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病治疗方法
葡萄膜病治疗方法
1.局部治疗
①充分散瞳,用1%~3%阿托品液或软膏涂眼,次数、剂量依病情而定。必要时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0.1~0.2ml。②0.5%可的松滴眼,4~6/d,或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5mg,每日或隔日一次,或强的松龙3mg,1/周。滴抗生素眼药水。③湿热敷或超短波。④戴黑色眼镜。
2.全身治疗
①治疗病因。②对化脓性虹膜睫状体炎,应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③口服消炎痛。④重者除局部滴用及结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外,并宜早期足量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⑤对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免疫检查有阳性发现时,可行免疫疗法。
3.并发症的治疗
①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或手术治疗。②并发白内障:患眼安静3个月以上,可根据病因慎行白内障摘除术。
葡萄膜病诊断检查
1.寻找病因
(1)注意有无风湿、结核、钩端螺旋体病、重症菌痢、性传播性疾病、外伤和手术,以及其他免疫性疾病等。
(2)全身检查,注意粘膜、皮肤、毛发、骨骼、关节、淋巴结、胸腹各部器官、神经系统及代谢等有无病变,注意有无Behcet病及葡萄膜大脑炎等征像。
(3)胸部透视,必要时脊柱和颅骨X线摄片。
(4)查血常规、血沉,必要时作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血涂片查寄生虫,脑脊液检查及淋巴结活检等。
(5)尿、粪常规检查,注意有无寄生虫卵及尿糖。
(6)做免疫功能试验,必要时作包囊虫等寄生虫皮内试验。
2.局部检查
(1)裂隙灯检查,注意角膜后沉着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和分布,前房深浅、房水闪光及细胞,渗出物性质(纤维性、浆液性、脓性或血性)及玻璃体混浊程度。
(2)注意虹膜的颜色(双眼比较)、纹理,有无新生血管、结节形成、前后粘连及虹膜膨隆。
(3)注意瞳孔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并于散瞳后检查眼底。
(4)晶体表面有无色素点及渗出物,有无并发性白内障。
(5)测量眼压,作三面镜或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眼底周边部及玻璃体病变。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如何鉴别诊断
1.葡萄膜炎 典型的葡萄膜炎除有眼痛、充血、房水闪光阳性、瞳孔缩小和灰色角膜后沉着物外,还有玻璃体混浊及眼底改变等。本病虽有明显的葡萄膜炎改变,但很少有灰色角膜后沉着物,眼底检查无脉络膜、视网膜炎症表现。如果详细询问病史,一般原有高度近视,继有闪光、眼前黑幕遮挡,以后才出现炎症表现。仔细检查眼底,均可发现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
2.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征 可以有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但视网膜下积液清亮透明并随体位变动。玻璃体内可有轻度的细胞浸润,但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压正常,前葡萄膜炎极其轻微或无。常为双眼发病,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可增高。
3.脉络膜黑色素瘤 一般在后极或其他象限有单个,局限性实性隆起,表面可有色素增生,透照检查不透光,也可继发视网膜脱离,一般无葡萄膜炎反应。B超及CT检查有实质肿物。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与普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比较如表1所示。
心脏瓣膜病治疗
心脏瓣膜病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
就治疗而言,瓣膜性心脏病多先以内科方式初步治疗,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法满意纠正血流动力学时,应进一步采取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
轻症患者
症状较轻的患者应在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表现应积极就诊,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如同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或感染性心内膜炎者,需注意同时对症治疗。而由瓣膜疾病所导致的房颤、外周血管栓塞等常见并发症,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对症治疗。
重症患者
部分患者病变严重,最终需要通过介入方式或外科瓣膜修复/置换手术途经来解决瓣膜问题。
无症状患者
对于某些患者虽然存在瓣膜病变,但无任何临床表现或不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放松警惕,无需任何干预甚至忽略诊治。仍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及瓣膜病变情况,给予必要对症处理,甚至需要尽早外科手术。即使目前暂时无需干预,也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膳食,避免刺激性饮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避免情绪频繁过度波动。另外,按时随访、定期复查,了解疾病进展并遵从合理化治疗。
黄斑病变是怎么回事
黄斑病可由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遗传性黄斑病变可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但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棘手;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炎症性黄斑病变多见于各种视网膜脉络膜炎,如弓浆虫病、葡萄膜炎等;此外,视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和外伤性脉络破裂等可导致黄斑区发生损害;某些病变如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可造成黄斑区水肿或出血而有一定程度的视功能损害。
由于多种因素可导致黄斑病变,因此要注意避免造成黄斑区损伤的因素。一旦视力出现改变或视物变形,要及时到专科诊治,明确病因及诊治,保护好视功能。
葡萄膜炎:可致盲的“红眼病”
葡萄膜炎可以分为很多种类,根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前葡萄膜炎(角膜、虹膜、前睫状体和巩膜的炎症)、中间葡萄膜炎(睫状体、玻璃体、周边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和后葡萄膜炎(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的炎症)三大类;病因繁多而复杂,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非感染性的包括风湿病、自身免疫病、肿瘤转移、药物、动物皮毛、人工晶体等,都可引起葡萄膜炎,但多种复合病因发病较多见。
还有一些全身病可引起儿童葡萄膜炎。1、幼年型慢性关节炎:可引起或并发葡萄膜炎,发生率为11.32%;双眼先后发病,多为慢性虹膜睫状体炎,也可伴发脉络膜视网膜炎、全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乳头炎等,易并发白内障、带状角膜病变和继发性青光眼等。2、类肉瘤病:是少年儿童葡萄膜炎的主要病因,可侵犯全身器官引起多发性病变,眼部多表现为眼睑皮肤结节、假霰粒肿、泪腺肿,其中以葡萄膜炎较常见且对视力损害严重。3、其他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fuchs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behcet病、vogot-小柳原田综合征等,都可发生于少年儿童。
口腔粘膜病治疗
一、全身治疗
1、维生素A胶九,每日5万U(参见“扁平苔藓‘节)。
2、维甲酸,每日 35-50mg,分 3次服用,第 2- 3周起每日30-60mg,l- 2个月为一疗程。初服可有头痛头晕,减量后几日可适应。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功能异常、高血压者忌用。
3、维生素E胶囊,每九10lug,每次We,每日3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修改不良修复体。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2、0.2%维甲酸液,局部涂布。先拭干损害区唾液,以最细的眉笔蘸取少量溶液,小心涂布于白班表面,吹干后再闭口,每日2-3次。切勿涂于正常粘膜上。充血糜烂溃疡者不适用。
3、鱼肝油,涂擦白斑,每日2-3次,l-2月为一疗程。勿用力过重。
4、5%氟尿嘧啶软膏,局部涂布,每日2-3次。
5、对重度异常增生或癌变危险区的白斑应考虑手术切除、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三、复发性口疮的家庭小秘方
1、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撒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此方法治疗溃疡效果较好,但对溃疡面有较大刺激,会引起疼痛,一般对象为年龄稍大的儿童。
2、选用全脂奶粉,每次一汤匙并加少许白糖,以开水冲服,每天2至3次,临睡前冲服效果最佳。通常服用2天后溃疡即可消失。
3、将西瓜瓤挤取瓜汁后含于口中,2~3分钟后咽下,再含服新瓜汁,反复数次,每天2至3次。
4、将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同时取绿豆适量放入陶罐内,用冷水浸泡十多分钟,再煮沸约2分钟,在绿豆未熟时,把绿豆水倒出冲鸡蛋花饮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5、将鲜芭蕉叶用火烤热后贴敷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揭晓巩膜炎对眼睛影引起的危害
巩膜炎对眼睛影引起的危害
巩膜主要由胶原组织构成。巩膜病变在本质上属于胶原纤维病的范畴,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或自身过敏反应的疾病。因此认为是一种多因素,多诱因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一般浅层巩膜炎,只要治疗及时,视力及预后都较好,不会发生什么并发症。但深层巩膜炎或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固病例,如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1、严重的前巩膜炎病变侵入角膜周围组织时,可并发巩膜角膜周围炎、前葡萄膜炎、继发虹膜后粘连、玻璃体混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2、后巩膜炎炎症消退后,可引起巩膜和眼球筋膜的永久性粘连、眼外肌麻痹或并发球后视神经炎。
3、环形巩膜炎吸收后往往瘢痕变薄,可演变成巩膜葡萄肿。
4、值得注意的是一种少见并发症——巩膜坏死软化,病变部位呈腐肉样外观,坏死组织脱落后,造成局部巩膜组织缺损,葡萄膜暴露,最终出现巩膜穿孔。
最后,小编再呼吁各位朋友,为了眼镜店额健康,请务必要重视!切勿草率喔!
引起视网膜脱落的原因有哪些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很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视居多,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玻璃体长期积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内多次手术后,长期视网膜脱离,冷凝等后。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眼内视网膜脉络膜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及转移癌;炎症如葡萄膜炎,VKH,脉络膜炎,巩膜炎;色素上皮病变如大疱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渗漏综合征;视网膜血管病如von-Hippel和coats病等;全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和一些血液病等。
泡疹性角膜炎怎么办
疱疹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在角膜病致盲中已上升为首位。本病多原发感染常发生于幼儿,表现为唇部疱疹、皮肤疱疹,或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原发感染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发烧、疲劳、月经、局部用皮质类固醇及创伤刺激之后,病毒活化,引起多种形式的角膜炎,并易反复发作。
局部治疗(例如1%氟苷眼药水,每日9次或3%阿糖腺苷眼膏,每日5次)往往有效。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偶需口服阿昔洛韦400mg,每日5次.如果树枝状病灶周围的上皮疏松和水肿,则在开始应用药物治疗前用棉签尖端轻拭作清创术可加速愈合.上皮性角膜炎局部禁用皮质类固醇,但后期当角膜基质(盘状角膜炎)或葡萄膜被累及时,合并应用皮质类固醇与抗病毒药可能有效.伴有葡萄膜炎的病例,1%阿托品滴眼是有益的.1周后尚未痊愈的病例和累及角膜基质或葡萄膜的病例皆应请眼科医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