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炎的偏方 山药半夏粥
治胃炎的偏方 山药半夏粥
材料:山药50克(研为细末),半夏15克,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半夏用温水淘去矾味,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约200毫升,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入山药末,再煎二三沸,粥成后加白砂糖适量,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有补脾益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中医治疗消化不良可信吗
一、中医药膳
材料:山楂、神曲、陈皮各5克,麦芽 30克,茯苓、法半夏、连翘各IO克,大米0.1公斤,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上述各种药物煎取药汁,然后将药汁与大米放锅内煮粥,粥熟后加入砂糖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此方对食积停滞、肉积不消者尤为适宜。
二、中医偏方
山楂(焦)300g、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0g、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莱菔子(炒)50g、麦芽(炒)50g。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155g制成大蜜丸,即得。
本品为灰棕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微酸、涩;或为棕色至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微酸、涩、甜。
口服,水丸一次6~9g,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各种消化不良、食积停滞、胸脯痞满、腹胀时痛、暖腐吞酸、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恶臭诸症。小儿疳积,营养障碍、心痞腹胀。
肠胃炎偏方
得慢性肠胃炎的人(民间偏方)有以下几点: (1)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如热量摄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办法补充。
(2)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可选用温和食谱,除去对胃肠粘膜产生不良刺激的因素,创造粘膜修复的条件。食物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烩与煨等。
(3)注意酸碱平衡。胃酸过多时,可多用牛奶、豆浆或带碱的馒头干以中和胃酸。
(4)吸烟会影响胃粘膜的血液供应以及胃粘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因此若有吸烟史应戒烟或少吸烟。 (5)平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肝病治疗偏方
许多乙肝患者因为病情长期得不到改善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实,大家不要沮丧,有些时候一些民间偏方对于乙肝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大家在平时还是要关注一些乙肝偏方,但是不要盲目使用。
盲目使用偏方秘籍治疗乙肝险些要了性命
民间偏方治疗乙肝效果好吗?
在我国的民间的确流传着一些治疗乙肝的偏方,但是对此要抱着慎重的态度,有些患者认为白茅根能治好乙肝。另外还有一些人认为岗松茶、田基黄粥、泥鳅粉也能治乙肝,但是这些都是没用科学论证的,更没任何专家和学者去做实验。虽然白茅根和一些中草药具有温中益气、祛风行气、通淋利尿、解毒的功效。但是并不能彻底治疗乙肝。
可见,虽然流传着不少乙肝治疗偏方,但是这些偏方往往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很难说,如果只是采用这些偏方进行治疗,很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等现象,因此应以正规治疗为主。
有一些偏方可能或许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彻底治愈乙肝是不太现实的。之所以有人青睐治疗乙肝的民间偏方,大部分是由于听了虚假的宣传。偏方是否可靠,现在还不得而知。临床上,经常见到有很多由于胡乱使用偏方而导致病情加重恶化的,偏方中可能会含有对肝脏不利的药物成分,长期使用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更加重病情的发展。如果得了乙肝,最好的方法就是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治疗。
治疗乙肝的食疗偏方
1、食用蒲公英粥: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用量:3~5天为一疗程。
2、食用茯苓粥:做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功效:起到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这种食疗法可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神的乙肝患者。
3、患者可食用栀子粥: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用法:每日2次。用量:2~3天为一疗程,功效:清热泻火。可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患者。
4、食用冬虫夏草:做法一:将冬虫夏草可以直接碾碎服用或炒至60度碾碎,用法:每日5-15克。做法二:虫草顿鸡,做法:虫草3-6枚,洗净,鸡去内脏置于锅中加水淹没全鸡,然后放在火上清炖,肉软时将虫草插入食道、胸部,放入调料,旺火烧熟即可,功效:具有调节乙型肝炎病人免疫能力,乙肝抗病毒治疗,抗纤维化,调整白蛋白比例及一定的降酶作用。
治疗乙肝的中医药方
1、柴胡解毒汤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尿渗湿。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各10克,茵陈18克,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各15克。
主治:胁痛,厌油腻。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2、迁肝方
功效:疏肝和胃,清热化痰。
组成: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
主治:迁延性肝炎。
用法:上药用水800毫升,慢火煎取300毫升,滤出。渣再入水600毫升,慢火煎取200毫升,两煎合在一起。每日1剂,早晚饭前分服。
3、清肝解毒方
功效:舒肝清热,养血柔肝。
组成:柴胡9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半夏9克,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先下),板蓝根15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蚤休9克,蒲公英30克。
主治:乙型肝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疏肝汤
功效:疏肝和络,活血祛淤,清热祛湿。
组成:制厚朴3克,妙枳壳4克,龙胆草9克,制香附9克,黑山栀9克,炒川芎4.5克,大腹皮9克,五灵脂9克,木贼草9克,陈香橼皮9克。
主治:胁痛。二胁掣痛,脘长映背,溲黄,苔腻,脉细。
用法:水煎服。
治疗慢性宫颈炎的四个小偏方
偏方一、糯米小米粥
小米或糯米粥都可以。糯米小米粥都能很好的帮助治疗宫颈炎哦。效果还不错,可以试试。在此,提醒大家:如果血糖高的人就不太适合吃糯米粥,小米粥养胃去湿,此方对慢性宫颈炎尤其管用。
偏方二、中药治肾虚型宫颈炎
配方:熟地12克,山萸肉10克,山药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枸杞子12克。若带下量多,加芡实15克,乌贼骨10克固涩止带。
偏方三、食物中药结合治宫颈炎
将车前草、猪小肚洗净,小肚切成小块,加水、少量盐,炖半小时即可,饮汤吃猪肚。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偏方四、用草药熏洗
野菊花、紫花地丁、半枝莲、丝瓜络三十克。将几味药同煎,熏洗阴部,每日1次,7日为1疗程。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的功效,可用于湿热型子宫颈炎。
得了膀胱炎怎么吃
辅助治疗膀胱炎偏方一
芦荟汁:取新鲜芦荟叶片,洗净后绞汁去渣取汁,用的时候每次取一汤匙用开水充饮即可。经常食用能够起到消炎利尿的功效,对膀胱炎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辅助治疗膀胱炎偏方二
芦荟瓜子饮:取新鲜芦荟叶片,洗净后挤汁6-7汤匙加入淡瓜子仁后稍炖温即可。每天饭前用开水冲服1汤匙,1天2次能够起到消炎利尿的功效,对膀胱炎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辅助治疗膀胱炎偏方三
得了膀胱炎怎么吃才有助于治疗?大麦粥:大麦米50克研碎用水煮成粥后,加入红糖适量搅匀即可。大麦具有健脾消食、除热止渴、下气利水的功效,因此大麦粥可以较好的辅助治膀胱炎。
辅助治疗膀胱炎偏方四
银花公英汤:取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石苇、金楼根、土牛膝、山栀子各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利尿凉血的功效,有小便频,灼热刺痛等症状的患者可以用此方来辅助治膀胱炎,效果较好。
辅助治疗膀胱炎偏方五
荷叶枣树皮汤:取荷叶12g、枣树皮12g、豆肢12克、半夏6g、枳壳6g、没药6克,通草3克,醋10克(冲服)。以上药物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即可。对治膀胱炎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支气管炎的食疗偏方
缓解老人支气管炎的食疗偏方有哪些?根据中医“治病求本”和“冬病夏治”的理论,老年支气管炎在夏季进行适当的药膳调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虫草炖老鸭:取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可补体内虚损、益肺肾、止咳喘。黄芪乌骨鸡:取黄芪30克,乌骨鸡半只。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切半只,再切块,放沙锅中与黄芪共炖,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作3次食用。连食1个月左右。可起到益气养肺、滋肾养血、固表防感冒的作用。
缓解老人支气管炎的食疗偏方有哪些?支气管炎的饮食可谓丰富多样,例如补肾胡桃泥:取紫衣胡桃1个,每晚临睡前细嚼后服下,长期服用有补肾养血、润肺纳气作用。适宜于肾虚的老年支气管炎患者食用,常服有效。人参蛤蚧粥: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
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人参粉搅匀,趁热服。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年支气管炎病人。姜汁牛肺糯米饭是支气管炎的饮食方法之一:牛肺200克,生姜汁15毫升,糯米适量。牛肺切块,加糯米,用小火焖熟,起锅时加生姜汁即成。食之有祛痰、补肺、暖胃的作用,对老年寒咳日久、痰多清稀者有效。山萸肉粥:怀山药30~60克,山萸肉20克,粳米100克。将怀山药、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日服l~2次,有补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老年支气管炎病人食用。
中医小偏方治疗萎缩性胃窦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半生理”性的疾病,一般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是中医的一些偏方可以缓解这些常见的胃部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 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偏方:
偏方(一)
「方名」益中活血汤。
「辩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二)
「方名」疏肝健胃汤。
「辩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三)
「方名」疏肝和胃汤。
「辩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小提示:以上的三个偏方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的要看胃部的不同情况,如果严重的话应该及早就医。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黄芪党参粥:黄芪、党参、山药、半夏、白糖、粳米。黄芪、党参、半夏煎汁去渣代水,与山药、粳米同煮为粥,加入适量白糖,连服数月有补益脾肺之功。适用于稳定期肺脾气虚者。这是常见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
2、百合麦冬粥:鲜百合,麦门冬,粳米。加水煮成粥,食时加适量冰糖。这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方法适用于稳定期肺肾阴虚者。
3、苏子粥:苏子 (捣成泥)、陈皮 (切碎)、粳米,红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早晚温服。适用于急性加重期及慢性迁延期咳嗽气喘、痰多纳呆、便秘的病人。
婴儿干呕 各种方法治愈干呕
辨证方
1、寒证
缪仲淳:神效沉香丸,又名聚宝丸,治男子翻胃呕吐,饮食不通。此是胃脘寒痰结阻,诸医无效,屡试神验。
真沉香6克 真麝香2.4克 血竭4.5克 郛香4.5克 缩砂仁6克 木香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1.5克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大,用辰砂4.5克为衣,烧酒磨服。
2、热证
张仲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6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9克(去心) 人参9克 甘草6克(炙) 粳米4.5克
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200毫升,日3服。
3、虚证
龚廷贤:六君子汤,治久病胃虚呕吐。
人参(去芦) 白术(去芦) 茯苓(去皮) 白芍(炒) 山药(炒) 当归各3克 藿香 砂仁各1.5克 莲肉10粒 乌梅1个 半夏(姜汁炒) 陈皮各2.4克 甘草1克 炒米100粒
上锉1剂。生姜3片,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食疗方
陈直:羊血方,治老人脾胃气弱,干呕不能下食。(虚证)
羊血500克(鲜者,面浆作片) 葱白1握 白面120克(擀切)
上煮血令熟,渐食之,三五服,极有验。
《寿亲养老新书》卷一
云川道人:柿饼饭,治反胃神方。(虚证)
柿饼切细,杂于饭内,同蒸食,不用水,亦勿以他药杂之,久服自愈。
《绛囊撮要》
云川道人:反胃简易方。(寒证)
甘蔗汁2碗,姜汁1碗,和匀温热,随意饮之,每日3次,则吐自止。
张锡纯:薯蓣半夏粥,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虚证)
生山药30克(轧细) 清半夏30克
上2味,先将半夏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不使分毫有矾味,用做饭小锅煎取清汤约两杯半,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热者,以柿霜代沙糖;凉者,用粥送服干姜细末1.5克。
治疗胃下垂最好的药
茱萸党参治胃下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化湿。主治胃下垂。
【处方组成】吴茱萸、党参、桂枝克12克,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克10克,干姜20克,旋覆花15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0例中,结果:治疗15~49日,痊程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胃治垂均在髂嵴连线下>14厘米),总有效率为93.3%。
潞党参黄芪治胃下垂
【功能主治】升清降浊,益脾强胃。主治胃下垂。
【偏方组成】潞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须20克,肉桂6克,柴胡15克,绿升麻6克,炒白术15克,炒枳实10克,鸡内金6克,桔梗10克,旋覆花(布包)10克,黄连3克,蒲公英10克,怀山药30克,陈皮6克,白云苓10克,谷、麦芽山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饭前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崔某,男,59 岁,工人。患胃治垂10年余,曾经x线钡餐检查,胃下端位于髂嵴间线以下4.6cm。上腹素感坠胀不适,每进食后脘胀脘痛,嗳气恶心,腹满肠鸣幽幽,大便时溏时秘。形体瘦长程弱,立位时剑突下压痛明显,肠镜检查无异常,胃镜检查伴浅表性胃炎。脉弦数,苔薄黄,舌红有瘀斑。证属中气虚陷,痰食内停。用此方加减共服85剂,诸症悉退,复查X线,胃下端低于两髂嵴水平线下2cm,胃壁软,蠕动对称。再以前方配丸续服,以巩固疗效。
仙人球煮肉治胃下垂
【功能主治】主治胃下垂。
【偏方组成】鲜仙人球60克,瘦猪肉50克。
【用法用量】先将瘦猪肉剁碎制成肉饼后,与仙人球一起煮熟,晚上睡前顿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胃治垂患者46例,均获治愈。其中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20例,2个疗程治愈者23例,3个疗程治愈者3例。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唇炎日用小偏方
唇炎偏方一、中医唇风饮
薄荷6克,连翘12克,防风9克,芥穗9克,焦栀9克,黄芩9克,生石膏9克,当归9克,滑石9克,白术9克,白芍6克,苡仁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具有散风,清热,除湿的功效。
唇炎偏方二、新鲜番茄汁
用两个不太生的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含在口中两分钟后吐出,重复三次再用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一次,约三天,唇炎便会消失。
唇炎偏方三、养血祛风汤
生地l0g,当归l0g,赤芍l0g,丹皮l0g,白鲜皮l0g,乌梢蛇l0g,玄参l0g,紫草l0g,陈皮l0g,蝉蜕5g,甘草6g,上药加水500ml,煮取300ml,分2次服,日1剂。适应于慢性唇炎,虚风燥证。
唇炎偏方四、养阴清燥汤
玉生15克,山药15克,生地15克,粉丹皮9克,麦冬9克,女贞子15克,首乌15克,莲子芯9克,栀子9克,黄芩9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具有清心降火,养阴润燥的功效。
唇炎偏方五、鸡蛋黄
将半打鸡蛋用滚水烚熟,去壳及去蛋白后将6个蛋黄放於乾锅内,先用慢火煎去水分,再用猛火将蛋黄烧至焦黑出油,将油用小瓶储起,待冷后涂於患处,每日涂三次。
治疗上火口臭三偏方
偏方一:
口臭多为牙龈肿痛、溃烂出血或流脓、口腔生疮引起的,多伴有口干,喜欢喝冷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配方:当归12克,黄连、生地黄、牡丹皮、陈皮、枳实各10克,升麻6克,生石膏30克,生大黄10克(后下),每日一剂,水煎服。
偏方二:
如果咳黏稠黄痰、浓痰,还发出难闻的腥臭味,伴有胸闷气短,发热、咽干,舌红苔黄腻,此类为肺热引起的口臭。
配方:地骨皮、桑白皮、桔梗、瓜蒌、黄芩、枳实、杏仁、陈皮、茯苓、胆南星、清半夏各10克,鲜芦根3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偏方三:
若口腔中伴有酸臭味,食欲减弱,食后腹胀不适,暖气吞酸,舌苔厚腻而黄,脉滑,此为饮食不节引起的口臭。
配方:山楂、神曲、炒莱菔子各15克,半夏、茯苓、陈皮、连翘、鸡内金、枳实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男人老是呕吐什么病因
胃炎,咽炎,咽喉炎,严重胃病,胃溃疡,高烧,都能造成男人老是呕吐.
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
证治分类
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2、食滞内停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中医治疗胃炎偏方
潞党参白术治胃炎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清热活血。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
【偏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白茯苓10克,甘草10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木香6克,旋覆花10克,川楝子10克,蒲公英15克,徐长卿10克,神曲10克,莪术10克,乳香6克,佛手15克,冬瓜皮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连服3周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施某,女,45 岁,农民。上腹部隐痛、闷胀、嗳气时轻时重5年,经反复治疗效不显,近1周来,疼痛加重而就诊。经诊:脉涩,苔薄芪,舌淡红,边有齿印及瘀点,上腹隐隐作痛,食后尤甚,并伴饱胀、嗳气,胃脘有压痛。胃镜示弥漫性胃粘膜表面呈红白相间和部分斑状改变,线胃片示胃下缘在髂嵴间线下1.5cm,B超查胆壁稍粗欠光。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并症。先后服此方21剂,诸症消除,并以积实每日20克泡茶频服1个月以善后。1年后经胃镜及x线复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胃疼未发。
龙胆草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敛阴生津。主治幽门弯曲菌相关性胃炎。
【偏方组成】龙胆草3克,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0~15克,乌梅、甘草各6~10克,全当归、杭白芍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1例,治疗3月后,治愈(胃镜复查有改善,活检标本示幽门弯曲菌阴性,临床症状基本缓解)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
柴胡枳实治胃炎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行气消积。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柴胡、枳实、炙甘草、厚朴各10克,白芍、乌梅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治疗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其3年中西药治疗不能缓解。后服此方5剂,诸症减轻。前方加丹参、红花各15克,服药后症状悉减。前方继服3个月巩固疗效。半年后复查胃镜为轻度浅表性胃炎。
马齿苋蒲公英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肠炎。
【偏方组成】马齿苋30克,黄岑15克,蒲公英20克,藿香、川连各10克,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1剂。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87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2~3剂痊愈者32例;4~5剂痊愈者28例;6~7剂痊愈者20例;8~10剂痊愈者7例。
五味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五味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3克,每日3次。20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王某,女,35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经服吗叮林、胃复安,仍感胃脘胀满不适。遂给予五味子3克研末冲服,每日3次。服药10余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20余天,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再服用1个疗程。胃镜检查,病变显著减轻。
车前子治胃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偏方组成】炒车前子适量。
【用法用量】研末装瓶,每顿饭前服4.5克。
【宜忌】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例验证】用上药治疗急性胃炎患者35例,其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有效2例;慢性胃炎患者45例,其中痊愈1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溃疡病患者33例,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
百合潞党参治胃炎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益胃滋萎。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偏方组成】潞党参30克,炒白术10克,白云苓10克,百合30克,怀山药30克,肉苁蓉10克,陈皮6克,砂仁6克,佛手10克,石斛10克,生地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蒲公英10克,川楝子6克,丹参10克,莪术10克,神曲10克,焙鸡内金6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加减】痛甚者,加五灵脂10克;脘腹胀甚,加莱菔子15克;嗳气频频者,加旋覆花10克;腹泻者,暂减肉苁蓉。
【病例验证】王某,男,69 岁,农民。上腹疼痛伴食后脘腹阻胀,反复发作10余年,经中西药久治无效。半年前经胃镜及活组织螵理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服快胃片、温胃舒、养胃舒、三九胃泰及胃必治等,脘痛及食后胀满、暖气始终不减。诊脉细涩,苔少而微剥,舌质黯红、消瘦、乏力,大便时溏时结。从萎缩性胃炎以益胃滋萎汤治之。先后共服本方82剂,复查胃镜,粘膜组织改变减轻,病变范围缩小,苔舌已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再以原方制丸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2 年,病例复发。
竹茹芦根治胃炎
【功能主治】轻清凉润,理气止痛。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偏热者。其特征是: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胃无大热,服清胃散太过者。
【偏方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克,石斛10克,麦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饭前温服。每周服5剂。
【加减】胃脘痛甚者,重用芍药(30~60克)、甘草,加元胡15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儿茶10克、瓦楞子粉15克,去石斛;口渴者,加生石膏15克,渴止即去之;便干者,加全瓜蒌20~30克;呕吐者,加生姜10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69例,随访1年,其中痊愈43例,好转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2%。
佩兰延胡索治胃炎
【功能主治】芳香解郁,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胃神经官能症。
【偏方组成】佩兰10克,普洱茶5克,延胡索10克,素馨花12克,厚朴5克,克甘草5克。
【用法用量】先将水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煮煎。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20分钟,合得药液300毫升左右为宜。每天服1剂,分2次空腹温服。7~10天为1疗程。
【加减】如痛甚者,可加白芍15克、广木香6克;并胁肋胀痛者,加炒麦芽15克、郁金12克;吐酸嗳气者,加淡鱼骨15克、佛手花10克;纳食不馨者,加炒谷芽巧克、鸡内金10克。
【病例验证】张某,女,41 岁,工人。两年多来每逢饭后均感胃痛,上腹中部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嗳气,吐酸或食后饱胀难耐。每因情绪波动程病情加剧。两个月前曾住院治疗,经B型超声波和纤维胃镜等检查,肝、胆、脾、胃等脏器均未发现异常器质性病变,遂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经服中西药治疗1个多月,症状无明显改善程出院转门诊治疗。来诊时,胃脘胀痛,嗳气频频,胸闷太息,时有干呕,胃纳呆滞,口干不欲多饮,睡眠欠佳,大便量少,舌质偏红,苔白厚腻微黄,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湿阻中焦。用此方连服4个疗程程愈,随访2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