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

血清铁蛋白偏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那么血清铁蛋白偏低怎么办呢?血清铁蛋白偏低一般容易出现贫血的症状,严重的话是会引起大家的急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避免出现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血清转铁蛋白减低见于:1.铁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3.遗传性转铁蛋白缺乏症。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铁蛋白低提示体内贮存铁减少,不过多吃点含铁多大食品即可。

铁蛋白降低说明体内缺铁或造血功能增强.只要补充最够的铁使缺铁性贫血得到改善铁蛋白就会正常.改善和预防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西红柿,动物肝脏,瘦猪肉,鱼,虾,蛋黄,豆类和大米等,常吃水果,均有食疗作用.提倡用铁锅炒菜.

上述关于血清铁蛋白偏低的症状的分析,希望帮到大家,贫血、营养不良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久而久之会造成患者身体的体质下降,所以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检查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

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二、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

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 (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

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

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血清铁蛋白升高如何饮食

血清铁蛋白是检查体内是否缺铁的最灵敏的指标,肝脏含铁蛋白约占体内储存铁的三分之一,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蛋白升高

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铁蛋白升高的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平时的饮食应该注意清淡,少吃含铁食物,如菠菜等.

血清铁蛋白的特征

①缺铁性贫血。

②贮存铁缺乏。

③长时间口服铁治疗的监侧

④贫血的鉴别诊断。

⑤一缺铁易发人群的监测(孕妇、献血者、幼儿和血液透析病人).。

⑥铁过度负荷。

⑦长时间铁转移治疗的监测。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做哪些体检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患的贫血相鉴别时。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在妇女月经前2~3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体检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MCV《80fl,MCH《26pg,MCHC《0.31;形态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血清铁《10.7mmol/L,总铁结合力》64.44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血清铁蛋白《14mg/L。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血清铁蛋白高的原因有哪些

铁蛋白高的原因有哪些?肝病是造成铁蛋白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当血常规检查发现自身的铁蛋白指标升高时,应该结合肝功能及其他指标确定病因。

参考值:

新生儿:25~200μg/L(25-200ng/ml)

6个月—15岁:7~140μg/L(7--140ng/ml)

成年男子:15~200μg/L(15--200ng/ml)

成年女子:12--150μg/L(12--150ng/ml)

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血清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缺铁性贫血如何鉴别诊断

1.地中海贫血

有家族史,血片可见大量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A2增加,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可染铁增加。

2.慢性炎症性贫血

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增高。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与铁蛋白增多,总铁结合力降低。

血铁蛋白低的原因是什么

铁蛋白的铁核心Fe3+具有强大的结合铁和贮备铁的能力,以维持体内铁的供应和血红蛋白相对稳定性。SF是铁的贮存形式,其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是否缺铁或铁负荷过量的指标。

血清铁蛋白很低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铁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铁。

血清铁蛋白很低常见于:①缺铁性贫血,一般于早期即可出现血清铁蛋白减低,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②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病贫血等,可作为孕妇、儿童铁营养状况调查的流行病学指标。

关于血清铁蛋白很低的原因的分析,希望帮到患者,也希望血清铁蛋白低患者能够经常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定期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治疗工作,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相关推荐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此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继发性病因,主要包括血清蛋白、转蛋白血清结合力、肾功能、血糖等; (3)多导睡眠图可以明确患者是否伴有睡眠中周期性肢体运动及其严重程度。

淋巴瘤早期症状

淋巴瘤早期症状 1.淋巴结肿大 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深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 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 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3.发热 热型多不规则,多在38—39C之间,部分病人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少数有周期热,多数病

什么样的指甲是贫血 贫血检查什么

血常规检查。 主要是看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检查结果,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蛋白低于12微克/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另外检查时无需空腹,因为它主要是针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细胞数量和形态所做的检查,它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跟进食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不要空腹进行检查。

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SF增高 ①体内贮存增加:原发性血色病、继发性负荷过大。 ②蛋白合成增加:炎症、肿瘤、白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③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pernicious anemia) ④组织释放增加:肝坏死、慢性肝病等。 SF减低 SF减低常见于缺性贫血、大量失血.、长期腹泻、营养不良等。.若SF低于15μg/L时即可诊断缺乏。也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标。如果SF大于100μg/L,即可排除缺

哪些疾病和缺性贫血很相似呢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患者的血清及转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血清虽然降低,但总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血清蛋白常有增高。骨髓中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粒及含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好发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利用障碍。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清增高而总结合力正常,故转

贫血到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染色加以判断,缺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染色均减少或缺如。这种贫血的检查较为常见。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的情况如铅中毒及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也是贫血的检查项目。 (3)血清测定:血清降低64.44μmol/L(360μg/dl),故转蛋白饱和度

蛋白偏低的危害有哪些

蛋白又叫做清蛋白,主要是由是肝脏合成的,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疗中,白蛋白偏低的的现象比较常见,那么白蛋白偏低是怎么回事?白蛋白偏低的危害有哪些呢?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有哪些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一、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白蛋白偏低的危害二、白蛋白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的渗透压。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 关于白蛋白偏低的危害有哪些,肝病专

几种比较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现象,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经常会出现,这就要考虑患上贫血的可能,及时去医院进行贫血的检查。那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一般,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有: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的情况如铅中毒及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

几种比较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1)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的情况如铅中毒及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这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 (2)血清蛋白测定:也是常见的贫血的检查方法。血清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染色加以判断,缺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血清测定:血清降低64.44μmol/L(360μg/dl),故转蛋白

血清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血清蛋白减低见于:1.幼粒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2.营养不良、重度烧伤、肾功能衰竭。3.遗传性转蛋白缺乏症。4.急性肝炎、慢性肝损伤等。 蛋白低提示体内贮存减少,不过多吃点含多大食品即可。 常见的补血食品有黑豆,发菜,胡萝卜,面筋,菠菜,金针菜,龙眼肉等,补血饮食有炒猪肝,猪肝红枣羹,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姜汁薏苡仁粥,黑木耳红枣饮料等.可适当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