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膝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膝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屈膝,在膝骨内上髁后下方,当阴陵泉后1寸处为膝关穴。

膝关穴位于膝关节附近,实处正值两腿骨相交之关节,穴位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有散寒除湿,通利关节之效,作用于 治疗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壅滞关节,局部经气阻滞,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的膝膑肿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此外,肝脉循咽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关冲的功效与作用 关冲穴穴位解析

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关冲穴名意指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汽,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膝关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膝关穴穴位解剖

在胫骨内上髁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层有胫后动脉;布有绯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石关穴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平躺,肚脐上4横指处,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石关穴,按压时有酸痛感。此穴属肾经,与冲脉相通,内应幽门,可行气降逆通关,治疗胃腑之气上逆的呕吐,呃逆,胃肠气机紊乱之腹胀腹痛,大便闭塞,及冲脉经气阻滞,瘀血内阻,胞脉不通之不孕。

乳腺增生拔罐方法图

肩井穴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天宗穴

1.天宗穴位置: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属小肠经。

2.天宗穴取穴方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线上,当上、中1/3交点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与膈俞、肩贞成三角形处是穴。

3.天宗穴功效:

天宗穴有生发阳气,舒筋活络,理气消肿,行气宽胸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库房穴

1.库房穴位置:

库房穴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2.库房穴取穴方法:

库房位于胸部,当第一肋间隙,旁开前正中线4寸处。正坐或仰卧取之。

3.库房穴功效:

库房穴有理气宽胸,清热化痰,降逆平喘的作用。

膻中穴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乳根穴

1.乳根穴位置:

乳根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2.乳根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男性在乳头下1肋,即乳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相交处取穴;女性在乳房根部弧线中点处取穴。

3.乳根穴功效:

乳根穴有通乳化瘀,宣肺利气,降逆定喘、消痈催乳,燥化脾湿的作用。

期门穴

1.期门穴位置: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期门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先定第四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其下二肋(第六肋间)处取穴。对于女性患者则应以锁骨中线的第六肋间隙处定取。

3.期门穴功效:

募集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期门穴有疏肝、和胃、利胁、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

外关穴

1.外关穴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外关穴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3.外关穴功效: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作用。

阳陵泉

1.阳陵泉位置: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2.阳陵泉取穴方法:

患者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3.阳陵泉功效:

降浊除湿,阳陵泉有疏肝利胆、舒筋活络、舒肝利胆、强健腰膝的作用。

丰隆穴

1.丰隆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一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

2.丰隆穴取穴方法:

首先找到小腿外侧的膝眼和外踝,然后找到这两个位置连线的中点,该点与颈骨前缘外侧1.5寸平齐的位置就是丰隆穴所在。

3.丰隆穴功效:

丰隆穴具有消胃胀、祛痰湿、减肥的作用。

膺窗穴

1.膺窗穴位置:

膺窗穴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2.膺窗穴取穴方法:

膺窗位于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处。正坐或仰卧取之。

3.膺窗穴功效:

膺窗有宽胸理气、消痈止痛,止咳宁嗽,消肿清热作用。

膝关的位置图 膝关穴功效作用

膝关穴位于膝关节附近,实处正值两腿骨相交之关节,穴位足厥阴肝经脉气所发,有散寒除湿,通利关节之效,作用于 治疗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壅滞关节,局部经气阻滞,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的膝膑肿痛,屈伸不利,下肢痿痹。此外,肝脉循咽喉,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小孩发烧拔罐位置图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大杼穴位置:

大杼穴位于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大杼穴取穴方法: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大杼穴功效:

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强筋骨,清邪热,大杼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的作用。

1.风门穴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风门穴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风门穴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外关穴位置: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外关穴取穴方法: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3.外关穴功效:

联络气血,补阳益气。外关穴有疏表解热,通经活络,清热解表作用。

1.尺泽穴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尺泽穴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尺泽穴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高血脂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肺俞穴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肺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肺俞穴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厥阴俞穴位置:

厥阴俞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包的背俞穴。

2.厥阴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厥阴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3.厥阴俞穴功效:

外泄心包之热。厥阴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督俞穴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区,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

2.督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灵台(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督俞穴功效:

补阳益气,督俞穴有宽胸利膈、调肠和胃,理气止痛,强心通脉的作用。

1.曲池穴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曲池穴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曲池穴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合谷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郄门穴位置: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

2.郄门穴取穴方法:

仰掌,微屈腕,在腕横纹上5寸,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3.郄门穴功效:

疏导水湿,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

1.间使穴位置:

间使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手厥阴心包经的经穴。

2.间使穴取穴方法: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间使穴功效:

散热生气、宽胸和胃,清心安神,截疟,间使穴有养心宁神、和胃祛痰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通里穴位置: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

2.通里穴取穴方法:

通里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通里穴功效:

通里有清心安神、通利喉舌、清热安神,通经活络作用。

1.足三里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2.太冲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3.太冲穴功效:

太冲穴有熄肝风,清头目,理下焦,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1.公孙穴位置: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2.公孙穴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足大趾内侧后方,距太白l寸处取穴;或沿太白向后推至一凹陷,即为本穴。

3.公孙穴功效:

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络穴,联络足阳明胃经,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主穴之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腹胀、泄泻、水肿等均可治之。

消化性溃疡拔罐位置示意图

1.肩井穴位置: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2.肩井穴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3.肩井穴功效:

疏导水液。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1.胃俞穴位置:

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的背俞穴。

2.胃俞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以便于相应穴位疗法的顺利进行,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3.胃俞穴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1.膻中穴位置:

位于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2.膻中穴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平第4肋间,按压有酸胀感。

3.膻中穴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中脘穴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中脘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3.中脘穴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等作用。

1.天枢穴位置:

天枢穴在腹中部,距脐中旁开2寸,属胃经。

2.天枢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3.天枢穴功效:

天枢穴有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疏调肠腑、理气化滞、和营调经的作用。

1.章门穴位置:

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2.章门穴取穴方法:

章门穴位简便定位:于侧腹部,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际。侧卧,举臂取之。

3.章门穴功效:

降浊固土,章门穴有健脾消痞、利腰强膝、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的作用。

1.手三里位置:

手三里穴在人体的前臂,标准定位是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2.手三里取穴方法:

我们取穴手三里的时候先要让手臂屈起,找到曲池穴,然后沿着曲池穴和阳溪穴的连线往下移动两寸(即三横指)就是手三里的所在之地。此处按压的时候会有疼痛感。

3.手三里功效:

手三里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的重要腧穴,具有很好的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的功效。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合谷穴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合谷穴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合谷穴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筑宾的功效 筑宾穴功效作用

类属:筑宾穴位阴维脉郄穴

功效:宁神降逆,调补肝肾,调理阴维。

作用机制:筑宾穴属肾经,位于小腿内侧,是阴维脉之郄穴,为阴维脉气所发之处;阴维脉主一身之阴络,起于筑宾,上行入于少腹,过足太阴脾经,沿胁肋第足厥阴经,故本穴通过阴维脉可调理肾,肝,脾经经气,治疗脾虚之呕吐痰涎,肝神经气失调之疝气,阴肿。肾经从肺出,联系心脏,与心包经相接,故可宁心安神,用于治疗癫狂痫证。并可循经治疗小腿内侧痛。

髀关的准确位置图 髀关穴功效作用

髀关穴具有舒经活络,强壮腰膝,解痉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膝冷,下肢麻木,下肢酸软,痿痹,腹痛,肌无力,腹股沟淋巴肿大疼痛等症;配伏兔治痿痹效果更明显。

遗精拔罐那个位置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1.八髎穴位置:

八髎即经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合称。具体部位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故名。

2.八髎穴取穴方法:取穴方法:八髎穴即骶椎。又称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3.八髎穴功效: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按摩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大赫穴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大赫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1寸,中极(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3.大赫穴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

1.内关穴位置: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内关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或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3.内关穴功效:

内关穴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

1.神门穴位置: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神门穴取穴方法: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3.神门穴功效:

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补益心气,宁心、安神、通络的作用。

1.足三里穴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2.足三里穴取穴方法:

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3.足三里穴功效: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太溪穴位置:

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原穴。

2.太溪穴取穴方法:

患者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3.太溪穴功效:

清热生气,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作用。

相关推荐

莲子的功效作用哪些

1.清热降火 莲子能够帮助清热降火。特别是对于心火旺盛的人来说,吃莲子能够效降心火、清心安神,另外对于因为上火引起的口舌生疮也很好的调理作用。 2.促进睡眠 莲子能够帮助促进睡眠。莲子中含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具很好的调节情感、放松情绪的作用,经常吃莲子能够效镇静安神,促进入睡,提高睡眠质量。经常失眠、多梦的人可以在睡前吃莲子来帮助促进睡眠。 3.降低血压 莲子能够帮助降低血压。莲子中含的大量的微量元素中以钾元素最多,钾元素能够效维持心脏功能,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降低中老年人中风的危险,另

鸠尾的准确位置图 鸠尾穴功效作用

功效:和中降逆,宽胸化痰,清心宁神。 作用机制:鸠尾穴属任脉,正当剑突下,位近膈肌,内应肝及胃上口,故可疏理肝胃及胸膈气机,宽胸理气,和中降逆,治疗胸中气滞的咳喘,胸闷,心痛,胃气上逆或肝气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或膈气不利的呃逆;该穴位任脉络穴,膏之原穴,中医认为,膏为心尖之脂,故本穴络穴诸阴经而调和阴阳,清心化痰宁神,治疗邪热扰心,心神不宁的心烦,心悸,及痰浊蒙必心窍的癫狂,癫痫。 主治病症:1.咳喘胸闷,心胸痛,心烦,心悸,癫狂,痫证;2.犯胃,呕吐,呃逆,胃脘痛。

针鱼的功效作用哪些

增强记忆 针鱼属于高蛋白食物,并且含不少DHA,而DHA是大脑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对于提高记忆力、思考能力具不错的作用。另外,针鱼脂肪中含一定卵磷脂,这类成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的死亡率,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 美容养颜 针鱼中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E,这些营养成分利于提升皮肤表面细胞的活力,使皮肤保持细嫩弹性,使头发乌黑柔亮,具乌发养肤功效。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 提升免疫

眉冲的准确位置图 眉冲穴功效作用

功效:疏经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视不明,鼻塞,癫痫。 作用:眉冲穴属膀胱经,位居头部,其经气下抵目,上入脑,故本穴具祛除头部风邪的作用,能疏风通络,清头明目,用于风热之邪循经上攻,干扰清空之目赤,头痛,眩晕;还可宣通眼,鼻经气阻滞,用于鼻塞,视物不清;还能用于目失气血阴精荣养之夜盲,视物不清;此外还可用于风痰循经入脑,扰乱神府之癫痫。

交信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交信穴功效作用

类属:交信穴为阴跷脉郄穴。 功效:补肾调经,清利下焦。 作用:交信属肾经,位于小腿内侧,为阴跷脉之郄穴。本穴对妇人月经具双向良性调理作用,既可补肾气,培固本,以固摄经穴,治疗崩漏;又因本穴为郄穴,可 通调气血,治疗冲任,胞脉经气运不畅的月经不调;肾为封藏之本,补肾气可益脾气,而升提下陷,用于治疗阴挺,疝气。由于肾经经气由此会入脾经,故补本穴可用于治疗肾阳虚衰,影响脾阳所致的便秘,泄泻,慢性痢疾。肾开窍于二阴,本穴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用于治疗睾丸肿痛,阴痒,淋证等。并可循经治疗下肢内侧痛。

薏仁和百合能一起煮吗

薏仁和百合能一起煮吗?一起煮的功效作用哪些呢?

经络养生:刮痧止膝关节痛

人老先老腿,膝关节酸软、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衰老信号。这是因为,膝关节不仅承担着全身的重量,人体所活动几乎都要膝关节参与,上下楼梯、爬坡时膝关节的负重、磨损更是成倍增加。对于慢性膝关节痛,刮痧明显的缓解作用和保健功效。 小编推荐: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推荐十二种食疗偏方山楂虽好脾虚的人要少吃 膝关节刮痧要坐着,屈膝,重点刮拭膝关节处和上下左右的穴位。先找到髌骨上缘正中的鹤顶穴,再找到膝眼穴,左右腿共4穴。首先点按双侧膝眼,各按5~10下,能为膝关节补氧祛淤,再从鹤顶穴上方向膝下方刮拭。还要刮拭膝关节两侧的穴

承满的准确位置图 承满穴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降逆,和胃消胀。 主治:胃痛,呕吐,上气喘逆,胁下坚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腹泻等。 作用机制:该穴属胃经,居上腹部,内应脾胃,具理气降逆,和胃消胀,调理肠腑之功。上可治呕治喘,中可消胀止痛,下可调肠止泻,可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患。 注意:承满深部为肝之下缘及胃腑,过饱时不宜进行针刺;对肝脾肿大和胃溃疡者,针刺方向宜向下斜刺,不得进入腹腔,以免损伤重要脏器。

杏仁的功效作用哪些

1. 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2.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一定的补肺作用。 3. 杏仁还含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4. 杏仁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 5.杏仁抗肿瘤作用,杏仁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由于苦杏仁中含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同时,由于含丰富的胡

鸭肝的功效作用哪些

1、补肝养血 动物内脏都富含铁元素,鸭肝同样如此,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血红蛋白和铁,对经常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的现象很好的改善作用,对补血养血很大的帮助。 2、护眼明目 动物肝脏也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A可以改善眼干、眼色和眼疲劳,对维护眼睛健康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也可以预防夜盲症的发生。 3、养肝解毒 肝脏属于解毒代谢器官,直接食用动物肝脏可以补充身体许多参与代谢的辅酶,了这些外来的辅酶的帮助,毒性物质对自身肝脏的伤害就会所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