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突炎有哪些症状
急性乳突炎有哪些症状
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恢复期,约3~4周时,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听力无好转甚或加重,耳流脓不减少甚至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及伴同侧颞区头痛以及再次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达40℃以上,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儿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脉速、嗜睡、惊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同时由于小儿岩鳞裂尚未闭合,且炎症可通过周围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刺激邻近的脑膜,引起脑膜刺激征,称为假性脑膜炎,查脑脊液无异常改变有助鉴别。
2. 乳突部皮肤轻度肿胀,耳后沟红肿压痛,耳廓耸向前外方。鼓窦外壁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 骨性外耳道内段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一般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
4. 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听力减退。
5. 乳突X线片或颞骨高分辨率CT显示:乳突气房高密度影,脓腔形成后房隔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大腔,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6. 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外耳道炎诊断鉴别
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鉴别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 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急性中耳道炎的表现
真菌性外耳道炎为一种慢性或亚急性传染病,是真菌进入外耳道后繁殖生长所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患者有局部明显瘙痒症状,有的奇痒难耐,常搔抓外耳道皮肤,出现渗出性炎症。致病的真菌种类较多,以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较多见。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中耳炎的颅外并发症有哪些呢
迷路炎
在耳源性并发症中发生频度最高,占中耳胆脂瘤的6%-14%。慢性中耳炎时出现感音神经性聋,多因细菌或毒素经前庭窗或蜗窗累及内耳所致。中耳胆脂瘤时破坏迷路骨质,形成瘘孔感染可累及内耳。迷路瘘孔可发生在三个半规管、耳蜗和两窗,但最常见的是外半规管。迷路炎的症状包括患者多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迷路瘘孔时外耳道压力改变可出现眼震和眩晕;听力下降缓慢加重,但当感染较重,引起化脓性迷路炎时可迅速出现听力丧失,成为“死迷路”。
岩部炎
岩部炎是颞骨岩部气房感染所致。其症状包括头痛,是炎症刺激三叉神经所致,常感眼内及眼周痛;发热;岩尖综合征;颞骨CT显示岩尖部气房模糊、骨质吸收或脓腔形成。
耳后骨膜下脓肿
急性中耳乳突炎或中耳胆脂瘤破坏乳突皮质骨壁,使乳突腔内脓液溢向乳突骨膜下方形成脓肿。症状有耳后疼痛;耳后红肿,可有波动感,压痛明显;耳后沟消失,耳廓被推向前外方;脓肿破溃可形成瘘孔;急性乳突炎和中耳胆脂瘤的表现。
颈部脓肿
颈部脓肿常见的是Bezold脓肿,乳突尖部骨质破坏,脓液积于胸锁乳突肌和颈深筋膜之间。症状为多有高热;患侧颈深部痛,运动受限;胸锁乳突肌上1/3处明显肿胀、压痛。
了解乳突炎的治疗和预防
近来有朋友反映:被乳突炎困扰着,不知道该怎么摆脱乳突炎,去乳突炎医院吧,又担心乳突炎治疗起来难道大,去小诊所吧,又担心乳突炎治疗安全性问题。
治疗
应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注射,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为尽快控制病情,开始时即用青霉素及链霉素联合注射,同时取耳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再换用敏感性药物。凡鼓膜穿孔小,排脓不畅,或鼓膜未穿孔,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引流。如耳后已经形成脓肿,可切开排脓。若引流不畅,感染未能控制,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切开术。
预防
1.积极、及时地治疗急性中耳炎。
2.急性乳突炎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将自行溃破,向外扩展,应及时施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将其中耳、乳突处的化脓物质引流物清除干净,以防向外扩展,形成耳后脓肿,向内扩展形成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
3.应提高病人身体健康素质,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加强抵抗力。
最后乳突炎专家提醒:针对乳突炎,只有多了解,才能在生活中做好乳突炎的预防措施,如果已经患上了乳突炎,那就要去专业的五官医院接受科学检查,针对乳突炎病情的程度实治,这样才能治好乳突炎病情。
外耳道炎造成哪些不适
1、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2、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导致中耳乳突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几年来,很多小孩子由于不注重卫生而患上了中耳乳突炎这种病,中耳乳突炎主要有外耳道骨部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有时脓液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形成脓肿。所以患病就要及时治疗,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患病的原因,下面小编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导致中耳乳突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导致中耳乳突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急性乳突炎:多见于儿童。致病菌毒力强,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中耳排脓不畅,是促使该病发生的原因。感染扩展至乳突,引起气房积脓,骨质融合坏死;临床症状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剧烈,或耳流脓后症状不缓解,耳后乳突部红肿压痛,X射线乳突片可助诊断。该病治疗除积极采用抗生素外,部分病例应行鼓膜切开术或乳突凿开术,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慢性乳突炎: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并发,单纯型者致乳突气房发育障碍,乳突呈硬化型。危险型者则可致乳突骨质破坏,其中骨疡型者可致鼓窦及乳突骨质坏死,肉芽组织形成,乳突片可见鼓窦扩大,乳突骨质破坏。胆脂瘤型者,胆脂瘤经上鼓室、鼓窦扩展至乳突,X射线片可见典型边缘清楚的空洞。乳突病变侵蚀周围邻近骨质,可致成乳突皮质、骨性耳道后壁、半规管、面神经管、脑膜板及乙状窦骨板破坏,当急性发作时,引起严重的颅外及颅内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乳突骨质破坏,应立即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隐匿性乳突炎:主要发生于小儿,特点为完整鼓膜后面隐藏的进行性炎症病变,致病菌多为嗜血流感杆菌,多由于急性中耳炎未得到彻底治愈,化脓性病变侵及骨质致成,常易漏诊致成并发症发生,应引起警惕。
那么我们患病后应该怎么做呢:
1、首先,积极、及时地治疗急性中耳炎。
2、其次,急性乳突炎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将自行溃破,向外扩展,应及时去医院施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将其中耳、乳突处的化脓物质引流物清除干净,以防向外扩展,形成耳后脓肿,向内扩展形成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
3、应提高病人身体健康素质,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与维生素饮食。加强抵抗力渊撇紧急山料,保持敷料整洁直至伤口愈合。
以上就是关于“导致中耳乳突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在一定时间内将自行溃破,向外扩展,应及时去医院施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将其中耳、乳突处的化脓物质引流物清除干净,以防向外扩展,形成耳后脓肿,向内扩展形成脑膜炎等颅内并发症。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帮助。
三大方法帮你摆脱急性乳突炎困扰
1、全身用药及对症治疗:急性乳突炎应尽早足量应用药敏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力求彻底治愈。可留取鼓膜穿孔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麻黄素等血管收缩剂喷鼻,改善耳部通气引流。急性乳突炎患者注意休息,清淡饮食,疏通大便。对于进食饮水差、高热等全身症状较重的患者予支持对症治疗,补液、降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局部治疗:急性乳突炎注意清除脓液并保证引流通畅。鼓膜穿孔过小或未穿孔者要行鼓膜切开。滴用敏感抗生素溶液。
3、手术治疗:单纯乳突切除术是在完整保留外耳道壁的情况下,清除乳突腔内全部气房的病变组织,不触动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的手术。手术目的是清除乳突内气房、鼓窦及鼓窦入口的化脓性病变,建立乳突、鼓窦及中耳的良好引流,促使中耳及乳突炎症消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急性融合性乳突炎、隐蔽性乳突炎、已出现并发症或有并发症可疑者。
如何诊断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与外耳道疖鉴别要点。
急性乳突炎,外耳道疖。
病史:有中耳炎病史,有挖耳等外伤史。
体温:一般有体温升高 一般正常。
耳痛:耳深部痛,常伴同侧头痛 耳痛,咀嚼或张口时加重。
压痛:乳突尖及鼓窦区压痛 耳廓有牵引痛,耳屏压痛。
听力:传导性聋,听力正常或轻度传导性聋。
耳流脓:粘脓,量多,纯脓,量少。
鼓膜:充血,穿孔,无穿孔。
耳廓后沟:可消失,存在或消失。
X线摄片:气房模糊或有透亮区,正常。
常见耳病及症状
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是一种由暴力案件,交通事故,或气压改变所致的中耳创伤,临床表现:1.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2.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3.有耳鸣的迹象。4.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5.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发感染。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黏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在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énière首次提出。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双耳患病者约占10%~50%。
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耳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
中耳乳突炎的表现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如发热、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在鼓膜穿孔、中耳内的脓性分泌物流出后应很快消失,但如果在穿孔1~2天后,原来已经消退的症状再次出现或更加严重,小儿并出现严重的胃肠症状如呕吐、腹泻,应考虑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2)乳突部皮肤肿胀、潮红,有明显压痛。
(3)外耳道骨部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有时脓液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形成脓肿。
(4)乳突X线拍片显示早期可见鼓窦及乳突气房阴影混浊,呈云雾状。
中耳乳突炎的类型有哪些
1、急性乳突炎
多见于儿童。致病菌毒力强,患者抵抗力低,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中耳排脓不畅,是促使该病发生的原因。感染扩展至乳突,引起气房积脓,骨质融合坏死;临床症状较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剧烈,或耳流脓后症状不缓解,耳后乳突部红肿压痛,X射线乳突片可助诊断。该病治疗除积极采用抗生素外,部分病例应行鼓膜切开术或乳突凿开术,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2、慢性乳突炎
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并发,单纯型者致乳突气房发育障碍,乳突呈硬化型。危险型者则可致乳突骨质破坏,其中骨疡型者可致鼓窦及乳突骨质坏死,肉芽组织形成,乳突片可见鼓窦扩大,乳突骨质破坏。胆脂瘤型者,胆脂瘤经上鼓室、鼓窦扩展至乳突,X射线片可见典型边缘清楚的空洞。
乳突病变侵蚀周围邻近骨质,可致成乳突皮质、骨性耳道后壁、半规管、面神经管、脑膜板及乙状窦骨板破坏,当急性发作时,引起严重的颅外及颅内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乳突骨质破坏,应立即行乳突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3、隐匿性乳突炎
主要发生于小儿,特点为完整鼓膜后面隐藏的进行性炎症病变,致病菌多为嗜血流感杆菌,多由于急性中耳炎未得到有效治愈,化脓性病变侵及骨质致成,常易漏诊致成并发症发生,应引起警惕。
中耳乳突炎的危害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如发热、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在鼓膜穿孔、中耳内的脓性分泌物流出后应很快不见,但如果在穿孔1~2天后,原来已经衰退的症状再次出现或愈加严峻,小儿并出现严峻的胃肠症状如呕吐、拉肚子,应思考急性乳突炎的能够。
(2)乳突部肌肤肿胀、潮红,有显着压痛。
(3)外耳道骨部后上壁红肿、陷落;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有时脓液穿破乳突外壁,在骨膜下构成脓肿。
(4)乳突X线拍片显现前期可见鼓窦及乳突气房暗影混浊,呈云雾状。
耳朵疼检查
1.鼓膜外伤
破裂时有撕裂痛,伴耳鸣、耳聋和少量流血,鼓膜穿孔。
2.大疱性鼓膜炎
上感后突然发生持续刺痛,大疱破溃,流出少量液体,疼痛缓解。
3.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耳内闷胀感,有轻痛或跳痛,听力减退,鼓膜穿刺抽出少量液体后,症状缓解。
4.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有剧烈耳痛,多呈随脉搏跳痛,可伴头痛,小儿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和呕吐、发热,待鼓膜穿孔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稍缓解,自穿孔有搏动性脓涌出;若症状持续,乳突部有压痛,应考虑急性乳突炎。
耳朵发红是什么原因 炎症引起耳朵发红
当耳朵的颜色呈鲜红色时,可能是患有急性热病或者耳部急性炎症,如人耳部软骨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乳突炎等。这些疾病的情况多发展迅速,并常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反应,应该及早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