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糖友皮肤伤不起
夏季糖友皮肤伤不起
人体组织细胞“习惯”在正常的血糖水平下进行精确的损伤修复,而糖尿病患者血液中高浓度的葡萄糖渗透到组织间,使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损,对机体损伤修复产生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细小血管易阻塞硬化,流至四肢的血液相对不足,组织细胞缺少血液供应营养,代谢废物又运不出去,受伤部位常难以愈合。同时,血液中较高浓度的葡萄糖有利于细菌生长,易继发严重感染。夏季糖尿病患者一旦被蚊虫叮咬,不要用力搔抓痒处,可用花露水等止痒;若皮肤不慎抓破,要及时就医。
许多糖尿病患者远端肢体感觉迟钝。门诊就曾见到糖尿病患者穿鞋外出竟没发现鞋里有个石子,直到脚趾被划破,被送到医院时脚趾已发黑坏死。糖尿病患者夏季外出一定要注意护足,特别是足部有末梢神经病变及外周血管病者,避免赤足行走,少穿人字拖及脚趾外露的凉鞋,以减少脚趾破损的机会。穿鞋前要注意鞋内有无异物,尽量穿合脚的旧鞋。夏天不妨穿双白袜子,当足部有损伤或是出血时易于发现。
此外,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睡凉席。一些凉席的缝隙中寄生着螨虫等寄生虫,可致皮肤红肿、刺痒、疼痛等,而且睡新凉席也易擦破皮肤,造成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睡凉席时不妨铺一层纯棉床单,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凉席。
预防糖尿病足选鞋很重要
预防糖尿病足 选鞋穿鞋很重要
双脚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器官,也是容易被高血糖伤害的部位。美国糖尿病协会曾统计发现,约1/5糖尿病患者因双脚出问题而住院接受治疗,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可以说,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直接反映着血糖及足部护理的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糖尿病患者截肢率下降了65%。专家介绍,一旦下肢血管循环受损,足部受影响最大。而且,患者如果不小心,哪怕足部有一个很小的伤口,也非常容易导致感染,肌肉发黑、坏死,甚至要截肢。而“国家糖尿病教育项目”为糖尿病患者以及内分泌科医生提出了全面的指导和要求,最大程度上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是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在很多人印象中,寒冷季节是糖友们最该警惕糖尿病足发生的时候,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夏季也成为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专家说,夏季糖尿病足高发,问题常常出在鞋上。
专家介绍说,引起糖尿病足的原因一般与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有关,因为下肢距离心脏较远,容易血供不足。当出现神经病变时,末梢神经被损害,感觉神经会受影响,下肢对疼痛的感觉就会丧失。
此外,足部常见的一些致病菌感染也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一大原因。专家认为,糖尿病足在夏季高发,与糖友们爱穿凉鞋、拖鞋,不注意保护脚部,增加脚部意外受伤和感染的机会有关。
糖尿病患者夏季应该怎么做
糖尿病夏季护理一:
提高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起病菌感染,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皮肤损害的重点。可以从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糖尿病夏季护理二:
注意卫生:夏季,炎热而潮湿,是病菌生长繁殖的旺季,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在这个时候发生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疖肿、脓肿和癣,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夏季注意卫生非常重要,应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居住环境的卫生,避免沾染各种病菌。
糖尿病夏季护理三:
防止外伤:夏季是衣着最少的时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各种外伤。一般人对小小的外伤可能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外伤,就很难愈合,甚至感染反复发作。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伤后应及时消毒、注意保护好伤口,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防小病酿成大祸。第三条,饮食有节制。
糖尿病夏季护理四:
饮食:虽然皮肤病变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但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饮食禁忌的话,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引起皮肤病变或影响已有皮肤病变的愈合。夏季水果较多,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骤升,这种波动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夏季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血糖会比平时有所降低,但也不能麻痹大意,要严格遵照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夏季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夏季是各种疾病的发病高发季节,有些朋友会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如果出现红斑疱疹的出现的朋友要去积极去医院进行治疗,若只是出现瘙痒的症状无其他明显的症状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来分享一篇《夏季皮肤瘙痒原因》看完你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1、原因之一:夏季天气很热,有经常爱洗澡的朋友注意了,洗澡次数过多也会引起皮肤瘙痒的症状。频繁洗澡并常常使劲揉搓皮肤,使其皮肤保护膜脱落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
2、原因之二:由于饮食不当引起皮肤瘙痒,夏季很多人都不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吃一些海鲜类产品和一些水果都有可能引起瘙痒,因此饮食的不合理也会引起皮肤瘙痒症状。
3、原因之三:环境的影响皮肤瘙痒,很多朋友喜欢吹空调或者是晒太阳,这种情况也是会引起次症状的出现,长期的吹空调会引起体内水分的缺失从而引起瘙痒。
皮肤瘙痒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可为许多疾病的症状。夏季皮肤瘙痒的原因复杂,部分人不易查明。
夏季皮肤晒伤怎么修复
冰镇降温
当我们的皮肤被晒伤之后,我们可以选择冰镇降温,可以减少皮肤的灼烫感。冰块对晒后肌肤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用毛巾包裹冰块,将它敷在脸上,让冰块的冰凉迅速传递给晒后高热的肌肤,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这样不仅起到镇静肌肤的效果,还可以收缩毛孔。
清洁肌肤
皮肤晒伤之后我们需要注意好好的清洁皮肤,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清洁,避免大力伤害皮肤,晒后的肌肤即使没有出现红肿刺痛等敏感症状,但是皮肤干燥毛孔撑大也是难免的,所以彻底的清洁肌肤才是关键,可以使用水润精华液,将它均匀的涂抹于脸部,待8到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脸部,给肌肤一个彻底的放松和滋养,连色斑问题都会缓解哦。
补水降温消红肿
当皮肤晒伤之后会导致皮肤缺水,这个时候积极的补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美白护肤小知识不可缺少的,把化妆水放到冰箱里冻过十来分钟,然后用化妆棉沾取化妆水,把它敷在脸上,待10分钟左右,再敷上冰凉的面膜,把热量带走,冰敷后会感觉到脸上的肌肤变得清凉清凉的,那些红肿,发烫的现象也会统统消失了。
补水面膜做深层护理
当我们的皮肤被晒伤之后,我们还需要做好深层的护理,让肌肤重现活力,睡前敷补水面膜能有效地安抚晒后皮肤,快速为肌肤补足流失的水分。在意斑点的人,选用美白面膜来预防,并且代谢已经形成的暗沉与色素沉淀。严重晒伤后出现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都会在经过上述的一长串修护工作后得到减轻,甚至能够完全避免。肌肤重现活力。
去角质加快新陈代谢
皮肤晒过之后,我们适当的清除角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让皮肤变得更加有活力,晒过后的肌肤在1-3天内进行去角质的保养,去角质可以促进表皮血液的循环,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更好的吸收其它营养物质,刺激皮肤长出新的细胞,让皮肤变得更柔软,毛孔变小,帮助肌肤快速走出阴霾,恢复肌肤的活力。
晒后美白辅助——维生素
晒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积极的补充维生素,因为维生素有很好的美白作用,可以让皮肤变得白皙,强烈的阳光会消耗人体内的维生素,缺少维生素就会引起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不顺畅,进而引发肌肤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晒后,及时补充维生素能够帮助肌肤恢复水润美白。这其中以维生素A、B、C为主,它们可以促进肌肤新陈代谢,帮助修复晒后肌肤细胞,起到淡斑和美白的作用。
夏天的时候想要护好皮肤,我们需要注意日常的防晒,还需要注意补水保湿,如果防晒做不好,就有可能会让我们的皮肤受伤,希望上面的这些小方法可以帮你拯救晒伤后的皮肤,让你的皮肤可以重新焕发光彩!
谨防芒果诱发皮肤炎症
皮肤病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5、6月份以来皮肤病病人大量增加,特别是现在这个季节过渡时期,皮肤病发病率高,尤其需要加以注意。很多人像网友妖妖一样,都不知道吃芒果等水果也会引起过敏并导致皮肤病。医生说夏季的水果中,尤其是芒果、菠萝、石榴等水果中含有刺激性的物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吃这类水果,可以去皮后用盐水浸泡一下,然后切成小块,如此处理后一般不会再引起过敏。
同时,因为夏季气温较高使毛细血管扩张,人们穿着也减少,皮肤接触外界的范围扩大,像手脚癣、灰指甲、毛囊炎等真菌性皮肤病,日晒伤、光敏性皮炎等日光性皮肤病,夏季皮炎、多汗症、虫咬皮炎都夏季好发的特殊皮肤病,都处于高发时期。那如何防治这些皮肤病呢?
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不同的皮肤病要有不同的防治方法。对于日光性皮肤病患者,要尽量避免日晒,外出注意防护,涂抹适合自己肤质的防晒霜,并在1—2小时后及时补涂。灰指甲的治疗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两周左右并未消除,患者也不要着急。夏季除了吃水果要注意外,其他的饮食也需谨慎,特别是一些饮料中含有的食品防腐剂、食用色素容易引起小孩的皮肤过敏。居家的人也别以为不会皮肤过敏,夏季油漆等具有挥发性的物质也会导致皮肤过敏,所以夏季室内还要保持通风。
冬季肌肤干裂多喝糖酒汤
冬季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皮肤干裂的现象,多喝糖酒猪皮汤能够有效的防止肌肤干裂。
一位朋友,体质虚弱,脸色泛黄,皮肤除了夏天外,其他季节都很干燥。尤其是冬天,经常嘴唇有几道深深的伤口,还常出血。因为皮肤干,经常发痒,有时还会抓破皮肤,留下一片片红斑,所以她在春秋两季,都不敢穿短裤和裙子。
糖酒猪皮汤很适合调理“肤干唇裂”。做汤的3种食材,都有美容功效。冬天坚持食用,不但可美容、抗衰老,还能活血保健。猪皮富含胶原蛋白,有助保护肌肤,医圣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指出,猪皮有“和血脉,润肌肤”的作用。 红糖性温,古人认为有“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的作用,意思是红糖有补血的功效。黄酒被称为“液体蛋糕”,以白米、玉米酿制而成。女性常喝黄酒,不但能舒筋通络、补血养颜,还可祛寒通经。
糖尿病患者护眼七大注意
糖尿病患者眼病一旦出现,病情是不可逆转的,若无及时有效治疗,患者不仅会视力减退,甚至有失明风险。
糖尿病患者护眼七大注意
糖尿病眼病通常在患糖尿病5~10年后出现,包括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网膜脱落等。眼病一旦出现,病情是不可逆转的,若无及时有效治疗,患者不仅会视力减退,甚至有失明风险。然而糖尿病眼病是可以预防的,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不仅效果更好,还能为患者省下不少开销。
严格管理血糖。糖尿病眼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高血糖或血糖波动的不良刺激,因此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且避免波动。血糖控制好的糖友,其出现糖尿病眼病的概率要远远小于血糖控制较差者,因此糖友必须重视血糖控制,尤其是在糖尿病早期。否则,到了糖尿病中晚期,眼病出现后将是个持续进展的不可逆过程。
严格控制血压。血压高低也会影响糖尿病病情,这一点在眼部表现十分明显。血压偏高常导致眼底动脉血管硬化、变脆,因此非常容易破裂出血。糖友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可达到非糖友的两倍,且高血压发生时间远早于非糖友,因此每个糖友都必须留心自己的血压,偏高者需要遵医嘱用降压药以将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严防血脂异常。糖友中血脂异常也十分常见,严重者视网膜微血管中会有脂质渗出,影响视力。高脂血症还常会伴有血黏度增高,并促进血栓形成。血栓如果堵塞血管,视力便会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饮食调节。除遵循糖尿病清淡、低油少盐、严格控制热量的饮食原则外,糖友还可通过一些茶饮来护眼。接传红教授举例,枸杞菊花茶是种较好的明目茶方,可以清热降火、补肝益肾,建议糖友尝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如果出现眼睛干涩、疲劳,也可以先用茶的热气熏蒸眼部后再饮茶。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及保证充足睡眠对于预防糖尿病眼病有很大作用。此外,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也应注意尽量减轻对眼睛的伤害。有些糖友出于工作需要,可能每天有较长时间面对显示屏,长期如此会造成眼睛干涩、流泪,损伤视力。糖友每使用电脑或看电视一小时,应起身走走,在窗边远眺片刻;或是闭目养神,稍事休息;眼睛干涩时也可将手心搓热捂住眼睛,这些都可起到改善眼部循环、减轻视疲劳的作用。还有人习惯每晚在关灯后玩手机,对此接传红教授表示,这对眼睛也十分不利。手机屏幕的亮光与室内的黑暗形成巨大反差,不仅导致视疲劳,对视网膜也有强烈刺激;既伤害眼睛,又影响睡眠。因此糖友应避免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电子产品。
定期检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糖友应立即做个全面检查,尤其是要查眼底。25%的糖友是先发现眼病,然后才查出糖尿病的。眼底未发生病变的糖友,通常每年至少要查一次。糖友如发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或是眼部有任何不适感,应立即去眼科就诊,除了及时治疗,也要遵医嘱定期复查,至少3~6个月检查一次。
出门做好防护。夏季糖友出门可戴墨镜护眼;冬天虽没有刺眼的阳光,但须特别注意,大雪天也要格外保护眼睛。积雪的反光对糖友脆弱的眼睛是一种极大的刺激,因此雪后出行也离不开墨镜的保护。除了墨镜,也可佩戴偏光镜(如能过滤掉蓝光的黄色镜片),同样可以有效保护双眼。
长痱子怎么办 痱子的预防
室内要通风,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饱,少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可多吃青菜瓜果,饮品以绿豆汤为佳。
避免直晒:紫外线照射对皮肤伤害很大,即便不会出痱子,也可能导致晒伤,不要在强烈的阳光下玩耍,夏季外出活动也应避开最炎热的时间段。
夏季服装要轻薄、柔软、宽大一些,最好是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的纯棉织物,以减少衣服对皮肤的刺激,有利于身体热量的散发。
对于小孩而言,不要让宝宝直接睡在凉席上,最好在凉席上铺上床单和毛巾被,这样可吸汗,避免长热痱。
如果孩子头发很浓密,会影响皮肤散热,容易长痱子。可以把孩子头发剪短,但不要剃光头。因为剃头容易把头皮刮伤,引起感染。
糖友夏季护肤要 四防
1. 防皮肤暴晒
夏季不可避免的有大量皮肤是裸露在外的,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容易使皮肤暴晒而出现光毒性反应,造成皮肤坏死。因此糖友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出门前注意涂抹防晒霜。当然,最好是选择紫外线不那么强的时候外出,外出时间也不宜过长。
2. 防外伤
糖尿病人体内锌较缺乏,所以皮肤损伤后愈合时间慢,容易溃烂,引起感染,因此糖友们不能忽视夏天皮肤的一些小外伤,特别要注意足部皮肤的护理,不要穿露趾凉鞋,也不要直接睡在凉席上。出现皮肤外伤时,要及时清洁消毒,保护好伤口。
3. 防干燥
糖尿病人的皮肤本来就较干燥,而夏天更容易因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糖友洗澡时最好用温水,之后用柔软的毛巾拍干或吸干皮肤表面的水滴即可,让少量水分残留在皮肤上以维持湿润。但洗澡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以10-15分钟为最佳。洗澡时间太长,可能会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皮肤干燥。
4. 防汗
夏季出汗多,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汗液不及时擦干,很容易造成手足癣、脓包病等感染。因此,对于出汗多的糖友,一定要及时把汗擦干,同时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尽量穿透气的纯棉衣物,并勤更换。
洗冷水澡的坏处
对于习惯洗冷水澡的朋友来说,洗冷水澡的坏处到底有哪些?
1、喜欢在夏季用冷水洗头,这会造成冬季的头痛或者感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还要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2、锻炼或运动刚结束不能用冷水洗澡,因为锻炼或运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
3、夏季随意洗冷水澡会致使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会使人容易得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风湿、类风湿、外伤的关节疼痛等这些往往在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的风湿症状。
4、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原因,特别是在经期,哺乳期,怀孕期间的女性朋友,用冷水洗澡时遇到冷水的刺激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闭经,腹痛,而且许多细菌也会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严重的对女性以后怀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5、酒后不能用冷水洗澡,因为饮酒出汗后使人体内存在的葡萄糖转化成热量消耗掉,使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体温降低。酒中所含的酒精能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更阻碍体内葡萄糖储存的恢复,使血糖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这就很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血糖昏迷。因此饮酒出汗后,不能马上去洗冷水澡,以免出现险情危及人体健康。
夏季糖友注意护足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晚上睡觉前,用30℃~38℃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清洁脚面。要注意的是,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烫伤皮肤。有人认为冬天泡脚比较好,其实坚持泡脚是糖尿病足护理的基本常识。洗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擦干,保持脚趾间的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和真菌感染。擦脚时不要用力过猛,因为用力过重,可能造成足部皮肤不易察觉的创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趾甲过长容易断裂,伤到趾甲周围的组织,因此,糖尿病足患者要定期修剪趾甲。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剪,因为他们足部末梢的感觉差,脚趾剪伤了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最好有家人代劳,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个水平线就可以了。
足部护理是个日常活,每天睡觉前,糖尿病患者必须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等,这对及时掌握病情很重要。一旦出现水疱、破损、感染等,一定要及时到糖尿病专科就诊,切勿在家自行处理。
夏季是旅游旺季,糖尿病患者如去海滩旅游则要注意不能赤足行走。如赤足行走在海滩上,易被石子、贝壳划破,造成足部损伤和感染,甚至引起糖尿病足。
糖尿病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1、防蚊虫
糖尿病会影响全身的代谢状况,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研究发现,约1/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皮肤疾患。一旦皮肤发生破损,一方面恢复的时间会延长,另一方面可能伴发感染。尤其是皮肤容易过敏的糖友,更要防蚊虫叮咬。外出时最好穿上面料薄而透气的长裤,外露的皮肤喷点花露水。
2、防汗多
炎热的天气使大家稍一活动就出汗,这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也是个挑战。首先,出汗多时应尽快擦干,避免饱含盐分的汗液浸渍皮肤。其次,最好每天冲个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可太高,尽量别用有刺激性的香皂和沐浴液,而且洗完澡一定要擦干。尤其是双脚的趾缝,这里是最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的部位。由于糖尿病患者感觉敏感性变差,对皮肤破损较为迟钝,因此不建议光脚穿凉鞋。
3、防暴晒
很多糖友喜欢运动,这对控制血糖很有好处,但要注意避免阳光暴晒。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不但怕湿而且怕干。在太阳的照射下,汗液中水分挥发,盐分留在皮肤上,会使其更加干燥。因此,夏季糖友最好在室内运动。
4、多饮水,补充体液流失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口渴多饮,是因为血糖高,引起血液的胶体渗透压高,影响到大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的感觉,因此患者会出现多饮的症状,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错误地控制饮水,不但对治疗糖尿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出现脱水、血液高渗、血液黏稠度增高等严重情况。因此,夏季应注意多饮水,以补充体液的流失。其实多喝水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及时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发生脱水,还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防止其储留;多喝水能够稀释尿液,还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需知夏季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高发季节;多喝水还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
5、严防低血糖
在夏季,由于气候炎热,很多人会有“苦夏”的情况发生。有些糖尿病患者会觉得食欲很差,不想进食,同时出汗较多,消耗较大,也容易出现低血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调整降糖药,配合合理进食,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时,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将非常严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夏季预防低血糖非常重要。有时候,低血糖的发生非常迅速,症状也各不相同,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情况,因此,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要学会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的方法。
糖友护肤八项注意
糖友比常人更容易受到皮肤病困扰,特别是某些类型的感染。专家表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会损伤细胞抵御感染的能力,血糖还会为细菌和真菌提供营养。
1. 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性质温和、不刺激皮肤的洗发液或肥皂是首选。建议糖友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有香味的清洁产品。糖友的护肤品也不应含有α-羟基酸或维甲酸,这些成分刺激性较强。温和的护肤品有助于皮肤保存天然油脂,防止脱水。
2. 每天保湿。皮肤水分充足便不易瘙痒或增厚。糖友皮肤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皮肤出现皲裂和溃疡,尤其是有神经病变的患者。沐浴之后应立即在身上涂抹一厚层保湿霜。寒冷天气要更注重皮肤保湿。然而,脚趾之间不建议涂抹保湿乳液,否则易诱发真菌感染。
3. 不要搔抓。干燥的皮肤瘙痒感强烈,但糖友要控制住搔抓的冲动。用力搔抓会破坏皮肤,增加感染风险。可用温水淋浴的方法来滋润肌肤,舒缓瘙痒。水温不宜过热,否则皮肤会更为干燥。在寒冷的冬季要尽量少洗澡,建议在房间中开加湿器,以保持空气和皮肤湿润。
4. 防止出汗过多。白色念珠菌是糖友真菌感染的最常见原因。温暖湿润的皮肤褶皱处(如腋窝、乳房下方和腹股沟处)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这些脆弱部位要保持干燥,以防真菌滋生。
5. 每天都检查皮肤。肢体失去感觉(尤其是双脚)在糖友中很常见,他们可能感觉不到受伤,因而错过防止感染的最佳时期。糖友应每天都检查自己的皮肤,尤其是双脚。
6. 尽快治疗伤口。糖友一旦受伤,要及时治疗,不论伤口有多小。首先用清水和温和的清洁剂仔细清洗伤口;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绷带覆盖,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7. 控制血糖。保持皮肤健康和降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饮食、锻炼和药物来严格控糖。血糖控制得好,就有助于自身的防御机制更有效地清除感染,让皮肤受益。
8. 及时就医。皮肤问题不容忽视。一旦发现皮肤有不同寻常的迹象或任何感染的表现,如伤口不愈合、发热、变红或有压痛,就要马上去看皮肤病医生了。对于皮肤病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检查。
“情绪中暑”伤不起
夏季高温时节,有的人因不适应暑热气候,变得烦躁易怒,医界人士称这种现象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确有生理学上的疾病意义,一到夏季,人体大量出汗,睡眠时间减少,体内电解质随之降低,引发大脑神经紊乱,有可能发生行为方向的异常。但“情绪中暑”更有主观原因,严格地说更是“心病”,要用“心药”治,要靠当事人自治。人有理智,在“情绪”与“理性”之间,能让“理性”战胜“情绪”,而不让“情绪”左右“理性”。一旦情绪失控,理性控制不了情绪,就有祸来。
其实,让“理性”战胜“情绪”,即使只从功利的角度看,也是利益攸关——看一看“打架成本”,就能明白此言不虚。法律将“打架成本”列得一清二楚:打架斗殴,15日以下治安拘留加1000元以下罚款。这还只是打架的直接成本,除此之外还有名誉形象受损,家人朋友担心,以及生意工作可能蒙受更大损失的间接成本。
高温天气是考题,检验着每一个人文明的底线。谁情绪失控酿成祸端,谁就要为之“买单”。等到祸事临头才后悔不该让情绪“中暑”,已是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