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用药
巩膜炎用药
的确当滴眼液(五官科用药)
成分
地塞米松磷酸钠;新霉素
适应症
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急性虹膜炎,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术后及眼部机械或化学烧伤处理。外耳炎。
用量用法
2-3滴,4-8次/日,滴眼或滴耳。
禁忌
霉菌性角膜溃疡,树枝状地图状病毒性角膜炎。
注意事项
化脓性角膜溃疡者慎用。
巩膜炎分为哪几类
巩膜炎分为两大类:表层巩膜炎及深层巩膜炎(医生常常简称其为巩膜炎)。就好比一个瓜,会有烂的比较浅,比较深两种情况。
深层巩膜炎又分为前巩膜炎和后巩膜炎,一般以眼球的赤道部——眼球与地球一样,也用两极和赤道来定位,黑眼仁的中心为一极,对应的眼球最后端为一极——为标志,赤道以前的为前巩膜炎,赤道以后的为后巩膜炎。
浅层巩膜炎因为病变位置比较浅,治疗起来相对简单,部分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能自行好转。
深层巩膜炎病变位置较深而广泛,同时很可能是全身病在眼部的表现,这种类型则治疗相对困难,治疗周期长,且特别容易迁延反复,需要医生和患者足够的耐性和配合。
巩膜炎病因
巩膜炎的病因多不明,有时不仅找不到原因,甚至连炎症的原发部位是在巩膜、上巩膜、球筋膜或是在眶内其他部位也不清楚,例如,后巩膜炎就难与急性炎性眶假瘤鉴别。
(一)外源性感染
外因性者较少见,可为细菌、病毒、真菌等通过结膜感染灶、外伤、手术创面等直接引起。
(二)内原性感染
1.化脓性转移性(化脓菌)。
2.非化脓性肉芽肿性(结核、梅毒、麻风)。
(三)结缔组织疾病的眼部表现
结缔组织病(胶原病)与自身免疫病有关,如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结节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类肉瘤病(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复发性多软骨炎等并发的巩膜炎,所引起巩膜的类纤维蛋白坏死性改变,本质上与结缔组织病相似。在坯 煞费苦心性巩膜炎中其并发率约在50%以上,穿孔性巩膜软化时其并发率则更高。其他如强直性脊柱炎、Bencet病、皮肌炎、IgA肾病、颞动脉炎、卟啉病人中,也有并发巩膜炎的报道。Watson(1982)经过动物实验对诱发巩膜炎机制的研究指出:这种类型的肉芽肿性改变,可能说明病变是局部产生的抗原(Ⅳ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或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眼内沉积,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在Ⅲ型超敏反应中,血管反应是抗原抗体在血管壁上结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壁上,并激活了补体,从而引起急性炎症反应。故胶原病是一种与个体基因有关的免疫机制失调的自身免疫病,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过敏性结膜炎用药
秋季是过敏性结膜炎的高发期,不少患者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眼睛又红又痒,鼻子也不舒服,很多民众误认为自己得了红眼病,于是自行购买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滴用,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含激素的眼药水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过敏性结膜炎 别滥用激素药水
当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眼睛特别痒或抗过敏药物使用后疗效不佳时,医生会酌情给其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激素止痒褪红效果显著,病人通常没用多久不适症状就大为缓解。有些病人将激素类药水视为“灵药”,每当眼睛不适就自行使用,甚至长期使用。“激素是危险的灵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专家表示,如自行使用过量,可导致眼睛抵抗力降低,反而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引起眼压上升、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
选对药物 远离过敏源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肥大细胞稳定剂,主要作用是稳定肥大细胞的细胞膜,减少组胺等引起过敏的因子释放,这类药物起效慢,但有缓解症状和预防过敏的作用;其次是H1受体阻滞剂,主要是减轻组胺引起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止痒作用;经治疗如果症状还不缓解,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
需要指出的是,药物只能减轻和控制症状,一旦停药,患者的症状有可能再次复发。对于症状特别严重,经多年治疗不缓解的患者可考虑改变生活环境,如迁居到另外一个城市去生活,这样就可能脱离了过敏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巩膜炎的检查
由于巩膜炎多见于免疫原性及过敏原性的事实,所以,在治疗前除病史及全身和局部的特征性体征可作为诊断依据外,进行相应的全身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也是必要的。
(一)全身检查
胸部,脊柱,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血清尿酸测定,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等,免疫指标:类风湿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测定,抗核抗体,补体C3等。
(三)巩膜炎的前节荧光血管造影
Watson(1984)首先将荧光血管造影应用于巩膜炎的诊断,提出:典型的弥漫型或结节型巩膜炎,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床的荧光增强与通过时间减低,即在充血的血管显示只有很少或没有血液通过,其充盈形态异常,因为有异常的吻合支开放,形成血管短路,荧光素早期即渗漏到深部巩膜组织中,血管充盈延迟,但如果病中血管通畅时,血液循环最终会恢复,但如血管已经阻塞,那就很少重新开放,最终为新形成的血管所取代,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具有明显炎症的弥漫型,结节型和坏死型巩膜炎中,发生闭塞的是小静脉,而在穿孔性巩膜软化其阻塞的则是小动脉,特别是深部巩膜丛的小动脉,因此其结果不是像其他类型的坏死性巩膜炎那样,由炎症细胞对被损害的组织进行积极的清除,并被稀疏的纤维组织所取代,而是组织梗塞,并随之分离,逐渐被吸收清除。
目前虽然围绕这些血管的正常充盈和某些主要血管不充盈的问题上还有争议,但通过观察发炎的血管层和伴随巩膜水肿而出现的血管移位,可以鉴别良性的浅层巩膜炎和严重的巩膜炎,有助于巩膜炎早期诊断和进一步研究。
(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有视网膜下渗出液者,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呈斑驳状,继而出现多个针尖大小的强荧光区,随后此强荧光区逐渐变大变亮,造影晚期这些病灶的荧光素渗入视网膜下液内,当然,这种荧光造影所见对后巩膜并非特异性的,但这些表现有助于后巩膜炎的诊断。
(五)超声扫描检查
超声扫描是近年诊断后巩膜炎症肥厚不可缺少的方法,B型超声扫描可见球后部变平,眼球后部各层变厚,以及球后水肿,若球后水肿围绕视神经,则可见“T”形征,这种体征表示沿巩膜扩展的水肿与正常圆形视神经阴影成直角。
(六)CT扫描检查
CT显示巩膜厚度,注射增强剂可使其影像增强,也可见球后水肿,但特发性炎性眶假瘤,急性巩膜周围炎和眶蜂窝织炎病例也可有类似表现。
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复发HSV感染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炎包括上皮性角膜炎树枝状、地图状、中间疱疹性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坏死性、间质性或盘状角膜炎、免疫环和角膜缘脉管炎和内皮炎。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炎由病毒直接侵犯引起;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可由病毒直接侵犯和免疫复合物过敏性反应引起;间质性基质性角膜炎、免疫环、边缘脉管炎和边缘溃疡性角膜炎由免疫复合物过敏性反应引起;盘状角膜炎为迟发性免疫反应所致;内皮炎可能由病毒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所致;中央疱疹性角膜炎由营养因素引起。
角膜基质受累显示内皮面灰白色KP、后弹力层皱褶、基质水肿。坏死性、间质性角膜炎病例前房内可有灰白色稀淡不一的积脓。角膜知觉减退。
1、巩膜外层炎 巩膜外层炎罕见于HSV感染,呈单纯性或结节性,伴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结膜或表层巩膜的黄色斑点或树枝状角膜炎。巩膜外层炎是病毒直接侵犯所致,几周后痊愈,无后遗症,复发少见。
HSS的临床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发病有一定的促发因素,容*反复发作等特点而成立。HSV眼部感染的确诊需通过实验室分离出病毒,但比较困难。
2、巩膜炎 巩膜炎由HSV感染者约占1.16%。HSV直接侵犯常经伴有上皮感染性角膜炎或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或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伴有坏死性或间质性基质性角膜炎、边缘脉管炎、盘状角膜炎、边缘溃疡性角膜炎而导致巩膜炎。巩膜炎多为弥漫性或结节性前巩膜炎,免疫反应所致,最多见的是坏死性前巩膜炎。
主要症状有:眼红、畏光、流泪、结膜囊黏液性分泌物,剧烈的眼痛及程度不等的视力下降。
体征:弥漫性前巩膜炎的巩膜呈弥漫性充血及表层巩膜组织水肿,球结膜水肿,炎症*于扩散,大部分病例炎症累及部分前巩膜,小部分病变累及整个巩膜。结节性前巩膜炎病变区巩膜呈暗红色充血,巩膜表面形成不能活动、质硬压痛的紫红色结节性隆起,单个结节多见。少数有数个结节,可伴有巩膜外层炎。病变若继续发展,可形成破坏性较大、引起视力损害的坏死性前巩膜炎。
早期表现为局部性巩膜炎性斑块,并有急性充血,病灶周边炎症反应比中心重。继而在巩膜表面病灶及周围出现无血管区,受累巩膜可呈腐肉样坏死,并由原始病变处扩展,可波及整个前巩膜。若未及时治疗,巩膜坏死区脱落,形成巩膜穿孔或巩膜葡萄肿。
病毒性角膜炎用药需谨慎
病毒性角膜炎用药三大误区:
1、滥用偏方很危险:
一位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治疗,效果逐渐好转。复诊时却发现病情恶化,经过询问,患者才说是自己用了偏方。
2、坚持用药彻底治疗:
I型单疱病毒难以制服,逃脱和潜伏的能力很强,有些病人往往见好即收,自动过早地停药,这就给日后复发埋下隐患。
3、用药并非多多益善:
有的患者认为,既然是治疗的药物,肯定用的越多越好,实际上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用药可不像用兵那样多多益善,而应对症下药,遵从医嘱用药,药不在多而在精。
什么是巩膜炎
巩膜炎是累及巩膜的炎症性眼病;
造成巩膜炎的原因较多,可与感染如结核、梅毒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关;
系统疾病相关的巩膜炎对局部用药反应性一般,若巩膜炎症位置深在且累及广泛,则治疗比较困难,且容易反复。
巩膜炎病情严重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巩膜炎会传染么
巩膜炎本身不会传染。巩膜炎本身不是病毒、结核菌直接感染造成的,而是身体别的部位感染后发生的一种特殊免疫反应,因而巩膜炎不传染。也不是每个梅毒、结核患者都会并发巩膜炎。
巩膜炎的病因
Wegener肉芽肿(30%):
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复发性多软骨炎(35%):
具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进展性炎性破坏性病变,累及软骨和其他全身结缔组织,包括耳、鼻、眼、关节、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等。临床表现为耳、鼻、呼吸道软骨炎,并伴有眼、耳前庭等器官受累症状。
带状疱疹(25%):
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
巩膜炎治疗
治疗:
1.如有原发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
2.抗炎治疗
眼部或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效果不好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3.伴睫状肌痉挛者可用阿托品散瞳,麻痹睫状肌。
4.严重病例的无血管区、葡萄肿区域禁在结膜下、球后或者球周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防止巩膜穿孔。
5.手术治疗
对于巩膜坏死、穿孔患者可试行异体巩膜移植术。
巩膜炎有哪些种类
巩膜炎根据炎症侵犯的范围及部位又可分为:浅层巩膜炎,包括结节性巩膜炎和周期性巩膜炎;巩膜炎,包括前部巩膜炎和后部巩膜炎。
巩膜主要由胶原组织构成。巩膜病变在本质上属于胶原纤维病的范畴,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或自身过敏反应的疾病。
因此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诱因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某些胶原纤维病引起,如风湿热、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也可由内分泌因素引起,女性多见,可反复发作,有些病人的发作与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周期性浅层巩膜炎),月经失调也是一个诱发因素。
内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巩膜炎,它包括全身病毒感染、梅毒、麻风病及急性化脓性病灶等,引起巩膜组织过敏反应。
巩膜炎的另一个发病因素是外源性感染因素,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巩膜,或由于结膜外伤、化学物质刺激等引起巩膜感染。
此外,继发性感染因素由巩膜附近组织的炎症蔓延而来,如结膜、角膜、眼眶周围组织的炎症等。
巩膜炎分哪几类
巩膜炎根据炎症侵犯的范围及部位又可分为:浅层巩膜炎:包括结节性巩膜炎和周期性巩膜炎;巩膜炎:包括前部巩膜炎和后部巩膜炎。
巩膜主要由胶原组织构成。巩膜病变在本质上属于胶原纤维病的范畴,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或自身过敏反应的疾病。因此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诱因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某些胶原纤维病引起,如风湿热、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也可由内分泌因素引起,女性多见,可反复发作,有些病人的发作与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周期性浅层巩膜炎),月经失调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内源性感染也可引起巩膜炎,它包括全身病毒感染、梅毒麻风病及急性化脓性病灶等,引起巩膜组织过敏反应;巩膜炎的另一个发病因素是外源性感染因素,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巩膜,或由于结膜外伤、化学物质刺激等引起巩膜感染;此外,继发性感染因素由巩膜附近组织的炎症蔓延而来。如结膜、角膜、眼眶周围组织的炎症等。
后巩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程度不同的眼痛和压痛,视力减退,也可以表现为头痛,有时眼痛和头痛剧烈,甚至伴有恐惧感。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充血不明显或无充血,眼球可轻度突出,因眼外肌受累可致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眼底检查在后巩膜炎的诊断中十分重要,较常见的眼底改变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条纹,视盘和黄斑水肿,局限性隆起等。
A,B超、CT扫描或MRI能显示后部巩膜增厚,有助于诊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则有助于与其它眼底疾病鉴别。本病应与眶蜂窝织炎鉴别,眶蜂窝织炎眼球突出更明显,并伴有发热、血象异常等全身中毒症状。
巩膜炎常作为全身胶原性疾病的眼部表现,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①对因治疗,如有感染存在,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全身性疾病相关性巩膜炎,应予以相应治疗。
② 对症治疗,如对单纯性表层巩膜炎可通过冷敷或滴用预冷人工泪液以减轻症状。巩膜变薄时,可戴护目镜。
③ 抗炎治疗,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减轻结节性或弥漫性前巩膜炎的炎性反应,但仅仅局部滴药常不能控制巩膜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全身非激素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口服,25~50mg,2~3次/日,常可迅速缓解炎症和疼痛。
对于严重病例,或出现无血管区,则应局部和全身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但禁用结膜下注射,以免造成巩膜穿孔。若糖皮质激素效差,可考虑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如果巩膜有坏死表现,可考虑联合用药,如静脉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
④ 对坏死、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试行巩膜加固术或异体巩膜移植术。
⑤ 并发症治疗,如并发青光眼时应及时降低眼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应予以散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