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两种主要检查方法
高血压的两种主要检查方法
1、血液检查
通过这项检查的积极采用,高血压患者是可以有效的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科学的判断的。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有一定依据的,通常血压变化会引起血液中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
2、尿常规检查
这个检查方法对患者取得可靠的诊断结果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关键的尿常规检查,这对判断高血压的病情发展情况是很重要的,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在良性肾硬化者如24小时尿蛋白在1g以上时提示预后差红细胞和管型,也可增多管型主要是透明和颗粒者。
高血压的检查
一、确定有无高血压:测量血压升高应连续数日多次测血压,有两次以上血压升高,方可谓高血压。
二、鉴别高血压的原因:凡遇到高血压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系统检查,以排除症状性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分型,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尚有利于治疗时正确选择药物,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应作为高血压病病人的常规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无异常,但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Coombs试验阴性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伴畸形红细胞,血红蛋白高者血液粘度增加,易有血栓形成并发症(包括脑梗塞)和左心室肥大。
2、尿常规:早期病人尿常规正常,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尿比重逐渐下降,可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偶见管型,随肾病变进展,尿蛋白量增多,在良性肾硬化者如24小时尿蛋白在1g以上时,提示预后差,红细胞和管型也可增多,管型主要是透明和颗粒者。
3、肾功能:多采用血尿素氮和肌酐来估计肾功能,早期病人检查并无异常,肾实质受损到一定程度可开始升高,成人肌酐>114.3μmol/L,老年人和妊娠者>91.5μmol/L时提示有肾损害,酚红排泄试验,尿素廓清率,内生肌酐廓清率等可低于正常。
4、胸部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有左室增大,有左心衰竭时左室增大更明显,全心衰竭时则可左右心室都增大,并有肺淤血征象,肺水肿时则见肺间明显充血,呈蝴蝶形模糊阴影,应常规摄片检查,以便前后检查时比较。
5、心电图:左心室肥厚时心电图可显示左心室肥大或兼有劳损,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差不大,假阴性为 68%~77%,假阳性4%~6%,可见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不很高,由于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左房舒张期负荷增加,心电图可出现P波增宽,切凹,Pv1的终末电势负值增大等,上述表现甚至可出现在心电图发现左心室肥大之前,可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
6、超声心动图:目前认为,和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比较,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左心室肥厚最敏感,可靠的手段,可在二维超声定位基础上记录M型超声曲线或直接从二维图进行测量,室间隔和(或)或心室后壁厚度>13mm者为左室肥厚,高血压病时左心室肥大多是对称性的,但有1/3左右以室间隔肥厚为主(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比>1.3),室间隔肥厚常上端先出现,提示高血压时最先影响左室流出道,超声心动图尚可观察其它心脏腔室,瓣膜和主动脉根部的情况并可作心功能检测,左室肥厚早期虽然心脏的整体功能如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仍属正常,但已有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顺应性的减退,如心肌收缩最大速率 (Vmax)下降,等容舒张期延长,二尖瓣开放延迟等,在出现左心衰竭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七)眼底检查: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见下列的眼底变化:
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
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
Ⅱ级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
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
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八)其他检查:病人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及载脂蛋白A-Ⅰ的降低,亦常有血糖增高和高尿酸血症,部分病人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升高。
高血压要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主要指血常规、血脂、血糖及血钙、血尿酸的测定等内容。对血压持续升高的病人来说,通过血液检查,若是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增高,血粘度增加,则应提示患者应重视防治,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定期检测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对血糖持续升高者,就应考虑有并发的可能。如发现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异常增高,则应想到是否与有关。
2.尿液及肾功能检查:随着病情发展,肾小动脉会发生持续痉挛,引起肾脏器质性病变。因此,病人应定期做尿常规检验和肾功能测定。
3.心脏功能检查:通过心电图检查即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左室肥大及心肌缺血情况。若怀疑患者心脏左室扩大或左空间隔及室壁增厚,则可做超声心动图加以观察。
4.胸部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心脏增大程度,常需定期拍摄胸片。例如,有的病人在早期仅发现在室边缘较饱满或心主壁略有增厚,尔后多次复查,发现左室、右房明显扩大,则表明变有所发展,且有可能发生性。如果胸片见肺瘀血等改变,那就提示患者有发展为的危险性。
5.眼底检查: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眼底视网膜血管会发生某些病理改变。通常对早期病人作眼底检查可以发现小动脉痉挛性收缩,病情较重者可见到血管反光增强,管径不规则,且有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血管硬化可是银丝状。一些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眼底小血管还可呈现出血、渗出,甚至见到视乳头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视神经萎缩及视力下降等病变。由此可见,眼底检查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防治措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血压的检查
可帮助判断高血压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状态。
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眼底、动态血压监测等。
可根据需要和条件进一步检查眼底以及颈动脉超声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断血压升高的严重程度,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监测清晨血压,指导降压治疗以及评价降压药物疗效。
孕妇常规检查时间表
第一次产检:
孕12周,主要检查孕期营养监测、B超、心电图、MDI分泌物等;
第二次产检:
孕16~20周,主要检查尿常规、血糖、血钙、血脂、丙肝抗体、梅毒反应素、HIV抗体、优生四项以及微量元素;
第三次产检:
孕20~24周,主要检查妊娠期高血压预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糖筛)、大畸形筛查;
第四次产检:
孕28~30周,主要检查B超、尿常规、血常规;
第五次产检:
孕32~34周,主要检查尿常规、血常规;
第六次产检:
孕36周,主要检查胎心监护;
第七次产检:
孕37周,主要检查胎心监护、彩超、血常规、尿常规;
第八次产检:
孕38周,主要检查胎心监护;
第九次产检:
孕39周,主要检查胎心监护;
第十次产检:
孕40周,主要检查胎心监护、血常规、B超、血凝四项、尿常规、心电图。
高血压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检查血糖
合并糖尿病时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并且应该首先选择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检查措施有哪些
尿常规检查:
这对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具有很大的价值,是患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高血压检查措施。高血压可能是由肾病引起,该项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是否是由肾脏疾病引起,并检查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则应考虑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若发现尿糖,则需进一步查血糖,以判断是否患糖尿病。
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这项检查我们可以准确的判断血压升高的过程中是否已经对患者的肾脏形成了健康威胁。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液粘稠度、电解质等,帮助明确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眼底检查:
这项检查措施的意义很大,对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都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眼底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动脉病损情况,以便对高血压进行分级,例如视网膜小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表示小动脉中度受损;视网膜出血或渗血,或发生视乳头水肿,表示血管损伤程度严重。
高血压的医学定义是什么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成年人在非同一日连续测量血压3次以上,结果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18.72/12.3千帕)者就可诊断为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查不到病因的高血压,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为此种类型;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已知其他疾病引起的,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本病患病率较高,且易引起心、脑、肾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