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五穴位养肝补肝
按摩五穴位养肝补肝
1.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2.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养肝补脾按摩7个穴位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迅速,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中医认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因此,春季重养肝补脾,可进行穴位按摩以起到养肝护肝、健脾和胃的养生作用。
1、内关穴 一次用手轻轻按摩该养生穴位30下,可和胃宽胸。
2、神阙穴 手掌放在腹部,围绕肚脐顺时针揉50下,再逆时针揉50下,可起到疏肝健脾和胃通腑等养生保健作用。足三里及三阴交穴 用手轻按或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等两大养生穴位可健脾,和胃,柔肝,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3、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主治病症:腹痛,肠鸣,腹胀,泄泻,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神经衰弱等。
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穴 用手轻轻按摩这些养肝补脾的养生穴位,可疏肝利胆。
5、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道之一,取该养生穴位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或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6、期门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主治疾病: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7、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该养生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按摩此养生穴可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等。
男人常按这个穴位可补肾
现在穴位养生非常流行,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身体部位的疼痛,常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强身健体的目的。现代生活男人压力越来越大,一直伴随着亚健康的生活状态,男人长按一个穴位可补肾,和吃六味地黄丸的功效相当。
男人常按这个穴位可补肾
男人长按复溜穴,具有滋阴补肾的效果,可缓解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足跟痛等症状。
复溜穴:别名昌阳、伏白、外命。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按摩方法:每次揉按2~3分钟,每天揉按3~5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
养肝护肝的穴位有哪些
1.肝腧穴
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刺激此穴有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所以养肝护肝可常按摩肝腧穴。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体现,所以养肝护肝可多按摩太冲穴,方法-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可治疗胆腑病症,是脂肪肝治疗的要穴之一,所以养肝护肝可按摩阳陵泉穴。
4.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所以养肝护肝可经常按摩三阴交穴。
5.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靠第二趾一侧的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具有调补肝肾作用,所以养肝护肝可经常按摩大敦穴。
6.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肝经俞穴,亦可调理肝气,所以养肝护肝可常按摩行间穴。
关元穴调节内分泌
中国人对于穴位养生都非常热衷,按摩穴位养生功效很多,强身健体防病。虽然知道穴位的养生功效,但是知道正确找穴位的人却很少,而且穴位还非常难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人体七大“……
中国人对于穴位养生都非常热衷,按摩穴位养生功效很多,强身健体防病。虽然知道穴位的养生功效,但是知道正确找穴位的人却很少,而且穴位还非常难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人体七大“黄金穴位”,来了解下它们分别都有哪些功效,如何取穴和按摩,一起来了解一下。
【气海穴】促进肠道消化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按摩气海穴有强壮作用,还能促消化、益气通阳。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强壮全身的作用。临床验证,气海穴确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及防卫功能的作用。对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劳损太过者有很大的保健作用。按摩气海穴的好处可以帮助解决大便不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取穴与按摩: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气海穴1次,每次按压15分钟,每分钟按压15次。
按摩3穴位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中医按摩穴位养肝
按摩穴位养肝护肝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疏忽对身体的关爱,就会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例如,如果经常熬夜或者是吸烟喝酒等等,这些行为都是非常伤害我们的肝脏的。长期以往会对我们的肝脏带来很多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不错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养肝护肝,平时尅有适量运动,例如打打球、散散步等等。长期坚持,有利于身体健康。不喜欢运动的朋友则是可以选择按摩法来达到养肝护肝的目的。那么,怎么样按摩才可以养肝护肝呢?
中医说经常这样按摩穴位也可以很好地保肝护肝。
1.推搓两肋法
双手分别按两边腋下,顺肋骨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反复推搓20回。
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然后左右各旋按压15回。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跟上面一样。
2.揉三阴交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对侧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各旋按压15回。
3.按太冲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对侧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从骨缝的间隙按压并且前后推搓,反复20回。
穴位按摩养肝方
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
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按揉此养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除了按摩养生穴位护肝外,男人还要防范肝的“天敌”酒精。酒精是一种很奇特的分子,既能溶于水,又能溶于油,一旦进入人体便如鱼得水,无处不往,人体全身几乎没有它不能去的地方。
补肝养肝按什么穴位 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养肝护肝的方法 适当地按摩穴位
肝功能异常很容易会导致体内病毒堆积,加重肝脏损害。通过按摩身体的相关穴位,起到滋阴补血,养肝补肝的作用。
建议可以按摩太冲穴,其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在足背的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经常按揉太冲穴,能够调动肝经的元气,起到补阴、养肝、柔肝的作用。
肝脏主理疏泄与藏血。而春季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症状,损害身体健康。因此,春季要注重养肝护肝,在保证充足睡眠,规律饮食以及保持心情舒畅的基础上,同时要注意适当地按摩一些养肝的穴位,保护肝脏健康。
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肝气虚按摩穴位养肝
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1、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