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有效预防方法
脑动脉瘤的有效预防方法
1、动脉壁有三层组织,动脉的支撑力量是由中间肌肉层所提供的,而这层组织可能有先天性的缺陷。受影响的动脉中的正常血压会造成一种气球似的肿大,这种肿大叫做囊形动脉瘤。由于先天性缺陷所造成的动脉瘤几乎总是发生在脑基部的动脉中,由于其形状以及由于几个动脉瘤常会聚生在一起,所以它们又被称之为“浆果”动脉瘤。
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动脉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但发生动脉瘤最常见及最麻烦的地方,是在脑动脉、主动脉,以及把心脏泵出的血液带往身体其他部分去的大动脉。偏食,每天食多种蔬菜、水果,最好达6种以上。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变,延年益寿。
2、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不急躁、少发脾气,减少肾上腺素色额外分泌,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
3、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如何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如: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
中老年人出现头痛呕吐症状需排查动脉瘤
脑动脉瘤既有先天性的,主要与血管发育异常有关,也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因素导致血管壁长期受到异常血流冲击而后天形成的。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接诊的年龄最小的脑动脉瘤患者只有9岁,主体还是以中老年患者为多,特别是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增多,引发的脑动脉瘤老年患者呈现出增多趋势,此类患者一旦发生血压骤升,就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早到医院救治。
脑动脉瘤就像是在脑血管壁上吹起的一个气球,随时都有可能破裂,当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头部剧烈摆动、猛弯腰、急起身、饮酒、用力排便、举重物等诱因下,引起血压突然增高,很容易引发破裂出血,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据统计,脑动脉瘤第1次破裂后死亡率为30%,再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70%。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缓解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病几率。如患者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当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迅速送到医院救治。目前,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脑动脉瘤的“金标准”,磁共振检查也可以查出病变情况,根据脑动脉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介入治疗或者动脉瘤颈夹闭外科手术,而且是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脑动脉瘤的西医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再出血和控制动脉痉挛等,适用于下述情况:①病人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病人拒绝手术或手术失败;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
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控制血压,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痉挛,使用钙拮抗药如尼莫地平,脑脊液引流,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等,用经颅超声监测颅内动脉,维持正常的脑灌注压,根据病情退热,抗感染,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心血管功能,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对昏迷病人需加强特殊护理。
(1)控制性低血压:
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宜降得过多,最好用经颅超声监测,因为出血后颅内压增高,若再伴有动脉痉挛,脑供血已相应减少,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头晕,意识恶化等缺血症状,应予适当回升。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应用甘露醇,脑室引流,维生素E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不仅能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量,推迟血-脑脊液屏障损害并减轻脑水肿,还能增加手术中临时阻断脑动脉的时间,动物试验证实甘露醇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在其保护下,缺血脑组织的脑电波能恢复得较好,维生素E加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有很强的抗水肿作用,如再加上人造血效果更佳,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Ⅱ及Ⅳ级病人可使用甘露醇,每小时给20%甘露醇1.5mg/kg,以后2天增加20%,临床症状显著进步,在24h即恢复到Ⅰ或Ⅱ级,甘露醇保护脑组织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动物试验阻断局部脑血流30s,出现可逆性变化;阻断120min,则出现神经细胞的皱缩,星形细胞膨大;12h星形细胞崩溃;24h神经细胞即已破坏,出现大量粒性白细胞,一支毛细血管阻塞120min后,管腔即变小,内皮细胞增多,可见脑梗死的形成是很快的,而在应用甘露醇后120min,毛细血管及神经细胞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用动物的脑水肿模型发现:5例应用甘露醇并阻断血流2h,仅1例出现脑水肿,阻断4h,仍半数有效,如阻断6h,则无作用,所以甘露醇的有效作用时间大约为2h,用兔做试验,如用甘露醇加人造血,则阻断6h仍无脑水肿出现,但单纯用甘露醇或人造血,则不能控制丘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临床应用20%甘露醇,每公斤体重给10ml,允许阻断血流100min,所以动脉瘤破裂时,可将其输入及输出段动脉完全暂时夹闭,用甘露醇加人造血后做大脑中动脉早期血管重建术治疗脑梗死,可获得良好效果,入院时昏迷的病人可先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加脑室引流,经过这种处理后病人有反应,如呼之能应或压眶上神经有防御反应,即考虑手术,然而应用甘露醇增加血容量,使平均血压增高,也偶有使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其他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也对改善微循环有利。
(3)脑脊液引流:
脑动脉瘤出血后急性期在脑表面及脑内可有大量积血使颅内压增高,需做脑室引流等降低颅内压力,才能在手术时分离开脑组织进至动脉瘤,有的因小的血肿或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大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而出现意识障碍,需做紧急的脑室引流,脑动脉瘤出血后的慢性时期由于基底池等的粘连,也会引起脑积水,颅内压也可能正常,但病人的脑室扩大,同时出现反应迟钝等症状,行脑室引流会使情况改善。
烟雾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此病需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脑血管造影的改变多不难鉴别。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脑血管动脉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脑动脉血管瘤指的是颅内动脉瘤,病程隐匿,起病突然,一旦发病,死、残率极高,因而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是最危险的脑血管病之一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瘤形成的病因,概括有以下几种:先天: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后天:①动脉硬化;②感染;③创伤;④其他。如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烟雾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引起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多为老年,常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史。脑血管造影表现为动脉突然中断或呈不规则狭窄,一般无异常血管网出现。
2.脑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 对于烟雾病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与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相鉴别。脑血管造影可显示出动脉瘤或有增粗的供血动脉、成团的畸形血管和异常粗大的引流静脉,无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和侧支循环等现象。故可资鉴别。
巨大型脑动脉瘤如何治疗?
巨大型脑动脉瘤术前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神经影像学发现,脑侧支循环功能的估测等选择手术方式,如瘤颈夹闭、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载瘤动脉结扎伴或不伴颅内外动脉吻合术等。
1. 瘤颈夹闭:应作为巨大型脑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适合有适当瘤颈、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旁或床突上段、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叉处、椎动脉等。但是,由于瘤体巨大、瘤颈宽重要穿通支和脑动脉分支与动脉瘤关系密切,使瘤颈夹闭困难或不可能。大组病例报道直接手术成功率30%~80%。
手术入路的选择、术时暂时阻断脑动脉,应用“逆行性抽血”或瘤体切开取栓特种瘤夹应用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于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巨型动脉瘤,由于位置深在,载瘤动脉常被瘤体遮盖,术时难以达到控制载瘤动脉,因此更增加手术的难度,常需采用降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2.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适用于不能直接夹闭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和椎动脉瘤。动脉瘤切除后在颅内重建(端端或端侧吻合)脑动脉。
3.载瘤动脉阻断或动脉瘤孤立术伴或不伴颅内外动脉吻合:载瘤动脉近端阻断可降低动脉瘤内压力,促使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减少动脉瘤破裂出血。如载瘤动脉远端也参与供血,则需结扎载瘤动脉远、近端,称动脉瘤孤立术。
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致残率却排名第一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提醒大家: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赵海康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无症状表现这一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步入误区,常造成很多患者直至死亡都未查出是什么原因。”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如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到医院进行初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TCD,头颅CT,DSA及MRI等检测常能判断脑部是否有动脉瘤。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还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脑动脉瘤的救治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因为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80%左右,即使存活也将高度残疾。
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介入术
脑动脉瘤一旦在人体内破裂,病情是非常凶险的,需要尽快地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抢救,一般选择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患者伤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方式之一。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原则在于,对于没有发生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通过导丝介入的方式,防止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的脑动脉瘤。对于已经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来说,介入的原则在于栓塞动脉瘤,使之不再继续出血,让出血口消失。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或者使用支架或者球囊扩张术、密网内支架封堵等技术,使得动脉瘤出血被及时地制止,从而使得动脉瘤在脑内机化,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动脉瘤出现萎缩,甚至是消失,这不同于传统的手术开颅手术切除动脉瘤,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必受开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