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宝宝如何护理 宝宝遭遇伏天的“伏击”都有哪些
夏天宝宝如何护理 宝宝遭遇伏天的“伏击”都有哪些
由于伏天病原物质多,宝宝的免疫功能不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病毒。
伏天天气高温、高湿,宝宝的新陈代谢活跃,出汗多,但宝宝的汗腺发育和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健全,汗液排泄不畅,容易导致汗管堵塞而长痱子。
如果宝宝因为痱子痒而搔抓,造成皮肤破损,就可能出现继发感染。
伏天湿热的情况下,各种昆虫和小虫容易繁殖,导致数量大大增加。宝宝皮肤柔软,容易被蚊子、跳蚤、螨虫以及各种小虫叮咬。
被昆虫叮咬后,皮肤局部的红肿反应强烈,常出现很大的皮疹,又痒又红,宝宝常常忍不住要搔抓,很容易成为虫咬皮炎。
3个月之内的宝宝由于体温中枢调节功能很不健全,在伏天高热的环境,小宝宝的体温就会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
宝宝的夏季养生的四个细节
养生细节一:身体养护
大小暑期间,除了不要让孩子呆在空调间里,要逐渐习惯并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以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即分季养脏。在加强宝宝的养护和锻炼时,各位爸爸妈妈们都应当按照五脏分时所主来养。如夏季所主为心,所以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才是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的养护方法。特别是在小暑和大暑的天气里,酷暑逼人,腠理常开,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所以中医有“暑必伤心”之说。俗话说“心定自然凉”,善于养生的父母则会让宝宝尽量避免外劳其形和内忧其神。让宝宝神形既安,则身心自会得到平和有效的养护。
养生细节二:情志养护
夏天最热的永远在三伏天。所谓三伏,便是指伏藏之意。不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蛰伏,在身心上也要平静下来,因此夏天的养生中,情志养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医里有“喜怒不节则伤脏”的说法,不节制自己的情绪,则容易伤及脏腑。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各脏腑关系密切,不同的情志刺激过度,会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例子,就是过喜导致心智昏迷的典型例子。
在中医里,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疗情绪上的疾病,其主张都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过喜伤心的结果便是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且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虽说夏季养生须养心,但心所涉及到的情绪也是值得重点注意的对象。对宝宝来说,上学前,甚至在上学后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摆脱不安或烦躁的症状,这时切不可粗暴的加以否定,而应从宝宝自身的条件或适应性入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宝宝得到精神上的放松,这样对养心及夏季养护有很大好处。
养生细节三:饮食得当
说到药食,不得不提到夏天的饮食。对宝宝来说,油腻与肥甘厚味的食物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利于宝宝的成长。现在的家长一味给孩子吃好的玩好的,惯着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基础锻炼和肥胖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才造就了一批批的小胖子。
夏天合理的运用饮食,是减少宝宝身体疾病,防止宝宝从小埋下病根的有效保证。由于夏令时期气候炎热,尤其是婴幼儿更易伤津耗气,所以父母们可经常选用一些药粥来滋补宝宝的身体。
中医著名典籍《黄帝内经》中曾说道,“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用药实现养生目的,他曾有“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的理论,药粥尤其适合给脾胃功能虚弱的宝宝食用。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大补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不过,不同的药粥虽说对宝宝的身体有各种方面的益处,但是也不可通用乱吃,要根据宝宝们不同的体质、疾病来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以食养生,以药代食的效果。
养生细节四:补充水分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大家都知道,水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组成之物,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尤其对宝宝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健身益体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
夏天喝凉水,特别是早晚一杯凉白开,不仅能使宝宝的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更可以预防感冒和咽喉炎等季节常见病。中医里也说,水灭心火,去暑热,是夏天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补充。而且气温高的时候,人体的水分都通过汗排出体外,其他消化液分泌就少了,这个时候多喝点凉水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辅助措施。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一旦到了春秋时节,手足口病就会常常袭击人们的健康。而这个时候,抵抗力弱的儿童,正是容易被袭击中的人群。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助于家长及早的判断疾病,然后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1、手足口的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很多抵抗力好的宝宝并不会发病,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过去。而有些宝宝抵抗力差,开始多有发热表现,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病宝宝在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粘膜、唇、手掌、足底、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丘疹,进而发展成为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后容易造成病患部位的溃疡,患儿会有疼痛哭闹的症状。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3、在确定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后尽量不要让宝宝接触其他小朋友以免造成其他宝宝的感染,从而引起地区性流行。更不要惊慌失措,需要家长按照正确的方法给宝宝进行护理。一般很快就能痊愈而且不会造成其他伤害和后遗症。所以预防是有必要的。
三伏天宝宝饮食
遭遇三伏天,应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
应季蔬菜:青菜、黄瓜、冬瓜、油菜、青椒、番茄等;
面食:可自制模具,将宝宝“厌恶”的面食塑造成水果、小动物造型,然后用全麦粉、豆粉、精白粉调配色泽;
肉类:鸡肉、鸭肉、鱼肉、动物肝脏等;
蛋类:鸡蛋、鹌鹑蛋;
水果:桃子、西瓜等;
海产品:藻类。
妈妈们要特别注意,三伏天时期,儿童的脾脏功能弱,对含激素、添加剂多的食物解毒能力差,因此应尽量少吃韭菜、猪肉、扁豆等,做明目用也要少食肝脏,最好用羊肝代替猪肝。
小编为妈妈们推荐了两款简单的食谱。
时素鸡蛋:将黄瓜、木耳(或香菇)、鸡蛋、胡萝卜一起炒;
营养豆腐:将草鱼(去骨)、木耳(或香菇)、碎猪肉、豆腐、玉米粒、青豆一起蒸。
什么是幼儿急疹
什么是幼儿急疹,对于第一次做妈妈的人来说会有些陌生。幼儿急疹并非什么严重的问题,它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最主要的病症表现为高热和皮疹。由于宝宝出现发热现象,会让妈妈们担心是否是发高烧。幼儿急疹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大的,高热和皮疹只是其表现最明显的症状而已。
幼儿急疹多发于春秋季,一般两岁以内特别是一岁左右的宝宝常出现幼儿急疹。所以自己家里的宝宝在一岁左右出现高热皮疹现象也不用过于担心。幼儿皮疹也是有潜伏期的,一般情况下潜伏期都在两周内。潜伏期一过便出现症状表现。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发热,发热持续到五天左右,退热马上出现皮疹,皮疹差不多五天左右也可消退。
这就是幼儿急疹的基本信息虽然会出现高热和发疹的症状,但是幼儿急疹是无需治疗的,妈妈们只需要自己在家里进行护理即可。注意保持通风整洁,注意宝宝的营养和休息,在宝宝的饮食上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宝宝的干净整洁。这些都是护理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行很好的护理。
孩子三伏天艾灸灸哪里 三伏天艾灸适合儿童吗
三伏天艾灸适合儿童。
儿童的身体免疫能力较差,所以,一受到病毒的攻击就很容易生病,特别是经常有感冒情况的宝宝,就是体质虚弱的表现,三伏天的时候身体阳气大盛,很适合做艾灸进行身体养护,对于儿童来说也很适用。
三伏天里如何护理宝宝皮肤
烦恼1:蚊虫
夏季遭遇蚊虫叮咬是常事,对于大人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但对皮肤娇嫩的小宝宝来说就应格外小心了。
专家说,小宝宝的表皮很薄,皮下组织疏松、血管丰富,被蚊虫叮咬后局部很容易出现明显反应。“对于这些红包,如果宝宝指甲过长,很容易因瘙痒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还会引起荨麻疹等。”
如今驱蚊的方法有很多,但专家建议,使用蚊帐驱蚊是最安全的方法。“蚊香、液体驱蚊液里都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对过小的宝宝来说,过多使用对其健康无利。当然,如果宝宝稍大点,也可以用,但在使用时,最好不要把门窗密闭,要让室内保持通风状态。”
此外,专家还提醒家长,夏天尽量少带宝宝去草丛、水边或蚊虫多的地方;宝宝的指甲要经常修剪,以免因瘙痒抓破皮肤发生细菌感染;再者,宝宝皮肤被叮咬过的地方,可以涂些花露水、大蒜汁、肥皂液,不仅可以止痒,而且副作用也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涂抹这些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的手触及这些东西,以免误入眼中、口中,造成不适。
不妨一试
民间土法一:在蚊香上点一滴风油精,既可以驱蚊,又不会有呛人的味道。
民间土法二:用调味品里的八角,泡在宝宝洗澡水里,蚊虫就不敢接近了。
烦恼2:痱子
育儿群里一位妈妈反映,天气热,自己的宝宝头皮和颈周围就出现了好多的红疹,并不停地试图用小手挠。
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爱出汗和爱动的宝宝最容易起痱子。“痱子是由汗毛孔堵塞引起的一种皮疹,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导致汗毛孔堵塞,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
“宝宝皮肤娇嫩,汗腺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夏天最容易起痱子。”专家说,一些家长见宝宝出了痱子,于是干脆给宝宝脱光衣服,这是不妥的,“皮肤少了衣服的保护,更容易受热和其他不良刺激。为了减少衣服对宝宝皮肤的摩擦,最好是为宝宝选择纯棉、轻薄、柔软、肥大一些的衣物。”
此外,饮食上要多给宝宝吃一些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物,多吃蔬菜和瓜果,这样不仅可以消夏解暑,又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增加凉爽感,还能有效减轻刺痒症状。
“只要让宝宝处于通风好的环境中,保持凉快,衣服能吸汗,勤给宝宝泡温水澡,给宝宝吃些清淡消暑的汤饮,防止抓挠,护理得当,痱子等几天内即会消失。”专家说。
另外,专家提醒,如果宝宝已经长痱子了,洗澡时要小心,尤其是长痱子的部位不能马虎。比如,洗澡时最好用温水洗浴,不要用肥皂,可以用碱性小的洗浴用品,以减少对皮肤刺激;洗澡过程中尽量避免用力擦拭长有痱子的部位,以防止擦破形成糜烂;洗完后用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皮肤,不要用脏手或不洁的毛巾给宝宝擦拭,以防皮肤感染。
不妨一试
民间土法:用西瓜皮擦小痱子。每次擦至微红,一天擦2~3次。
烦恼3:晒伤
许多家长都知道,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皮肤产生能够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家长们觉得想要宝宝不缺钙,就要多晒太阳。但是,凡事都要有度,阳光中的紫外线虽然对宝宝身体有益,但晒过了,也会给宝宝娇嫩的皮肤带来损伤。
专家说,因为宝宝体内黑色素较少,所以相比大人来说,抗紫外线的能力也较差,这就导致其皮肤很容易被晒伤。
在带宝宝外出时,最好在上午9点之前,或下午4点之后,因为夏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这一时间段里紫外线很强。当然,特别在夏天,即使不在这一时段外出,也最好选择在树阴下活动,并使用防晒伞,或遮阳帽等。或者给宝宝穿上透气性良好的长袖薄衫、长裤,以免皮肤直接暴露在日光下。即使阴天,也要注意防晒。
专家提醒家长,宝宝一旦被晒伤,家长应尽快采取一些措施,首先要让宝宝多喝水补充水分,同时为宝宝清洗身上的汗水,并用凉毛巾冷敷晒伤处,缓解其症状,但当晒伤严重,皮肤出现大疱或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时,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晒伤未好前最好不要再让宝宝直接暴露在日光下。
不妨一试
民间土法一:用黄瓜汁滴在疼痛的皮肤上,10分钟后,疼痛就会自然消减。
民间土法二:取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车前子15克,煮汤给宝宝吃,能达到预防晒伤的作用。
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脆弱,在炎热的三伏天里容易受到蚊虫、病菌侵袭,如果护理方法不妥当的话,就容易起疹子、过敏,对宝宝的皮肤更是一种伤害,所以宝宝夏季护肤非常关键,爸爸妈妈们需要科学且合理。
三伏天里如何护理宝宝皮肤
三伏天如何呵护宝宝皮肤:
烦恼1:蚊虫
夏季遭遇蚊虫叮咬是常事,对于大人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但对皮肤娇嫩的小宝宝来说就应格外小心了。
专家说,小宝宝的表皮很薄,皮下组织疏松、血管丰富,被蚊虫叮咬后局部很容易出现明显反应。“对于这些红包,如果宝宝指甲过长,很容易因瘙痒抓破皮肤,导致感染;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还会引起荨麻疹等。”
如今驱蚊的方法有很多,但专家建议,使用蚊帐驱蚊是最安全的方法。“蚊香、液体驱蚊液里都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对过小的宝宝来说,过多使用对其健康无利。当然,如果宝宝稍大点,也可以用,但在使用时,最好不要把门窗密闭,要让室内保持通风状态。”
宝宝剪指甲出血的处理方法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只要做好消毒工作一般很快可以恢复的。建议你使用碘伏做局部消毒处理就是抹一下就行。保持伤口清洁卫生,一般几天就会长好的。宝宝不会吸到手指的,不必带手套。保持局部清洁干爽就行。
宝宝手指头受伤出血了,如果是用的碘酒消的毒,应当时就用百分之75的酒精脱碘消毒,即用酒精将碘酒擦去。因为碘酒对宝宝的皮肤刺激大。可用碘伏消毒宝宝的皮肤,消毒后可不用脱碘,擦了碘伏后可以戴手套,防止宝宝吸吮手指而感染。
首先用双氧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不要沾水,切记!两三天就好了,放心吧!自行处理就行,不用上医院,因为现在医院交叉感染太严重。
考虑是感染了,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处理一下开些外用洗剂以及药膏回来治疗缓解,特别是要注意护理,避免进水感染等,及时换药。另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清淡。
夏天宝宝怎么护理
1、不要断奶。正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要赶在夏天断奶。理由有二:一是高温季节孩子的消化酶分泌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改吃普通膳食易引起消化不良;二是夏令细菌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招致肠炎甚至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发生。最好是待秋凉后再断奶不迟。
2、调整食谱。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需要为孩子增加食物的供应,增加幅度在10%--15%。为此,宜适当地让孩子多进食一点牛奶或奶制品,多吃新鲜蔬菜。蔬菜中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可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率与利用率,从而促进孩子的发育。另外,还应补充水。比如午睡前或午睡后让孩子吃点水果,喝点酸奶、菜汤或白开水等。
3、勤洗澡。夏天洗澡,可以帮助孩子调节体温,还可以使皮肤上汗腺开口不被上皮细胞阻塞,有利于散热。还能减少和减轻很多婴儿皮肤病,如新生儿皮炎、新生儿湿疹、尿布皮炎、臀红等,更能增加孩子的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因此,一日洗澡1~2次是必要的。洗澡的水温应在37℃左右。
妈妈们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想必一定了解到了相关的护理措施,这下就会变得比较方便。不过小编所说的这些并不能够保证全面到位,妈妈们就要积极的做好,不要觉得麻烦繁琐,相信经过细心的照顾宝宝可以快乐的成长。
婴儿呼吸大声有问题吗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为呼吸次数增加、呼吸浅表、急促,进而表现鼻翼翕动,再重时可以看到三凹征(即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肋间隙3个部位同时凹下),同时小儿出现面色及口击发青,严重时出现呻吟样呼吸,吭吭样呼吸或呼吸暂停,这些均表示病情进一步恶化。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遇病情恶化,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想要看孩子呼吸是否正,可以观察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情况。宝宝的腹部或胸部的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一般情况下,即使宝宝穿着衣服,也可以看清他的腹部或胸部的起伏,如果看不清,家长可以掀起宝宝的衣服后再观察,还可以将一只手轻轻放在宝宝的腹部或胸部来感觉宝宝的起伏运动。
早期婴儿呼吸声异常会让家长比较担心,建议您及时的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现在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疾病才行,避免意外造成伤害!当然,如果是正常呼吸,家长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轻轻安抚孩子,给予最好的睡眠环境即可!
初生婴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
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好好护理新生宝宝的肚脐?
新生宝宝的肚脐上连着一段脐带,只有等宝宝脐带脱落以后,我们才能看到宝宝的肚脐,而脐带脱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宝宝肚脐的形成。如果没有护理好,引起脐带发炎,进而引发肚脐出血,宝宝高烧等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宝宝脐带脱落之前,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护理它。其次,我们应该怎么来护理宝宝的肚脐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千万不能碰水。
新生的宝宝出院以后,很多家庭都是自己给宝宝洗澡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宝宝洗澡的时候,杜绝宝宝的脐带碰水,因为生水很可能引起发炎,从而感染。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平时,咱们可以包着宝宝到医院让护士给他们洗澡,或者在家就给宝宝用热毛巾擦拭身体,不一定非得下水的。等宝宝脐带脱落了以后再下水。
第二、不能捂得太厚。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宝宝的脐带因为没有干,因此,如果捂得太厚,就可能引起出汗,从而导致感染。所以,妈妈们平时在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肚脐的干爽,切记出汗。
第三、避免拉扯。
因为脐带呈条状,而宝宝因为经常要换洗尿布和衣服,因而很容易就拉扯到脐带。这个时候,咱们就要小心了,千万千万不能扯到宝宝的脐带了。因为一旦被用力拉扯掉,直接引起的就是出血。妈妈们千万要小心再小心。
第四、用医药酒精或者碘伏擦拭。
为了帮助宝宝的脐带快速脱落,我们要经常用酒精或者碘伏擦拭宝宝的肚脐。小编用的是医药酒精,一般一天5-6次。擦拭的时候,妈妈们要注意,咱们擦完了酒精,要稍微晾一会儿,等酒精蒸发以后,再给宝宝穿衣服。
第五、不能着急,慢慢等待。
有很多的妈妈都在问,为什么宝宝脐带一周了还不掉。其实,这是妈妈们多虑了,因为宝宝脐带在一个月内脱落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没有发炎,妈妈们不必过于着急。第六、脱落以后,依然使用酒精擦拭。
宝宝的脐带脱落以后,妈妈们会在宝宝的肚脐上看到一坨类似干血块的黑色东西在宝宝的肚脐里。看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别担心,这是很正常的。这个时候妈妈要做的就是继续用酒精或者碘伏擦拭宝宝的肚脐,帮助这块血块的脱落。等这块血块完整脱落了以后,妈妈就可以看到宝宝美丽的小肚脐了。
以上小编详细具体的为大家讲述了,给宝宝脐带做护理工作的一些好方法以及步骤。那么家长们了解之后家里有了新生儿有了自己可爱的宝宝,就一定要先做好宝宝的脐带护理,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有利的。
三伏天里宝宝需要警惕脱水热
一、三伏天里宝宝需要警惕“脱水热”
“脱水热”,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内缺乏水分,特别是针对宝宝来说的。三伏天气温高,宝宝容易排出大量的汗液,需要比其它季节补充更多的水。水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宝宝来说则更为重要了。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掉10%。这时如果不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就会发生脱水而发热,严重者甚至发生中暑。
1、多喂水
宝宝出汗很多、烦躁不安甚至大便干燥,就是脱水的迹象,及时补水是防止脱水的最佳途径,而与体温温度相似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2、外出避开高温时段
宝宝每天早晨和傍晚凉快的时候在外面玩儿,中午特别热的时候,不要带宝宝出去玩耍。
3、喝粥
多给宝宝吃清淡的食物,如荷叶粥、绿豆汤等,这样可以防止脱水。
二、三伏天,宝宝饮食要恰当
1、注意补水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要记得给宝宝补水,鼓励宝宝多喝水。
2、预防腹泻
气温一高,加上湿度大,食物易腐败变质,再加上有些宝宝吃了冷饮,容易引起腹泻,一般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及宝宝的饮食卫生。给宝宝喝的水要烧开,食物要熟透,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一定要热透。
三、暑热中当心别让宝宝着凉
进入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在户外总喜欢给宝宝穿着肚兜,甚至光着身子,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冬天给宝宝穿得过多,夏天给宝宝穿得过少,导致宝宝冬天热病,夏天着凉,是常见的儿科门诊现象。
1、吹空调,要当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地铁、公共汽车以及儿童游乐场所等室内环境多有空调,宝宝穿得过少,一进入空调环境,温度大幅度下降,毛孔突然收缩,骤冷骤热之下,如果不能及时添加衣物,免疫力低下的宝宝就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咽痛、流鼻涕以及发烧等症状。
2、穿衣不宜太少
三伏天宝宝不宜穿衣太少,甚至不穿衣。宝宝出汗多,毛孔扩张,如果此时皮肤外露,吹一吹风着了凉,宝宝就容易感冒发烧了。另外,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需依靠皮肤辐射等。有数据表明,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给宝宝穿得太少,宝宝就容易从外界吸收热量,非但不会感到凉快,体表温度的上升反而会使得他们觉得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