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手术前要注意什么
心脏瓣膜病手术前要注意什么
一、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瓣膜性心脏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二、轻症患者
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西医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心脏瓣膜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轻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心脏瓣膜病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部分患者病变严重,最终需要通过介入方式或外科瓣膜修复/置换手术途经来解决瓣膜问题。
无症状心脏瓣膜病患者
对于某些患者虽然存在瓣膜病变,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新生儿也可做心脏瓣膜修复
我国患心脏瓣膜病的儿童并不少。导致心脏瓣膜发生病变的原因也很多,既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获得性的。
对已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儿应尽早诊断清楚,并及时治疗。这类患儿平时常有气急、喂养困难、发育迟滞、易患呼吸道感染,发展至心力衰竭时可出现双腿浮肿、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小儿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需全面分析疾病的情况,权衡利弊,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或瓣膜病变较严重,预计将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近年来瓣膜成形修复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年龄已经不是手术治疗瓣膜病的绝对禁忌。相反,越早手术干预,瓣膜修复的可能性越大,且心脏功能受到的损害也越轻。目前我们已能对出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小儿进行瓣膜修复手术。
心脏瓣膜病手术后早期注意事项
1、 切口、引流管处疼痛,胸部疼痛,这是术后正常现象,一般在术后1周或拔除引流管后可以逐渐消失或减轻。有些胸痛术后并没有马上出现,而是出了监护病房一段时间后才出现,这都是正常现象。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去忍耐疼痛。如果您觉得疼痛,特别是因为疼痛不敢咳嗽、进食甚至呼吸,请一定告诉我或者值班人员(医生、护士)。我们可以给您注射止痛药减轻您的疼痛,有利于您的术后康复。建议你不要刻意的忍耐疼痛,这样只会增加你的痛苦而且无助于病情的恢复。传统观点认为使用止疼药不利于切口的愈合是错误的,其实没有任何影响,短时间应用也绝无成瘾的可能。
2、您要适当主动咳嗽,无论是否能咳出痰来,对您的早期恢复都有好处。咳嗽可能会引起胸部刀口疼痛,但一般不会导致切口裂开。我告诉您一个不疼的窍门,咳的时候用一个软枕头轻轻压住伤口,疼痛就会减轻许多。道理主要就是减轻胸部切口的共振。没事的时候你家人也可以多给你拍拍背,帮助你咳痰。我们术后会用一些吸入性的药物来帮助您咳痰,所以请在做雾化吸入时尽量做深呼吸,将药物吸到肺脏的深部,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尽管这样可能会有些不适。
3、伤口敷料一般不需经常更换,否则会影响愈合。我们在认为可以的情况下会尽早把它拿掉。引流管口的纱布会拿的晚一些。有些患者这两个切口象张着大嘴,挺吓人。有时还会有一些淡黄色的渗液。这些都是正常的,说明您的组织还健康,不用担心,一定会好。倒是有些患者胸部切口因为进食差而愈合得不好,需要经常换药,甚至到手术室清创。对于有些患者我们会在给他用红外线灯照射切口。红外线要距离切口25厘米左右,小心烫伤,自己家准备个台灯也可,每天最少3次。
中医治疗心脏瓣膜病是怎么回事
心功能应该是4级(心功能分4级,越高级就越差)。同时最好的是去改善心功能在考虑中药调理。建议您去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心脏的具体问题,手术的意义还大不大(心脏肥厚的话,手术之后效果可能会比早期手术差)。中药需要补心阳、补气等治疗,同时建议您不要过于相信偏方,最好的正规检查过使用药物。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建议不要干活要多休息,最好去正规的大医院做手术治疗。主动脉关闭不全是器质性病变,吃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心脏瓣膜病是由于心脏瓣膜的病理改变(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使病人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心脏功能减退。任何西医药物和中医治疗不能纠正心脏瓣膜的病理改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人的症状,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并不能达到完全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目的。
心脏瓣膜病的发生原因
造成瓣膜病变的原因
风湿性病变、退行性病变、缺血性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和先天性病变,甚至外伤引起。当人们在登楼梯或其他一般体力活动时感到气促,甚至胸闷、心悸,体检时心脏有杂音,提示可能患有心脏瓣膜病变,此时应该去医院心脏专科检查, 医生通过听诊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瓣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变,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手术的目的是恢复瓣膜的生理功能:足够通畅的血流和血流的单向流动。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遗症有哪些
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主要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研究指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在术后是不会出现后遗症的。所以,患者朋友无需太过担心后遗症的问题。
大部分血液动力学已经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除非合并有手术禁忌症,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应该手术治疗。随着心肌保护技术和心脏手术技术的进步,目前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稳步提高,外科手术成功率达到了98%,长期生存率满意。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术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1.风湿活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术前常规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ASO),如有风湿活动,应抗风湿治疗,待好转后再手术,否则由于心脏有炎症存在,手术危险性增加,而且术后风湿活动会加剧。
2.心功能情况。术前应调整好心功能,使其处于最好状态再手术,心功能不全时手术危险性明显增加。但严重心功能不全内科无法控制者,应考虑尽快手术纠正。
3.年龄。瓣膜手术最佳年龄为20~50岁,年龄过小,因术后风湿活动,手术后容易复发;年龄过大,容易合并冠心病和其它脏器疾病,手术危险性增加。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遗症有哪些这个问题,我相信通过以上的介绍之后,大家应该都了解得七七八八了,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应该要做到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够降低患上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后遗症的风险,希望患者朋友们要注意。
心脏瓣膜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内科治疗
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对于出现快速房颤者应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控制心室率,对于有血栓危险和并发症者应用华发林等抗凝治疗。同时强调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2、 外科手术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积极评价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3、 介入治疗
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对于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者,若瓣膜钙化不明显,可以选择经皮瓣球囊扩张术,可以达到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心脏瓣膜性疾病的介绍,你一定对自己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认识,这时候也注意千万不要随便跟风。确实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水平都不一样,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内科治疗
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对于出现快速房颤者应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控制心室率,对于有血栓危险和并发症者应用华发林等抗凝治疗。同时强调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2. 外科手术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积极评价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3. 介入治疗
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对于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者,若瓣膜钙化不明显,可以选择经皮瓣球囊扩张术,可以达到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到底风湿性心脏病有危险吗
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其致病因素是风湿热活动,包括咽炎、扁桃体炎等。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宜趁早,病程拖的越长,其瓣膜病变越严重,对心功能的损害越大。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大吗?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的介绍。
风湿性心脏病使患者出现劳累后气促,降低活动耐力,出现心悸、乏力。随着病情发展静息时也会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胸痛、晕厥。进入心功能失代偿期后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因而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应趁早。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用于早期缓解症状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无法根治。如需彻底根除风湿性心脏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其实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一般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好的病人几乎无风险。此外,还需看瓣膜损坏情况,一般瓣膜修补术风险低于换瓣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风险还与瓣膜置换个数有关。主要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如果是单瓣置换手术,手术的总体成功率大概在99%左右;如果需要置换两个瓣膜,成功率大约为95%。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还是不错的,可以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总之,换瓣手术是心血管外科常规手术,不必过分担心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采用经皮球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开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且疗效可靠、恢复快。当然风湿性心脏病风险与术者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外科支持等有关,建议患者到正规专科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不是很深。那么这一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心脏瓣膜病常见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胸腔镜下心脏换瓣手术
胸腔镜下治疗瓣膜病是一种全新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也是有效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方法之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上,该方法治疗瓣膜病成功率较高,受到了治愈的一致好评。最大的优越性是微创,即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减少手术创伤,采用该方法治疗瓣膜病,只需在患者胸部开三个小孔,不用开胸,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恢复时间短,术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程云阁主任指出,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在一定程度上给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后会在数年后再次出现二尖瓣狭窄,必须对患者再次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小切口手术
小切口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胸手术,这种方法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且还很容易复发。
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与传统心脏手术的区别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瓣膜病有着较大的明显优势,传统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术后会遗留手术伤疤,术后护理不好还较容易复发,进一步的加重病情;胸腔镜手术将会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不会给患者留下外在的疤痕,避免了外在伤痕对心理造成的影响,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
心脏瓣膜性治疗方法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内科治疗
对于出现钠水潴留等心力衰竭表现者应用利尿剂,对于出现快速房颤者应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控制心室率,对于有血栓危险和并发症者应用华发林等抗凝治疗。同时强调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适当限制钠水摄入、预防感染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
2、 外科手术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等手术治疗是心脏瓣膜病的根治方法,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积极评价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3、 介入治疗
主要是对狭窄瓣膜的球囊扩张术,对于重度单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者,若瓣膜钙化不明显,可以选择经皮瓣球囊扩张术,可以达到扩大瓣口面积、减轻瓣膜狭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的目的。
心脏瓣膜病存在哪些危害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的阀门,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心脏负担,给心脏带来严重危害。
1、心律失常
即我们常说的“心脏乱跳”,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房颤是风心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2、血栓栓塞
巨大左房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
3、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聚集形成赘生物,感染的细菌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同时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
4、心力衰竭
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
心脏瓣膜维持着心脏血液的正常流通,如果发生问题血流就会受阻,出现瓣膜狭窄,人体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造成心脏功能受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脏衰竭和循环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严重时可导致死亡。临床上多种原因都可造成瓣膜的损害,引起血流异常,瓣膜损害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使瓣膜不能很好完成其单向阀门的作用。
轻度的瓣膜病变可能对心脏的影响不大,但中度以上的瓣膜病变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症状,如胸闷、心慌和气急,严重的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夜间无法入睡,发育不良等,往往还会合并一些其他的疾病。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几种。心脏瓣膜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的感染,为避免其给心脏带来严重的危害,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当尽早进行诊治,争取更高的恢复几率。
得了心脏瓣膜病怎么办
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心脏瓣膜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无症状患者
对于某些心脏瓣膜病患者虽然存在心脏瓣膜病,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心脏瓣膜病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轻症患者
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有几种?症状较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心脏瓣膜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目的,一是对病因治疗,如有风湿活动需抗风湿治疗;二是对伴发的一些症状进行辅助治疗,如有心功能不全时服用强心、利尿药改善心功能,合并房颤时给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和抗凝治疗防止脑栓塞等。由于心脏心脏瓣膜病是不可逆转的,一旦出现只会渐进性加重。因此,手术治疗是唯一最有效的手段。当确诊为心脏心脏瓣膜病,伴有心脏扩大,活动后心慌、气短(心衰表现)时或新出现心律失常时,应该尽快进行手术。
新生儿也可做心脏瓣膜修复
1.对已患有心脏瓣膜病的患儿应尽早诊断清楚,并及时治疗。这类患儿平时常有气急、喂养困难、发育迟滞、易患呼吸道感染,发展至心力衰竭时可出现双腿浮肿、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诊断。
2.小儿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较为复杂,需全面分析疾病的情况,权衡利弊,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或瓣膜病变较严重,预计将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损害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3.近年来瓣膜成形修复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年龄已经不是手术治疗瓣膜病的绝对禁忌。相反,越早手术干预,瓣膜修复的可能性越大,且心脏功能受到的损害也越轻。目前我们已能对出生后几个月甚至几天的小儿进行瓣膜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