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家族病史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家族病史
具有早发的冠心病(即50岁前发病)的家族史会大大增加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
老年冠心病的原因
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为无冠心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1972~1991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病史者占57.7%(49.9%~70.2%)。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冠心病事件发生较大。血压升高通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的增高。这些都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危险。糖尿病是另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有糖尿病病史者为8%(3.9%~13.3%),亦呈上升趋势。妇女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过程与男性有所不同 妇女更年期后患病率上升,绝经后妇女患冠心病者为未绝经者的3倍。西方长期以来注意雌激素与妇女冠心病危险的关系,199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报告,雌激素能防止妇女病变的心脏冠脉收缩,但对男性无此作用。老年妇女冠心病增多与寿命延长以及雌激素分泌变化有关。
冠心病会遗传吗
冠心病已经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疾病,很多人都因为父母或自身有冠心病,而担心遗传给自己或子女。现实生活中,一家几代人都有冠心病的现象是存在,但是,这就证明了冠心病会遗传吗?
冠心病遗传因素占的比例,可以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来进行分析。
肥胖和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因素,除了一部分有家族性以外,大部分都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过量及缺乏锻炼所引起的。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是如果有一个正确的饮食习惯,能够根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只要合理治疗,努力控制,也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对心血管的危害。高血压也有一定家族因素,但是也与饮食不当、激动、易紧张、烦躁等因素有关。
因此,冠心病和人们常说的遗传性疾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冠心病常常出现家族中好几个人患病的,主要是因为一个家族中长久以来都有类似,甚至相同的生活习惯,例如口味偏重、喜食动物性食物,不爱运动,性格执拗、不会放松等,这些都是后天的影响。
不能肯定的说冠心病的发病与遗传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在预防冠心病时,主要还是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这能大大的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冠心病有哪些征兆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缓解。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六类女性容易患冠心病
1、吸烟。不论是主动吸还是被动吸烟,都对女性心血管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害。吸烟会引起心血管脂肪沉积和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吸烟本身是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与其他冠心病高危因子结合,吸烟更成为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2、有家族病史。父亲、兄弟、祖父外公、叔叔舅舅五十五岁以前得心脏病;母亲或其他女性亲属在六十五岁以前得冠心病。
3、血脂异常。
4、不运动。研究显示常经坐卧的人得冠心病的几率,约是经常运动者的两倍。
5、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
6、肥胖。超过理想体重30%的人,即使无以上危险因素,也易得病。
对于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定期去医院体检、监测自己的各项指标。一旦出现症状要及早到医院诊治。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职业因素
脑力劳动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要大于体力劳动者,从事体力劳动而少或者脑力活动紧张者更容易患有冠心病。
老年人不可过度降血脂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它不仅参与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还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原料。如果血脂水平过低,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胆固醇低并非都好,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而且缩短寿命。
中老年人血脂应维持在什么水平要结合本人的健康状况。对于没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家族史,其血脂总胆固醇最佳范围在5.2~5.6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升。如果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冠心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就要小于5.2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12毫摩/升。已患冠心病的人总胆固醇就要小于4.68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6毫摩/升。
糖尿病人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脂代谢异常,高血糖常与血脂、血压和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存,专家指出,糖尿病实质上也是心脏病,糖尿病人如果单纯控制血糖,只能减少眼睛、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没有减少危及生命的血管疾病。因此,只有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故糖尿病人血脂控制应与冠心病患者一样。
血脂升高时往往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危害极大,因此,一般人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而已知血脂高的人,应3~6个月检查一次。在用药物降脂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低胆固醇,低胆固醇并非是老年人健康的必需因素,而极低胆固醇反而可能与冠心病有关,高龄老人降脂治疗要多加小心,降到一定水平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硬化是渐进的、无声无息的,故下列人员应常规检查血脂水平,以便于了解血脂的高低:
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家属有早发病或早逝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妇女。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冠心病可以治愈吗 什么人容易得冠心病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一个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还就是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还就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地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了解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那么得了冠心病的人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呢,冠心病的发病常常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的增加、饱食、大量地吸烟和饮酒有关。
高血压是造成中风的主要原因
一、高血压:调查发现,脑中风患者中,大多数人血压偏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积极防治高血压。还需要注意的是,肥胖、吸烟、抑郁等是引发中风的危险因素,而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引起中风。
二、季节:季节和气候对于脑中风的发病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特别是春季和晚秋季节,也是脑中风的高发季。晚秋和早春易患中风病都与0℃以下的气温有关,且多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内。因此,注意0℃天气,及时防寒、服药,是防止中风病的有力措施。
三、低蛋白质:如果老年人血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也是容易患上脑中风的。单就预防中风病来说,多吃鱼、蛋、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饮食更为重要。
四、遗传因素:脑中风的出现也是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有家族史的人,患者脑中风的几率会偏高。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中风病的危险比没有家族病史者高10倍。因此,人们在预防中风病时,不能不考虑到自己是否属患中风病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应该如何降血脂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它不仅参与能量的产生和贮存,还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的原料。如果血脂水平过低,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胆固醇低并非都好,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而且缩短寿命。
中老年人血脂应维持在什么水平要结合本人的健康状况。对于没有冠心病和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又不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家族史,其血脂总胆固醇最佳范围在5.2~5.6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6毫摩/升。如果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但无冠心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清总胆固醇就要小于5.2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要小于3.12毫摩/升。已患冠心病的人总胆固醇就要小于4.68毫摩/升。低密度脂蛋白应小于2.6毫摩/升。糖尿病人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脂代谢异常,高血糖常与血脂、血压和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存,专家指出,糖尿病实质上也是心脏病,糖尿病人如果单纯控制血糖,只能减少眼睛、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没有减少危及生命的血管疾病。因此,只有同时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才能阻止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故糖尿病人血脂控制应与冠心病患者一样。
血脂升高时往往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危害极大,因此,一般人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而已知血脂高的人,应3~6个月检查一次。在用药物降脂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低胆固醇,低胆固醇并非是老年人健康的必需因素,而极低胆固醇反而可能与冠心病有关,高龄老人降脂治疗要多加小心,降到一定水平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硬化是渐进地、无声无息的,故下列人员应常规检查血脂水平,以便于了解血脂的高低:
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家属有早发病或早逝者。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后妇女。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如何避免冠心病遗传后代
冠心病的遗传性并不明确,可以肯定的是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其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指出,父母中有1人患冠心病,子女患病几率是平常人的2倍;尤其是父母在50岁以前患有心肌梗塞,子女诱发冠心病的风险更大。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些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某些类型的高脂血证、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均具有遗传倾向。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庭性高脂血症是这些家庭成员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
(2)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特点、性格特征等具有遣传倾向,是家庭成员易患本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3)同一家庭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诸如共同的高脂、高热量、高盐等饮食习惯,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的不良习惯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更多的学者认为,冠心病具有明显家庭性的特点,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其内在原因,它只有和其它危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
另一研究发现,双亲为动脉粥样硬化家系子女,其血中总胆固醇、脂蛋白及麟脂等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1996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60岁前患冠心病者的比例高3倍。这提示早发型冠心病者的兄弟姐妹亦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由此推测,父母动脉粥样硬化体质脂代谢异常,有向子女传递的可能性。另外,同一家庭中,生活环境,起居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父母吸烟对孩子的影响等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庭倾向。
专家认为,冠心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家族性,但不一定会遗传。导致遗传的可能原因与该病的危险因素有关,因此进行科学的预防,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心脏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1、有家族病史要积极预防
家族病史的确是心脏病的一大风险因素。因此,看医生时,除了询问有关心脏病筛查问题之外,还应如实告诉医生你的家族病史。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人患心脏病,那就应该接受心脏病筛查,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
2、补充维生素
除了饮食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包括复合维生素、镁、钙和维生素D等,服用前应征求医生建议。叶酸可将同型半胱氨酸降至健康水平。但食物中的叶酸只能部分被人体吸收,建议每天补充400毫克叶酸。
3、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心脏病危险。每晚睡眠少于6-8小时,还会导致大脑血清素水平降低,因而更容易狂吃甜食或饮酒。另外,午睡也有益心脏健康。
4、定期到医院体检
定期看医生和体检,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严格完成治疗计划。对药物不清楚的时候、经常感到疲劳乏力、容易生病或产生药物副作用的时候,都应该立即拨打医生电话或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