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家庭基础护理
老年人的家庭基础护理
从病人的清洁卫生、饮食起居、舒适的体位、环境,到基本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以及服药、注射等最基本的治疗方法,都属于基础护理的范畴。
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与家庭基础护理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有一部分老年人最终夺去他们生命的不是原发病,而是由于护理知识缺乏、护理不当所导致的并发症,可见基础护理在老年人的健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家庭休息环境的因素有:
温度维持一个适宜的室内温度,不仅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安定,而且有利于机体进行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夏天可相对高些(22°~24°c),以缩小室内外温差。室温过低,老人易着凉、感冒;室温过高,易使人疲惫、精神不振。需要指出的是,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室温过高,易使老人感到闷热,呼吸不畅,加重呼吸困难。清凉的室温,流通的空气,会使老人易于进行气体交换,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
湿度通俗讲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湿度大,人体的蒸发作用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湿、气闷,心功能不全的老人会感到憋气。由于皮肤、呼吸水分蒸发减少,排尿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 而空气过于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水分,引起皮肤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干燥的空气使呼吸道粘膜干燥,痰不易咳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加重病情。家庭室内最佳湿度应该是50%~60%。适宜的湿度,会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近年来,空气加湿器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好方法。土法增加湿度也行之有效,如地上洒水、暖气上放水槽,或放湿毛巾等。建议您买一个温湿度计,以科学掌握温湿度,使之为您的健康服务。
通风一位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须将床放在空气流通的房间中央,才感到呼吸省力。同样,新鲜的空气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晨起,开窗通风,可排出室内废气,让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一般居室开窗20~3 0分钟,室内空气即可更新一遍。对身体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到其他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受凉感冒。
噪音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贝时,一般人就会有吵闹感,家庭中噪音的产生大都为大声喧哗、音响音量过大所致,一般老年人喜静,对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则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利于老年人休养。
采光老年人居住的房间,最好是采光比较好的居室,室内阳光照射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日光照射,红外线被皮肤吸收,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给人以舒适感。如果打开玻璃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床老年人应选用硬床,以睡在床上床垫不下陷为好。床的高度应在膝盖下,与小腿长相等,过高过低都会使老人感到不便,增加摔倒的机会。
老年人临终护理要注意什么
1、老年人临终前有什么症状
疼痛是临终病人备受折磨的最严重的症状,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他终末期病人发生严重疼痛情况较少。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超过一半的人会有新的疼痛产生。痰液堵塞、呼吸困难是临终病人的常见症状。有的病人死前会出现谵妄等神志变化,需考虑癌症脑转移、代谢性脑病变、电解质不平衡、营养异常、或败血症等因素。症状在下午或晚上会更严重。严重急性的呕血、便血、阴道出血等,一次出血量在800ml以上可出现休克现象,对临终病人来说可以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
2、注意生活护理老年人临终护理要注意什么
设置安宁病房提供舒适环境。室内要求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房间布置应符合老年人要求,让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的时光。因为临终是生命的特殊阶段,应提供单间病房,增加同亲人团聚的机会,减少感染,使病人在拥有自我尊严中去迎接死亡。制定临终护理计划,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临终老人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命时间为主,而是提高临终的生活质量。临终老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发症多。应提高高质量的护理,让病人感到舒适,协助患者饮食、排泄及睡眠等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做好必要的基础护理。 除静脉补充营养外,还应根据病人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同家属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老年人因胃肠功能减弱,长期卧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有痰无力咳出,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对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做环形按摩,也可用缓泻剂或开塞露,保持病人大便通畅。
3、注意心理护理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老年人骨折后的家庭护理措施
生活中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恢复起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和他们的身体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处于缺钙的状态,因此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骨折后的日常护理非常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大多数骨折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都会在家中度过,所以,做好骨折患者的家庭护理十分重要。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的具体方法是:
1.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 老年人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容易使受压处的皮肤发生溃破,形成褥疮。而褥疮形成后往往不易愈合,褥疮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创面可逐渐加深,甚至会引发败血症等疾病。为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褥疮,其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平整和柔软,最好使用海绵床垫。其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每周要擦浴1~2次(夏天可适当增 加洗浴的次数)。对老年女性患者,每天要为其清洁会阴部1次。褥疮的好发部位往往在背部、骶部及足跟部。对于这些骨突部位要注意保护。一旦发现患者的表皮 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对局部被压红的部位不要进行按摩,只要用气圈将其垫起,使其悬空、不再受压即可。
2.经常轻轻拍打患者的胸背部 老年骨折患者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同时会经常保持平卧位,这样会使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呼吸道的部分梗阻与继发感染。所以,在护理骨折老人时,除了要经常帮助其变换体位之外,还要经常轻轻拍打其胸背部,以利于其排痰。
3.做好患者的饮食调节 老年骨折患者在卧床期间常因担心解小便过多而不愿意多喝水。这样会导致其尿液浓缩,日久极易使其患上尿路感染。所以,要鼓励他们多饮水,每日应饮水 2500~3000毫升。此外,还要增加患者饮食中的营养成分。骨折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热量的膳食,以修复其体内被破坏的组织,为此可多吃些鸡肉、猪肉、鱼肉等。很多人认为骨折后要多喝骨头汤。可专家认为,骨折患者不宜喝骨头汤。因为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其消化功能较差,若大量地食用骨头汤会影响其肠胃的 吸收功能,甚至使其发生腹泻,从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复。
以上内容为您介绍的就是老年人发生骨折后的日常护理措施,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骨折的老年朋友尽量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膳食,例如鸡肉、鱼肉等,此外家属要每隔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以免导致褥疮的出现,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老年人尿失禁怎么家庭护理
1、每次便后用温水彻底清洗被尿污染的皮肤,先用柔软的湿纸巾擦拭,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用吹风机吹干,将溃疡粉等药物涂于患处,保持干燥、清洁。
2、已经发生肛周病变的老年人,常规方法为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涂抹护肤粉或护肤软膏,局部烤灯照射,同时注意避免感染,如合并感染可涂抹红霉素软膏。
3、使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垫或一次性尿布铺在老人臀下,一经污染要立即更换,有条件时可让老人卧于有孔的病床上,以减少床褥污染。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毛巾擦干,并涂油膏于肛门周围皮肤,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5、购买老年人尿不湿。老年人的东西最好是物美价廉,各品牌相差不多,主要看价格,你可以接受就好。一次购买数量大一些,这样节省运费也使用方便。医院也可以开尿不湿,如果你可以报销的话,可以试一试。医疗器械商店或者药店也有,但是价格贵一些。因为是快速消费品所以价格还是需要考虑的。
老年人日常保健与家庭护理
掌握老年人具体衰老特征,例如视力、听力、步行能力、睡眠、食欲等,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衰老或病情的观察要细致、及时、全面。老年人各系统的老化程度不同,往往多种疾病并存,常叙述不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和全面查体才能掌握整体情况,从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饮食、运动、休息、大小便是老年人保健护理的重点。同时注意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护理,老年易感孤独、寂寞,家属及护理人员要抱有充分的关怀,使老年人感到温暖和安慰。
老年人饮食卫生
老年人的消化道也象全身所有组织日趋衰老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牙齿松动或脱落,味蕾敏感性差,吞咽不便,胃内膜及胃部肌肉逐步失去原有功能、不能产生足够的具有活力的消化液,小肠液和胰液及胆汁分泌减少,大肠运动能力降低等。以上变化可使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表现出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易产生腹涨和便秘,甚至体重下降。所以老年人要做好胃肠道保健,讲究饮食卫生:
注意保护牙齿,少吃甜食,早晚刷牙,发现牙齿不好要及时修补。
合理饮食,多吃富有纤维的食物和水果,一则加强牙齿的咀嚼能力,二则可减少便秘。
食物烹调尽可能做到色香味俱全,并保持一定水分。避免单独进食,多同子女一起进餐,这样可以增进食欲。
注意按时进餐,晚饭不能过饱。
适当运动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和加强胃肠蠕动,从而增进食欲。
一旦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特别是当症状持续二周以上时,如腹泻、便秘、疼痛、呕吐、黑便、便血、体重减轻等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骨折家庭护理有讲究
1、 继续牵引
保持平卧体位,抬高患者小腿,并使脚尖朝上,足跟悬空,由骨科医生负责牵引,以保证牵引合理、到位。
2、 预防褥疮
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牵引期间,要每2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3、 预防便秘
病人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多吃新鲜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每1~2天排便一次,如果3~4天未解大便,可给予缓泻药如润肠丸等,如果有便秘习惯者,要进行日常生活调治,每日清晨空腹喝一小杯淡盐水,每日睡前喝一杯蜂蜜麻油水,这样坚持下去,可使便秘逐渐消失,保持大便通畅。
4、 增加富含蛋白质及钙质的营养
每天给予新鲜的鱼类、蛋类及豆制品类的食品,可以做些排骨汤、虾米海带汤、猪脚黄豆汤等含丰富钙质的食物,以帮助病人恢复体力。
5、 预防关节挛缩
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挛缩。此外,要注意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特别是患肢应始终处在功能状态下,这样不至于骨折愈后站立不起来。
6、 预防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小,容易使支气管分泌物坠积于肺底,若合并感染则将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在帮助老人翻身时,同时还要帮助拍背,并鼓励老人作深呼吸增加肺活量,便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炎发生。此外,老人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也有利于呼吸道清洁。
7、 预防泌尿道感染
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害怕麻烦别人而不敢多喝水,结果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感染率高。所以,家人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 000毫升以上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8、 预防抑郁症
骨折后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别人照顾,长期卧床容易引起情绪低落,产生抑郁。
老年性痴呆症病人的家庭护理
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慢性神经疾患,是病人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和退行性病变引起的,主要以功能减退和行为性格障碍为主。早期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减退,即忘性大,前说后忘;时间和空间定向力下降,有时出门迷路,回不了家,对熟悉的人叫不出名字。到了晚期,连自己的年龄及孩子的名字都忘了,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出现进食困难、大小便失禁、发音不知其意,最后处于植物人状态,需要专人护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
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老年性痴呆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在早期老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时常错误地认为是“正常的”,根本做不到早期发现,从而延误了病情。专家指出,老年性痴呆症病人除应及早治疗外,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防止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戒除烟酒。烟中的尼古丁、镉、铅等有害物质和酒中的甲醇会使脑神经纤维发生颗粒空泡样变性。
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损害大脑。
频繁活动手指。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培养多种兴趣,丰富晚年生活。下棋、垂钓、绘画、书法、看报等活动,可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家庭和睦,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如果家里有一位老年性痴呆症老人,那么家人该怎样去照顾好他(他)呢?专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理解和宽容老人。要耐心听取老人的诉说,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因为患病老人固执、摔打东西、外出迷路等而对其他进入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
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尽可能不让患病老人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煤气瓶等日用品,应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老人所服药品要代为妥善保管,送服到口,看着服下;睡床要低,必要时可加栅栏。
注意饮食营养及个人卫生。尽量保持老人平时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在烹调上多翻花样,以保证良好食欲。做到荤素搭配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帮助或督促患病老人洗脸、刷牙、嗽口、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趾)甲,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被。
要训练和刺激老人的记忆。家人不要简单地什么事都替老人做,尽量让老人自己多做些,如洗澡时放好水,然后提醒老人做下一步动作,以锻炼和维持其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另外,由于患病老人丧失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因而要尽量避免移动家具和迁居。平时可根据老人的爱好,鼓励其多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外出活动时要有人看护。
老年痴呆病人有哪些家庭护理
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老年痴呆症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在早期老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时常错误地认为是“正常的”,根本做不到早期发现,从而延误了病情。专家指出,老年痴呆症病人除应及早治疗外,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防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是痴呆症的主要“敌人”,调节膳食,少吃食盐,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有助于防止脑动脉硬化。
戒除烟酒。烟中的尼古丁、镉、铅等有害物质和酒中的甲醇会使脑神经纤维发生颗粒空泡样变性。
补充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等),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损害大脑。
频繁活动手指。除整体性全身活动外,尽量多活动手指。
培养多种兴趣,丰富晚年生活。下棋、垂钓、绘画、书法、看报等活动,可强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快脑血液循环及脑细胞的新陈代谢。
家庭和睦,心情愉快,能增强抗病能力。
理解和宽容老人。要耐心听取老人的诉说,对于老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止或指责。不能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老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不能因为患病老人固执、摔打东西、外出迷路等而对其他进入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
老年痴呆的日常护理
老年期痴呆病人的日常护理方法:
1、一般护理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床清洁、干燥,常用物品置于显眼和靠近的地方,以利患者随时使用;病室要保持整齐、安静,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引起外伤。另外,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慢性肺部及尿路感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必要时做口腔特殊护理;注意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以防褥疮的发生。
2、调摄起居饮食
起居应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特别是精神兴奋型患者,更应注意。失眠者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衣着宜适中,室温宜偏凉。抑郁型大多喜卧多寐,应调整睡眠,白天多给一些刺激,鼓励病人做一些有益、有趣的手工活动及适当的体育锻炼。
饮食宜清淡,饥饱适宜,不可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吃蔬菜。此类病人多有阴血不足,可给予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桂圆大枣汤、瘦肉、鸡蛋、鱼等。而对那些形体肥胖者,则宜给予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黄瓜、香蕉、桔子等。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咖啡、浓茶。
3、情志调理
合理的情志调理,可使肝气和顺,心神宁静,脏腑气血调和,利于疾病的康复。此病易受忧郁、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所以应掌握病人的心态,用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帮助病人调整不良心态,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此外,病人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对病人的情绪有良好影响,因此,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配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