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薏米炒还是不炒 茯苓薏米粥
除湿薏米炒还是不炒 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薏米、红豆各适量,冰糖少许。
做法:
1、将茯苓、薏米、红豆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倒入泡好的食材。
3、大火继续煮,待其再次煮沸后转小火慢熬。
4、直至食材熟烂,放入冰糖搅匀。
5、加盖焖几分钟,盛出食用即可。
秋季祛湿喝六款祛湿粥
1.玉竹粥
材料:玉竹30克,米、瘦肉适量。
做法:玉竹与米、瘦肉同煮成粥。
功效:适合腹胀、脾胃虚弱、大便溏烂的人,能起收敛,改变大便溏烂。
2.紫苏扁豆粥
材料:炒扁豆20g,新鲜紫苏叶10g,大米50g。
做法:先将扁豆在锅中炒至微黄,不放油;然后将扁豆与大米加水共煮;待煮熟前,将紫苏剪成条状,放入粥中,煮15分钟即可。该粥可供2~3人食用。
功效:长夏时喝扁豆粥,有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吃扁豆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
3.淮山粥
材料:淮山30克,米适量。
做法:淮山与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脾阴,适合腹胀、脾胃虚弱、大便溏烂的人。
4.菊花薏米粥
材料:菊花25克,薏米100克,橘皮、蜂蜜适量。
做法:橘皮洗净,切成细丝;薏米洗净稍浸泡;菊花洗净、撕瓣。将薏米和橘皮丝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加入菊花,改用小火煮成粥即可。
功效:菊花能清肝明目,薏米利水除湿。菊花薏米粥有助清热祛湿,对于熬夜引起的目赤肿痛、眩晕头痛尤为适宜。
虽然秋季已经到来,但是很多人还是受到湿气的影响,如果想要祛湿,可以喝粥。下面介绍祛湿粥有哪些。
5.茯苓粥
材料: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水适量。
做法: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
功效:长期食用茯苓粥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6.莲子粥
材料:莲子30克,米适量。
做法:莲子与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养心、安神。
输尿管结石的饮食
(1)参三七糯米粥:参三七未3克炒黄糯米30克冰糖少许。糯米煮成粥,加冰糖少许,吞服参三七未。
(2)白茅根粥:白茅根30克炒黄糯米30克冰糖少许。白茅根煎水取汁,加糯米煮成粥,加冰糖一匙。温和食之。
(3)鸡内金薏仁粥:鸡内金9克薏仁60克红糖2匙。鸡内金磨粉,与薏仁共煮粥,加入红糖,和匀后随意食之。
(4)石苇薏仁粥:石苇30克薏仁90克,红糖适量。石苇煮水取汁1碗,薏仁粥3碗,与药汁混合,加红糖服。
(5)山药粥:淮山药60~100克茯苓30克小蓟10~15克大米100克。先将淮山药、茯苓、小蓟煮熟,取汁与大米同煮成粥。
(6)海参粥:海参50克大米100克。海参浸透,洗净,切片煮烂后同米煮成粥。
薏米的吃法
薏苡仁淡渗甘补,既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最宜用于脾虚的腹泻、水肿、脚气浮肿等病证,可以单用熬粥、煮饭,也可以与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等药物一同配合制作药膳食用,比如薏苡仁茯苓粥、薏苡仁参苓瘦肉汤等。
同时,薏苡仁药性偏凉,能清热利湿,是食疗佳品,可以配合冬瓜、陈皮、荷叶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薏苡仁冬瓜汤等。
薏苡仁能清肺热及大肠热,对于咳嗽伴有黄痰、脓痰的患者,可以使用薏苡仁与冬瓜、杏仁等搭配食用;若腹泻伴有肛门灼热、腹痛、心烦、口渴等症状,可以将薏苡仁与扁豆、木棉花、车前草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
薏米最常用的是煮粥,如薏米红小豆粥、薏米荷叶粥。前者适合脾虚湿热较重的人,后者适合血脂偏高的人。须注意的是,薏米煮之前须泡3—4小时,泡米的水要一起煮。此外,还可以将薏米炒熟后泡水喝,能减弱薏米的凉性,健脾作用更明显。
去湿气的食物有哪些
去湿气的食物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红豆
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饮食上应注重清热祛湿,健脾淡补,慎吃冷食。多吃冬瓜、黄瓜、豆类、小白菜、苦瓜、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西红柿等。
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慎食太多瓜果冷饮,以免刺激肠胃,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胃寒或有轻度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
要主动补水,尽量少饮酒,因为酒能助湿。补水也可以花样翻新的,比如早餐喝豆浆,午餐喝汤,晚餐喝粥,白天喝茶,睡前喝牛奶等。
脾胃不好的人,可以自制凉茶或养生粥调养,里面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适量加入莲子、枸杞子、麦冬、荷叶、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健脾利湿、益气消食的中药。
薏米
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好的薏米有一种药的味道,没有霉味也没有长毛。
薏米可以和红豆煮粥,就是单纯的薏米加红豆,而不要加上大米,喝水吃豆子,长期坚持就会有效果了。
再者,可以把薏米洗净晾干用锅炒,铁锅干炒,就像炒芝麻那样炒好就ok了。单独吃薏米或者家里有粉碎机的打磨成粉可以像冲芝麻糊一样冲着喝,比煮粥效果更胜一筹。
薏米粥的做法
食材:赤小豆半碗、薏米50g、枣若干、茯苓20g,白糖若干。
制作方法:
1、赤豆和薏米洗净,浸泡2小时,方便煮开。
2、除了炒红枣以外,所有材料洗净,白茯苓装进小药包里。
3、倒入砂锅里,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的煲。
4、煲至红豆和薏米软烂就可以了,如果胃消化能力不太好的,就将粥再打成米糊,因为薏米即使煲烂了还是需要仔细嚼的。
小技巧:
1、薏米可换成炒薏米,如果主要是想去湿,就没不用炒薏米。
2、炒红枣与红枣的区别在于,炒红枣更健脾,红枣补血,但红枣不太适合湿热体质的人,湿热体质的舌根是又黄又厚腻。
3、热性体质的也可以不放炒红枣,换成莲子。
小贴士:
1、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减轻药物对肝脏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
2、薏米味甘淡、性微寒,能健脾利湿、消热。
3、红豆味甘酸性平,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的功效。
4、而仙鹤草味苦性平,可解毒消肿、收敛止血。
5、大枣具有防肿瘤的作用,还可增强免疫功能,因而肿瘤病人若在化疗过程中食用大枣,可减轻药物对肝脏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
绞股蓝去湿气吗 以下饮品去湿效果也非常好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材料:茯苓5克,陈皮2克。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材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
1、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
2、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宜在春季养生饮用。
材料: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
做法: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材料: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材料: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
做法: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湿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饮用。
健脾祛湿食谱
去湿的食物1:薏米红豆粥
薏米红豆粥是治湿邪最好的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养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主料:薏米100克
辅料:枣(干)25克,赤小豆50克,仙鹤草10克
调料:白砂糖30克[1]编辑本段制作方法
1. 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
2. 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
3.大枣去核浸泡;
4. 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
5. 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
去湿的食物2:素烧冬瓜
主料:冬瓜、香菜。
配料:葱段、酱油、高汤(或清水)、盐、糖。
做法:
1、冬瓜洗净去皮、切小块;冬瓜不要切的过大,两张麻将牌的大小就可以,否则不容易煮熟,俗称“费火”;
2、锅热后,倒比平时炒菜多一点的油,放入葱段;把冬瓜先过下油会更好吃,考虑到健康因素的话,那就稍微多放一点油,把冬瓜表面都裹上油;
3、把冬瓜放入,翻炒至表面都裹上油,翻炒两分钟;
4、加入高汤,没有高汤就加入没过材料的清水,同时加块浓汤宝,放两至三勺酱油,半小勺糖,煮至冬瓜绵软,大约需要15分钟;根据冬瓜块大小。
5、冬瓜变得透明时,放点盐调味,撒上点香菜,关火出锅,既能做汤,也能做菜!
去湿的食物3:扁豆肉片
众所周知,扁豆如同薏米一样,具有非常好的去湿气功效的食物。常吃扁豆对去除体内湿气是有帮助的,这款扁豆肉菜,是非常常见的家常菜,配上一点点白芝麻,味道就更香了!
材料:扁豆,猪里脊,白芝麻。
调料:盐,葱姜蒜末,料酒。
做法:
1、扁豆洗净掰成小段,或者斜刀切成菱形段;葱姜蒜分别切末备用;里脊肉洗净切片,放入盐,料酒,淀粉腌制一会备用。
2、炒锅倒入适量油烧热,下入肉片翻炒,变色后取出。
3、留底油,下入扁豆小火慢炒,焖熟,快熟的时候放入葱姜末,翻炒均匀,待扁豆完全成熟后,放入肉片,加盐调味,不断翻炒,出锅前放入芝麻炒均即可出锅。
去湿的食物4:丝瓜咸蛋麦片粥
丝瓜咸蛋麦片粥具有滋阴清肺、益肝健脾、生津止渴的作用。体内湿气重的朋友,在选择去湿气的食物时,不妨考虑丝瓜咸蛋麦片粥,味道不错,去湿气的效果也不错!
原料:丝瓜100克,咸蛋1个,麦片50克,粳米100克,麻油适量,葱末、酒、盐、味精少许。
制法:
(1)丝瓜洗净刨皮切丁:咸蛋1煮热,剥壳切成小粒;粳米漂洗浸泡待用。
(2)在开水锅中放人粳米,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烧至米开花,放人麦片、丝瓜丁和咸蛋粒,熬制成粥后,加盐、酒、味精,撒人葱末,滴淋麻油。
去湿的食物5:绿豆百合薏米仁粥
薏米可以跟很多食物搭配煮粥,去湿气的效果很棒,绿豆百合薏米仁粥加上了绿豆的鲜香与百合的清新,味道更可口,在湿气的食物中,绿豆百合薏米仁粥去湿气的效果一点都不差!
原料:绿豆30克,鲜百合30克,薏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制法:
(1)、将薏米仁、绿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钟;百合洗净切小;
(2)、在开水锅中放入绿豆和薏米仁,烧开数分钟后改用小火煮至开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后放人冰糖即成。
去湿的食物6:赤小豆薏米粥
赤小豆、薏米的公认的去湿气最好的食物之一,赤小豆与薏米熬成的粥,不但美味营养丰富,去湿气的效果特别好,体内湿气较重的朋友,不妨试试这款赤小豆薏米粥!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去湿的食物7:金针炒肉丝
金针炒肉丝是一道去湿气效果很好的去湿气食物,本文中金针炒肉丝,选用的金针干,味道很独特,在烹饪时要注意,金针菜要煮的久一点!
特点:色泽红亮,口感鲜咸.
原料:材料金针菜(干)30克肉丝70克油1小匙姜丝1大匙
金针炒肉丝的做法:
1、金针菜用水泡软,打结
2、起油锅爆香姜片,加入肉丝拌炒,再加入金针菜,炒熟即可。
药用功效:清热凉血、止血、利尿消肿、安神、明目。主治心悸、情志不舒、失眠、水肿黄疸、痔疮出血、衄血、吐血、缺乳、耳鸣。
去湿的食物8:炒扁豆淮山粥
功效:健脾养胃。炒扁豆60克、淮山60克、大米50克煮粥服食,小儿减半。
去湿的食物9: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去湿的食物10:鹌鹑汤
功效:健脾开胃。
鹌鹑一只、党参15克、淮山30克煲汤。
另外,还有土茯苓赤小豆鲫鱼汤、绵茵陈煲鲫鱼、赤小豆煲鲤鱼、猪肚粥、冬瓜煲老鸭子等,均有一定的健脾去湿功效。
薏米除湿要炒吗 除湿薏米炒还是不炒
建议炒熟。薏米炒熟和生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市面上的薏米一般都是生的,很少有炒熟的,一般我们用薏米熬粥的时候也都是直接将薏米和红豆等去湿的东西一起直接煮的。但专家建议,薏米吃之前最好稍微炒一下。因为薏米性偏寒,而女性体质本就偏寒凉的,吃一个月、两个月或许没事,但若长期食用这种食物,不但对胃不好,还会引发月经不正常等问题。所以把薏米炒熟比较好。炒薏米会温和很多,对脾胃更好。没经过炒制的薏米,长期食用会伤脾脏,伤元气,对身体不利。
面肌痉挛的饮食
1、陈皮、薏苡仁、白芷、云茯苓。先煮薏苡仁为粥,后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一剂,连服数日。具有除痰通络,健脾化湿。适用于脘腹胀满、脾失健运、食少纳呆、痰湿阻遏之面瞤等症。
2、山楂、薏苡仁、粳米、炒扁豆、红糖适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红糖,供早晚餐。具有活血通络,健脾化湿。山楂活血化积;红糖补血活络;薏苡仁、扁豆治脾虚有湿。全方使脾得健运,痰化湿除,面部络脉贯通。适于脾虚湿困,经络受阻之证。
3、健康鸽子、天麻。共炖。
去风湿的食物有哪些
茯苓冬瓜粥
茯苓、薏苡仁、冬瓜各100克,薄荷15克,红糖或食盐适量。将薄荷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茯苓、薏苡仁、冬瓜洗净,倒人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薏苡仁熟烂,即可食用。食用时可酌加红糖或盐,空腹服,当日服完。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苡米粥
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防风茯苓粥
防风15克,薏苡仁50克,茯苓、怀山药各30克,粳米100克。将防风、薏苡仁、茯苓、怀山药同放锅内,先煎20分钟,去药留汁,加粳米和适量清水,文火煮成粥即可,佐餐服用,随量服食。清热除湿,通络止痛。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缓解期有良效。
薏苡仁绿豆南瓜粥
薏苡仁、显祖怀山药、绿豆、南瓜各100克,红糖或食盐适量。将怀山药、薏苡仁、南瓜、绿豆洗净,倒人锅内,置火上煮至薏苡仁熟烂,即可食用。食用时可酌加糖或食盐调味。空腹服,当日服完。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缓解期。
生姜粥
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喝点什么能祛湿呢
1、清热祛湿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2、陈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克,陈皮2克。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3、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
1、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
2、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宜在春季养生饮用。
4、二花蜜茶
材料: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
做法: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5、五花茶
材料: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6、木棉砂仁饮
材料:木棉花10克,春砂仁3克。
做法: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春夏季感受暑湿后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四肢困重的人群保健饮用。
消化不良药膳
山药莲子粥
山药10克,莲子10克,薏米3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同煮粥食用,适用于脾肾虚弱之便溏腹泻。
扁豆薏米粥
薏米50克,白扁豆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特别适用于夏季湿阻腹泻。
山楂枣茶
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白术5克,大枣10枚。水煎,代茶饮,适用于食积腹胀、腹泻。
山药大枣粥
茯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分三次佐餐食用。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