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预防措施
臂丛神经损伤预防措施
处跌下,肩部和头部着地,重物压伤颈肩部以及胎儿难产等,暴力使头部与肩部向相反方向分离,常引起臂丛上干损伤,重者可累及中干。由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危害较大,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尤为重要。
1、在孕妇产前要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孕产妇胎儿的重视,孕期营养过剩,巨大儿明显增多。很多时候由于胎儿过大在分娩过程中造成胎儿损伤。因此产前尽可能准确估计胎儿体重,考虑巨大儿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2、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产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头小肩宽,易造成肩难产;非巨大儿头盆不称、骨盆入口扁平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或先露部下降受阻时,肩难产发生率增高。据报道巨大儿伴第二产程>1h者,肩难产发生率为35%。故认为,对于第二产程延长、先露部下降受阻或缓慢,尤其是产前估计胎儿体重>4000g,应警惕肩难产发生,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正确处理肩难产:一旦发生肩难产应立即处理,防止造成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死亡。常规侧切,增大胎儿娩出空间;屈大腿:产妇双腿极度屈曲贴近腹部,双手抱膝,减小骨盆倾斜度,使腰骶部前凹变直,充分利用后三角;压前肩:与耻骨联合上方向后下加压,同时助产者牵引胎头;旋肩:食、中指伸入阴道紧贴胎儿后肩背部将后肩向侧上旋转,胎头同方向旋转,后肩旋至前肩位置时娩出;牵后臂娩后肩:娩前肩困难时,选择先娩后肩,效果很好;掌握臀位助产技巧:胎儿躯干娩出后,立即协助双肩内收,双臂娩出后再牵拉胎头,用力适度,不能强行牵拉,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臀位产新生儿质量。发生肩难产时,应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
上述内容就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的具体介绍,通过以上的阅读,相信大家对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都有所了解了,希望能给大家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怎么护理
1、术后1周开始肌肉舒缩运动,并指导患者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伸屈运动,每日数次,有助于改善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直。
2、护理臂丛神经损伤要注意做好运动治疗及康复训练。对于开放性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采取不同的功能练习方法。一般来说,术后3天开始给伤口水平以下肌肉进行按摩,3-5次/d,10min/次,并适当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以改善静脉、淋巴回流,减少肿胀。
3、对于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护理臂丛神经损伤也要指导患者做主动、被动活动,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活动,以促进神经再生。护士指导患者做健侧肢体的夹持、伸展、抬臂抬腕动作,最好配合器械锻炼。每天训练3-4遍,每遍400-500次。其目的是通过肢体活动兴奋下运动神经元,促进神经生长,使动力神经桥接移位支配的肌肉功能恢复。
护理按摩手法:
1、将患儿置于侧卧位,患肢朝上。医生用多指拿揉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要反复拿捏按摩。
2、揉点中府穴、肩睮穴、肩井穴,再拿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点揉颈中穴。
3、将患儿置于俯卧位。轻揉背部1-7胸椎两侧膀胱经的1、2侧线,再搓摩扁背部,至皮肤润红为宣。
4、多指拨揉肩部肌法:将患儿置于侧卧位,医生用多指拨揉冈上肌、阁下肌,点大椎、天宗、肩贞等穴位。
5、揉颈部项韧带及两侧,点哑门、风池穴。
6、上臂旋前、旋后运动法:医生用多指拨小圆肌、大棱形肌,作上臂旋前和旋后运动。
臂丛神经损伤护理
臂丛神经损伤护理
1、对于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护理臂丛神经损伤也要指导患者做主动、被动活动,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活动,以促进神经再生。
2、护理臂丛神经损伤要注意做好运动治疗及康复训练。对于开放性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采取不同的功能练习方法。
3、术后1周开始肌肉舒缩运动,并指导患者对未固定的关节进行主动或被动伸屈运动,每日数次,有助于改善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直。
4、护理臂丛神经损伤要在术后4 周当肌肉出现收缩时,练习上肢屈伸、提肩等运动, 训练时注意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后期可给予不同形状、 不同质地的物品进行感觉功能训练和作业能力训练。
以上就是专家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护理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十分的清楚了。一旦发现臂丛神经损伤的存在一定要立刻进行治疗,以免错过疾病的治疗时间,让病情恶化,得不偿失。
臂丛神经受累诊断详述
①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 正中,桡,尺神经)中,有任何两组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②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③手部三大神经(正中,桡,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臂丛神经受累需要做如下鉴别:
Ⅰ臂丛神经根损伤
从理论上分析只有相邻两神经根同时损伤时才可见临床症状与体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单根代偿现象与双根组合现象。为了叙述方便,将臂丛神经根分为上臂丛及下臂丛。上臂丛包括C5-7神经根;下臂丛包括C8神经根与T1神经根。
①上臂丛神经损伤: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能伸,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上肢外侧感觉大部缺失,拇指感觉有减退,第2-5手指,手部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检查时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著,上臂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为著。另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
上述症状与臂丛上干(C5,C6)损伤类同,是否合并C7损伤,主要检查背阔肌及指伸总肌有无麻痹现象。如果有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受限,以及肩胛提肌与菱形肌出现麻痹时,即表示上臂丛神经根在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撕脱伤。
为什么有臂丛神经损伤
1、外伤:在臂丛损害的病因中,外伤最常见,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害。闭合性损伤见于车祸、运动伤(如滑雪)、产伤、颈部的牵拉、麻醉过程中长时间将肢体固定在某一位置时,开放性损伤主要见于枪弹伤、器械伤、腋动脉造影、肱动脉手术、内侧胸骨切开术、颈动脉搭桥术,颈静脉血透治疗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亦有报道。
2、特发性臂丛神经病: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或痛性臂丛神经炎,也叫Parsonage - Turner 综合征。这种病人常有病毒感染、注射、外伤或手术的病史。此外、偶尔也可发生Lyme 病或立克次体感染。最近有人报道,由Ebrlicbia 细菌引起的一种蜱传播疾病也可发生臂丛损害 。
3、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各种不同的颈椎畸形可以损及臂丛神经根、丛及血管。可以单侧的,也可是双侧的。由于紧拉的颈椎纤维环从第一肋延伸至残遗的颈肋或变长的第七颈椎横突,从而导致C8 和T1 前支或臂丛下干中神经纤维受到损害。
4、家族性臂丛神经病:本病在急性期与痛性臂丛神经炎很难鉴别。有家族史,其遗传特点是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较早。有时可并发颅神经受损(如失音) ,以及腰骶丛神经和植物神经受损。如果有家族性嵌压性神经病的表现,则可以通过神经电生理发现多个周围神经受累。腓肠神经活检可以发现神经纤维轻度脱失,有奇异的肿胀,髓鞘呈现香肠样增厚。
5、放射性臂丛损害:在放射性治疗后可出现缓慢进展的臂丛神经病,无痛性,常在上臂丛多见。
6、肿瘤:恶性肿瘤的浸润,常见于肺、胸部的肿瘤,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臂丛损害,以下臂丛多见,多伴有Horner 综合征。
7、其他:有报道在白塞病中,由于非外伤性锁骨下动脉瘤压迫而引起臂丛神经损害,同时伴有血管缺血的表现。其他腋动脉瘤、锁骨下静脉血管瘤也可引起[6 ]该病。
1、外伤:在臂丛损害的病因中,外伤最常见,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损害。闭合性损伤见于车祸、运动伤(如滑雪)、产伤、颈部的牵拉、麻醉过程中长时间将肢体固定在某一位置时,开放性损伤主要见于枪弹伤、器械伤、腋动脉造影、肱动脉手术、内侧胸骨切开术、颈动脉搭桥术,颈静脉血透治疗过程中造成的损害亦有报道。
2、特发性臂丛神经病:又称神经痛性肌萎缩或痛性臂丛神经炎,也叫Parsonage - Turner 综合征。这种病人常有病毒感染、注射、外伤或手术的病史。此外、偶尔也可发生Lyme 病或立克次体感染。最近有人报道,由Ebrlicbia 细菌引起的一种蜱传播疾病也可发生臂丛损害 。
3、胸廓出口综合征(TOS) :各种不同的颈椎畸形可以损及臂丛神经根、丛及血管。可以单侧的,也可是双侧的。由于紧拉的颈椎纤维环从第一肋延伸至残遗的颈肋或变长的第七颈椎横突,从而导致C8 和T1 前支或臂丛下干中神经纤维受到损害。
4、家族性臂丛神经病:本病在急性期与痛性臂丛神经炎很难鉴别。有家族史,其遗传特点是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年龄较早。有时可并发颅神经受损(如失音) ,以及腰骶丛神经和植物神经受损。如果有家族性嵌压性神经病的表现,则可以通过神经电生理发现多个周围神经受累。腓肠神经活检可以发现神经纤维轻度脱失,有奇异的肿胀,髓鞘呈现香肠样增厚。
5、放射性臂丛损害:在放射性治疗后可出现缓慢进展的臂丛神经病,无痛性,常在上臂丛多见。
6、肿瘤:恶性肿瘤的浸润,常见于肺、胸部的肿瘤,导致进行性加重的臂丛损害,以下臂丛多见,多伴有Horner 综合征。
7、其他:有报道在白塞病中,由于非外伤性锁骨下动脉瘤压迫而引起臂丛神经损害,同时伴有血管缺血的表现。其他腋动脉瘤、锁骨下静脉血管瘤也可引起[6 ]该病。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
1.正确估计胎儿体重
当胎儿头径较大时需测肩径及胸围,应警惕肩难产发生。孕妇糖尿病、孕妇身材高大、过期产、曾分娩过巨大儿者要警惕。估计非糖尿病孕妇胎儿体重≥4500g,糖尿病孕妇胎儿体重≥4000g应行剖宫产术。因此产前尽可能准确估计胎儿体重,考虑巨大儿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2.严密观察产程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头小肩宽,易造成肩难产,非巨大儿头盆不称、骨盆入口扁平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或先露部下降受阻时,肩难产发生率增高。对于第二产程延长、先露部下降受阻或缓慢,尤其是产前估计胎儿体重>4000g,应警惕肩难产发生,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正确处理肩难产
一旦发生肩难产应立即处理,防止造成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死亡。常规侧切,增大胎儿娩出空间。
臂丛神经损伤的危害
1、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对自尊心的打击非常的大,所以就会使患者的情绪变得不断低落,精神上萎靡。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甚至对人生没有信心。
2、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健康状况会不断的下降,因为臂丛神经损伤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没有好转,那么就会有可能引发病变,就像肝、肾、脏腑功能、微血循环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4、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的预防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预防:
1、正确估计胎儿体重:当胎儿头径较大时需测肩径及胸围,应警惕肩难产发生。孕妇糖尿病、孕妇身材高大、过期产、曾分娩过巨大儿者要警惕。估计非糖尿病孕妇胎儿体重≥4500g,糖尿病孕妇胎儿体重≥4000g应行剖宫产术。因此产前尽可能准确估计胎儿体重,考虑巨大儿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2、严密观察产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头小肩宽,易造成肩难产;非巨大儿头盆不称、骨盆入口扁平者,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或先露部下降受阻时,肩难产发生率增高。对于第二产程延长、先露部下降受阻或缓慢,尤其是产前估计胎儿体重>4000g,应警惕肩难产发生,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3、正确处理肩难产:一旦发生肩难产应立即处理,防止造成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死亡。常规侧切,增大胎儿娩出空间。
(1)屈大腿:产妇双腿极度屈曲贴近腹部,双手抱膝,减小骨盆倾斜度,使腰骶部前凹变直,充分利用后三角;
(2)压前肩:与耻骨联合上方向后下加压,同时助产者牵引胎头;
(3)旋肩:食、中指伸入阴道紧贴胎儿后肩背部将后肩向侧上旋转,胎头同方向旋转,后肩旋至前肩位置时娩出;
(4)牵后臂娩后肩:娩前肩困难时,选择先娩后肩,效果很好;
(5)掌握臀位助产技巧:胎儿躯干娩出后,立即协助双肩内收,双臂娩出后再牵拉胎头,用力适度,不能强行牵拉,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提高臀位产新生儿质量。
产后臂丛神经损伤
1.一般治疗 对常见的牵拉性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观察时期一般在3 个月左右。在观察期间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的处理:
(1)感觉丧失的保护:对颈5~7 根性损伤,虽然手的功能基本存在,但拇、食指感觉存在障碍,对手的精细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颈8 胸1 根性损伤,虽拇、食指感觉功能基本存在,但手的功能基本丧失,4~5 指感觉也消失,易受进一步损伤如碰伤或烫伤,在失神经支配的皮肤损伤后修复较困难,因此必须保护失神经支配的皮肤,可穿戴防护手套,训练用健手试探接触物体温度的习惯,经常涂用油脂性护肤霜。
(2)疼痛的治疗:虽然臂丛损伤患者较少发生严重的疼痛,但一旦发生疼痛,治疗也较困难,这种疼痛一般呈灼性痛,在弹伤及部分根性撕脱伤患者中较多见,取出神经中弹后,切断部分损伤的神经及神经瘤,重接神经是缓解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臂丛神经封闭、颈交感神经节封闭及手术切除,以及针灸、各类止痛药物的应用仅短暂缓解疼痛。
(3)肿胀的防治:臂丛损伤的患者肢体肌肉失去运动功能后,同时失去对肢体静脉的挤压回流作用,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位和关节极度屈曲位,及腋部有瘢痕挛缩,加重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因此用三角巾悬吊肢体,经常进行肌肉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解除腋部瘢痕挛缩(理疗或手术方法),是防治肢体肿胀的主要方法。
(4)信心的树立:大多数臂丛损伤后,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活力追求理想的年轻患者是极其痛苦的。因此,应该给这类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励他们战胜病痛的决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在肉体上帮助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以高度的进取心去解决臂丛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世界难题,使他们重返劳动岗位,真正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幸福的成员。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一)上臂型
1.患儿俯卧,术者用手根部轻揉项、背、肩部,以红热为止;再用拇指揉颈项部两侧韧带3min,点按风池穴1min。
2.患儿侧卧,心肢朝上术者用手指自上而下拿揉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各50~80遍。
3.患儿让其母或他人抱起,术者一手握在患肢的腕部,一手握在一上臂下端,做上臂旋前、旋后及肩部外展动作,由轻到重,山小到大,反复30~40遍。
(二)前臂型
1.患儿仰卧,术者用手指掌面搓摩患肢前臂及手部,重点为前臂的屈侧面及掌心,以红热为度。
2.术者用双拇指交替点按患肢手背部掌骨间隙,每问隙从远端向近端连续点按50~80遍。
3.将患儿抱起,做患肢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肘关节的旋转及屈伸运动10~16遍。
注意事项
1.注意患肢保暖,因感觉障碍,应防止烫伤、烧伤;
2.4个月以上患儿,每次按摩后可将患肢固定于外展位,预防肩关节挛缩畸形;
3.可适当配合针灸、理疗等措施。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臂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中任何2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臂丛损伤部位临床上以胸大肌锁骨部代表颈5、6背阔肌代表颈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肌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别损伤在锁骨上下健康搜索的重要根据。
3.定位诊断
(1)臂丛神经根损伤:
①上臂丛(颈5~7)损伤: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然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臂丛(颈8胸1)损伤: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健康搜索的运动尚属正常。
②内侧束损伤: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健康搜索,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背、肩胛下神经麻痹,三角肌、小圆肌伸肌群、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臂丛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1、疼痛的治疗:虽然臂丛损伤患者较少发生严重的疼痛,但一旦发生疼痛,治疗也较困难,这种疼痛一般呈灼性痛,在枪弹伤及部分根性撕脱伤患者中较多见,取出神经中弹后,切断部分损伤的神经及神经瘤,重接神经是缓解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臂丛神经封闭、颈交感神经节封闭及手术切除,以及各类止痛药物的应用仅短暂缓解疼痛
2、肿胀的防治:臂丛损伤的患者肢体肌肉失去运动功能后,同时失去对肢体静脉的挤压回流作用,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位和关节极度屈曲位,及腋部有瘢痕挛缩,加重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因此用三角巾悬吊肢体,经常进行肌肉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解除腋部瘢痕挛缩(理疗或手术方法),是防治肢体肿胀的主要方法。
3、感觉丧失的保护:对颈5~7根性损伤,虽然手的功能基本存在,但拇、食指感觉存在障碍,对手的精细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颈8胸1根性损伤,虽拇、食指感觉功能基本存在,但手的功能基本丧失,4~5指感觉也消失,易受进一步损伤如碰伤或烫伤,在失神经支配的皮肤损伤后修复较困难,因此必须保护失神经支配的皮肤。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1、针刺、按摩。
2、固定:用绷带将患儿手吊在床架上,保持手上举姿势。
3、一般治疗:对常见的牵拉性臂丛神经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即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损伤部进行理疗,如电刺激疗法,红外线,磁疗等,患肢进行功能锻炼,防治关节囊挛缩,并可配合针灸,按摩,推拿,有利于神经震荡的消除,神经粘连的松解及关节松弛。观察时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疗程较长。
4、手术治疗:宝宝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切割伤,枪弹伤,手术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探查,手术修复,但危险性较高。
臂丛神经损伤危害很大,及时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是相当关键的。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对孩子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当的护理会导致孩子致残,所以很多家长很是关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对臂丛神经麻痹,针刺手阳明经穴为主,结合肌电图提示神经损伤的位置及程度,结合肌肉收缩的方向、损伤神经的走向及支配区域施行针刺。同时留针给予TDP照射疗法,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加速血液循环加快代谢物和病理产物的消除,提高肌肉的有氧代谢。能量的激活,ATP的增加,又能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使细胞活化旺盛,代谢加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性提高,从而使损伤的神经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尽量减少儿童残疾。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对常见的牵拉性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观察时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在观察期间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的处理:
(1)感觉丧失的保护:对颈5~7根性损伤,虽然手的功能基本存在,但拇、食指感觉存在障碍,对手的精细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颈8胸1根性损伤,虽拇、食指感觉功能基本存在,但手的功能基本丧失,4~5指感觉也消失,易受进一步损伤如碰伤或烫伤,在失神经支配的皮肤损伤后修复较困难,因此必须保护失神经支配的皮肤,可穿戴防护手套,训练用健手试探接触物体温度的习惯,经常涂用油脂性护肤霜。
(2)疼痛的治疗:虽然臂丛损伤患者较少发生严重的疼痛,但一旦发生疼痛,治疗也较困难,这种疼痛一般呈灼性痛,在枪弹伤及部分根性撕脱伤患者中较多见,取出神经中弹后,切断部分损伤的神经及神经瘤,重接神经是缓解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臂丛神经封闭、颈交感神经节封闭及手术切除,以及针灸、各类止痛药物的应用仅短暂缓解疼痛。
(3)肿胀的防治:臂丛损伤的患者肢体肌肉失去运动功能后,同时失去对肢体静脉的挤压回流作用,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位和关节极度屈曲位,及腋部有瘢痕挛缩,加重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因此用三角巾悬吊肢体,经常进行肌肉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解除腋部瘢痕挛缩(理疗或手术方法),是防治肢体肿胀的主要方法。
(4)信心的树立:大多数臂丛损伤后,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活力追求理想的年轻患者是极其痛苦的。因此,应该给这类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励他们战胜病痛的决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在肉体上帮助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以高度的进取心去解决臂丛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世界难题,使他们重返劳动岗位,真正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幸福的成员。
(5)肌肉及关节囊挛缩的防治:神经损伤后肌肉失去神经营养,发生肌肉萎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萎缩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将发生不可逆的肌肉变性,肌组织纤维化,即使神经再生进入终板也无法支配纤维化的肌肉,失去运动功能,故在神经损伤后如何防治肌萎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应用被动活动、电刺激、理疗措施虽有一定延缓作用,但无法阻止肌萎缩进程。由于动力肌的麻痹相应关节失去平衡,处于非功能位,长期必然发生关节囊挛缩给神经再生后功能恢复造成障碍,为此,应注意肢体关节的功能训练,在损伤未恢复前关节功能位的维持十分重要。
(6)神经营养药物应用的长期性:神经损伤后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及再生过程,其中关键的变化是神经元细胞在神经轴突再生过程中合成蛋白、磷脂及能量供应的增加,为此需要供应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l、B6、B12等)及扩张神经内微血管的药物(地巴唑)。中药的活血理气方剂也有较好的作用。由于神经再生是个缓慢过程,再生速度为1mm/d,这些药物均应长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类药物虽在实验中有一定的促进神经再生作用,但制剂的生物性能的稳定性,应用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均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