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气功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练习气功意守丹田有哪些要求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气功对抗阳痿
用于治疗阳痿的意守法有三种:
A.意守丹田法:意守集中在丹田,丹田在脐下三寸(同身寸),气功丹田泛指脐下小腹部位。
B.意守命门法:意守集中在命门,命门在背部第二腰椎下,与肚脐背腹相对。
C.意守会阴法:意守集中在会阴,会阴指阴囊与肛门之间部位。具体方法,练功前10~15分钟,自行安静,入坐方凳上,头正身直,微收下额,两腿自行分开与肩宽,两手手心朝上放在大腿下,肩部自然下重,眼皮轻轻合上,闭嘴,但上下牙不紧咬,舌尖微微抵住上颚,这些准备动作完成后,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内视和两耳听觉也集中在丹田,然后有意的在呼气时将丹田轻缓的向里吸,在吸气时再慢慢地将丹田部的气放出,稍停,再反复进行数次,直到意念完全集中在丹田。练气功须注意内外环境的干扰,锻炼“入静”,持之以恒,定能获效。
死精理疗法
针灸治疗
取穴:肾俞、膀胱俞、三阴交,关元。方法:中强刺激,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关元时针尖向下,使针感传到外生殖器。
推拿疗法
(1)下腹按摩法:以拇指或手掌按摩下腹部气海、石门、关元穴位,并逐渐用力捻动,既摩且按,按而留之。
(2)横摩骶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骶骨棘突周围,有节律性横向抚摩,每分钟120次左右。
(3)按神门法:以拇指按神门(手少阴心经穴位,仰掌,腕后横纹头,大筋尺侧屈腕肌健内侧凹陷处),逐渐用力深压,按而留之约5一1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个疗程。
气功治疗
以练意为主,加强人静的锻炼。常用的人静法有默念法、数息法、意守丹田法等,以意守丹田法最为适用。每晚睡前采用坐姿式或仰卧式,气沉丹田,从而排除杂念,达到人静状态。
早泄的中医气功治疗方法
早泄患者可以采用下面这个中医气功疗法来辅助治疗,若能长久坚持定能有所收获。
搓涌泉
盘膝而坐,两手掌搓热后,分别紧握两足面,从脚趾根开始,经踝关节至三阴交一线,用力来回摩擦20~30次,然后分别搓涌泉穴81次,并意守涌泉。
摩肾俞
两手掌贴于肾俞穴,两中指对命门,两手同时由上至下,由外向里的方向做环形转动按摩36次,并意守命门。
抖阴囊
背靠实物取半仰卧位,两腿伸直分开,意守丹田,一手扶持阴茎,另一手中指、示指、无名指托住阴囊下部,上下抖动100次,换手再抖100次,逐渐加大力量,但动作要柔和。
疏任督
一手置于会阴处,另一手侧放于曲骨穴上,两手同时用手摩擦睾丸、阴茎100次,换手再摩擦100次左右,意守丹田,自然呼吸,用力要轻柔。
提阳根
一手手掌心紧贴丹田,另一手握阴茎,露出龟头,用力上下左右各提拉100次,放松意守阴器,排除杂念,自然呼吸,全身自然放松。
壮神鞭
两手夹持阴茎,露出龟头,自然呼吸,逐渐用力来回搓动100次,如出现快感或欲射精时,一手持阴茎,另一手中指、示指压会阴,同时收腹提肛,意念控制,待射精感完全消失后,侧卧休息数分钟收功。
骨质增生的运动锻炼方法
1、弯腰屈膝法
站位,意守丹田片刻。两足并拢,弯腰以两手按扶于两膝,劳宫穴正对血海穴,意在两手劳宫穴。两膝同时用力使膝关节向后挺直从屈曲位变为伸挺直位,同时呼气,然后复原,吸气,重复8次。
2、关节屈曲法
坐位,意守丹田片刻,引丹田气至涌泉,利用肌肉收缩力使小腿伸直,同时吸气。然后利用下肢重力,使膝关节屈曲,同时呼气,重复8次。最后引气回丹田穴。
3、扶膝转圈法
站位,意守丹田片刻。两足并拢,弯腰以两手按扶于两膝,劳宫穴正对血海穴,意在两手劳宫穴。两手扶膝使膝关节顺时针方向为转一周(呼气),再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呼气)。然后两膝打开,分别从内向外旋转一周(吸气),再从外向内旋转一周(呼气)。重复8次。
4、直腿抬高法
仰卧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后两手置于体侧,全身放松。利用肌肉收缩力使下肢直腿抬高,同时吸气。复原时呼气。重复8次,然后仰卧位,下肢按骑自行车动作反复做16次,自然呼吸。
5、负重屈伸法
坐位,膝关节屈伸运动,可视情况于踝关节处绑适度重量的沙袋,每次50下,每天两次。
6、踩自行车法
踩固定自行车,每天30分钟。
自我按摩可缓解失眠的症状
1、仰卧揉腹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肚脐),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120次。
2、踏豆按摩用绿豆500克,置铁锅中文火炒热,倒入脸盆中,同时将双脚洗净擦干,借盆中绿豆余温,用双脚蹂踏绿豆,边踩边揉。每天睡前1小时开始蹂踏,每次30分钟左右。
3、拍打涌泉穴每晚睡前洗脚后,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脚涌泉穴120次,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脚涌泉穴120次,每次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胀痛为宜。即可驱除失眠,安然入睡。
4、卧位气功法取右侧卧位,枕头适中,全身轻松自然,双目闭合,舌尖顶上腭,意守丹田。由鼻孔慢慢吸气,使整个腹部膨胀,再从鼻孔徐徐呼出,至全腹收缩。连续坚持2周,一般失眠即愈。
高血压患者可以练习气功吗
气功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同时,其功效也是非常多的。长期练习气功的话,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保障。那么,高血压患者可以练习气功吗?一起来看介绍吧。
高血压病患者在练功时,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不但身体放松,精神也要放松,这样就能较好地消除造成血压升高的精神紧张因素,调动生理潜力,使机体的机能恢复正常,收到较好的疗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松静功为主进行锻炼,只要做到“松静自然”,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如果采用意守的方法则应注意:意守不同的部位,血压则呈现相应的变化。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意守脐以下的部位,如下丹田、脚心(涌泉穴)等,可起到引气下行的作用,使血压下降,头脑清醒。此外,在松静功的基础上,可辅以自我经穴导引按摩,以增强疗效。
高血压病患者至少应早晚各练一次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学会“忙里偷闲”,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适时地松弛,练一会儿气功,使心平气和,保持平静的心情,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和预防是很有好处的。
温馨提示:通过不断的练习气功,可以治疗高血压的,这个一点也不假,如果坚持吃做气功,可以稳住高血压病情的发生,再加上一些药物的治疗,可以很快的让您的血压恢复正常,可以让您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性功能减退怎么办
人上了一定年纪,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性功能减退者较多,主要表现有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性要求低下,性冷淡,无性欲等。
正坐(两脚自然分开,平行而垂直于地面,脚底踏实于地面,两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呼吸自然,要求意守。分以下几个步骤:
方法/步骤
意守丹田排除杂念,两目微闭,内视丹田(肚脐内),呼气时将丹田轻轻向内吸,意想丹田与腰背相贴,吸气时再将丹田慢慢放松,稍停反复二至三次,静守丹田。
意守命门意守丹田,脐部有跳动或发热感后,将丹田热感用意一直引向命门(肚脐相对,在第二腰椎下),静守命门。
意守会阴意守命门,命门处有跳动或发热感后,将命门处的热感引向会阴(又称下田丹,在肛门与前阴之间),反复几次后,静守会阴。
练精化气守以上各窃,可出现举阳及射糖感(守会阴时更易发生)有此感觉,即可练精化气,不必依次守完其余各窃。
本法是先意守丹田,然后用意将龟头之气吸向会阴,由会阴提至尾闾,同时闭口咬牙,舌抵上腭,提紧手脚,缩紧肛门,再用意引气由尾闾上提经夹背、玉枕,过泥丸,到达下丹田(两腿之间),守住片刻,连同口中津液,送于中丹田。如此三次,一般阴茎即可萎软,则在中丹田发功,否则仍可再作数次。 收功时,用意围绕丹田转圈,先从小到大(从内向外),从左向右上方转三十六圈,然后反过来从大到小(从外向里),从右向左上方转二十四圈。 上法每天练二至三次,每次约一小时,一般在二个月内见效。
气功疗法防治高血压
气功疗法历史悠久,其是通过自我锻炼来“疏通经络”,“同和气血”以及增强精、气、神等几方面,使正气充沛,保持身体健康,达到治病、防病、强身的目的。该法治疗高血压也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很好的非药物治疗措施。可做为高血压的基础治疗。对一般轻型高血压,尤其是老年人更为适宜。
高血压气功疗法
1.姿势
卧式患者取仰卧位,垫上枕头,头部较躯体高15度左右,以使身体舒适,呼吸自然通畅。闭合眼口,自然伸展四肢,使全身骨骼肌肉放松。此式对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和习惯睡前练功者较适宜。此外,也可采用侧卧式,练功要求与卧式相同。
坐式患者端坐椅子上,头部与上身保持端正,头颈不后仰前俯。胸部自然垂直,腰部不弯不挺,沉肩垂肘,双手掌分放于大腿上,肘关节自然弯曲,以感舒适为宜。双下肢自然分开,膝关节自然屈曲成90度。双脚平行轻踏地面,与双肩距离相等。大多数高血压病者可采用此式。此式对身体虚弱者较适宜。
立式患者头部和上半部姿势同坐式,双臂向前伸展,肘部弯成环抱树干状,略比肩部低,肩关节自然外展,微垂肩但不要耸肩。双手掌相对,距离与肩宽相等,高低与乳头同平,手掌微弯曲成半握球状。双腿自然分开,距离与肩宽相等,足尖稍内收,站成一圆形,并使双膝关节向前微弯曲。身体自然垂直下沉,仿似欲坐凳上。此式对体壮肥胖或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者较适宜。
2.意识
放松法患者集中精神,排除杂念,自然呼吸。然后有意识地使身体各部位放松(从头部开始到四肢循序放松,如按头部→颈部→肩部→双上肢→手掌手指→胸部→腹部→大小腿→足趾顺序,在呼气时配合下述默念法。
默念法患者呼气时不断默念“我在放松,我在放松……”或者“我在入静,我在入静……”以使精神集中,杂念排除,全身关节肌肉松弛,心情轻松愉快。随息法患者先使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并有使意识随呼吸起伏,意识与呼吸运动相结合,通过自然、宁静、舒缓和均匀的意识呼吸调整来排除杂念,达到身心合一。
意守法意守即有意识地把精神集中在丹田(一般位于小腹正中),故称“意守丹田”。此法如与气沉丹田(通过腹式呼吸,使“气”下沉到“丹田”)相结合,更可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3.呼吸
调整呼吸为气功治疗高血压病最为关键的一环。呼吸是否调整好,对治疗是否有效、或疗效的高低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中“意守丹田”或“气沉丹田”步骤应做好。而要做好这一关键步骤,则在于使意识诱导与呼吸运动完美结合。其要点是:呼吸时舌尖略贴上颚(注意不要故意用力),用鼻呼吸,并有意识地使呼气过程渐渐减慢、延长,直至有“气”沉“丹田”之感。患者初练时不可急于追求上述感觉,而应顺其自然,以免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练功时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人进行气功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1.练功前的准备
必须在练功前30分钟停止工作、学习,安静片刻,稳定情绪。如果情绪无法稳定或在练功前情绪过分激动者,不宜进行练功,待情绪稳定后的1~2小时再行练功,以免发生意外。排空大小便,放松衣裤,同时须注意保暖。饱食后或饥饿时不宜练功。
2.练功的要点
练功时全身肌肉,关节及情绪要放松,同时思想集中,摒弃杂念,将意念与放松及呼吸结合起来,逐渐自然入静,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有意识地开始腹式呼吸,此时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胸部舒畅。放松,入静,呼吸和意守丹田要顺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3.练功效果的评定
有效的气功治疗后,患者会先觉自己的头脑清爽,胸部舒畅,疲劳消失,症状减轻,同时食欲增加,大便通畅。
4.练功中或练功后的不适反应
有些患者在练气功时或练功后出现颈、腰、肩或四肢的酸胀强硬感,这是练功时姿势不自然所造成的。在调整姿势后这些现象就会消失。有些患者在练功时或练功后会出现胸闷、心慌、气促,不能入静,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做好练功前准备,操之过急,可休息片刻待心平气和后再行练功,有些患者在练功时会出现头晕、头胀、烦躁不安等现象,这主要发生在初学者急于求成或在不得要领时,在慢慢领会练功要诀,坚持练功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
练习气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切不可急躁,贵在坚持就能成功。
初学气功应注意哪些问题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它有很多的练法种类,且功法各异。练气功的好处在于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健康养生。但是很多人往往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进行。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及。 气功养生可以治疗很多的慢性疾病,中老年人大多会选择进行锻炼,那么初练气功……
气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它有很多的练法种类,且功法各异。练气功的好处在于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健康养生。但是很多人往往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进行。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及。
气功养生可以治疗很多的慢性疾病,中老年人大多会选择进行锻炼,那么初练气功时应注意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初学气功应注意哪些问题
气功的功法种类繁多,所以应因人的体质、生活环境等不同而选择适合自身的功法。气功在编排上虽千变万化,但其核心古今都离不开三调,即调心、调息(调气)和调身。
第一步调心
就是首先应做到调整、控制意识思维活动。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杂念,做到“清心寡欲”,以达到入静状态。了好地练功,必须选择一清净的环境,时间和地点固定。同时要先排净二便,再宽衣解带,以防影响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的方法,变“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再进一步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是动中求静的方法。
意守其实就是努力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部位或者某种运动中,或者意守者某种事物,当然这件事物要对身体是有益的。
其中最常用的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意守呼吸就是调息,意守“丹田”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肚脐下1.5寸的“气海穴”,两者结合叫“气贯丹田”。
方法是腹式呼吸,即吸气时使膈肌下降,小腹外鼓,后至“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此法可对胸腔、腹腔内脏器官产生柔和的按摩作用,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加强生理活动。
如饭后有腹胀气闷情况,可先进行胸式呼吸,意守两乳之间的气海(膻中穴),以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腹胀气闷。
也有些人喜欢意守命门穴,来补益身体的肾气。开始练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能够迅速的入静,这时千万不可急躁,慢慢的可以熟练的计入状态了。
第二步调息
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意守入静。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细、静、匀、长”,以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锻炼时要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出现偏差。
第三步调身
即调整控制身躯,保持一定的姿势,以帮助入静。长时间维持静态姿势,可以调整全身血液的分配。
气功调身一般包括行、走、坐、卧、做5种情况,也就是5种练功姿势,任何一种姿势都要配合调心和调息。也就是说,既可以练“阵地功”也可以练“游走功”,根据所处条件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原则是“以自然为高,以舒适为法”。
总之,练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静,身要松(放松)”,并灵活调整动静、快慢、松紧等。三调之法,初练之人功夫浅,必然是“有意之调”,此时用意太过,反而耗神。
练功纯熟之后,功到自然成,就会过渡到“无意之调”的阶段。概括起来就是“积极主动,持之以恒,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什么人不能练气功
气功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尤其适合老年人朋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朋友也加入到了气功保健的行列。
气功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防病治病,气功虽然是身心锻炼的好方法,但并非人人皆宜,大家要谨慎练习,以下这些人群不能练习气功。
1、个性素质有缺陷者
过分关心自己健康、敏感多疑、性格孤僻、容易激动者,平时性格内向、做事小心谨慎者,或固守己见、爱钻牛角尖的人,都容易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这类人练功易出现偏差。
2、对练功朝三暮四者
练功前一定要仔细对照,选择合适自己的功法。一旦确定,就要潜心练习,不可同时练几种功法,也不可今天练一种,明天练一种。几种功法相互影响,或换来换去,搞得心神不定。不但会影响练功效果,还容易造成气乱,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