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印堂穴的方法

艾灸印堂穴的方法

眉心就是中医经络穴位印堂穴的驻地,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

印堂穴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艾灸方法:灸印堂穴时,你要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着的一端放在印堂上方2厘米处,先停两三分钟。然后,再从印堂一直灸到鼻梁的上部,来回在这两点之间悬灸。

注意艾灸条不要接触到皮肤,不然就会烫个疤了。你在灸这个穴位时,最好躺着。

如果你的体质偏阳虚,灸后可以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如果你是过了青春期,以阳虚体质为主,那用这套方法的效果更加神奇,有延缓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头疼艾灸管用吗 痰浊上壅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呕吐痰涎,头疼昏沉,胸脘痞闷,苔白腻,脉滑。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阳明胃经进行治疗。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把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炷进行施灸,待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继续灸,每穴3-5壮。

施灸穴位:风池,百会,印堂,中脘,内关,丰隆,脾俞,胃俞。

感冒刮痧还是艾灸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

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印堂穴、太阳穴。

步骤1:隔姜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壮。

步骤2:艾条温和灸风池穴,灸10分钟。

步骤3:艾条温和灸印堂穴,灸10分钟。

步骤4:艾条雀啄灸合谷穴,灸10~15分钟。

步骤5:艾条温和灸太阳穴,灸10分钟。

慢性鼻炎艾灸能治好吗

艾灸对慢性鼻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艾灸可以补中气,强健鼻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和治疗遇冷引发或加重的鼻炎症状。

慢性鼻炎艾灸主要灸以下穴位:

迎香穴:人体的面部,在鼻部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左右各1个。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左右各1个。

注意:艾灸疗法对缓解和治疗慢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时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局部红晕为度。但艾灸的迎香,印堂,太阳穴均属于面部穴位,在艾灸时最好用手拿艾条施灸,经络感觉热,这样效果才会好。

三伏灸可以天天灸吗 三伏灸怎么灸最好

三伏灸一般是对应穴位进行的,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功能以及疾病,进行三伏灸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需要治疗预防什么,就对应艾灸哪个部位即可,具体如下所示:

1、三伏灸取穴主要对应“肺”相关病症的穴位:大椎穴、肺俞穴、膏盲穴等5个穴位。

2、有哮喘、支气管炎、咳嗽的人群:天突穴、膻中穴。

3、经常感冒的艾灸:悬灸整个鼻梁,从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

4、有鼻炎患者:悬灸整个鼻梁、通天穴。

雷火灸治过敏性鼻炎

1.灸上星穴至素髎穴。距离皮肤2 厘米上下来回灸10次后,用手按一下,共灸60次,上下1个来回为1次。

2.灸印堂穴至左、右侧迎香穴。距离皮肤2厘米,印堂至左、右印香来回各灸60次,上下来回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一下。

3.灸前额部。距离皮肤3厘米用横向左右来回灸整个前额部,共计60次。

4.灸印堂穴、睛明穴、双侧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离皮肤l厘米),每穴28次,每灸7次后用手按揉一下(12岁以下的患者每穴灸21次,仍每灸7次用手指按揉一下)。

5.灸耳部。距离耳部前后面2厘米,灸至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每灸10次后用手压一下,每面用旋转法灸40圈后,距离耳心2厘米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轮中部处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开大),28次,每灸7次后用手压一下。

6.灸双鼻孔。用雀啄法距离鼻孔2厘米。让病人头部后仰,用左手指下压上唇,灸28次,每灸7次停顿5秒后再灸。同时患者做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热力和药味。

7.灸合谷穴。用雀啄法距离双手合谷穴1厘米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压一下。

8.患病时间10年以上者,可用灸法1、2、4再作1次治疗。

婴儿惊风可以艾灸吗 小儿惊风艾灸操作方法

1.艾炷灸:选用1-2次,取麦粒大艾炷灸之,温热红润而痉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壮,一般每日治疗1次,必要时,当日可再次施灸;处方中首选穴是水沟,次是百会,此两穴临床亦可以前顶,印堂代替,作用相类似。

2.温针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消毒后以亳针刺法治疗,再于针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宜于急惊风缓解期。

3.艾条灸:每次选2-3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烫伤的膏药,以润泽皮肤,防治烧伤。

4.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日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冬病夏治 夏天艾灸好处多

细数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边缘)。

治胃痛

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面部皱纹多

临睡前,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面部的穴位,约距穴2~3厘米左右选进行熏灸,每次选2~3个穴位,各灸5分钟左右,至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鱼尾纹多,选太阳、丝竹空;额纹选阳白、印堂;笑纹选地仓、下关、颊车。或将盐末填平脐孔,切取0.3厘米的鲜姜1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后置于脐上,姜片上置中艾炷(如黄豆大)点燃施灸。至艾炷全部烧完再换一艾炷,每次3~5壮,至局部皮肤产生潮红为度,每晚1次。

艾灸治疗感冒的方法

1.选穴取穴

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印堂穴、太阳穴。

2.艾灸方法

步骤1:隔姜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壮。

步骤2:艾条温和灸风池穴,灸10分钟。

步骤3:艾条温和灸印堂穴,灸10分钟。

步骤4:艾条雀啄灸合谷穴,灸10~15分钟。

步骤5:艾条温和灸太阳穴,灸10分钟。

艾灸印堂穴有什么好处

痘痘的出现和内分泌失调、熬夜、脾胃湿热有关,艾灸印堂可以改善内分泌、祛风安眠、去脾胃湿热、消炎镇痛、平滑肌肤,从根源上解决痘痘。

在中医看来肤色不均、长斑、面色苍白等和人体经络不畅、气滞血瘀有关,通过艾灸印堂部位,可改善面部血液循环,让面色白里透红。

艾灸印堂穴能够改善鼻炎、鼻塞、鼻窦炎和鼻出血等问题。而且,艾灸印堂穴和攒竹穴可以改善眼睑下垂、眼睛酸涩和肿痛等问题。

印堂穴有调理头晕、失眠、高血压和神经痛的作用,艾灸这个部位可以提高人体对大脑供氧量,改善头痛。

产妇吹空调头痛怎么办 艾灸缓解

产妇吹空调头痛,可以自救印堂穴、阳白穴、太阳穴。如果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的,还可以艾灸迎香穴。

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每日灸1次,每个穴位每次灸5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缓解吹空调着凉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通常艾灸两天能够明显缓解。

面部皮肤更加的脆弱,一定要注意防止烫伤,不要艾灸过久,觉得过热或者不舒服时,要立即停止艾灸。

吹空调着凉了头痛怎么办 方法三:艾灸缓解

印堂穴、阳白穴、太阳穴。如果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的,还可以艾灸迎香穴。

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5厘米左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每日灸1次,每个穴位每次灸5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缓解吹空调着凉感冒引起的头晕、头痛,通常艾灸两天能够明显缓解。

面部皮肤更加的脆弱,一定要注意防止烫伤,不要艾灸过久,觉得过热或者不舒服时,要立即停止艾灸。

感冒鼻塞打喷嚏怎么办小窍门 艾灸治疗鼻塞打喷嚏

用艾灸从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来来回回3分钟。

注意:

1.艾灸前,先清理干净鼻腔;

2.初期没有经验,可以先躺在床上,右手拿镜子,左手持艾条来回灸3分钟;这样就避免了艾烟熏着眼睛。

3.3.注意避免烫着了。

常见的经络养生法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头痛艾灸哪里快速缓解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相关推荐

按摩10大穴位可以治疗鼻炎

1、睛明穴 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用拇指或食指指端分别按于同睛明穴,适当用力反复按压0.5-1分钟。 2、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太阳穴,适当用力按0.5-1分钟。 3、印堂穴 有明目通鼻的作用,印堂穴位于面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是。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以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眉毛内侧端),以无名指端按于左侧攒竹穴,三手指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4、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

感冒可以艾灸哪里 不同感冒症状的艾灸位置

1.选百会穴,大椎穴,风门穴和肺俞穴温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肤出现温热泛红现象,可以缓解恶寒症状,每天艾灸一到两次。 2.选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温和艾灸,每穴灸15分钟,灸至皮肤温热泛红,恶寒症状缓解。 1.选大椎,曲池,尺泽,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2.选太阳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条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到15分钟,每天一次,症状消失后再艾灸一到两次即可停止。 1.选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穴温和灸,每个穴位灸15分钟,

颈椎总痛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经络穴位是通过按摩、针灸、艾灸的方法,使人摆脱疾病。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通过按摩这些穴位,身体会舒适许多。 点按风府穴 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 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 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

艾灸能治疗10种疾病

治哮喘 伏天艾灸效果更好,每个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直到三伏结束。穴位分别是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第7颈椎下凹陷中)、陶道穴(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两耳之间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印堂穴(两眉之间)、太阳穴(耳廓前外眼角延长线上方)。每天对这几个穴位艾灸2次,每次10-20分钟。 治腹泻 夏季因为饮食不注意或腹部受凉,经常会出现腹泻,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保暖治寒。这几个穴位分别是: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

神堂的位置和作用 神堂的治疗用法

1、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神堂穴,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3、艾灸方法:神堂穴,艾条温灸5—15分钟,神堂穴,艾炷灸3—7壮。

鼻炎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过敏性鼻炎艾灸疗法

主要症状:鼻痒,喷嚏不断,鼻涕连续,质地清稀,嗅觉减退,伴随头晕乏力,畏寒,口淡,多在天气变化或感冒时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取穴:迎香,印堂,肺俞,足三里,合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穴位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要症状:鼻痒,流涕,伴随食欲缺乏,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弱。症状反复发作,时好时坏,缠绵不愈。 取穴:迎香,肺俞,脾俞,肾俞,肺俞。

艾灸治疗鼻炎的方法跟禁忌

治疗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一系列鼻炎,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 取穴 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 方法 在我们用艾灸治疗鼻炎时要注意温度,因为艾灸的热度很高,稍有不慎就会在脸上留下疤痕,所以我们使用艾灸治疗鼻炎时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面部温灸棒或者就手拿着艾条艾灸,这样可以及时感受到温度,效果也最好。 治疗鼻炎不可能用艾灸艾灸,因为灸盒太大,扣不住这些脸上的穴位。 从迎香开始艾灸,双侧,每侧艾灸

慢性鼻炎艾灸能治好吗 慢性鼻炎艾灸方法

将艾条点燃,依次熏灸迎香,印堂,太阳穴,注意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在3-5厘米,每日灸1次,固定灸10分钟到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印堂是什么意思

印堂穴,经外穴名,隶属:经外奇穴。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别名: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备急灸经》)。 印堂穴是人体三大经络的汇集之地。分别是:起于内眼角的足太阳膀胱经;起于鼻旁的足阳明胃经;从印堂正中穿过的任脉。膀胱经主宰人体的阳气,胃经主宰血气,任脉则主宰人一身之阴。印堂汇集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所以它的状况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有莫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