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一).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二).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脑出血常识
1. 什么是脑出血
我们常说的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因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或称脑送血。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10%-20%,据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每年l0万人中约有24人首次发生脑出血。本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关系最为密切,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者约占95%。此外,少数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以外的其他病因所引起,又称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称为原发性脑出血,其他原因(如外伤、血液病等)所致的脑出血,则称之为继发性脑出血。 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王利
2.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与高血压有关的脑出血,和非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高血压病是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者约占95%。高血压是怎么造成脑出血的呢?围绕着该问题已做过大量研究,有许多的说法,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微动脉瘤学说。其形成机制如下:由于长期高血压,血管承受较大的冲击、血流切应力长期作用于脑动脉内膜表面,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通透性增加,血压的被动造成湍流,并在动脉分又部和狭窄后的扩张部出现涡流,导致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内的穿通动脉中可形成微型动脉瘤。据研究,微型动脉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主要分布于供应基底节的纹状动脉及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的动脉(其直径100微米一300微米)。微型动脉瘤的产生,是在高血压的持续作用下,导致动脉管壁本身结构改变,动脉壁的强度和弹性降低,引起血管壁薄弱部位向外隆起,而形成囊状的微型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微型动脉瘤的破裂而造成脑出血。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动脉淀粉佯变性、脑瘤卒中、血被病、脑外伤等多种原因。脑血管畸形是较常见的原因,也是年轻人发生脑出血主要原因之一,约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4。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多见,这些血管形态走行极不规则,常有节段性扩张、弹力纤维不连续、平滑肌发育不良,甚至完全由纤维组织所代替,所以容易破型出血。脑动脉淀粉样变性,为自发性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脑出血的5%-10%,是由于血管壁间质的淀粉祥变性,血管壁变脆弱所造成的G其他如脑瘤卒中、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真菌性脑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性脑动脉炎、脑外伤等均可造成脑出血,约占l0%。
3.哪些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病有关系7
引起脑出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血压是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其中收缩压尤为重要。随着收缩压的增高,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体力、精神话动紧张时,血压进一步升高,当压力超过了血管承受的能力,则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据报道,约有70%-80%的脑出血是由高血压所致。
(2)A型性格,就是所说的躁脾气。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生脑出血,比其他性格的人防出血的发病率高4倍。有这种性格的人,具有强烈的求成、速达欲望,目标过高,热衷于竞争,有时间紧迫感,过于好胜,说话与行动节奏快,整天处于紧张状态,脾气急躁。由于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荼酚胺分泌增加,脉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反应强烈,致使血压升高,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
(3)肥胖可通过血压因素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生。研究证实,体重增加血压亦增高。降低体重可减少息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每降低体重1公斤*就使收缩压降低0.3千帕(2.2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2千帕(1.5毫米汞柱)。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9倍。
(4)食盐过量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从而增加脑出血的机会。食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长期多食则有害。有一部,分人爱吃咸味较重的食物,这是不良嗜好。研究证实,食盐对血管壁有直接损害作用,可增加血管的敏感性,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易于发生脑出血。
(5)其他,如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性交、便秘、脑力紧张活动等,均是脑出血的促发因素。
4 .脑出血急性期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预防各种并发症,使病人顺利度过急性期。处理原则如下:
外科治疗: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或者有偏瘫,昏迷等情况时应行手术治疗在早期手术治疗清除血肿,以抢救患者生命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在术后及不需要手术的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最好就近治疗。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的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较好,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和防止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过多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3)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对清醒且无呕吐者,可试进梳食;意识不清者,3—5日后病情较平稳可鼻饲;有呕吐的病人应禁食;经静脉补充营养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防止病加剧。
(4)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或甘油制剂。急性期主张静脉给药,以避免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具体用法,由医生视病情而定。
(5)调整血压:原则上降压不宜过低、过快,血压一般保持在20/12千帕(150/90毫米汞注)左右为宜。
(6)防治并发症;昏述病人常发生肺部感染,不翻身容易发生裖疮及关节强宜。对于重病人,早期给予抗生素以预防肺部感染。如有感染发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注怠病人口腔清洁,随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定时更换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等。
(7)用止血药:常用止血敏,6-氨基已酸、抑肽酶、环甲氨酸等。
5.怎样预防脑出血的复发?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度兴奋、激动、便秘、酗酒是脑出血的常见诱因。因此,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和诱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对预防脑出血的再发生,对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接受治疗者可降低50%左右。具体措施是:
(1)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安全理想水平,收缩压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下。
(2)少食含胆固醉高的食物,食量适度,可少量饮酒,忌烟,防止过胖。
(3)生活规律化,心胸要宽阔,防止情绪激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性脑病或有出血倾向时,均应及时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
(5)严重的咳嗽、便秘和性交活动可使脑出血再发,不可忽视。
(6)锻炼瘫痪肢体不可过急过早,更不能过于剧烈和粗暴。
脑出血怎么急救
1、保持呼吸通畅
如果家中有人发生了脑溢血,最初5分钟的急救以及紧急呼叫120至关重要,而保持呼吸通畅是急救要点。要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2、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如果患者清醒,要尽量安慰患者使其情绪平稳,不要过于躁动。如果患者昏迷,不要大声叫喊或猛烈摇动昏迷者,要将其平卧,头部转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就能流出口腔,防止窒息。
3、严防舌头咬伤及窒息
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如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舌被咬伤。
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可以让血压较高且神志清醒的脑溢血者口服控制血压、保护心脏的药物。
胃溃疡出血急救原则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解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与抢救无关的检查,均应延缓进行。注意保暖,必要时可采取头低位,以增加脑的血液供应。有焦虑或烦躁不安时,可肌注镇静剂。
(2)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小便量及一般情况。出血较多的患者,每0.5-1小时测量血压一次,每4-6小时查红细胞、血色素。
(3)血压偏低或休克时应予吸氧。
(4)出血期间一般不宜禁食,因食物可抑制胃的饥饿收缩使血液凝固,其次可中和胃酸,供给营养。应给予少量多次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蛋汤、肉汤等。如有恶心、呕吐可暂停饮食,待呕吐停止,即可恢复饮食。
(5)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输血的指征为:①收缩压低于12kpa(90毫米汞柱):②脉搏120次/分以上;③血色素7克以下;④有休克体征。出血量在300毫升以下时机体可自身代偿,一般不必输血和输液;出血量在300?600毫升时,通过输液可以纠正血压,可以不输血;出血量在600毫升以上要尽快补充血容量。符合以上输血指征,输血宜早不宜迟。输血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次输血300一400毫升,如血色素无回升,可再次输血。输血既可纠正休克,提高血色素还有止血作用。
(6)及时应用止血疗法。止血措施除开输血外,还有应用止血药。常用的各种止血药如维生素kl、止血敏、止血芳酸等,也可用甲氰眯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洛赛克等抑酸针剂止血,口服凝血酶或注射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等,亦可口服云南白药等中药止血,还可采用冰盐水洗胃等措施。
(7)在治疗溃疡病大出血过程中,必须注意检查和处理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大出血后,血钾、血钠丢失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同时也容易引起酸中毒。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和纠正。
(8)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保护心、脑、肾重要脏器的功能。大出血后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若未及时纠正,可影响心、脑、肾功能,如长时间休克可出现无尿,甚至肾功能衰竭。此时应在积极补液的基础上静滴20%甘露醇100毫升,以达到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毫升。
(9)积极治疗溃疡病,预防最主要。
(10)若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控制出血者,应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脑出血急救方法
有人把脑出血比喻为人脑内的一次“地震”。如未及时得到救治,可在数小时内死亡。然而,在日常的救护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病人家属采取了极其错误的做法,结果使病人的病情立即加重、恶化,甚至死亡。如为了弄醒病人,家属猛烈拍打其肩膀,摇动其头部;随意翻转、搬动、拖拉病人;在病人耳边高声呼叫其名字或失声痛哭等。以上做法只会使已破裂的大脑血管裂口增大,出血量增加,脑压升高,病情必然迅速恶化。因此,对脑出血病人,应当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首先,病人家属应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切勿大声叫喊、哭闹或随意搬运或颠簸病人,病人周围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光,减少声音的刺激。同时,应专人看管,以免因躁动而坠床。
其次,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枕后不放枕头。将病人领口解开,用纱布包住病人舌头拉出,及时清除口腔内的粘液、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然后,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前额,以利止血和降低颅内压;搬运病人动作要轻。途中仍需不断清除病人口腔内分泌物、痰液和其他异物,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脑出血多久康复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类疾病,具有治疗难,病情易反复的特性。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手术。但是,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也十分关键,康复疗养的好坏对疾病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如下: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人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低钠血症,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颅脑损伤急救原则
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疗,通常要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威胁病人生命的伤情及症状,处理的原则,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术,建立静脉抢救通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态CT复查,一旦发生患者瞳孔变化,或者是意识下降,应当在最快的时间内完善头部影像学的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急诊送入手术室行手术治疗,另外还可以镇静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方法
一、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
②降低颅内压;
③控制脑水肿;
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如保证呼吸道通畅呢?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患者可用小量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用量,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二、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
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
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
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老人脑出血能治疗的好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
①防止进一步出血。
②降低颅内压。
③控制脑水肿。
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 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 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是起病急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检查可见失语、偏瘫等体征。结合脑脊液、脑血管造影、头颅CT扫描等不难诊断。其次,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意识障碍和局灶体征的疾病相鉴别。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明显,脑脊液压力可以不高。若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脊液可以不含血。原发或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常高于200mm水柱,外观呈血性。
二、特殊检查
1、脑电图。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脑电图可见弥漫性异常,慢波增多,病侧半球较明显。一般2~3周后可逐渐恢复。
2、颅脑超声波检查。脑梗塞急性期中线波常无偏移大面积梗塞除外;脑出血急性期中线波常向病灶对侧偏移。
3、放射性核素脑扫描。脑梗塞2~3日后梗塞区可见楔形放射性核素浓聚影;脑出血早期可见血肿区放射性核素浓聚影。
4、脑血管造影。脑梗塞急性期可发现闭塞血管,有时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的充盈缺损影像,但也有不少脑梗塞病例未能发现任何异常。脑出血时可见到脑血管受到血肿的推移,这可帮助诊断出血区。
5、头颅CT扫描。对诊断脑梗塞和脑出血具有高度价值。脑梗塞2~3天后梗塞区呈低密度变化;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呈高密度影,周围有低密度影,提示水肿区。
三、鉴别诊断
1、急性颅脑损伤、慢性硬膜下血肿、脑瘤等。应询问有无头部外伤史,病后是否进行性加重,根据头颅X射线照片及脑血管造影、CT扫描等不难诊断。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此时常出现意识障碍、局灶体征、脑膜刺激征等。但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发热、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发病数日后才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局灶体征。脑脊液压力升高,常规检查以白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含量可增高。脑血管造影和CT扫描常无重要发现。结合发病季节,某些脑炎、脑膜炎不难诊断。
3、一氧化碳中毒。根据病史及急性期血液-氧化碳浓度测定可帮助确诊。
4、代谢中毒性脑病,如高渗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昏迷和全身严重感染引起的昏迷,可根据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及有关化验检查协助诊断。
温馨提示:脑梗塞和脑出血的病程视病变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而异。大面积梗塞或重症脑出血如继发脑室出血、严重脑桥出血、小脑出血者,因脑水肿严重,多于病后数日内死亡。
脑溢血家庭急救原则
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以下紧急救护,那么有什么是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脑溢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这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
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以下紧急救护:
首先保持镇静,让患者成平卧位,要避免因震动加重病情。为了使患者气管通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血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天热时要注意降温;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
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此时应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