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为什么要养心
夏季为什么要养心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节气。夏季中医养生之道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学说。
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从夏季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现代医学也发现,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会显着提高,从而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同时,天热,汗腺开张散热,汗出过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夏季,心脏很劳累,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苦味未必都养心
心脏分为心阴和心阳,所以养心分养心阴和养心阳两方面。夏季里,机体把上一个冬天的储备都调动出来,阴精往往成了薄弱环节。阴精一旦不足,就容易出现阴虚阳亢,表现为心烦、失眠、口干苦、小便黄等。这样的人需要滋阴清热,可用些甘寒或甘凉的药物,如地黄、麦冬、百合、茅根、芦根、竹叶等,食物可选择西瓜、甜瓜、草莓、西红柿、绿豆等。
《黄帝内经》说“苦入心”,但入心未必养心,苦味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味道,没有什么滋养的功能。力挺苦味养心的人认为,苦寒能清热,所以能清心火。对于心火过旺的病人,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短期内用苦寒药可以清心火。但若长期吃,苦味属火,往往性燥伤阴。
要保护心阴,除了饮食,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平时要保持心态平和与豁达,自然会有丝丝凉意从心中散发出来,燥热感随之减轻。
夏季要爱护心阴,也不能忽视心阳。夏天人体的阳气是散开的,防卫能力弱,寒邪容易直接进入体内,因此过于贪凉绝对不可取。
夏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夏季养生原则
1夏阳旺盛,要注重养阳,心主夏,要养心护胃,饮食宜清淡;
2.夏季炎热,注意防暑降温;
3.晚睡早起,适时体育锻炼,切忌急躁发怒;
4.蚊蝇繁生,病毒盛行,注意食品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5.夏季多雨阴潮,要注意祛湿保健;
5.夏季紫外线光照强烈,出门要擦好防晒霜,打遮阳伞,戴好墨镜。
治高血压的最好方法
1、由于气血旺盛,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所以,在夏季,养生就要养心,这里的心,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心脏、心脑血管,而是我们的心志,情志。我们一定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调节,切勿大喜大悲。心静自然凉,保持良好的平稳的心情,才能达到夏季的养生的目的。
2、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季尤其要注意情绪的稳定。由于夏季的炎热,高血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所以,夏季的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防暑和降温,在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来保证营养的均衡。同时,夏季的清晨温度不是特别高,适合增强室外体育锻炼。
冬季要养生养气
如今都市人群面临的最大问题,即身心平衡问题。要知道,人类的身体与自然环境相似,有自己平衡的机制,拥有自然恢复和免疫的能力。心理的不平衡会因为不良情绪淤积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而身体的不平衡,也是因为身体机制出现了问题。在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环境下,不良生活方式、疲劳工作都会引发身体内部机制失衡。
日前,在正官庄“360度全方位健康生活”活动上,针对不平衡的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徐教授指出“预防为先”的建议,即平时便要注意滋补养生,协助恢复身体内部平衡机制达到康复的目的。
传统中医学认为,冬令进补很必要,它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冬季气温较低,人自身的代谢机能也会减弱,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体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会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身体容易感到疲倦乏力。
徐德生教授说,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和保健品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比如韩国高丽参,由于韩国高丽参富含37种人参皂苷的特殊成分,故能帮助人体维持和恢复其内部平衡和协调,从而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冬季尤其是养生的好时节,特别是老年人,血液循环不畅者,气虚阴亏者更要注意内调,可把使用高丽参作为养生养气的常规方。
夏季养生要护心
夏季养生,首重护心。中医认为,夏天阳气最旺盛,而“心”正好是主阳气的脏器。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所以夏天心脏生理活动最活跃,也最累。一旦阳气过剩,心火过旺,不仅容易烦躁发火,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比如,盛夏里老人经常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夏天养心,最关键的是要护好心脏。首先要避免过热和过凉。过热的情况在夏天很常见,比如中午12点,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而不少人为了避暑,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还要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特别是心阴虚者,注意少劳累。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可以含片西洋参,或者用桂圆、麦冬等泡水喝,大枣小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夏天一定要少吃太咸的食物,动物内脏、肥肉、蛋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也要少吃一点。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之饮食清淡
饮食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及时的进行生活的护理,饮食的调节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注意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差,所以饮食宜清淡,尽量多食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新鲜食品,尽量避免或减少吃隔夜食品,饮食也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能过饱与过饥,餐间可吃些新鲜干净的瓜果。夏季是胃肠病的高发季节,同样也是瓜果上市较多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老年人夏季如何保健之静心养气
夏季本就是比较燥热的,因此,在生活中就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养心的护理。夏天老人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养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老年人憋不住尿是怎么回事
立夏饮食多食蔬菜口味宜清淡
中医认为从立夏开始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如果此时人们还多吃油腻,或是易上火的食物,就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而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养生菜单:多吃鱼、海参、芝麻、豆类、小米、玉米、红薯、核桃、山楂、洋葱、土豆、冬瓜、苦瓜、芹菜、芦笋、南瓜、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女性如何预防阴道炎
1、正确清洗私处: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最好经常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并且要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同房前后要用温开水清洗生殖器官,尤其要注意男性生殖器的清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致病菌感染,能降低阴道炎的发病率。
2、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夏季要选择透气性好的内裤,不宜穿蕾丝内裤,否则会对局部皮肤造成摩擦,很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容易诱发霉菌性阴道炎,因此正确挑选内裤非常重要,尽量选择棉质吸水性好的内裤。
3、便前洗手:女性大便小便前最好洗手,可以有效避免致病菌感染,并且要养成勤喝水的习惯,能促进尿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可以减少致病菌对外阴的刺激,可以起到预防妇科疾病的作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