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肩部运动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肩部运动
是以肩部为中心的,上肢做前后左右的运动,活动的程度是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适量的度,也可以逐渐的增加患者的运动量。
乳腺癌术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从临床上来讲,乳腺癌术后做适当的恢复对于后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多通过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来促进康复,使患者能够尽快的摆脱因疾病带来的困扰,并尽快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乳腺癌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早期可进行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肩部运动: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可逐步增加运动量。
(2)局部按摩:用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周边,轻轻的做下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外展运动:两臂向上向下向外做伸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松弛上肢皮肤。
乳癌功能锻炼
(一)乳癌锻炼的目的:
⑴有利于静脉回流及引流液的排出,利于术后上肢水肿的消退。
⑵降低皮下积液,积血,皮瓣坏死及上肢严重水肿
⑶减少瘢痕挛缩的发生,提高了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及患者自理能力的重建,增强了患者对生活的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方法及步骤:
⑴术后平卧6小时,将患侧上肢置于功能位,肘关节自由放置,用枕支持前臂和手,与胸壁同高或高于胸壁。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保持肩关节制动3天。
⑵1---2天可做伸指,曲腕动作3---8遍/次。每天3次平卧时上肢外展30°
⑶3---4天做曲肘运动,前臂上下,左右,前后摆动,练习肘关节屈曲内收10—15分钟/次,每日3次
⑷第5天肩部可间断进行前曲、后伸、外展
⑸5—6天做握球运动,尝试生活自理,患侧手掌摸对侧耳廓。
⑹7---8天可做肩部运动,活动角度扩展为60°
⑺9---12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行手指爬墙运动
⑻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施、外施、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
⑼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旋转运动。
⑽2---3月,此时皮瓣已经与其下方软组织愈合,肩关节屈伸,外展角度可扩到90°,达到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三)功能锻炼的原则
⑴强调自主性的功能锻炼,要反复不间断的进行,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⑵锻炼中要循序渐进,耐心细致。
⑶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发生疼痛,肿胀为原则
注意事项:
⑷术前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楚,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现实意义
⑸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⑹锻炼时患侧上肢不能过久下垂,不能提握重物,肩不可负重。
乳腺癌快走开
女人坚持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容易帮助术后恢复身体,利于术后上肢静脉回流。那么,女性乳腺癌术后如何锻炼好?一起来看看吧。
术后锻炼好 乳腺癌快走开
1、钟摆运动:直立位,双臂伸直外展,然后内收交叉,反复多次,如钟摆运动;或直立后上体前倾,双手前后左右摆动,摆幅比肩略宽。尤其适合内收、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
2、耸肩运动:患者耸肩,以肩头化圆圈远动,反复多次。对放松肩关节局部的肌肉均有帮助。
3、爬墙运动:用健侧手沿墙壁向上伸至最高点,以此为目标锻炼患肢,先面对墙,双手从肩部开始沿墙向上爬,逐步提高患侧上肢的摸高点;再侧身对墙,与墙垂直,患侧上肢从肩部开始沿墙向上爬,逐步提高患侧上肢的摸高点。
注意,爬到最高点后稍停留片刻,使粘连的软组织得到充分的分离,再从最高点慢慢爬下来,可避免快速放下时的剧痛。侧身爬墙时身体始终保持端正,上半身不要转动。尤其适合前屈、外展功能受限的患者。亦适合上举功能受限的患者。
4、画圈运动:将1根绳子一端系于门柄上,另一端握于患侧手中,面门而立,以画圆圈的方式转动绳子做圆周运动,有小到大,有慢至快。
5、洗后背运动:将1根弹力带或毛巾放置后背,双手握弹力带或毛巾两端,健侧手在上,患侧手在下,用健手拉弹力带或毛巾,以拉伸患侧上肢肩关节。尤其适合后伸功能障碍的患者。
6、滑轮运动:至高于头部的横杆上搭一根绳子,双手各持一端,先用健侧收将绳子往下拉,使手术侧手臂抬高,直至到达稍感不适的位置,然后抬高健侧手臂,使患侧手臂自然下降,如此反复,似做滑轮运动。
7、过顶触耳运动:健侧上肢绕过头顶,做触耳的动作。患侧上肢绕过头顶,做触耳的动作,反复交替进行。开始低头为,逐渐达抬头挺胸位。
8、扩胸运动:双肘屈曲,双手握拳于胸前,向后用力括胸。双上臂外展,向后用力括胸,反复交替进行。有助于后伸功能受限的患者。
骨折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病人各部位的功能锻炼
1、患肢被固定部分的肌肉
做静力性练习(或称等长练习),俗称用“死力”,即在关节不动的情况下,让肌肉收缩用力。通常患者在数天后疼痛减轻时开始进行练习。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此练习时,需注意不要屏气。
2、伤肢未被固定的关节
做全方位的主动运动。如老年人常见的腕部克雷氏骨折,石膏固定在前臂至掌指关节下,就可以主动做肩、肘和手指的活动。必要时旁人给予协助,争取达到正常幅度。上肢,要特别注意肩关节的外展外旋,及掌指关节的屈曲;下肢,应特别注意踝背屈。中老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很大,应特别留意。
3、未受伤的肢体
病人应尽可能早起床,保持正常的活动。必须卧床的,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卧床保健操,包括深呼吸、未受伤肢体的运动等,以防止全身并发症。卧床保健操应该使心率加快,大范围关节活动和抗阻练习时,运动心率应接近耐力练习水平。
乳腺癌手术后要怎么运动好
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肢功能锻炼;二是消除上肢水肿。
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局部按摩:用对侧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上下左右,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肩部运动: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及运动量逐渐加大,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
外展运动:两手握拳,两上肢向外做平举外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
摸高运动:面壁而立,尽力用手摸及壁的某一高度,做下标记。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
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抗感染治疗:减少或避免腋窝积液及伤口感染。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血液回流。避免患肢过久下垂:平时注意抬高患肢,睡觉时用枕头将手臂垫高。对肿胀严重的患者可用绷带包扎,压迫患肢。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哪些运动比较好呢?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康复锻炼
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肢功能锻炼;二是消除上肢水肿。
(1)简单易行的上肢功能锻炼
①局部按摩:用对侧手掌轻压手术疤痕的上下左右,推动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紧张的皮肤得以松弛;
②肩部运动: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上肢做前后左右运动,活动程度及运动量逐渐加大,以局部不产生疼痛为度。
③外展运动:两手握拳,两上肢向外做平举外展运动,重复多次,然后两手手指交叉,置于脑后,两肘努力向后振动,使胸壁皮肤受牵拉,一张一弛;
④摸高运动:面壁而立,尽力用手摸及壁的某一高度,做下标记。这样,可使上肢皮肤因牵拉而变得松弛。
(2)预防上肢水肿发生,促使水肿消退
①抗感染(抗炎治疗):减少或避免腋窝积液及伤口感染;
②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促进淋巴、血液回流;
③避免患肢过久下垂:平时注意抬高患肢,睡觉时用枕头将手臂垫高;
④对肿胀严重的病人可用绷带包扎,压迫患肢。
风湿病应该怎样锻炼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必须进行功能锻炼,目的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即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因此如何指导风湿病患者适当休息和进行必要的锻炼也是风湿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1、有病时的功能锻炼与无病时的体育锻炼要求不能一律。
对于风湿病人,锻炼是为了维持和恢复关节的功能,但锻炼的要求与方法应根据体质、年龄、性别不同而各异,如风湿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全身症状明显或关节严重肿胀,此时应卧床休息,严重者可休息1-2个星期,中度的休息5-7天,注意手足关节的功能位置,一俟病情缓解,即可做一些床上的功能锻炼,如关节屈伸运动、按摩肿痛关节等。病情稳定后,可开始下床活动,慢步行下床活动,缓步行走.
关节肿痛消除后,必须将功能锻炼放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按照病变关节的生理功能进行锻炼,开始时先从被动活动逐步转为主动活动,或两者结合进行,以主动活动为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亦可借助于各种简单的工具与器械,如手捏核桃、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功能;两手握转环练习旋转功能锻炼手腕功能;脚步踏自行车锻炼关节;滚圆木、踏空缝纫机以锻炼踝关节;滑轮拉绳活动锻炼肩关节等。
2、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
风湿病人功能锻炼的场所、形式与时间也应因人因病制宜。
乳腺癌术后不妨试试上肢功能锻炼
乳腺癌可以说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性激素的改变和紊乱有关,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两种类型。
尽管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但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工作仍不容忽视。上肢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其具体操作如下。
1、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动作。
2、术后1~3天,患者可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度,后伸小于15度。
3、术后4~7日,鼓励患者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适当进行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4、术后1~2周,患者可适当进行肩部活动,待伤口愈合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肩部功能锻炼,如手指爬墙运动、患侧梳头或经头到对侧耳廓等动作,以尽量恢复上肢功能。
患者在进行上肢功能锻炼时,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笔者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7年6月-2009年5月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共21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50.6岁;左侧乳腺癌123例,右侧乳腺癌95例;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81例。
1.2 方法
1.2.1 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当被确诊为乳腺癌后,病人对形体改变常表现出焦虑、忧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担心切除一侧乳房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以文明、普通、大众化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病人交流。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思想顾虑,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医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使之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1.2.2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术后病人取平卧位6 h,将患侧上肢屈臂过肩内收位,腋下垫纱垫,胸带加压包扎。将枕头置于患侧肩下、胸壁及上臂下,起支持作用。6 h后病人可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保持肩关节处于内收位制动3d,避免外展上臂。一般在术后第1、2天即可开始做前臂、肘关节屈伸运动及掌握的动作,如伸屈手指、翻转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动作,每天约5—6次。术后第3、4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术后第5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术后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术后第7~10天,使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做梳头动作,先同侧,再逐渐至对侧,以摸到对侧耳廓为止,每天3—4次。手术第10天左右拆线,可根据体力、伤口愈合情况,以肩关节为轴心用患肢逐渐做上肢抬举、旋转、外展等各种运动。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需循序渐进。每天3~4次。术后第13—14天练习患侧手掌至颈后,开始时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即患肢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渐上举等活动。术后第15—30天行吊环运动,经上肢抬高上举,肘关节伸直并以肩关节为中心做前后旋转运动。出院后根据病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等,可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加量,以锻炼患侧上肢肌肉。功能锻炼的同时可配合患侧上肢轻柔的向心性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皮肤愈合,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帮助消除肢体肿胀、淤血,减少瘢痕增生。
1.2.3 注意事项锻炼时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力、切口愈合等实际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锻炼中既要防止动作过大、过猛影响伤口愈合,又要注意动作不能过小,以免影响训练效果。最好帮助病人设计一个锻炼计划表,记录每天锻炼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动作及活动量。增加动作时不增加量,加量时不加动作,循序渐进,争取患侧上肢功能尽快恢复,最终达到功能锻炼的要求,即患侧上肢能绕过头顶摸对侧耳廓。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多使用患侧,可以参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应避免用患肢搬动或提接重物,不宜在患肢测血压及行静脉穿刺。
2 结果
通过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179例病人患侧上肢功能完全恢复,32例可以生活自理,总有效率为96.8%。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由于创伤较大,加上胸部包扎时间较长,刀口疼痛,多数病人不愿进行自主患肢功能锻炼。而手术后及早对患侧上肢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促进肢体恢复功能。这就要求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在及时观察病情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及早进行规范的患肢功能锻炼,为恢复肢体功能赢得时机。
肢体按摩有利于局部皮肤愈合,并能预防病人肌肉神经萎缩,促进胸部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功能恢复,按摩对皮肤刺激可使组织胺样物质释放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除肢体肿胀、淤血,利于皮肤愈合,减少瘢痕增生。
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配合肢体按摩可以促进患肢血液、淋巴液的回流,松解软化瘢痕组织,有效地减少患侧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乳腺癌术后适合的锻炼方法
1、卧床期的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积液,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术后1-3天为患者卧床期。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期活动的功能锻炼
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的方法为:
(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
(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
(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
(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
1、乳腺癌卧床期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后,为了使乳腺癌患者皮肤愈合良好,避免乳腺癌患者体内发生积液,乳腺癌术后须放置橡胶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乳腺癌患者回病房后,即将橡胶引流管接通负压吸引器,故乳腺癌术后1-3天为乳腺癌患者卧床期。此期乳腺癌患者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乳腺癌患者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乳腺癌患者下床期活动的乳腺癌功能锻炼
乳腺癌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乳腺癌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乳腺癌患者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乳腺癌患者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癍痕组织尚为形成,故乳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
下床期乳腺癌功能锻炼的方法为:(1)乳腺癌术后的3-4天,乳腺癌患者可坐起,乳腺癌患者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乳腺癌术后5天解除固定乳腺癌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乳腺癌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乳腺癌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乳腺癌患者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乳腺癌患者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
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乳腺癌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乳腺癌患者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乳腺癌患者可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特别是扶墙抬高上肢的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乳腺癌患者还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乳腺癌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乳腺癌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M。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乳腺癌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目前已有很多,本文主要指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如何进行患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尽管目前的锻炼方法很多,但都大体相似;患者及家属在网上检索的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在此提供三种主要的锻炼方法。
第一种方法:简单明了。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术后1~2天,练习伸指、握拳简单动作;术后2~3天,练习屈肘屈腕,坐位屈肘前臂伸屈动作;术后3~5天,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5~7天,练习肩关节抬举、屈曲肩关节抬至90度;7~10天,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以后逐日增加运动量;10天后,练习“吊环”运动,每日数次。
第二种方法:专门针对上肢功能锻炼的健身操,由专科护士指导进行。
第三种方法:将乳腺癌术后的功能锻炼分为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及出院后期。
1. 卧床期的功能锻炼:为术后1-3天,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
2.下床活动期的功能锻炼:为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的期限。锻炼的方法为:(1)术后的3-4天,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2)术后5天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3)术后9-10天以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建侧手掌托扶患侧肘部,逐渐抬高患侧上肢,直至与肩平;(4)术后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
3.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1)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上肢自然下垂,无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锻炼;(2)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应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
我们的经验:患者术后,大体上要以上面的说法为理论依据,进行合理的上肢功能锻炼。但同时也要注意:
1.上肢功能锻炼必须遵循循著渐进,决不能操之过急;
2.功能锻炼的目的是让上肢功能保持良好、减少水肿、血栓、运动受限等问题,但早期活动一定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那样会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势必引起新的问题;
3.部分乳腺癌患者术后对于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可能偏高,导致其锻炼过度,造成新的问题;
4.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绝大部分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都会得到很好的康复;5.远期还应该注意,患侧上肢避免剧烈活动、提重物等情况。
乳腺癌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术后3-6天锻炼
乳腺癌术后第3、4天患侧上肢前臂做前后、左右、上下摆动,但不宜长时间下垂,每天约3—5次。术后第5天,解除胸带包扎后,可用健侧手托起患侧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举,使之超过头部,尽可能伸直,每天2-4次。术后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顺着墙渐渐向上滑行,逐渐提高,俗称爬墙或爬杆,每天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