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分析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分析

1、日光照射 紫外线因素,紫外线辐射是引起恶黑的主要因素,紫外线对dna的损害是很敏感的,并且可以导致全身免疫力下降,许多资料支持日照、紫外线的致病效应也有人认为日照致恶黑的论据不足,提出日光循环因子假说,认为日光照射使机体产生一种因子,伴随血液循环到其它部位,刺激黑素细胞产生恶变。这种假说尚待证实,但日照与紫外线引起恶黑产生的论点,还是为人们所承认。

2、种族遗传因素 美国白种人皮肤恶黑的发病率比黑人高,日本人的恶黑低于白种人,而澳大利亚人,尤其来自英国的凯尔特(celt)族人的恶黑发病率最高。人类患恶黑的病人中1%~6%有家族史多发性恶黑着有家族史的比例可高达阿44%,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greene收集34篇文献资料,共有家族性皮肤恶黑患者450例,分布在155个家族,平均每个家族有3例,最多的一个家族有15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发生在白种人身上。有67%的恶黑是在原有黑痣上发展的,家族性恶黑有日渐增多之势。流行病学资料亦显示白种人皮肤恶黑发病率明显高于有色人种。

3、原有色素痣的恶性变 60%的恶黑是由良性痣产生的,先天巨痣恶变率高达10%~30%,有人认为皮肤黑痣总数多于20个者,发生恶变的危险性高3倍。交界痣和混合痣中的交界成分可以恶变成黑瘤是众所周知的。交界痣主要是婴幼或儿童皮肤色素痣的表现型,青春期以前绝少恶变,青春期后大多交界痣都已转变成皮内痣,仅手掌、足底、阴囊、阴唇等少数部位在成人仍保持交界痣特性。因此这些痣潜在恶变的可能性最大。皮内痣一般认为是良性不发生恶变的,而现在皮内痣发生恶变也有报告。

4、内分泌因素 认为妊娠可以激发黑痣恶变,或促使已有的恶黑加剧而导致不良预后的看法由来已久。雌激素的增高与恶黑发生的关系尚无肯定性的结论,黑色素瘤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存在,表明它与恶黑的病变有一定的关系。黑色素的形成是由于黑素细胞内有一种含cu 2+ 的络氨酸酶,在其催化下络氨酸氧化而成黑色素。人体内的谷胱甘肽能间接的抑制络氨酸酶的活力,雌激素及黄体酮则能对抗谷胱甘肽的作用,而造成黑色素的生成增多,故认为内分泌与恶黑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5、创伤及慢性刺激因素 创伤、慢性刺激因素是诱发色素性皮损恶变的原因之一,如瘢痕癌的发生与慢性刺激和创伤的关系早已为人所知。用腐蚀、电烧灼等不彻底的刺激手段治疗良性痣而引起突然播散导致死亡的病例也有报道。至于创伤与恶黑的发生关系尚难完全肯定。

6、免疫因素 在恶黑病人中已测出对肿瘤细胞抗原的循环抗体,在恶黑患者之间,胞浆抗体有交叉反应,而抗胞膜抗体则特异性较强。在体内抗体与黑素瘤细胞结合在一起,肿瘤局限时,抗体水平最高,在发生转移前,抗体即明显下降或消失。恶黑的细胞免疫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早期恶黑患者中,其淋巴细胞对培养的自身肿瘤细胞有细 胞毒作用,发生转移后,细胞毒作用即被血清因子封闭。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反应可限制肿瘤的局部扩散,在体外已证实恶黑细胞的免疫吞噬现象,嗜黑素细胞不仅是对已杀死的肿瘤有清除作用,而且对肿瘤细胞尚有直接作用。

黑色素瘤疾病能被彻底治愈吗

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 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活检手术:

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中医治疗:

黑色素瘤患者由于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肾火衰退,故湿痰凝于经髓,结于肤表,症见胸腹满闷,纳谷不香,脉濡苔腻,肿块增大迅速,发痒陷痛,或破溃,渗流黄汁,黑色素瘤病人黑尿。临床常用消瘤丸、海藻玉壶汤、舒肝溃坚汤、桂枝茯苓丸等方加减。临床常用药有牛黄、山慈菇、生半夏、天南星、全瓜蒌、莱菔子、常山、皂角刺、刺猬皮、浙贝母、泽泻、白术、苦参、木通、车前子、猪苓、茵陈、白鲜皮、防己、抽葫芦、半边莲、生苡仁、佩兰、藿香、瞿麦、金钱草、石韦。

黑色素瘤会不会遗传给胎儿呢

任何肿瘤都没有必然的遗传性,所谓的遗传性,是指家中有肿瘤病史,那么得该肿瘤的几率可能相对其他人来说要高一些,平时要多注意相关的东西。目前临床上黑色毒瘤的病症相对发病率较低,但是恶性度却是比较大的,患者如果没有尽早治疗,死亡率较高,通常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决定其能否治愈的关键因素。

而该病的发生,多数都是由于患者的黑痣受到了外界的反复摩擦,或者是抓伤后而引起的病变疾病,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这也就是说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

但是对于恶性黑色素的疾病,和其他的癌症疾病是一样的,都具有遗传的因素但是却不会有传染性,若有家族成员有黑色素瘤病史,就要多加注意,平时多观察,勤体检做好防范黑色素瘤的工作,争取消灭在萌芽。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确诊。

建议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疼痛时,应当尽快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间。除此之外,患者的饮食应当以为清淡为主。

哪些人容易得黑色素瘤

哪些原因诱发黑色素瘤?

(1)黑色素瘤的病因为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2)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黑色素瘤的病因包括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3)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4)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5)免疫缺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这是黑色素瘤的病因之一。

哪些人容易得黑色素瘤? 除去经常接触上述诱发黑色素瘤病因的人群外,黑人或肤色暗深的人鲜患黑色素瘤,若发生亦以足、手掌发白处皮肤为主。多数学者认为黑色素瘤约近一半发生在已有的黑痣基础上。白发、蓝眼、苍白皮肤、白人易患。发育不良痣综合症,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患此症者周身布满大、扁、平、外形不整、菲薄、颜色不一的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在多数患者衍生恶性黑色素瘤。大型先天性痣,超过2cm者恶变危险性增高。

有些人有此综合症,但无遗传倾向者,亦应密切观察,警惕黑色素瘤的出现。可通过服用具有抗肿瘤功效的中药,如人参皂苷Rh2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黑色素瘤发病急肿瘤快速生长的效果。

黑色素瘤不同类型的不同护理

不同类型的黑色素瘤需要不同的护理,黑色素瘤属于消耗性疾病,在黑色素瘤病人中营养不均衡、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因此,增进食欲、加强营养对黑色素瘤病人的康复十分重要。黑色素瘤患者饮食护理原则还要根据不同治疗时期做出相对应的的措施。

黑色素瘤不同类型的不同护理

1、恶性雀斑样痣型

发生于颜面和颈部等暴露部位。原因是日光照射时的紫外线。首先出现雀斑,不久会变黑,经过几年、几十年,这种黑色斑上的一部分可出现硬结和小的肿瘤。高龄者易患,发生频率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3%~5%,最近有少许增加。在恶性黑色素瘤中是预后最好的,错过时机和进行简单的治疗,预后会不佳。

2、浅表播散型

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最初平坦,呈黑色、褐色或两者混合的颜色。有时一部分肿瘤可突出于皮肤。在日本发生频率在10%~15%(白色人种在40%以上)一般认为比恶性雀斑样痣型的预后要差,但与其他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比较,预后仍较好。易患年龄在50岁以上。

3、肢端雀斑样痣型

被称为肢端雀斑样痣型恶性黑色素瘤是日本人多发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频率在40%以上,好发部位脚底占近30%,除此之外,还可发生于手指中间、外阴部和手指下方等处。症状与恶性雀斑样痣型的几乎相同。从斑状开始,以后可发展为结节、溃疡,特别多发生于脚底,粗略一看很象章鱼的眼。但是因为周围有黑色的斑,如果仔细观察就可分辨。

4、结节型

可发生于全身各处转移迅速的癌。病变部位一开始呈半球状,山峰状、有茎状或扁平隆起状等。发生频率在40%以上,易患年龄在50岁以上。治疗方面不能有半分的犹豫,一般认为预后不好。

黑色素瘤病因有哪些

黑色素瘤病因有哪些?

黑色素瘤病因一:大气污染。氟里昂等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造成紫外线滤过不充分,有害的紫外线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携手共同作用于人体皮肤,造成黑素细胞异常表达,引发黑素瘤。

黑色素瘤病因二:免陷缺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寿命明显延长。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是黑色素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临床上老年人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很高。

黑色素瘤病因三:爱美之心作怪。许多人为了追求皮肤的洁嫩而大量使用化学类化妆品,造成化学性皮肤污染,甚至有人用化学腐蚀剂去除掉皮肤上的黑痣,结果适得其反,刺激了黑素细胞的过度增殖。

黑色素瘤病因四:卫生知识缺乏。对长在足部、会阴部等易受摩擦部位的黑痣未引起足够重视,凭其长期受到挤压与摩擦,终致其发生恶性转变。

黑色素瘤病因五:滥用雌激素类药物。研究发现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内有雌激素受体,因此,人们怀疑雌激素过量会刺激黑色素瘤的发生。

黑色素瘤真的会疼吗

专家说,当正常组织收到肿瘤的破坏和浸润,导致对邻近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和破坏,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液回流受阻,骨与骨膜受到浸润均可引起疼痛。

除此之外,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呢?具体详细情况看看专家怎么说!

1、恶病质:是特指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出现的极度消瘦、精神萎靡、体力虚衰。

2、发热: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繁多,如细菌、病毒的感染,结缔组织病,还有功能性发热。

3、恶性腔内积液:恶性腔内积液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在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并不少见,但如处理不当可致迅速恶化以致死亡。

可想而知,感染了黑色素瘤很疼。

黑色素瘤类型

①浅表扩展型,[2] 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70%,且瘤体可沿皮肤的浅层向外扩展生长,然后向皮肤深层浸润,医学上将瘤体向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深层浸润的阶段称之为“垂直发展期”,这种垂直发展易于肿瘤扩散;

②结节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人体表的任何一处,并以垂直发展、向皮下组织浸润为其主要特征。所以此型恶性黑色素瘤更易发生淋巴转移;

③肢端黑痣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10%,多发生在手掌、足底、甲床及黏膜等处,以易出现区域性淋巴转移为其主要特征;

④雀斑痣型,该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约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总数的5%。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自老年人面部早已长期存在的黑色雀斑,这类肿瘤可向四周扩散2-3厘米或者更大的范围;

⑤未分化型,这种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呈辐射状生长,转移的速度非常快。另外,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及预后情况与肿瘤浸润皮肤的层次密切相关,瘤体浸润得越深就越容易发生转移,预后也越差。

相关推荐

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原因了解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疾病与内分泌有关。从年龄上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数发生在青春期前。据报道:84%恶性黑色素瘤来自良性痣。 据专家分析,由于痣太

为什么会有黑色素瘤

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皮成黑色素细胞组成。肿瘤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层与基底细胞间排列,细胞产生色素后,通过树状突将黑色素颗粒输送到基底细胞和毛发内。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分型 1、浅表扩展型。约占70%,可见于体表任何地方。先沿体表浅层向外扩展,稍久方向纵深扩向皮肤深层,即所谓病之“垂直发展期”。 2、结节型。约占15%,也见于体表任何一处。

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哪几个类型

多数黑色素瘤分类系统将其分为四型:雀斑样恶性黑色素瘤:这型黑色素瘤发生于恶性雀斑浸润时,最常见于头颈部,好发于老年人,预后相对较好;表浅扩散性黑色素瘤:这型黑色素瘤呈侧向生长,发生于垂直浸润期之前,预后相对较好。见于年轻患者,位于间歇性接受部日光照射部位皮肤;皮肤结节性黑色素瘤:常表现为快速生长的色素性结节(偶尔为无色素性结节性黑色素瘤),可以出血或形成溃疡,这是侵袭性最强的一型黑色素瘤,常位于接受间歇性日光照射部位;肢端雀斑样黑色素瘤:这类黑色素瘤位于手掌、足底和甲下这些无毛发被覆的部位,常发现较晚,是

你知道黑色素瘤和黑痣的区别有哪些吗

你知道黑色素瘤和黑痣的区别有哪些吗? 黑色素瘤和黑痣相似度很像,有不少人把其给弄混了,所以今天癌症专家就给大家揭开这个及其相似病症,专家推荐---你知道黑色素瘤和黑痣的区别有哪些吗?癌症专家介绍如下: 黑色素瘤和黑痣区别一:颜色:普通痣通常是棕黄色、棕色或黑色,而恶性黑色素瘤会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黑色。其中,蓝色最为不祥,白色则提示肿瘤有自行性退变。结节型恶性黑色素瘤总是呈蓝黑色或灰色。 黑色素瘤和黑痣区别二:不对称性:普通痣两半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两半不对称。 黑色素瘤和黑痣区

引起黑色素瘤产生的病因

1、频繁刺激色素痣 黑色素瘤和痣有一定相关性,60%的恶性黑色素瘤是由色素痣恶变而来。 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 2、与内分泌有关 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 3、好发于良性痣 据报道:84%恶性黑色素瘤来自良性痣。据Wieeio报告,由于痣太小的缘故,许多病人患病初期都没有注意到。有人认为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 4、大气污染 氟里昂等有害物

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改变

1.浅表扩展型。约占70%,可见于体表任何地方。先沿体表浅层向外扩展,稍久方向纵深扩向皮肤深层,即所谓病之“垂直发展期”。 2.结节型。约占15%,也见于体表任何一处。以垂直发展为主,侵向皮下组织,易于发生淋巴转移,更较致命性。 3.肢端黑痣型。约占10%,多发生于手掌、足底、甲床及粘膜等处。 4.雀斑痣型。约占5%,发生自老年人面部已长期存的黑色雀斑。此型做水平方向生长,可向四周扩出2cm~3cm或更多。 5.辐射生长的未分型恶性黑色素瘤。 6.巨大毛痣恶变的恶性黑色素瘤。 7.口腔、阴道、肛门粘膜来源

黑色素瘤基础与临床的几种表现

黑色素瘤的基础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比如不典型(发育不良)痣或黑色素瘤家族史、光导致色素沉着的皮肤、不容易晒黑皮肤、红色头发人种、强的间断日光暴露、日晒伤、多发黑色素细胞痣等。基因/环境多种因素导致黑素瘤恶性转化。恶性转化的关键细胞通路:Rb通路、p53通路、PI3K/AKT通路、RAS/MAPK通路(20~30%NRAS突变,55~60%BRAF突变)。 恶性黑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皮肤黑素瘤表现为色素性皮损在

黑色素瘤多大啊?

病因: 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些研究资料提示,其发生与下列危险因素有关: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共同因素。 病理分级: 1.侵袭深度分级Clark(1969)在研究了黑瘤侵袭深度与预后的关系后,根据侵袭深度将黑瘤分为5级。分级越高预后越差。 Ⅰ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 Ⅱ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Ⅲ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网状层。 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V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皮下脂肪层。 2.垂直厚度分级Breslow(1970

恶性黑色素瘤的血会传染人吗

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这也就是说良性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最大根源,恶性黑色素瘤同其它癌症一样,只有遗传因素而没有传染性。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恶性黑色素瘤并不具有传染性,请广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及其家属放心,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就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技术是患者很好的选择,该技术也是现在最有希望彻底消除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是患者新的希望。 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的问世,使癌症治疗进入

黑色素瘤会遗传吗

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的比例是 8%~14%,所以大部分黑色素瘤是不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