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内宝宝的手部益智游戏
一岁内宝宝的手部益智游戏
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
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会玩的宝宝更聪明
日常生活中,有的宝宝很淘气,玩起游戏来精灵的很,一肚子主意,有时不免有些出格的行为,让大人提心吊胆;也有的宝宝很乖,大人不让玩的就决不敢碰,安安静静,很让大人省心。这两类宝宝那一类更聪明呢?其实,凡事都不能走极端,过分淘气的宝宝容易出危险,过分安静的宝宝又缺乏勇气,聪明的父母应该教会自己的宝宝怎样玩,有目的地鼓励宝宝做一些游戏,寓教于玩,会玩的宝宝才能更聪明。
宝宝的智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后天的培养更为重要。智力的五要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其它四种能力都是以思维能力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又包括分析、综合、推理、演绎、判断及抽象的能力。所谓聪明就是指宝宝的思维能力强。
宝宝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耍中,都有机会培养思维能力。比如说怎样搭积木才能更形象、更美观、更稳固;拼图时怎样发现图块与图块之间的联系,怎样才能拼得又快又准;玩球的时候怎样控制自己的力量和用力方向,让球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出反应;玩娃娃家游戏时怎样把游戏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画画时怎样把事物勾画得更形象逼真等等,这些游戏除了需要宝宝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之外,都需要宝宝具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不要小看了宝宝的玩,宝宝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导和适度参与,如果只是给宝宝买了一大堆的玩具,却不教给宝宝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没有玩过宝宝的玩具,那么你的宝宝就很难从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营养”。也许他只会把积木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来扔去;别人玩娃娃家游戏时他往往充当一个破坏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来耐心地拼图和画画;常常一会儿也闲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蹿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过剩的精力。这样宝宝也就很难从玩具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反而会成为一个讨人嫌的“小闹将”。久而久之,不仅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影响,也会影响宝宝的性格。
有人说,游戏是儿童想象和创造的天地,的确如此,特别是各种智力游戏更是训练宝宝思维的好办法,因此,父母应关注宝宝的游戏行为,鼓励并指导宝宝多做有益的游戏。但也不应忽视体育游戏,体育运动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两岁半宝宝的早教
早教是对新生儿到6岁孩子各方面教育的总称,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是越早越有利。0至3岁是早教的黄金时间,也是开发宝宝潜能的最佳时间,从两岁开始为宝宝进行各方面知识的培育,对以后知识的学习,良好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均有比较显着的作用。
1、音乐:宝宝大脑的开发师给2岁宝宝播放音乐并非真的要每个宝宝都会弹会唱,而是希望音乐可以刺激宝宝的智力发育,感受美好的世界。家长可以多在家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儿童歌曲。家长还可以在听唱音乐时时和孩子玩互动游戏或打击节奏。每天让幼儿接触打击乐,可增加孩子的控制能力,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孩子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动作,同时还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哦!
两岁宝宝的早教音乐包括传统的中国古典乐,典雅的国外交响曲和简单明快的儿童歌曲。中国古典音乐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外国音乐有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钢琴曲。而儿童音乐《小鸟》、《扑蝴蝶》、《青蛙合唱》、《雪花飞舞》、《小士兵进行曲》、《动物狂欢节组曲》等因为曲调简单,更有利于激发宝宝的兴趣,且容易用动作表现出来……
2、玩乐:启蒙宝宝的创造力不要以为玩具、游戏会消磨宝宝的时间,无益于宝宝发育,其实好的玩具和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专注力。益智玩具和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激发宝宝创造力和想象力。搭积木、捏橡皮泥等这些“平民” 玩具,能够让孩子发挥想象的小宇宙,用积木搭建出不同东西,桥、房屋、小汽车等等,用泥团捏出小狗、小鸭,孩子通过回忆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加以联想、发挥和创新,就可以用这些玩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一岁宝宝贫血吃什么补血最快 黑芝麻制品
黑芝麻制品也是一种给一岁宝宝非常好的补血食物,不但能够起到特别好的补血效果,还能够补脑益智,提高宝宝的免疫能力,所以对于一岁宝宝来说,需要适当的服用一些芝麻酱,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儿童营养食物,能够令宝宝的生长和发育更加的健康。
适合1岁宝宝游戏
宝宝满1周岁后,其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也具有了一定的运动、认知、语言等能力,此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以培养宝宝这些能力的发展。那么,1岁宝宝游戏有哪些呢?
1、识图游戏。家长可以给宝宝多玩一些识图游戏,如小狗、小猫、大树、花朵、汽车、自行车等图片,通过这项游戏可以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以此来扩展宝宝的视野。
2、藏与找。家长可以当着宝宝的面,将一个玩具放在枕头下或被子里,然后让宝宝去寻找,以帮助他对“看不见物体依然存在”这个概念的理解。在游戏中,家长可以不断更换玩具和遮盖物,以引起宝宝的兴趣。
3、指认身体部位。家长与宝宝面对面,先指着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宝宝:“这是眼睛,眼睛能看到宝宝;这是耳朵,耳朵能听见声音;这种嘴巴,嘴巴能说话、吃东西。”然后问宝宝:“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嘴巴在哪里?”让宝宝自己指认,以训练他的反应能力和自身协调能力。
其实,适合1岁宝宝玩乐的游戏有很多,家长可根据宝宝的爱好和需求来选择,并在游戏中发展宝宝的智力、体力、反应力。
宝宝会玩更聪明
宝宝会“玩”更聪明
在宝宝的世界里,除了睡觉、吃饭之外,“玩”可能是最重要的活动。宝宝探索外界的世界,其实都是借着游戏,在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玩耍或活动中形成的。宝宝大脑发育具有阶段性,智力开发要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抓住关键时机,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刺激使宝宝玩得高兴,玩得聪明。了解和选择适合宝宝年龄阶段的游戏至关重要。
游戏发育第一阶段和最初
形式:练习性游戏
0-3岁宝宝多采用练习性游戏,此阶段宝宝因感知觉器官及运动器官发育不完善,只能通过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去了解事物,故游戏的形式以听、抓、摸、拿等动作为主。采用徒手游戏,或操作物体的游戏,通过感觉和运动器官使宝宝在使用功能性游戏、感觉运动游戏过程中获得的快感。
例如:0-3个月宝宝选择脸对脸游戏,增强宝宝视觉认知能力;通过抚触宝宝躯干增加感觉敏感性:毛刷子刷宝宝手、软刺球在宝宝手中来回滚动等游戏,增强宝宝触觉认知能力;选择10厘米类似人脸、具有音乐、彩光的玩具逗引宝宝可逐渐建立宝宝的视觉、听觉反应能力。
4—7个月宝宝可以玩捧球增强手的灵活性:翻身游戏增强宝宝大运动体位转换灵活性:玩举高高游戏增强宝宝兴奋性,加强亲子交流:唤宝宝乳名游戏增强听觉记忆:照镜子游戏通过视觉反馈增加宝宝对自我的认识。
8个月-1岁宝宝用两块积木相互撞击发出声响的游戏可锻炼小肌肉的力量,撞击时发出的声响可以有效地刺激听觉;玩辨别方向游戏,在寻找声源的过程中,孩子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听觉和方向感也得到了提升;玩躲猫猫游戏可增强宝宝对恒常性认识:摁电话键可以锻炼小肌肉,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揉纱巾或撕纸巾游戏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的小肌肉力量,促进触觉的发育,手指精细功能和灵活性:玩串成串、拆礼物等游戏提高宝宝手精细功能:听钟表的声音游戏锻炼宝宝辨别声音细小差别的能力,在刺激听觉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接抛来的球训练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接反弹过来的球提高孩子手眼协调性,让宝宝对事物运动方向改变有一定的预测性:模仿秀、听动物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增强幼儿模仿功能;找玩,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还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3岁可玩画画游戏,刺激视觉,促进肌肉发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折纸游戏,折纸时发出的微小声音,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折纸动作可以锻炼宝宝手部的力量,同时可以感受到纸的不同触感;捏橡皮泥游戏在揉捏过程中,宝宝的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堆积木、拼图、贴画游戏可锻炼宝宝的小肌肉,还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使用叉子游戏锻炼宝宝的手部力量,提高手腕的灵活性。
游戏发育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
3—7岁宝宝多采用象征性游戏。此阶段宝宝不能完全依靠语言这种抽象的符号进行思维,故活动表现为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此时宝宝主要为象征性思维。采用跳彩格游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宝宝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平衡能力:自制望远镜游戏,由于有部分视野被遮住,所以宝宝会对遮挡部位进行想象,这种游戏还可以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按节拍做律动,可以培养宝宝的节奏:敲水杯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让宝宝了解声音的强弱关系,提高听觉的敏锐性;剪纸游戏宝宝可以随着纸的形状的不断改变,想象出不同的事物来,所以对想象的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认日期和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宝宝建立日期和时间的概念。在掌握的过程中,宝宝需要回忆过去的事情,想象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可以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发展想象力;完成一些小任务性游戏,如过家家游戏,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游戏发育第三阶段:规则游戏
8~10岁儿童多采用规则游戏,此阶段游戏逐渐丧失了具体象征性的内容而进一步抽象化。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开始逐步解除“自我中心性”,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利用别人的观点去校正自己的观点。在游戏中大家能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时的游戏以一些有规则的竞赛性游戏为主,如下棋、玩弹子、打球等。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发展有意记忆能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育;促进语言能力的发育: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育;促进儿童情感发育和幼儿个性的形成。
在选择符合宝宝年龄阶段的游戏后,因宝宝间个体差异大,在玩游戏过程中同时需要尊重宝宝兴趣、特点及能力。家长和宝宝玩互动游戏中,要饱含丰富情感,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对宝宝成功完成游戏给予赞扬,对宝宝的失败不要指责应给予鼓励,告知宝宝解决办法,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宝宝越玩越聪明。
莫把宝宝说话晚当好事
宝宝学说话有早有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一些小宝宝两岁后才讲话,还有的甚至守口如瓶,怎么逗都不肯开口。对此,不少家长表示:“贵人语迟”是好现象,将来一定聪明又富贵!其实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只是大人对孩子的美好寄愿罢了。导致孩子说话晚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两种。
2岁宝宝的教育
所谓“对症下药”,知道了两岁宝宝的身心发展概况,教育宝宝也有了针对性。两岁宝宝的学习方式依然是体验式学习,也就是从感官的体验中了解和学习客观事物,得到身心发展。因此从游戏中学习是两岁宝宝最好的学习方式,既能愉悦感情发展注意力,又能得到认知的发展;另外一种推荐方式是绘本阅读。
1、两岁宝宝互动游戏
毛毛虫爬
准备长条的地垫。玩法:妈妈坐在地上,宝宝抱着妈妈的腰坐在妈妈腿上,然后妈妈向后移动,如果家有两宝最好了,可以进行比赛!
串珠珠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还有就是耐心。妈妈可以去买小木珠,里面有配绳子,这种玩具2周岁到3周岁玩最宜。
小熊挑水
材料准备:矿泉水、小木棍。这个训练宝宝的臂力,宝宝可以从起点的跑到独木桥下,提起小扁担,过独木桥。这样有训练宝宝的平衡感和腿部力量。
2、两岁宝宝绘本挑选
可以玩的绘本:如触觉书、布艺书、折叠书、拼图书、画画书,如绘本《点点点》。
行为规范类绘本和启智类绘本:如《考拉宝宝系列》,佐佐木样子的《小熊宝宝》系列,松谷美代子的《幸福宝宝益智启蒙绘本》系列。
帮助宝宝理解物体存在的绘本:如翻翻书和洞洞书,鼓励孩子自己去翻一翻,也要鼓励宝宝在操作、阅读的同时去记忆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父母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绘本躲猫猫的游戏,如托尼·沃尔夫的翻翻书系列。
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的六大关键时期
1—3岁,训练口语发展
训练方法:
1.引导宝宝注意大人说话的声音、嘴形,开始模仿大人的声音和动作。这时主要是训练宝宝的发音,尽可能使他发音准确,对一些含糊不清的语言要耐心纠正。
2.引导宝宝把语音与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联系起来,经过反复训练,宝宝就能初步了解语言的含义。如宝宝在说“爸爸”、“妈妈”时,就会自然地把头转向爸爸妈妈。
3.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宝宝提问,如散步时问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宝宝回答,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宝宝多说话,耐心纠正宝宝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
2—4岁,锻炼计数能力
训练方法:
1.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经常数数给宝宝听,如给宝宝糖果时、上下楼梯时。
2.借助不同的物品,如手指、积木等,和宝宝一起数数,增加宝宝对数字的感性认识。
3.利用生动的形象,教宝宝认识数字符号,如1像筷子,2像鸭子,3像耳朵等。
4.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宝宝做,如让宝宝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
5.运用具体实例,教宝宝加减法,如用苹果、积木等演示。
6.提供足够的实物材料,让宝宝自己动手,寻找数字间的联系。
父母手则——开发智力的辅助工作
1.保证营养,也就是注意食物的“益智配方”。宝宝从出生起大脑就需要不断地吸收各种帮助大脑发育、发展的营养元素,ARA和DHA成分对脑部和视觉发育非常重要。
2.多进行益智游戏,用游戏和玩具,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学习方法,向宝宝输送精神营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脑部潜能,升级孩子的智力。
3.多和宝宝交流。在宝宝玩游戏的同时,亲人的参与很重要,父母的爱心和耐心能够很好地诱导宝宝投入到游戏当中,将精神营养和物质营养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予宝宝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心灵沟通。
一岁内宝宝的手部益智游戏
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适合1-2岁宝宝的益智游戏
1.配合游戏
妈妈可以准备螺丝和螺母,在宝宝的面前把它们组合起来,然后拆开混合在其他玩具里,鼓励宝宝重新找到并装配起来,或者找一截丝带和几个带孔的玩具,让宝宝用丝带把玩具穿起来,宝宝在游戏过程中能锻炼到精细动作能力,还能学会思考。
2.倾倒填充游戏
把宝宝的玩具用大的盒子装起来,盖上盖子,交给宝宝,鼓励宝宝打开盒子,找出玩具,宝宝会反复地开、关盒子,拿出玩具再放进去,感受空间的区别。或者把套杯给宝宝,让宝宝把小的都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感受大与小的区别。
3.捉迷藏游戏
妈妈可以把宝宝玩具或者用具藏到家里不同的地方,比如枕头下、被子里、衣袋里等,鼓励宝宝去寻找。如果找不到,妈妈可以给以提示,让他不断尝试,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宝宝的判断力和推理能力会逐渐形成。
4.指鼻子
坐在穿衣镜前,把宝宝抱在大腿上,或者让宝宝站在你前面,然后指着自己的鼻子,缓慢清晰地说出鼻子,然后指着他的鼻子也说一遍,再指向其他部位进行表述。当孩子开始熟练起来,家长可以故意说错几个地方,让孩子纠正。这样做不仅会让他觉得有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我意识。
每一个游戏宝宝都会乐此不疲地玩得很久,妈妈有时会疲于应付,但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人留在宝宝身边照看,以免宝宝玩游戏中发生意外。
六一送玩具购买拼装类一起玩
玩益智类玩具的好处
据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发现,经常玩益智玩具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约11分,大脑开放性思维能力较强。美国医学专家还发现,50岁以前开始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而从小就玩益智玩具的人,发病率不到普通人群发病率的1%。
宝宝多动手 家长多参与
为啥需要儿童参与动手的益智类玩具销量明显走高?比如拼装成火车、变形金刚、飞机等多种造型的小块积木套装受到家长欢迎,主要是由于拼装花样多、能不断重复利用,同时也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年轻父母喜欢陪孩子玩,组装玩具能同时满足家长和孩子动手的需求。拼搭轨道汽车玩具、模型玩具、沙画工具和小型户外玩具都是家长选购的热门产品,价格一般从50多元到1000多元不等。
不要过于功利地给玩具贴上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玩具本来就是给孩子玩的,不要明确告知孩子,这种玩具是“益智”的,那种玩具是“普通”的,这会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既然益智玩具是一种游戏,则应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和游戏的态度来对待它,更不可以把它当成智力测验的工具,让玩者产生心理压力,这样的话也就失去了玩具的乐趣了。
家居用品巧变玩具
鞋盒
1、自制鞋盒积木,大而轻,叠高倒地也不怕砸到。
2、鞋盒侧面开小洞,放入各种玩意儿,请宝宝伸洞里摸摸,猜是什么。
塑料瓶
1、塑料瓶装豆或米,请宝宝拿着做操,听音乐打节拍。
2、几个灌入豆或米的塑料瓶再加个皮球就成保龄球玩具了。
一家人玩的游戏
游戏:扮鬼脸
游戏方式:慢慢对着宝宝吐舌头、发出啊啊咿咿的声音,或鼓起腮帮子吹气、吹口哨,或挤眼、皱眉……
解读:游戏动作主要锻炼孩子的口腔、舌头,为2个月以上宝宝的语言发展做好生理器官方面的准备。
提示:在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适当调整速度和刺激程度,让宝宝有兴趣观察到整个过程,并学习模仿。此外,游戏中,父母要对宝宝先做如笑、咳嗽等动作,之后再说话,有利于促使宝宝产生积极的沟通愿望。
游戏:爬高山
游戏方式:妈妈面对面抱着宝宝靠坐在沙发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的双腿站在妈妈的腿上,宝宝在妈妈托举的力量下,沿着妈妈的身体向上踩,一直到肩;稍作停顿,再把宝宝的背转向妈妈,贴着妈妈的身体滑下来,一直滑到脚背。边做边念歌谣:“宝宝爬高山,爬呀爬,爬到顶啦!”暂停后:“宝宝滑下山,滑呀滑,滑下来啦……”
解读:这个游戏对锻炼三个月以上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前庭器官,以及培养宝宝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益。
提示:游戏中妈妈的身体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使用腰腹及胳膊的力量。同时,如果宝宝动作缓慢,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保护好宝宝,以免宝宝磕碰。
游戏:找妈妈
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先让宝宝注意到自己:“妈妈在这里!”然后用丝巾遮住脸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停留两秒,慢慢再从丝巾后露出笑脸:“妈妈在这里。”大一点的宝宝会自己扯掉丝巾,妈妈可以夸张地做惊奇状:“哦,宝宝找着妈妈啦!”对于9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可以躲到别的房间,要让宝宝能看到妈妈从房间里出来。
解读:这款游戏适合4个月至5岁的孩子,对促进宝宝形成永久客体概念,以及缓解分离焦虑、消除不良情绪非常有效。
提示:当宝宝有意躲在同一地方让人找到时,妈妈不要干涉;妈妈躲的地方也要容易被宝宝找到,如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或躲在同一地方,以让宝宝提高兴趣。
游戏:寻宝藏
游戏方式:在抽屉或盒子里放入一些小玩具,让宝宝看到妈妈是如何打开抽屉或盒子发现宝藏的。重复几次后,让宝宝自己打开抽屉和盒子寻找玩具;对已经能够听懂一些提示的2岁以上宝宝,可以把玩具放在房间里某个开放的地方,如茶几或椅子下,让宝宝去寻找;对于4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让他听提示寻找宝藏,如玩具在妈妈卧室的床头柜下面的抽屉里等;对于5岁以上的则可以绘制一张寻宝图,标上藏宝地点,让孩子去寻找……
解读:游戏对锻炼1岁以上宝宝手眼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观察记忆能力都很有帮助。
提示:如果宝宝一时找不到宝藏,一定要智慧地帮助他完成任务,譬如妈妈走到玩具旁做寻找状,以吸引宝宝注意藏宝地点;当宝宝找到玩具,应及时用鼓掌加以激励。
游戏:过家家
游戏方式:可以选择家庭场景,也可以选择幼儿园或其他场景。当宝宝扮演某个角色时,父母就扮演与之对应的角色。如果妈妈扮演宝宝时,可以表现宝宝平时的弱点,如不肯吃饭等,观察宝宝的反应;又如宝宝害怕打针,可以让宝宝扮演医生,妈妈再现宝宝原来的情景——哭、挣扎等,通过不断重复表演,能让宝宝逐步消除恐惧。
解读:游戏能帮助2岁以上的宝宝了解社会关系,锻炼社交技能。
提示:角色扮演游戏能让宝宝自己发现和理解社会关系,还能掌握适当的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游戏取代训斥,使宝宝在快乐中克服自己存在的弱点。
亲子游戏的特点与误区
亲子游戏的特点
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做
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
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就能顺理成章地教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只有特定的亲子游戏才适合于进行比赛,家长应学会更多的游戏,并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日常的
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丰富而快乐的育儿生活中,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
接下来,再来看看亲子游戏中所存在的误区吧。
亲子游戏的误区
急吼吼地干涉宝贝。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正确的亲子游戏作用才是最大的哦。
8个月宝宝的早教益智游戏有哪些
1、宝宝的早教益智游戏有翻滚打转
在平坦的地垫上,宝宝先仰卧,用一件有声有色的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吸引宝宝的视线,引导从仰卧变侧卧在俯卧,再从俯卧变侧卧、仰卧。打转时家长用玩具做引诱,改变位置,让宝宝以腹部为支点,四肢腾空,上至在够玩具时,下肢也随之摇动,身体开始打转。翻滚打转训练宝宝全身肌肉运动,训练运动协调性。
2、宝宝的早教益智游戏有玩具传手
给宝宝一个圆柱形的玩具,大小宝宝能握住,妈妈再给一个玩具,送给同一只手,宝宝可能会将手中的玩具扔掉再拿另一个,家长要教宝宝换手拿新的,换手时让宝宝粮至手靠近,将玩具送给另一只手。换好后再将新的玩具给宝宝,练习换手的动作,训练手的配合和手的灵活性。
3、宝宝的早教益智游戏有独立玩耍
每天家长都要拉拉宝宝小手,让宝宝从仰卧状态坐起来,用枕头之类垫在宝宝背部腰部,让宝宝坐稳。在宝宝的前面放一些平时喜欢的玩具,让其自己去玩,玩的时间可以5分钟左右,每天2-3次,在宝宝没兴趣时,可用调换玩具的办法来吸引。也可以在宝宝拿玩具时移走后面的靠垫,看宝宝是否能坐稳锻炼宝宝头颈、腰背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