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一、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桂枝白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兼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偏方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二、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皮肤黏膜症状
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白塞病、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斯帝尔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肌肉疼痛
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5、雷诺氏征
指端会遇冷或情绪变化时会发白,然后转变成紫色,最后转变成红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严重的皮肤溃疡,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三、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
随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有风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呢?
吸烟会使男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增加1倍,但却不会增加女性患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研究人员推测,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吸烟不会增加女性患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
寒冷、潮湿是一个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增多,引起炎性反应,这也是引发风湿性关节炎的成因。
绝经期雌激素缺乏能够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也能影响炎症水平。在一些病例中,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体内雌激素缺乏可能会导致类似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症状。
空调的环境是凉爽和干燥,而且时间不长,一般是炎热的夏季,所以,使用空调一般不会得类风湿关节炎。不过,空调的温度不宜太低,一次吹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得“空调病”。
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今年36岁的陈鹏,是某市文化局的干部。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髋关节不适,早上起床感觉腰背僵硬,遇到刮风降温的天气时冷疼痛会有所加重。后来在其妻子的带领下,找到一家民间术士的小诊所进行医治,被定性为“类风湿关节炎”,之后一直按照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但是一直没有好转。2012年2月陈鹏睡觉时感觉翻身困难,严重影响了睡眠,咳嗽时胸骨体剧痛,弯腰也受到限制。遂于3月去当地一家二甲级医院就诊,经X线检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腰部疼痛明显减轻。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共性,所以常常被误诊。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所以患者有类似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发生误诊或漏诊。
强制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1)强直性脊柱炎90%为男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60%-70%为女性;(2)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在15-30岁以下,30岁以后很少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中年人居多,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3)强直性脊柱炎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HLA-B27常为阳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因子为阳性,HLA-B27常表现为阴性;(4)强直性脊柱炎皮下结节少见,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类风湿结节;(5)强直性脊柱炎有椎间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没有。
四个治疗关节痛的民间偏方
治疗关节痛民间有偏方,这里介绍四个治疗关节痛的偏方:
1、臭梧桐500 克,莶草400 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 克,开水送下,用治风湿性关节酸痛。
2、葱白10 根,生艾叶100 克,生骨碎补25 克,生姜汁半杯,共捣烂和匀,敷于风湿关节痛处,每日更换1 次;紫荆皮50 克,赤芍、独活各30克,葱白23 厘米,共研细末,每次取量25 克,加葱搅捣如泥状,烘热摊在纱布上;敷贴于关节炎痛处;川乌、防风、白芷各50 克,共为细末,略加开水,趁热调敷于关节炎痛处,每日1 次;苏叶、陈艾各200 克,生姜、薤白各250 克,共捣烂,和百粉做成饼,烘热贴患处。
3、菖蒲、老姜、蒜梗、葱子各适量,煎汤洗关节痛处,每日1 次;樟树叶、松节各500 克,熬汤浸洗关节痛处,洗后忌风;艾梗、柳枝各100 克,煎汤,先蒸熏后洗关节痛处。
4、用五枝汤,即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枝、槐树枝各100克,煎汤洗澡;苍术、桑叶、松叶、艾叶各适量,煎汤蒸洗、熏洗患处;花椒10 克,全艾1 棵,透骨草15 克,水煎,利用其热气蒸患处;威灵仙、甘草各500 克,以水1 桶入药煮1 小时,放木盆内,使患者坐于木盆内小凳上,周围用塑料浴帐遮住,趁热熏洗,使之出汗为度。熏洗后不要受风受凉,最好卧床1~2 小时。以上熏洗各法,对全身性关节痛,均有止痛、消炎、化瘀、去湿作用。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伤性关节肿痛,均有止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一、蚂蚁丸
组成:蚂蚁30g,何首乌30g,熟地黄30g,人参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以水调和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为1疗程,共2个疗程。
功效:主治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补肾健脾,壮筋骨,益气血功效。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二、活经活络汤
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间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三、乌头通痹汤
组成:制乌头(先煎)9g,黄芪15g,桂枝6g,芍药12g,穿山龙15g,地龙15g,青风藤15g,钻地风15g,僵蚕15g,乌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期。具有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扶正功效。
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民间偏方
偏方1
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当归、松节、人参、鳖甲、龙骨、牛膝、羌活、蚕砂、独活、防风各6克。
共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偏方2
桂皮、牛膝、乌药各15克,松针一把,加180毫升烧酒,泡1周以上。
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偏方3
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生草乌各30克。
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后用之搽患处,每日数次。
偏方4
穿山甲、全蝎、当归、僵蚕、麻黄、桂枝、牛膝、木瓜、杜仲各6克,川断、红花各10克,甘草3克。
中医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方大全
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化瘀通络,利湿除痹。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乳香、制没药各12克,制川乌15克,地龙、土鳖虫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风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1剂。3个月为1疗程。
【加减】湿热阻络型,加防己、苍术各10克,萆光(氵光)、连翘各20克,金银藤30克;寒热错杂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黄芪30克,附片20片;肝肾亏损型,加川续断、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补10克,白芍12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67例,结果:治愈24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
二黄双仁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肝肾。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大黄9克,黄岑12克,桃仁、杏仁、赤芍、干地黄各15克,甘草、虻虫各6克,生川芎10克,桑寄生18克,牛膝20克,乌梢蛇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气血虚弱者,加黄芪、当归;肝肾亏损者,加鹿角胶、杜仲、巴戟天。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0例,治疗1~3个月后,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桂枝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常有冷感,得热则痛稍缓,或疼痛呈游走性,或疼如刀割针扎,或酸痛,关节肿胀,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或浮缓。
【偏方组成】桂枝、制川乌(先煎)、当归、乌梢蛇各10克,仙灵脾、熟地各15克,鹿衔草30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避风寒。
【加减】若风盛者,加寻骨风、钻地风各20克;湿盛者,加苍术、白术各10克,生薏仁、炒薏仁各15克;寒盛者,加制草乌(先煎)、熟附片各10克;刺痛者,加地鳖虫10克,参三七3克(研冲),延胡15克;痛剧者,加炙全蝎3克(研冲)。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9例,经过3~6个月的治疗,基本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
类风湿骨关节炎治疗
中医所说的痹症和民间说的“风湿”,一般泛指感受“风、寒、湿”气引起的关节、肌肉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仅是其中一种。西医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以游走性大关节炎、环形红斑、风湿热为主要表现。后者是一种以多个关节慢性、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以小关节起病,先影响关节滑膜,逐渐会侵犯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产生关节畸形、功能障碍。部分病例可损害心、肺、肾等内脏器官。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类风湿性因子阳性只有高滴度的才有临床意义,况且在正常人群中有5%左右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老年人中阳性率可能会更高。其他一些疾病如肝炎、肺结核及其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会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所以类风湿因子阳性并非一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gM型、IgG型、IgA型、IgE型。而IgM型类风湿因子是其中的主要类型,具有高凝集的特点,易于沉淀,故临床上主要检测IgM型类风湿性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有可能IgG型类风湿因子、IgA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它们对诊断更有意义。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遗传吗?
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非常关心自己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据流行病学调查及科学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和孪生子共同患病的现象,说明遗传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同卵双生子共同发病的机率并非100%,仅为30%左右,说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它有家族遗传易感性,其发病受到众多因素影响。
为什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症状较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有3种方式,隐匿型:常于数周、数月内逐渐起病,表现为掌指关节或腕关节肿痛,可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此型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60%左右。急性型:起病急,常于数日内突然出现多关节肿痛,同时伴有发热等,病情往往较重,此型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15%左右。中间型:起病介于隐匿型和急性型之间,约占类风湿性关节炎25%左右。发病后少数病人表现为单次发作,病情持续数月或一年后,病情缓解超过三年以上。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关节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或表现为反复发作,在两次发作期间症状较轻或基本无症状。少部份病人表现为症状持续加重,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功能丧失。此部分病人往往有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抗角质蛋白抗体阳性,HLA-DR4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增多。
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桂枝白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兼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偏方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4大误区
类风湿关节炎误区一、对疾病判断不准确
在对类风湿性疾病的判断上,很多人是存在有认识上的误区的,甚至连部分的医生也认为,关节痛加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误区。因为类风湿因子本身是人体产生的针对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由于首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发现,所以被称为类风湿因子。 5%~10%的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度较低,只有滴度在1∶64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误区二、由于关节疼痛久卧床
的确类风湿的表现是会有关节的疼痛,因此很多人就误认为,由于疼痛就应该要避免运动,就应该要长期的卧床,其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坚持适当的锻炼,可以保持体质和恢复关节功能。否则身体会日渐衰弱,四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成为终身残疾。病人在关节肿胀的急性期需要休息。
类风湿关节炎误区三、治疗就是止痛消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出现,这的确是存在有炎症的情况,因此很多病人或者是一些医生在治疗的是皇后,就会认为抗风湿其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是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目前治疗类风湿分三大类,除了镇痛消炎外,还有糖皮质素、免疫抑制。尤其是免疫抑制剂,可阻止关节破坏的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误区四、长期使用偏方
由于治疗疾病心之切,因此很多的患者在治疗上就会盲目的听信一些特效药物、偏方秘方等,长期服用含有大量荷尔蒙的中成药,导致股骨颈坏死的病例在国内常有报道。荷尔蒙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标不治本。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药尚未显效时使用。一旦出现骨质疏松、高血压等副作用,就需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即使中医,也只能缓解疼痛,减少西医的副作用,不能起到根治目的。
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上,想要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那对于以上所阐述的这些疾病认识上的误区,就一定得要多加注意了,如果走进这些治疗的误区,不但是会使得类风湿关节炎得不到更好的治疗,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危害哦!如果是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关节炎,还可以使用schiff益节氨糖钙片进行缓解,schiff益节是来自美国的骨关节保健品,对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和缓解上有很好的作用。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人们耳熟能详,医疗广告也比比皆是,但究竟何为风湿性何为类风湿却鲜有回答,以致于在风湿专科门诊中,每每会有病人问出一句:“医生,我的关节炎到底是风湿性的还是类风湿性的?”
说风湿性关节炎还得先说风湿热。上世纪50-60年代前,风湿热在儿童中十分普遍,它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先感染后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的疾病,最终损害心内膜,在发病中最突出的症状之一就是关节炎,特点是四肢大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的红肿疼痛,在相当长时期内临床上普遍把它称作风湿性关节炎。不过这种关节炎无论有多红多肿最后不会导致关节破坏,不会影响关节功能,它只不过是风湿热的一种伴随症状而已,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种,正规或权威的医学专著中从来没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而类风关则不同。1859年Garrod把一种慢性破坏性、最后可以造成畸形的关节病建议采用“类风关”以与风湿性关节炎相区别。这一病名相继被英国卫生部(1922年)和美国风湿病协会(1941年)正式采用。类风关病名并非遥远。不过自从其病名出现后,人们陆续发现其实它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公元l世纪就有医家详细描述了一种以小关节起病,后累及其他关节,可伴有全身性改变和关节畸形的关节炎。在我国,《内经》及以后医籍中记载的“痹症”、“顽痹”等酷似类风关。随着对各种关节炎的深入研究,类风关被逐渐认识到是一种独立的病种。
与字面意义不同的是,类风关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关节炎,病情顽固,病程迁延,即使在今天也是难治之病。时代变迁,病谱更替,风湿热虽不能说已绝迹,但现在临床上也是少之又少,由它伴发的风湿性关节炎也无从谈起。那么现在风湿性关节炎指的是什么呢?现代风湿病学其病症不限于关节,但无论在临床或人们的疾病观念上,始终是把风湿和关节炎、关节病相联系的,甚至相等同的。有别于风湿热引起的关节炎,现今被广泛称作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病一定是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增龄、代谢、肥胖等因素,使骨关节炎在人群中总发病率可达9.56%,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更高达50%以上,远高于类风关3%。的发病率,病情轻重不等,好发于负重的膝关节,潮湿、气候变冷可诱发或加重,是现在最常见的风湿病。它的病名过去多且乱,不统一,甚至矛盾,很难为病众认同,称作风湿性关节炎较形象较直观。
与类风关病名的明确性正式性比较,风湿性关节炎是笼统的非正式的,主要是对骨关节炎和一些原因不明的关节病的通俗的民间叫法,医学上并没此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物理治疗结合理疗
物力治疗可以在皮肤表面涂抹扁带藤按摩膏,这样是能快速缓解酸、麻、胀、痛的症状的,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物力治疗常常是配合中医疗法一块使用的,主要是帮助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和伴发的肌肉痉挛,这样有助于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
2、中医治疗和生活保健
早期的风湿性关节炎我们是可以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最常使用的中医方法有服用中药、针灸、按摩等等,这些互相结合就能缓解疼痛了。主要是作用在于疏通筋脉,活血化淤。
3、微创疗法和中医按摩
对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微创治疗,,治疗完以后在按摩一下,这样可以帮助您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红肿、灼热、剧痛等症状。
4、食疗方法和生活注意事项
饮食上应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营养高,低脂肪,并且要易于消化,尽可能的减少脂肪的摄取,热量来源要以醣类和蛋白质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可见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您不幸得了风湿性关节炎的话,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积极治疗,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的。只要风湿病患者早点去医院治疗,病情还是会很快缓解的,就是大家不能相信一些民间偏方。
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一、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桂枝白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活经活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证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触之不热,或自觉发热,全身低热或热象不显,舌红、苔黄白或黄白相兼或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偏方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附片、红花、皂角刺、狗脊、防风各10克,生地、地龙、骨碎补各20克,生黄芪、桑寄生各15克。
风湿性关节炎民间偏方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15~3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白芍、当归、莪术各12克,炙甘草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个月后,隔日服1剂,再服3个月。此后,以本方制成丸药,继续服6个月,以巩固疗效。全疗程为1年。
【加减】若属热胜型,加生石膏、土茯苓各30克;若属寒胜型,桂枝可用至20克,加用细辛3~6克;若气血亏虚者,再加用党参15~30克,首乌15克。
黄芪威灵仙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功能主治】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30~50克,威灵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鸡血藤各10克,麻黄、防风、知母、川黄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15剂为1个疗程。
【加减】若气血两虚者,黄芪加量至60~80克,当归、何首乌各20克;若兼发热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若关节红肿较甚者,加萆光(氵光)20~30克,防己、泽泻各12~15克;若上肢重者,加姜黄、桑枝各10~15克;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蚕砂、木瓜各10~12克。
二、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皮肤黏膜症状
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白塞病、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斯帝尔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