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胸闷胸痛要紧吗
中老年人胸闷胸痛要紧吗
胸闷、胸痛,临床中常被判断为心肌缺血的主要症状表现,而心肌缺血的人群大多分布在中老年人身边。
心肌缺血,顾名思义是保障心脏收缩的肌肉自身缺血。常见于冠心病,即心脏自身的动脉血管出现病变,造成狭窄或堵塞而出现缺血,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是威胁我们健康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特别是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加上不良生活方式,使得高血脂和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高。
冠心病并非短期内发生,开始不知不觉,由轻到重,需要一个多年的变化发展过程,大多数在中老年才出现明显症状和反应。有些人仍然在抽烟喝酒熬夜等,对潜在危险浑然不知,或未引起足够重视,觉得不会太要紧。但病情若不能得到控制,后很可能发展成为心肌梗塞而威胁生命。冠心病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休息片刻后缓解,也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特别在兴奋激动和劳累时、饱饭后易发生。
因此,有胸闷胸痛憋气感的中老年人群、逐渐体态胖起来的人们、长期劳累而得不到缓解放松的“工作机器”们、追求无止并工作压力大又精神紧张的人们,要提高警惕,避免悲剧发生。
呵护心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心肌显像检查,灵敏而可靠,可在没有痛苦和损伤的情况下了解心肌是否缺血,或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是否患有冠心病,以便指导下一步治疗,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评价治疗的效果。受检者只需接受一支显像剂注射和平卧30分钟即可完成检查。
心肌缺血的早期发现和处理,可以 改变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和命运,许多悲剧可能因此而避免。
胸闷胸痛的注意
1.若有心脏病等家族病史,要定期做相关健康检查。
2.少抽烟。抽烟人口发生气胸的比率,是非抽烟人口的十几倍。
3.发生过气胸的人,一辈子再发生气胸的机率是50%。
4.若个性很容易紧张,应随时注意身体变化。这样的人格特质容易胡思乱想,造成更大焦虑,就会升高引发胸闷胸痛的机率。
过敏性哮喘的初期症状
1、咳嗽、咳痰:咳嗽是过敏性哮喘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作为哮喘的前兆症状,一般为干咳,到哮喘发作期咳嗽和咳痰反而减轻,以喘息症状为主。在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排出,主要以夜间慢性咳嗽为主。经肺功能检查和吸入激发试验可确诊为过敏性哮喘。
2、胸闷、胸痛:哮喘发作时,病人可有胸闷和胸紧的感觉。如果哮喘发作较重,时间较长,可有胸痛,可能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有关。突发的胸痛要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3、喘息、呼吸困难:喘息和呼吸困难是过敏性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
早期过敏性哮喘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上三点,这是人们应该了解的,希望患有哮喘疾病的人应该了解一下,早期过敏性哮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的方法来处理,因此,对于疾病的危害是大可不必担心,一切按照原有生活进行就可以了。
有无胸闷不宜作为辨别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冬天是天气改变最大的季节,温差、风速以及大气压等处于极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能使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梗死。由于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薄弱,尤其老年人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等病症,而这些感染性疾病又极易诱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常伴有剧烈的胸闷。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症状主要是突然的胸部和相邻部位疼痛,或是胸部不适,常表现为胸部有一种闷堵、压榨、紧束的感觉。高危人群如果出现胸闷等症状,首先应想到很可能是心肌梗塞。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死的疼痛部位除以胸骨后、心前区等为主外,约30%的病人胸痛可波及剑突下或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胃痛。另外,约有3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属于无疼痛发作,即无痛型心肌梗死。
年轻人心肌梗死常无明显冠心病史,出现胸闷痛等先兆症状也多不介意,一旦胸痛急剧发作,常有心脏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大面积心肌缺血坏死,即使抢救成功,有时坏死心肌太多,梗死后心肌形成瘢痕、室壁瘤,影响着以后工作和生命质量。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闷。但是,对老年人,一般指65岁以上者,却不尽然。资料介绍,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通常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闷胸痛作为辨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脑垂体瘤容易被误诊的四大原因
脑垂体瘤误诊原因一 临床表现不典型
脑垂体瘤表现复杂多变,不易区分,尤其对无分泌功能腺瘤缺乏特异性的症状。无分泌功能腺瘤可通过影响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引起疲劳、嗜睡、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钠血症、低血糖和乏力等。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特异性的症状不突出,疾病症状常被非专科医师误诊为其他疾病。老年病人人群中无功能腺瘤较常见,约占垂体瘤病人的半数以上。因而尤其对中老年人群,应重视鉴别无功能腺瘤所表现出的类似于冠心病等疾病的症状。
脑垂体瘤误诊原因二 主次病症未分清
以一个典型病例为例,病人以“食欲减退、乏力、心慌气短、胸闷、胸痛”起病,后发现低钠血症。症状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分析其原因可知:食欲减退引起乏力,但不能同时解释心脏方面的心慌气短等症状。全面分析后得出:低钠血症可以造成食欲减退、心率加快引起胸闷、胸痛。但与心脏病方面的症状还是有所不同。因而本位病人所出现胸闷、胸痛不能作为冠心病独立诊断的依据。因此应当抓住“低钠血症”这一主要病因和症状,来解释病人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现象。
脑垂体瘤误诊原因三 低钠血症没深究
同样以上述病人为例,其4个月前即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等情况,并屡次出现着凉感冒诱发的疾病加重的应急反应。同时病人有糖尿病,并不能就此单纯地认为糖尿病肾病引起钠经肾脏流失增加,从而出现的低钠血症,而忽视临床上中老年人因其他病症出现的血钠不正常的变化。同时也应排除病人主诉方面的感觉因素,排除病人精神因素的影响,免得误导医生的诊治判断。
脑垂体瘤误诊原因四 辅助检查没选对
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对于正确的临床诊断很有帮助。针对脑垂体瘤的诊断,CT检查结果不如MRI明确,特别是在发现微小腺瘤方面。类似的病例报道:在垂体CT检查后未见异常,而头颅MRI显示垂体明显增大致蝶鞍增大,鞍氏下陷,垂体约1.8cm×1.5cm×1.6cm。说明MRI在提供垂体瘤诊断依据上更为可靠。知道了CT的表现,再来了解一下PET/CT检查在颅内肿瘤的应用 。
扩张性心脏病有哪些临床特征
肩痛
肩膀疼痛,严重时连穿衣都困难者,如果是中老年人,多为肩周炎。然而,有不少心脏病人也常有肩痛的现象,特别是左肩、左手臂酸痛,为阵发性,并与气候无关。据有关资料表明,冠心病人肩痛者约占病人总数的65%左右,这是与血液流动动力学及神经走向有关。故中老年人发生肩痛,特别是左肩疼痛尤烈者,切莫简单地贴上块风湿膏就算了事,应经常注意自己的心脏情况。
胸痛
心脏病患者表现的胸痛,多在劳动或者运动之后,多发于胸骨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疼痛时有一种胸部紧缩样感觉,持续2—3分钟,一般停止活动或舌下含硝酸甘油可终止。有些心脏神经官能症者也有胸痛,多数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部位可经常变化,刺痛较短暂,隐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与活动无关,心前区多有压痛点。必须区别于心脏病人。
呼吸困难
心脏病人胸闷,呼吸困难多与肺郁血有关,故常发生在夜间、卧位时,坐位时减轻,为阵发性。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支气管哮喘
1、喘息、呼吸困难
喘息和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在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喘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由于支气管哮喘是小气道痉挛,会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症状,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病人感到呼气费力,但有些哮喘病人感到吸气和呼气都费力,在正常人休息时,人们并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
2、咳嗽、咳痰
咳嗽是支气管哮喘的常见症状,是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作为哮喘的前兆症状,一般为干咳,到哮喘发作期咳嗽和咳痰反而减轻,以喘息症状为主。在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排出,主要以夜间慢性咳嗽为主。经肺功能检查和吸入激发试验可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3、胸闷、胸痛
哮喘发作时,病人可有胸闷和胸紧的感觉。如果哮喘发作较重,时间较长,可有胸痛,可能与呼吸肌过度疲劳和拉伤有关。突发的胸痛要考虑到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冠心病症状有5个
冠心病的症状
(1)疲乏
不明原因的疲乏、无力,不想动或嗜睡。
(2)气短
感到空气不够用或呼吸困难,这种气短有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平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的特点。
(3)胸闷、胸痛
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心窝部或心腹部不适,要注意除外冠心病心绞痛。
一般冠心病引起的胸闷、胸痛在心前区、胸骨后,可以向在肩、下颌、左手臂及背部放射;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闷痛、压痛及刀割样疼痛,疼痛时往往不敢动,严重时可以伴有出汗;疼痛一般持续数秒钟,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往往可以缓解。如疼痛仍不缓解,且持续剧烈,应想到或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
(4)晕厥
冠心病心律紊乱,心率过快,过慢,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均可使心排血量减低。由于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大脑供血不足,轻者感头昏,重者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
(5)咳嗽、咯痰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时,由于肺部充血,可以出现咳嗽、咯痰。痰量一般不多,严重时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冠心病有些什么症状呢
冠心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心绞痛,还可以表现为胸闷、胸痛、阵发性的心跳加快、容易劳累、耐力下降、喉咙紧缩感、上肢麻木等,有的甚至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的症状。还有很多的冠心病患者没有明显的表现,发病可能就是心肌梗死、猝死,所以十分可怕,所以,发现冠心病的症状,要尽早地去医院诊治,还有中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年轻人如果有熬夜、吸烟、痴迷游戏等恶习,也会得冠心病的,所以需要注意。
老觉得胸闷是怎么回事呢
冠脉缺血胸闷当先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有年轻化的趋势。
胸闷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但以内科疾病为主,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寒冬时节,心脏病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为甚,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更应该加倍注意。
冠脉缺血胸闷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液浓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心梗猝死。
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对老年人一般指65岁以上者却不尽然。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痛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
最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
①之前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突然发生心前区疼痛,且疼痛时间延长,含化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且伴有心功能减退症状者。
②患有高血压,血压突然下降,且伴有出汗、胸闷、胸痛。
③中老年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脑循环障碍,且无心前区疼痛。
④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乏力、烦躁、心悸、意识障碍,且有明显的心跳过缓、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⑤老年人在活动后突然感到原因不明的全身乏力,大汗淋漓,心慌气短。
⑥急性心肌梗死中大概有30%以胃肠症状为主且无明显心前区痛,表现为突发性的腹部疼痛,且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⑦心电图检查与以前比较,,显示出心肌梗死的演变规律,但无明显不适症状。
⑧心电图虽无明显改变,但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定期检查心电图,逐渐出现心电图异常演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