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周围神经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我们都知道,神经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行为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方法,食疗方法也是精神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对于精神病而言,正规的治疗方法结合合理的饮食是提高神经病的治疗效果的关键。饮食对神经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改善症状的辅助措施,神经病患者应多吃一些对自己有益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奶制品以及海产品等,促进疾病康复。
1、水果和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能预防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氧化损害,改善预后。水果和蔬菜产生的五羟色胺还起着催眠和减轻焦虑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往往会影响胃肠蠕动,导致便秘,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
2、奶制品: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脂肪较少,牛奶营养成分齐全,是蛋白质、钙,维生素A、B2、B6,尼克酸的良好来源,牛奶内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构成与鸡蛋近似,含钙高,而且含有乳糖、优质蛋白质等促进钙吸收的营养物质,使钙的吸收率达到87%;加之牛奶具有促进睡眠,改善情绪的作用,尤其适合精神病人食用。
3、海产品:研究发现,ω-3脂肪酸对精神病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改善。海产品包括藻类植物、软体动物及鱼类,都含有ω-3脂肪酸,ω-3脂肪酸参加磷脂膜合成,补之对精神分裂症有益无害。
患者应控制热量摄入
1、控制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热量,会使脑细胞氧化反应增加,易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精神分裂症患者活动量急剧减少,而易出现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综合以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少吃高热量及高脂肪的食物,如各种肥肉、奶油、油炸食物、巧克力、牛肉等,以促进康复。
2、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大蒜、葱等,及胡椒、花椒、生姜末、茴香、桂皮、芥末、五香粉等刺激性调料。这类型食物会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加重病情,故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躁狂型患者)应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烧烤、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及狗肉、羊肉。脂肪被人体吸收后,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故本病患者应避免吃此类食物。
4、禁止喝酒:酒中含有大量乙醇,会对脑神经细胞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加重病情,故本病患者应禁止喝各种酒。并且,患者还应避免服用含酒精成分的饮料及食品。
感觉过敏症状起因
由于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不必要的患者死亡及巨额医疗花费每年都在大量发生。足溃疡是神经病变的一种晚期表现,如果教育及时、处理恰当,50%以上的患者足溃疡是可以避免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种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末梢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单神经病变等。其中感觉运动多神经病变是最为常见的形式。尽管发病率因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多数观点支持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30%。在美国,神经病变的晚期并发症足溃疡的发病率为每年3%。神经病变也是截肢/趾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国家报道的截肢/趾率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其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病的处理方法及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据估计,40%的成人非外伤性下肢或足截肢/趾是由糖尿病引起。
至少一半以上的患者截肢/趾是可以设法避免的,因此,在初级医疗体系中,迫切需要改善神经病变的诊治状况。许多患者都已经发生足溃疡了,其糖尿病还没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更别说神经病变的诊断了。神经病变会给医疗花费带来巨大负担,在美国,神经病变晚期并发症,如足溃疡、截肢/趾,的医疗花费相当于糖尿病其他相关花费的总和。
糖尿病患者手脚麻木、疼痛是病吗
很多糖尿病病人发现手足这些四肢末梢出现麻木、疼痛,往往会以为是腰椎或脊椎出现问题,也有些老年患者认为是血脉不通,看遍了骨科、内科、神经科、中医科,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非常多,而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占80%经受着神经痛的折磨,表现就是肢体远端的麻木、刀割样疼痛等。下面让同仁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为你讲讲糖尿病人出现四肢麻木症状的原因。 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常会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甚至因为在洗脚时感觉不到温度变化而烫伤,更有甚者,脚底扎了钉子都不知道,最后形成顽固性溃疡而截肢。其实这都是由糖尿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所致,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不是一个单一的病症,而是通过影响特定部位的神经系统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常见症状包括:手脚、小腿等部位麻木、疼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多为渐进、隐匿的病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病人一种常见和令人痛苦的并发症,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糖尿病神经病相比比其它糖尿病并发症的住院率要高,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70%。因此,专家建议,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四肢远端麻木、疼痛等症状,应该及早到神经外科确诊,尽早治疗。
糖尿病能吃火龙果吗 火龙果的降糖原理
火龙果属于高纤维,低糖分,低热量的水果,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尿酸等现代常见病症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火龙果因为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还能对预防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到帮助。火龙果可以与胡萝卜一起榨汁,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
神经病患者的饮食保健
1)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桂圆大枣汤、瘦肉、鸡蛋、鱼等,因为此类病人多阴血不足;而对那些形体肥胖者,则宜给予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黄瓜、香蕉、桔子等。
2)要常吃富含胆碱、维生素B12的食物,如豆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类、肉类、燕麦、小米、海带、红腐乳、臭豆腐、大白菜和萝卜等。因为乙酰胆碱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而乙酰胆碱都是由胆碱合成的。因此,应多吃一些富含胆碱的食物
3)多吃腐竹,腐竹具有良好的健脑作用。营养学资料表明,每100克豆浆、豆腐、腐竹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克、8.1克、44.6克;而水分含量则是96克、82.8克、7.9克。不难看出,腐竹含蛋白质丰富而含水量少,这与它在制作过程中经过烘干,吸收了其精华,浓缩了豆浆中的营养有关。腐竹的营养价值高。
手麻会是糖尿病症状吗
手麻会是糖尿病症状吗?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这样的特点,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最早表现就是足部发麻。少数病人首先出现手麻,有的病人因手足麻木或疼痛去医院检查时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严重时四肢会有麻木、灼热感、虫爬感,有的病人手足或四肢强烈疼痛,不能忍受。
有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血糖一直很高,如不积极治疗,病程长久可造成严重周围神经损害,从而使手足或肢体瘫痪,因此有手足麻木或疼痛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时去神经科或内科作一些必要的检查。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就要及早治疗,防止发生严重的神经后遗症,目前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日益增多,手麻也是糖尿病症状之一,因此日常 生活一定要注意。
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
病因复杂,可能与营养代谢、药物及中毒、血管炎、肿瘤、遗传、外伤或机械压迫等原因相关。它们选择性地损伤周围神经的不同部位,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在周围神经发病机制中轴索运输系统意义重大。轴索内有纵向成束排列的神经丝和微管,通过横桥连接,从神经元胞体运输神经生长因子和轴索再生所需的多种物质至轴索远端,起营养和代谢作用;也可影响神经元传递信号,增强其代谢活动。轴索对毒物极其敏感,病变时正向运输受累可致轴索远端细胞膜成分及神经递质代谢障碍;逆向运输受累可引起轴索再生障碍。
分类
由于疾病病因、受累范围及病程不同,周围神经疾病的分类标准尚未统一,单一分类方法很难涵盖所有病种。首先可先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后者按病因又分为营养缺乏和代谢性、中毒性、感染性、免疫相关性炎症、缺血性、机械外伤性等;根据其损害的病理改变,可将其分为主质性神经病和间质性神经病;按照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神经病等;按照累及的神经分布形成分为单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病等;按照症状分为感觉性、运动性、混合性、自主神经性等种类;按照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神经根病、神经丛病和神经干病。
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的四大表现
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主要有:麻、胀、痛、汗四种表现。
首先是麻,麻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病例:老陈在单位是有名的“宅男”,平时不爱运动,吃得还挺多,这两年肚子明显鼓起来,他自我安慰是“心宽体胖”。最近他时常觉得两脚发麻。去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偏高,医生说他是糖尿病前期。
专家介绍,老陈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其受损的根本原因,是小血管的受损。”
糖尿病神经病引起的脚麻有几个特点:
1、从远端开始;
2、有对称性;
3、逐渐向上发展;
4、除了麻,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
由于感觉麻木,病人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硌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因此,专家指出,没有诱因却出现脚麻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糖水平。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已出现神经病变的要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天天检查双脚是否有破损,尽早处理脚部干裂、鸡眼、霉菌感染等问题。
其次是胀,胃肠变懒了。
病例:张爷爷患糖尿病多年,药总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吃,也不常测血糖,渐渐眼睛看不清,尿也不正常了。前不久,他开始觉得肚胀,后来大便越来越少,排气减少,再后来就开始剧烈地呕吐。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一照X光片,肠道里都是粪便,诊断结果是肠梗阻。经过抢救,张爷爷才缓过劲来。
糖尿病专家解释说,这位患者所患的肠梗阻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在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说到原因,一方面,糖友往往饮食习惯不好,不爱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另一方面,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支配胃肠蠕动的自主神经受到损害,胃肠变“懒”了;并且,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渗、脱水状态,肠道内水分减少,就会导致大便干燥、便秘、腹胀等问题。
专家提醒,要预防胃肠变懒,平时一定要多吃蔬菜,蔬菜的量必须是主食的3倍。另外,要适当运动,并控制好血糖。
痛 一碰就触发
病例:王奶奶最近犯了愁,患糖尿病多年,忽然身上开始时不时地疼。并且,她的疼很邪乎,风吹着了、别人轻轻摸一下就像被电击了一样,连穿衣服、盖被子都疼得不行,简直成了“碰不得”。到医院,医生给她做了肌电图等检查,确诊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张在强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引起的疼痛在糖友中很常见,发生率在10%—20%。周围神经病引发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俗称“神经痛”),其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王奶奶问医生:“我这种疼为啥吃止痛药不管用呢?”张在强解释说,神经痛不同于关节炎疼痛、感冒引起的头痛,那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症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会缓解,可以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而神经痛是疼痛在大脑形成的记忆,一般的止痛药是不行的,临床上首选普瑞巴林治疗。
汗 吃饭时老出汗
病例:老李患糖尿病多年,他的老伴很辛苦,不仅因为照顾他看病吃药,还因为老李每汗淋漓,衣服经常要换洗。老两口为此也挺烦恼,求教医生。医生告诉他们,这种不正常的出汗跟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有关。
“我们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比如天热、剧烈运动以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出汗异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没有。”田慧说。
这种出汗源于交感神经受到了损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饭就出汗,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时会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经失控的表现。
“异常出汗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且较胖的糖友身上。”田慧说。对此类患者,她建议:1.减轻体重;2.吃饭的时候放慢节奏;3.如果伴有焦虑,可以服抗焦虑药物,对病情有一定帮助。
周围神经病的治疗
首先是病因治疗;其次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如给予止痛药物及B族维生素等。针灸、理疗、按摩是恢复期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预防肌肉挛缩和关节变形。
康复治疗目前认为周围神经病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肌束震颤,痉挛等)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周围神经病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在对肌肉萎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
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萎缩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肌肉萎缩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肌肉萎缩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