疝,狐疝;针后加灸,可温肝散寒,治疗寒凝肝脉之寒疝。 6.配阴陵泉,足三里,章

涌泉针刺深度 涌泉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水沟,十宣,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十宣点刺出血,平肝熄风,豁痰开窍,治疗风痰阻窍之中风昏迷。 2.配水沟,大椎,曲泽,委中,百会,针刺泻法,曲泽,委中点刺出血,泄热苏厥,治疗热毒蒙心之昏厥,暑厥等。 3.配前顶,印堂,神门,针刺泻法,镇惊熄风,治疗惊恐小儿惊风。 4.配风池,百会,太冲,针刺泻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之痛,眩晕等。 5.配大陵,合谷,中脘,丰隆,针刺泻法,豁痰开窍,清热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狂证。 6.配神门,大陵,三阴交,针刺补泻兼施,清心安神,治疗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祛风通络,宣通鼻窍,如配列缺,合谷,上星,印堂,风门,治疗外感鼻塞,流涕,鼻渊,面痒等;配上关,四白,颧髎,合谷,治疗风邪入络之面浮肿,面痛;配地仓,颊车,阳白,合谷,治疗风邪外袭之口眼歪斜。 2.配合谷,曲池,尺泽,少商,针刺泻法,清热泻肺,治疗肺经蕴热之鼻衄。 3.配印堂,太冲,丘墟,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之鼻渊,鼻衄等。 4.配内庭,上星,二间,合谷,解溪,针刺泻法,清胃泻火,治疗胃火鼻衄,鼻红肿等。 5.配神庭,上星,合谷,太渊,针补合谷,太渊,补益肺气,宣通

右半边偏痛按摩什么穴位

1、揉捏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额,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置于风池穴揉捏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 2、按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半分钟,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酸胀感向部四周发散为佳。 3、按揉穴位于前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用两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部和两侧发散为佳。 4、按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耳

列缺针刺怎么操作

列缺针刺方法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取穴法:坐位,上肢内收,肘关节半屈。腕第一横纹以上1.5寸,前臂掌侧面外1/6与内5/6交界处,桡动脉外侧。 进针方法:与前臂掌侧面呈90°,直刺。 感觉及放射方向:痛麻向肘关节方向。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邪,通调任脉,宣肺平喘,通经活络,疏风解表。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手腕无力,痛。 配穴:配合谷,地仓,颊车治疗口眼歪斜;配阳溪,阳谷,阳池治疗手腕痛;配太阳,治疗痛;配下关,颊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清热,凉血,解毒。配气海,曲泉,行间,迎香,涌泉,譩譆,针刺泻法,治疗血热鼻衄,齿衄;配曲池,解溪,风门,阿是穴,针刺泻法,治疗血热丹毒,疔疮;配长强,次髎,上巨虚,承山,针刺泻法,治疗热壅大肠之便血;配曲池,血海,针刺泻法,活血散风,治疗风热荨麻疹。 2.本穴舒筋强腰,活络止痛,为治疗腰痛要穴。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穴,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治疗寒湿腰痛;配命门,肾俞,腰阳关,志室,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治疗肾虚腰痛;配水沟,环跳,龈交,针刺泻法,龈交点刺出血,治疗气滞血瘀之跌仆闪挫腰痛,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常用配伍疗法

1.配,通天,合谷,风池,风府,太阳,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治疗风邪袭表之感冒,痛等。 2.配列缺,合谷,迎香,印堂,针刺泻法,宣肺利窍,治疗肺气不利之鼻塞不闻香臭。 3.配合谷,太阳,睛明,少商,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治疗风热目赤肿痛。 4.配少商,尺泽,曲池,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利咽,治疗风热咽痛。 5.配风池,商阳,关冲,液门,针刺泻法,解表发汗,治疗热病汗不出。 6.配大椎,风池,大杼,肩井,肩外俞,列缺,后溪,悬钟,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疗风寒痹阻经络之落枕,颈项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