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治疗
中暑的治疗
中暑之后,只要情节不会很严重,我们可以自己进行一定的治疗,而且还可以处理的很好,只要你按照这些方法去做,相信你的中暑在不久的将来就能痊愈了,如果你相信小编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一下。
高热、昏迷患者,入院即予酒精擦浴、冰敷等积极物理降温,配合氯丙嗪、异丙嗪药物降温。根据病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纳络酮、制酸剂(甲氰咪呱、奥美拉唑等)、止血剂(止血敏、立止血等)、能量合剂、脑细胞营养剂(如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并予减轻脑水肿,补充水电解质,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中流量吸氧、留置胃管、导尿管,加强护理。
热痉挛和热衰竭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静卧。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一般患者经治疗后30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恢复。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5%~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物理降温:为了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浴、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
(二)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补液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体兴奋剂。
(三)对症治疗: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压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疑有脑水肿患者应给甘露醇脱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热射病患者的应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温引起机体的应激和组织反应以及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剂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避免发生继发感染。中暑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特别是热射病昏迷患者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于中暑的治疗方法,相信你已经心中有数了吧,这些治疗方法无一不是针对中暑的一些病情的,只要你能鉴别其中的病情,那么,相信你最终可以治好你中暑的病情,而且还不用去看医生。
吃绿豆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绿豆属于凉性食物,寒凉体质的人,表现为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
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诸如腹泻(严重的话引起脱水),气血停滞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喝绿豆汤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对热肿、热渴、热痢、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寒冷体质、虚弱或正服药者,不适合喝。
中暑想吐怎么办
1、仁丹: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闷、腹痛腹泻;
2、十滴水:适于中暑所致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
3、藿香正气水: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4、清凉油: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5、无极丹: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中暑治疗原则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
2.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
3.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4.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用药原则:1.物理降温、氯丙秦和其他辅助药为主;2.有心力衰竭病例应快速洋地黄化;3.脑水肿病例除降温外,静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质激素;4.肾脏损害病例应用速尿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透或血液透析;5.选用预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给予相应诊治。
体弱者不宜多喝绿豆汤
暑热难退,绿豆汤是解暑去热的佳品。中医认为,绿豆汤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有效地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但营养学家提醒人们:虽然大多数人都可以放心地喝绿豆汤,没有太多禁忌,但是,体质较弱的人,不要多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寒症的人也不要多喝绿豆汤,由于绿豆具有解毒的功效,所以正在吃中药的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喝绿豆汤。
孕妇中暑了吃什么好 绿豆丝瓜汤
方剂:绿豆60克,鲜丝瓜1条。
制作法: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
苦瓜的功效与作用
1、苦瓜具有清热消暑、养血益气、补肾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2、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
3、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和促进突变细胞的复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4、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摄取脂肪和多糖减少。
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治痈。
中暑诊断及分类
中暑是人们在炎热季节易发的一种体温调节障碍的疾病,病情发展急剧,临床以高热,呼吸急促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可卧床不起,精神不佳,甚至死亡。
中暑诊断及分类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中暑治疗原则:
1.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2.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3.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温馨提示:夏季人们饮食应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些西红柿、青菜、莴苣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瓜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少吃油腻食物。
中暑头疼怎么办最快最有效 绿豆丝瓜花
食材:绿豆60克,鲜丝瓜花8朵。
制法: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以及中暑后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绿豆的功效与作用
夏季吃绿豆可清热解毒,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但是绿豆汤不宜喝冰镇的,否则会影响脾胃,造成脾胃失衡、腹泻。
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绿豆营养价值较高,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钙质是鸡肉的7倍,铁质是鸡肉的4.5倍,磷也比鸡肉多,这些对促进和维持机体的生命发育及各种生理机能都有—定的作用。实验还表明,绿豆可能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均有明显作用。需要提醒的是:绿豆汤不宜喝冰镇的,否则会影响脾胃,造成脾胃失衡、腹泻。尤其是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冰绿豆汤。
其实,要避免绿豆吃得过于寒凉,不一定要喝绿豆汤,可以选择另一种吃法,也就是吃绿豆粥。做法是将米、绿豆分别淘洗干净,同下锅加水煮成粥。同时,如果要单独用绿豆煮甜水饮用,必须煮烂绿豆才不至于吃得太凉,因为绿豆刚刚煮得开花时吃了最凉。
喝绿豆汤的禁忌 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禁喝
寒凉体质的人,表现为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诸如腹泻(严重的话引起脱水),气血停滞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胃寒及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注意:即使喝绿豆汤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对热肿、热渴、热痢、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寒冷体质、虚弱或正服药者,不适合喝。
中医如何防中暑治中暑
防中暑
泡中药凉茶当饮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参考以下配方:金银花8克、白菊花8克、淡竹叶5克、白参10克、藿香4克、豆卷10克、用1200-1500毫升开水浸泡约1小时,冷后适当饮用,但阳虚之体(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拉稀等)的人应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一般1000毫升冷开水中加0.9克食盐饮用。
治中暑
轻、中度中暑,中医称为暑湿伤表感冒,以身热、汗出、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心烦口渴、胸闷脘痞等为主要症状。可用清暑祛湿解表法,药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朴5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鲜荷叶20克、鲜芦根15克加减煎水服。暑热偏盛者可加黄连、山栀,湿热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天气炎热,中暑是很普遍的,但是中暑之后人会特别难受,所以还是提前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比较好。
中暑治疗方法
1 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2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可取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关五穴,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拇指顺该穴经络走向,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和点按穴位,反复进行3--5分钟,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以点掐、按压为主,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或以银毫针针刺以上穴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3 擦药疗法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