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怎么形成的 家庭的生活方式
癌症是怎么形成的 家庭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种致癌因素是没有做好病毒的“隔离”措施,导致家中多人患癌。某教授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例:姐姐患肝癌不到一年,妹妹也同样患上了肝癌。患病原因是家庭传染,因为家人在知道姐姐患乙肝的情况下,没有进行相应的“隔离”,导致妹妹传染上乙肝病毒,随着病情的加重,最终转变为肝癌。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可以结婚生育吗
年轻人交异性朋友,进而结婚、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也需要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这是毫无疑问的,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但是由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残疾,他们确实在交异型朋友、实现家庭生活的愿望上存在一定困难,很需要大家的关心、理解和帮助。许多工作单位和社区关心残疾人,为他们牵线搭桥介绍对象,有的组织残疾青年联谊会,为他们扩大接触面,还有的地方建立了残疾人婚姻介绍所,这些都为残疾朋友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能够组成家庭。但有一点应该提出,那就是残疾人本身有残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一些困难,有的甚至需要别人照顾,所以在生育上要实行计划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难和压力,又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发育。尤其对女患者更应注意:有的女同志如患有脊柱侧弯、骨盆倾斜或者骨盆发育不好,这样在胎儿出生时可能会发生困难,因此怀孕时最好定期做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决定如何生孩子,以确保母子平安。
老年夫妻如何给婚姻保鲜
1、给爱人留些空间可以使婚姻保鲜
两性的结合是感情、生活的结合,而不是个性、人格的溶解,双方更不是彼此的影子,因此不要迫求形影不离,反而要给爱人留些空间。有分开的时候,才有想念对方的时刻。彼此给对方一个距离,一个空间,让其去渴望、去充满柔情地等待,这样可增加夫妻间的新鲜感。
2、注意修饰可以使婚姻保鲜
要注意修饰,特别是女性成家之后,决不能把对家庭的奉献与牺牲,视为自己唯一的人生意义和义务,忽略了更丰富的生活追求。一头扎进厨房,扮演“老妈子”的角色,变得无欲无求,或者不修边幅,变得苍老而呆板。
3、幽默感可以使婚姻保鲜
多一些幽默感,善解人意,才有可能促进两情相悦。面对纷坛繁杂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锅碗瓢勺等等琐事,有时确实需要多一些承受困难的勇气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家庭中的幽默,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尤其是夫妻生活中的幽默语言,常常能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因为幽默是坚毅、冷静、智慧、能力的象征,是家庭矛盾的调和剂。
4、亲昵可以使婚姻保鲜
专家研究发现,亲昵对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着妙不可言的作用,而长期缺少拥抱、亲吻的人容易产生“皮肤饥饿”,进而产生感情饥饿。因此,家庭生活最好能多点儿亲昵举动。例如,长大了的女儿扔挽着父亲的手;夫妻出门前拥抱、接吻;一方回来迟了,不妨拍拍忙碌的另一方的“马屁”,等等。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可以结婚生子
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生子。
但是由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残疾,他们在交异型朋友、实现家庭生活的愿望上确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更需要亲人及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
怎样容易得癌症
1、得癌症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不是某一个原因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一般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机体自身的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外在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化学方面的因素、生物方面的因素、物理方面的因素。内因机体自身的因素则包括机体的遗传特性、性别年龄、性格心理、免疫状况等。
2、癌症是身心疾病
现代医学不再只限于肉体的生物因素,而是强调身心合一,强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说得简单一点,也就是说,病是“身病”,也是“心病”,看病不能只看病本身,也要看心。癌症的发生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看,癌症可以说是一种身心社会疾病。生物因素也就是机体的肉体因素,就是组织器官等可见的肉体生理出了问题;精神因素也就是诸如情神、情绪和心理甚至是性格等,人是有精神情绪的,不良和负面的精神情绪会削弱机体免疫力,最终会损害肉体生理机能,产生疾病,乐观快乐的人总是比较少得病;而社会因素是从更大的方面着手,人不只是有精神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生活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影响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均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反之则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发生疾病。
3、癌症是生活方式病
多数癌症的病因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先天的或遗传的,所谓外源性的,也就是外在环境的,包括客观的大小环境,比如空气、水、食品等,也包括机体自身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当饮食等,而这些外在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改变的,正因为如此,尽管癌症真正的病因并没有弄明白,但多数癌症仍是有可能预防的。有的人认为得不得癌是命中注定好的,其实是他的生活方式注定好了的,有些人长期吸烟、长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他就注定容易得癌,特别是肺癌,这也是一种“注定”。
4、癌症是某种意义上的现代病
尽管癌症古代就有,但那个时候还是相当少见的,只是到了近现代,癌症的发生率才大幅上升,这显然与近现代的工业化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受到污染、烟草消费、以及现代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癌症也算是一种现代病,更具体地说是现代环境病、现代生活方式病,认清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进行癌症防治。
5、癌症是基因病
现代医学已经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癌症的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多数的环境致癌因素最终都可能是通过影响基因而起作用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外在的环境因素或机体内在因素,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变异,细胞生长失控、异常分裂增生,最终形成癌症。癌症从根上说是人体的基因发生了问题,是基因病。
为什么总睡不着觉 生活压力大
许多失眠者常常不觉得自己有压力,不少人甚至比许多其他人的条件都要优越的多。
心理压力有许多种,比较容易意识得到的,是那些压力性生活事件,比如人际关系矛盾、家庭冲突、感情不合、经济压力等,这些压力事件会让人焦虑不安,而这些焦虑紧张会干扰睡眠。
除此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内心深处未解决的心理冲突也是形成压力的重要来源。例如长期规律而单调的工作生活节奏,过窄的生活圈子,过于强调责任和个人原则的行为方式等。 这些无形的压力常常非常隐蔽,却会持久的累积作用于人,间接通过人的情绪而影响着睡眠。
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受社会、家庭和个人条件的影响。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使生活幸福、美满,还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为此,必须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地点,生活地点、工作环境若有辐射、石棉、高毒性化学物质,对身体损害较大,必须定期接受防癌检查,特别要做好防护工作和进行预防性治疗,尽可能减少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公认的。如果不吸烟,适量喝些低度酒,尚没有什么大害处,但若同时进行,则会增加患癌的危险性。
某些不良性活动与某些癌症高发有联系。比如女性性生活开始年龄太早、有多个性伙伴者,患宫颈癌的机会较多。男性性生活开始得早,且频繁无节制者,患前列腺癌的机会较多。某些病毒可以通过性生活引起男女生殖器的溃疡。有专家认为,宫颈炎、宫颈癌的病因与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倡一夫一妻制,杜绝卖淫嫖娼,有助于消除某些癌症的发生。
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与生活富裕、选择生活方式不当有关。因此防止肥胖,除了选择高纤维素、低脂肪、低糖饮食外,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根据自己工作和身体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和防癌是大有益处的。
生活方式就是癌症元凶
生活方式疾病就是指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等。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不合理的膳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步入可单纯追求味觉享受的误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或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是一种典型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吸烟:吸烟是人类的一种不良行为,它对健康可以构成多种危害,不仅会导致癌症,而且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3.心理紧张和压力:社会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预言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心理因素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生活实践和应付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缺少运动: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繁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电子计算机和电视的发明,几乎改变了一代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人们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办公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乃至于现代人走路都越来越少。所以科学家们不得不呼吁:生命在于运动。
小儿麻痹症会不会遗传
小儿麻痹症可以结婚。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也不例外。医学专家早已指出小儿麻痹后遗症残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一样的,而且这种疾病并不遗传给下一代。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后天感染病毒所致,因此不是遗传性疾病。相反,如果父母患有小儿麻痹症,孩子还有可能会出现抗体,反而不容易患病。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也可以和健康人一样交朋友、结婚、组成家庭。
年轻人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最重要还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很多生活无规律者更是要多加小心。
糖尿病一旦发生即伴随终身。目前尚无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能使糖尿病完全治愈,糖尿病是顽症,但不是绝症,只要及早发现、并且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照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
癌症原来竟是这样得来的 哪些因素会导致患癌症
关于癌症的病因,坦白地说,截止目前,人类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离真正的攻克癌症还有相当的距离,还有较远的路要走。但也必须知道,人类关于癌症的病因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至少有以下一些共识:
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不是某一个原因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而一般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机体自身的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外在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化学方面的因素、生物方面的因素、物理方面的因素。内因机体自身的因素则包括机体的遗传特性、性别年龄、性格心理、免疫状况等。
现代医学不再只限于肉体的生物因素,而是强调身心合一,强调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说得简单一点,也就是说,癌症是“身病”,也是“心病”,看病不能只看病本身,也要看心。癌症的发生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看,癌症可以说是一种身心社会疾病。生物因素也就是机体的肉体因素,就是组织器官等可见的肉体生理出了问题;精神因素也就是诸如情神、情绪和心理甚至是性格等,人是有精神情绪的,不良和负面的精神情绪会削弱机体免疫力,最终会损害肉体生理机能,产生疾病,乐观快乐的人总是比较少得病;而社会因素是从更大的方面着手,人不只是有精神的人,也是社会的人,生活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影响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均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反之则会导致不良后果而发生疾病。
多数癌症的病因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先天的或遗传的,所谓外源性的,也就是外在环境的,包括客观的大小环境,比如空气、水、食品等,也包括机体自身的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如吸烟、饮酒、不当饮食等,而这些外在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努力进行改变的,正因为如此,尽管癌症真正的病因并没有弄明白,但多数癌症仍是有可能预防的。有的人认为得不得癌是命中注定好的,其实是他的生活方式注定好了的,有些人长期吸烟、长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他就注定容易得癌,特别是肺癌,这也是一种“注定”。
尽管癌症古代就有,但那个时候还是相当少见的,只是到了近现代,癌症的发生率才大幅上升,这显然与近现代的工业化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受到污染、烟草消费、以及现代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癌症也算是一种现代病,更具体地说是现代环境病、现代生活方式病,认清这一点,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进行癌症防治。
现代医学已经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癌症的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多数的环境致癌因素最终都可能是通过影响基因而起作用的,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因。外在的环境因素或机体内在因素,导致基因发生突变、变异,细胞生长失控、异常分裂增生,最终形成癌症。癌症从根上说是人体的基因发生了问题,是基因病。
小儿抽动症该怎么预防
1、孩子的不良生活方式,如爱吃快餐、喝可乐、看电视、玩电脑,都对脑神经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这都是抽动症的病因。
2、由于大多数孩子缺少玩伴,只好看电视、玩电脑,而医学研究已经表明,长时间看电视和电脑会使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产生畸形,使儿童抽动症发病的可能大大增加。
3、短暂性抽动症可有家庭聚集性,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着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小儿抽动症的病因还包括家庭因素,儿童由于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5、生活中孩子得抽动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些药物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副作用。
6、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抽动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
7、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致癌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致癌。
某些癌症与人类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生活中的行为有关。医学界之所以提出“生活方式癌”这个概念,就是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要将生活方式与预防癌症联系起来?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处于封存不动状态。但如果发生了某种特别的情况,使得原癌基因被激活了或抗癌基因丢失了,人就会患上癌症。那么原癌基因是如何被激活、抗癌基因又是如何丢失的呢?这肯定与外界的因素有关,这种外界的因素就来自于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打一个比方,苯并芘已被明确是一种致癌物质,它是如何进入人体引起肺癌的呢?是因为抽烟吸入了大量的苯并芘,这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
何为“生活方式癌”。 肝癌、胃癌、肺癌等,是从不同器官名称上区分不同的癌症。若从发病原因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生物致癌,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如白血病、鼻咽癌、血吸虫所致的直肠癌等;二、化学物质致癌,如亚硝胺、苯并芘可致食管癌、肺癌;三、物理因素致癌,如过多照射线可致白血病等。
何为“生活方式癌”呢?抽烟、酗酒、经常熬夜,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呼吸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甚至在家厨房炒菜时释放出的油烟雾气等等,都存在着致癌物的可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转型使人类逐步摆脱了营养不良和传染性疾病,而大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出现在人类面前,癌症就是其中之一。人类不健康的衣食住行都有引起癌变的可能,这种癌症就是“生活方式癌”。
预防动力——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可以改变癌症发生的概率,这是预防“生活方式癌”的最大动力。以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生为例,据统计,解放初期上海市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序第一的宫颈癌,现在已降至第八位。医学院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已很难找到活着的晚期宫颈癌的病例,只能给学生看资料照片;而过去极少见的乳腺癌现在却排到了第一,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女性癌症排序发生变化的最生动的例子。因为宫颈癌的发生与生孩子多、性行为混乱有关,18岁以前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也易患子宫颈癌;而乳腺癌的发生则与营养过剩、哺乳过少有关。
生活方式的不同还使城市与农村的癌症排序谱有所不同。在农村,发病率居高的是胃癌与食管癌;而在大城市却是肺癌、直肠癌。上海市民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各种癌症发病率的顺序中已从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发病数净增3倍,与近年来脂肪的进食增幅恰成正比。1998年,美国首次出现癌症死亡率下降趋势,因为美国人更早更多地意识到了癌症与饮食习惯的关系,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及提高接种乙肝疫苗覆盖率,肿瘤发病就会逐步减少。
预防“生活方式癌”,主要从预防学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目的在于倡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防癌意识。它告诉人们,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也是可以预防的;但如果按照现行的保健观念,一定要等到感觉病痛时才到专科医院检查或再去治疗,这时的癌症已发展到中期或晚期。治疗不仅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代价也将会更高。
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密切。 衣、食、住、行都可能会引发“生活方式癌”,其中以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高脂肪、高热量膳食,可致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高盐、霉菌污染及腌制、熏烤煎炸食品,可致胃癌、肝癌、鼻咽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膳食,可致大肠癌;酒精,虽然至今尚未被证实为致癌物质,但已证实为促癌物质,患病毒性肝炎后继续饮酒的人与肝炎后不再饮酒的人相比,前者患肝癌的危险性高出2倍。
此外,某些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会引发癌症。口腔不洁易患口腔癌症;不洁性生活可致阴茎癌或宫颈癌;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厨房空气污染,可致肺癌、胃癌、喉癌、膀胱癌等。
生活环境的改变会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变化。医学专家认为,这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系,比如性格忧郁的人和饭后时常生闷气的人易得胃癌;脾气暴躁(中医观点易伤肝)的人易得肝癌等。
“ 冰箱销量上升,食管癌发病下降”。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密切关系,因为冰箱销量上升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以及保鲜技术的进步,这些使得人们可以不再吃那么多腌制或陈旧食品,有条件常吃新鲜食品。然而,食管癌、胃癌的发生随之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 预防生活方式癌,就必须要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具体而言有如下预防措施:
常吃鲜蔬菜和水果。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酸盐,在胃肠道内易转化为强烈致癌物亚硝胺,这是一种肯定会致癌的物质。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还具有防癌作用。
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细,常吃纤维素高的素食。肉食中的动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不仅容易引起胆固醇过高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时也有致癌的可能。而素食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及痔疮的发生。
改变一日三餐的营养和食物结构。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家庭的晚餐往往营养过于丰盛;还有的人经常吃夜宵,胃肠不堪重负。
戒烟、戒酒。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多达600多种,其中可致癌的有40多种,吸烟不仅危害自己,更殃及他人。有专家说,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不再吸烟,女性生癌的人数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而男性甚至可减少五分之二。
饮食要提倡清淡。“清淡”两字不仅意味着少油,还意味着少盐。食物过量的盐易损坏胃黏膜表面的粘液层,使胃黏膜损伤而导致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而造成胃癌的发病率升高。所以,腌、腊制品一定要少吃或尽量不吃。
改善烹调方式。每到隆冬腊月,有的地方人们都喜欢腌制腊鱼、腊肉,这些食品若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甜椒、青花菜、豌豆苗、芹菜、青菜、苦瓜、豆瓣菜等搭配食用,将会安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