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会自愈吗
肉芽肿性乳腺炎会自愈吗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炎中的一种。近年来值得广大女性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年轻女性,因此大家要注意起来,适当的时候,要了解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问题非常的有必要。
专家指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与避孕药、性激素类药物、外伤等因素有关。也不排除粗暴性外伤,这些原因目前难以定论。那么肉芽肿性乳腺炎会自愈吗?
乳腺炎是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人们并不会太在意这种疾病,因为很快就会好起来了。但是也有的情况也并不容易,比如肉芽肿性乳腺炎就是一种较难治疗的类型。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普通的乳腺炎类型不同,肉芽肿性炎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故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患上肉芽肿性乳腺炎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还是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较短都在5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跟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病突然或肿块突然增大,几天后皮肤发红形成小脓肿,破溃后脓液不多且久不愈合,红肿破溃此起彼伏。
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于有哺乳障碍的经产妇,例如因乳头扁平、内陷婴儿不能吸允,或排乳不畅,因产妇或婴儿原因有憋奶、乳腺炎现象。因此,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比普通的乳腺炎更为严重的类型,它的病程一般不会太长,但由于患上时会出现乳房的疼痛、肿块、淋巴结肿大等,所以发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处理。
肉芽肿性乳腺炎如何与乳腺癌相鉴别
本病为发生在乳腺大导管的局部感染性病变,不同于一般乳腺炎。本病病因不详,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乳腺肿块出现于临床,文献报道不多。 多发生于中年妇女,几乎均为经产妇,绝大多数曾有产后急性乳腺炎病史,发病多数在哺乳后期或断乳后不久。就诊原因为乳腺肿块,初起表现为乳晕部急性炎性肿胀,伴有疼痛,给予抗生素治疗后,虽可见不同程度的肿块缩小及不同程度的疼痛减轻,但炎症常不完全消退。有时可见少许脓液从乳腺导管口排出,脓肿淡破后,暂时愈合或形成窦道,不久又复红肿,此种反复性发作为本病特点。因此有人称之为“乳晕下慢性反复发作性脓肿”。 治疗为病变区乳腺区段切除,因按一般脓肿处理,如予以切开引流,大都难得治愈。
什么是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良性肉芽肿性病变,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瘤样肉芽肿等。
现在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但有时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存在重叠,临床上两种有很多相同之处,病理上两者均可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形成,但肉芽肿性乳腺炎炎症的位置主要存在小叶旁,而不是导管周围。
好发生于已婚、有哺乳史妇女,多数于回奶后1-3年发病,大部分病人急性起病,两周内迅速增大,之后稳定或缓慢增大,再之后化脓或者皮肤破溃,经久不愈。
乳头内陷应该及时矫正
乳头内陷,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2两种,后天形成的乳头内陷要注意乳腺癌、慢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疾病。这里主要说说先天性乳头内陷。
先天性乳头内陷(有的是乳头分瓣状,部分内陷),不仅不美观,影响产后哺乳,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而且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因为乳头内陷导致的各种乳房疾病,主要为乳管扩张、乳晕旁脓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等。导致乳房反复红肿疼痛、脓肿形成、破溃流脓、形态改变等等,患者苦不堪言。尤其是未婚或者已婚未育者更是身体苦痛、精神痛苦!
提醒有乳头内陷的女性,自己或者是青春期后的女儿,不应该对乳头内陷置若罔闻,应该及时矫正。如果已经出现上述症状,更要到乳腺专科就诊,及时治疗。避免因为长期反复慢性炎症经久不愈而不得已切除乳房的后果。
给大家介绍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
1、准备消毒的10ml一次性注射器1具,乳头内陷严重、乳头小的选择5ml注射器;
2、针筒乳头(接针头处)侧用刀裁断,将截断面磨光。
3、将呈筒状的注射器扣在内陷乳头上,拉动活栓将乳头吸出并保持负压状态30分钟以上;
4、每天反复如上治疗,每次将吸出的乳头白色分泌物清理干净,坚持下去,直到内陷的乳头用手可以轻轻提起为止。
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原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2、可能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
3、病变中可见微脓肿,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形成,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局部感染、创伤及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男性乳房有肿块是怎么回事 男性乳房硬块可能病因
青春期男孩遭遇乳房硬块,触碰时有疼痛感,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是暂时性的,不必过于惊慌。据新科医院专家介绍,男性在进入青春发育期后,睾丸在产生雄性激素的同时,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性激素。当雌激素与乳腺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乳腺细胞的代谢就会变得活跃,易促进乳头部位乳腺细胞增殖,形成乳房硬块。
通常来说,青春期男性乳房硬块,多局限于乳头下方部位,且多经历数月或者一年左右便会自行消退。期间,不必惊慌,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即可。
乳腺增生也会出现乳房硬块,硬块多半靠近乳房周边,伴有乳房胀痛、刺痛,触压时疼痛感强烈。男性乳腺增生,多以单侧乳腺增生为主,也可两侧同时出现,可以呈对称或不对称发育。
乳腺增生,多与内分泌异常、雌激素分泌相对或绝对增高、肝肾功能差、气血瘀滞或长期服用含雌激素、促进雌激素分泌的药物等有关。怀疑有乳腺增生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排除早期乳腺癌可能。
男性急性乳腺炎,常出现乳头疼痛、乳房硬块、乳房皮肤红肿、温度升高,或硬块部位较深,不与皮肤相连,但疼痛强烈。情况严重者,伴有高烧、寒颤,患侧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甚至乳房流脓等。乳腺炎早期应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放任不理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诱发癌变。
此外,乳腺炎反复发作,要进行彻底、精确检查,防止将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结核等误诊为乳腺癌。
肋间神经,常指由背后经侧腹,直到胸前的神经,肋间神经炎发生的强烈疼痛,常沿着这一路线。肋间神经炎,除了会有压痛,软肋骨处常有痛性肿块。疼痛部位发生在胸前时,容易误认成乳房疾病。
乳腺纤维瘤,多发于18-25岁青年女性,男性患者较少见。此病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分泌异常活跃,相对或绝对增多。乳腺纤维瘤,瘤体大小不一,一般在3厘米以下,个别可达10厘米以上。多为无痛性肿块,多见乳房上部分,部分乳腺纤维瘤可与乳腺增生共存,伴有轻微胀痛。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症状
1、实性肿块很像癌,切面灰白,质硬,肉眼酷似导管侵潤癌,需做台上冰冻检查以确定性质。但切面隆起切开后不能闭合,切面不像癌那样污暗、内缩,没有放射状伸展的痕迹。
2、烂肉馅样病灶,直径0、5——4厘米,数量不等。周围包绕白色致密的腺体或皮下脂肪,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明显可辨,这是最常见的表现。
3、腺体切面散在暗红色粟粒状突起,针尖大小,散在分布,这是发病的初起阶段,肉芽肿尚未大片融合,显微镜下仅有微脓肿形成。进一步发展则切面上散在暗红色小包,直径2—3毫米,内含小病灶或少许脓性液体。
4、腺体发硬,腺体内有炎症,就比正常腺体硬韧,切开探查就会发现切面散在大小病灶或脓肿,这样的腺体已不宜保留。
5、片状污暗区,病变的腺体或脂肪仅是色泽改变,局部污浊、晦暗,尚未变硬或完全坏死。
6、切面点状溢出,切面散在乳白色多个小点,类似脓液或积存的乳汁。腺体切面导管扩张,有草绿色牙膏样物质溢出。“肉芽肿GLM”与导管扩张、增生、乳癌无关,但可并存。
7、多发脓肿,脓腔大小不等,多数为分散的小脓腔,脓液仅0、5—2毫升,少数可达30--50毫升,很少见更大的脓腔或单一的脓腔,脓液性状多种:有稀米汤样,红豆粥样,或黄白色稠脓类似细菌性脓肿,但细菌培养阴性,PH值偏碱。
8、地道式蔓延,坏死性烂肉样炎症在腺体内或在皮下脂肪蔓延,管道式通向皮下或乳晕下,形成局部稀粥样病变,累及皮肤则发黑或破溃。向后可达到腺体后面的深筋膜层,在胸大肌表面形成大范围的炎性坏死区或脓腔,只有切透腺体层才能见到。
9、全乳病变,每个病例的病变轻重不等,波及的范围不同,常常超过术前的判断。有的病例在皮肤外观正常和未触及肿硬的部位,术中发现腺体已经受累。病程较长或进展迅速的病例,多数是累及腺体、脂肪、皮肤的全乳病变,而不仅仅限于局部。
10、远处病灶,有时炎性病灶相距甚远,彼此毫无联系,范围不大,各自发展,可以在术前检查完全正常的部位孤立存在,仅在术中探查时发现,如果残留就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易与慢性前列腺炎相混淆的2类疾病
1、慢性前列腺炎易与前列腺痛相混淆
前列腺痛是一种无实质性病变的疾病,主要以会阴部和耻骨上区的疼痛和压痛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和慢性前列腺炎相鉴别。另外,前列腺痛的前列腺触诊和前列腺液镜检都是显示正常的,且前列腺液及尿液培养均无细菌滋生,这一点也是可以与慢性前列腺炎相区分的。
2、慢性前列腺炎易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相混淆
慢性前列腺炎易与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早期症状极为相似,且直肠指检结果也无明显差异。但是,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尿储留和硬结生长的情况,这是与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之处。另外,区别两者可以通过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加以明确区分。
前列腺炎的原因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通常会出现菌尿,因此尿液细菌培养可为阳性。致病菌通常为常见的尿路病源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他依次为变形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沙雷菌属。偶尔急性前列腺感染是淋病造成的,合并有淋球菌性尿道炎。
(2)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内的细菌聚集可不引起急性炎症,而是形成特征为慢性炎症和致病菌持续存在的状态。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典型症状包括排尿紊乱症状,盆底和会阴疼痛,复发性尿路感染。偶尔会出现射精疼痛,和慢性复发性附睾炎。鉴别要点为尽管使用了抗生素但病源菌持续存在,有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尿路同一种病原菌反复感染倾向。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无急性前列腺感染病史。尿道病原菌聚集、器械检查、无症状菌尿或以前的尿路感染均可导致前列腺内病原菌的聚集。在Meares等报道的5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41例(82%)仅一种病原菌感染;大肠杆菌占56%。其他致病菌包括克雷白菌属(20%)、铜绿假单胞菌(8%)和奇异变形菌(8%)。26%的患者有肠球菌,但单独的该细菌的感染仅占该数值的1/40其他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慢性前列腺炎中所占比率较小: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少见,多由经尿道器械检查引起。
(3)特殊类型前列腺感染:大多数有前列腺炎症状的患者无前列腺特异病原菌感染的证据,对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对这类患者要考虑非典型感染的可能,如衣原体、毛滴虫、真菌和结核。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也要考虑。但大多数患者并不属于以上的感染类型。
1)前列腺非典型感染:Bruce等报道56%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发现沙眼衣原体,而正常对照中仅2%。但有学者报道沙眼衣原体在慢性前列腺炎中仅占一小部分。总的来说,沙眼衣原体可在前列腺内聚集并引起临床症状,通过正确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可缓解。但沙眼衣原体并不是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的病原菌。
阴道毛滴虫也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菌。曾认为在症状顽固的患者中占有相当比率。但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携带者之间的比率仍不清楚。研究报道,75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3名为阴道毛滴虫感染,甲硝唑治疗后症状缓解。
真菌性前列腺炎可发生于全身的真菌感染。酵母菌、球真菌和隐球菌病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隐球菌前列腺炎在AIDS患者发病率增高。
放线菌病、组织胞浆菌、para00ccidiomycosis表球真菌和念珠菌感染也有报道。通常是依据活检或手术标本明确诊断。偶尔患者出现脓尿和前列腺炎的局部症状,需要培养和活检以明确诊断。单独的真菌感染非常少见,但有学者报道发生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结核分支杆菌可导致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的感染多发生在结核的粟粒性播散期。活检或手术标本中可见到干酪性或非干酪性肉芽肿。前列腺侵犯的表现为脓尿、不规则的、硬结的或结节状的前列腺。
病毒感染非常少见,有报道AIDS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Doble报道一名前列腺痛患者,阴茎疱疹病毒损伤,在前列腺液内发现单纯疱疹病毒,而尿道内无病毒。
2)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真菌、梅毒、结核和分支杆菌造成的特异性感染可引起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膀胱内灌注BCG的患者也可发生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也有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其特征为堵塞的前列腺导管内分泌物和炎性产物堆积,引起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结节样浸润。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通常可见于以前曾行TURP的患者,也可无明显的诱因也无明显症状。但O'Dea等报道86例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发现进行性前列腺病态表现。疼痛和不适比较少见。随访发现无须干预部分患者症状可自行缓解。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可能发生硬化结节。O'Dea怀疑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可能与前列腺癌有关。但Oppenheimer等最近的研究显示25 000名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中,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检出率仅0.36%。Wegener等报道少数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有临床症状,某些患者前列腺炎症状超过其呼吸道症状。肉芽肿性前列腺炎还可见于软化斑和结节病患者。嗜酸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通常用来描述有明显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但必须与过敏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相鉴别,其特征为前列腺体积增大,腺管堵塞,并合并全身的过敏反应,通常有哮喘。偶尔患者呈急性发病,合并血管炎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死亡率明显增加。组织学上前列腺呈现多个渐进性坏死的肉芽,周围被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环绕。
2.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非典型感染并不多见,大多数患者细菌培养阴性,对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该类患者占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如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经常在EPS中被发现,但该类细菌是否可以导致慢性前列腺炎长期以来都有争论。对尿液和EPS的分别定量培养证实该类细菌的确聚集于前列腺,提示可能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无膀胱炎和菌尿表现使人们对该类细菌的致病能力提出质疑。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认为除肠球菌外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很少导致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