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流感不要盲目输液
得了流感不要盲目输液
气温骤降预示着冬天的来临,而每年冬天都是北京市流感的高发期。在流行性感冒高发期即将到来之际,北京朝阳医院向市民公布了一个“关于流行性感冒诊治的几点误区”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指出,目前,众多的市民对流行性感冒的认知与治疗上普遍存在着三大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着市民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误区1
“流感”就是“感冒”?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种病,“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因此对流感不重视。但其实,“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感冒common cold”,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和“感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
提醒
流感确诊至少需要一周
但是,这份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病人到医院就诊,即使症状非常像“流感”,医生却很难马上下“流感”的诊断,因为确诊“流感”需要从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流感病毒,目前综合医院做不到在诊室里完成这样的“病原学诊断”。通常,如果病人体温(腋下温度)大于38°C,同时伴有至少一项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等,就可以下“流感样病例”的诊断。如果病人同意,由医生或护士采集鼻咽分泌物,送疾病控制中心(CDC)做流感病毒检测,通常检测时间为1至2周。
误区2
“流感”一定要“输液”
不少人认为,患流感后“输液”一定好得快。因此,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各大医院输液室都会爆满。
解析
流感输液多花钱没作用
报告中强调,所谓“输液”,输的多数是“消炎药”即抗菌药物。但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
朝阳医院去年调查了近500例“流感样病例”,分析用抗菌素和不用抗菌素的病人的病程。结果发现:用抗菌素的患者平均退热时间是2.9天,不用抗菌素的退热时间是2.4天;从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时间来看,用抗菌素组平均5.4天,不用抗菌素组为4.1天。用抗菌素组的平均花费是193元人民币,不用抗菌素的花费只有107元人民币,差别明显。
提醒
抗菌素不适合治疗流感
得了感冒或流感,抗菌素都不是良药,因为感冒和流感是抗菌素的软肋。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抗菌素相关性腹泻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不良后果。
因此,专家建议,患者在就诊时一定要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医生“输液”。
误区3
期望当天就退烧
在门诊,经常可以看到焦急的母亲带着患有“流感”的初中三年级的儿子来就诊,而且一天内两次、三次到医院,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面临中考,最好医生一天内就把病给治好,最好一天的学习都不耽误。还有一些白领患上流感,也是希望当天退烧,晚上再坐飞机出差。
但此次报告中提出,这种期望当天就退烧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解析
睡眠才是“灵丹妙药”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病毒的“灵丹妙药”,“流感”的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如果一个人不幸患上流感,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流感病人发热持续3至5天是正常的,当天退烧反而不好。
提醒
别让身体“恶性透支”
患上流感本身就说明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状况不佳,正好借着“生病”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当患上流感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生活的时钟”调慢,起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了。而是应该聆听一下“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生病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示我们身体累了,需要休息了。生病了还强迫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性透支”行为。
夏天不要盲目喝饮料
一入夏,得泌尿结石的人就多起来,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为20至45岁的男士,而且多为草酸钙结石。
原因特简单:汗出得多、尿出得少,白水喝得少、饮料喝得多。
很多尿路结石患者都不爱喝水,甚至如果感觉不渴就一点儿不喝。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克明说,本来夏天就汗多尿少,这个时候喝水再少的话,就会造成尿中形成结石晶体的盐类呈超饱和状态,晶体沉积导致尿路结石。
而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人忙得顾不上喝白水,饮料、啤酒倒是一瓶接一瓶,这样的习惯会加速结石的形成。因为果汁中富含的草酸是最常见的结石成分,而啤酒在喝完后会快速利尿,造成人体短时间内脱水。所以爱喝饮料、啤酒,但又很少喝水的人患结石的几率就会更高。
少喝饮料、多喝水、多排尿就是预防尿结石高发的最直接办法。人每天液体的摄入量应保持在2500~3000毫升以上,如果用普通的矿泉水瓶为标准的话,需要5~6瓶。这样每天的尿量也应该保持在2000毫升到2500毫升以上。
即使你不口渴,当你看到自己小便颜色是深黄色了,那就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缺水,要赶快补水了。
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药物也都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
瘦人增肌不要盲目锻炼
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生活中有一类人不论怎么吃都不会胖,难道他们天生就是瘦弱体质吗?当然不是,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脂肪生长速度非常慢。如果是男性,恐怕这样的身材会显得非常单薄,缺乏安全感。那么,瘦人如何增肌呢?
饮食计划
少食多餐是王道——当然我们增重可能需要多食多餐。多餐的意思是,一日三餐可以分为5~6餐:早餐、早午餐、午餐、下午餐、晚餐、宵夜。这样你可以更均匀地摄入你的热量,摄入更多的热量,摄入你平时吃撑了也吃不够的热量。
训练计划
大重量:低组数,复合动作,自由重量为主。
大重量:充分热身后,做6~8RM的强度,组间休息90秒
低组数:一般大肌群使用4个动作,每个动作4组;小肌群使用3个动作,每个动作3组
复合动作:像卧推、深蹲、引体向上、推举、硬拉这些多关节,一次要用到多块不同肌肉的动作,就叫复合动作,瘦人入门要多练。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瘦人增肌不要盲目锻炼 先制定两大计划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
不要盲目的降血糖
血糖高对于老年人是非常危险的,然而就有许多的老年人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降血糖,其实血糖太低也是不好的,那么正常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呢?一起了解一些血糖的健康指标吧!
糖尿病患者都要把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糖尿病这个疾病本身而言,血糖控制得越好,意味着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越佳。例如,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 糖控制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英国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就能下降21%,心肌梗死发生率则下降14%。
然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不是越低越好。据美国“健康日”网站4月18日报道,芝加哥大学医学副教授阿尔伯特·黄博士带领其团队历时4年,追踪调查了7万余名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后发现,那些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值区的人死亡风险反而会升高。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低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由于他们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变差,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就会增加,从而面临更大的死亡风险。 值得提醒的是,约一半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即便是偶尔出现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感觉饥饿难耐等低血糖症 状,可能也需要做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来“侦察”一下是否被低血糖困扰。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出了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其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修订了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指标,从6.5%上调到 7%。对于这个指标,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较真,非降到7%不可。另外,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指标也可以适当地放宽些,一般来说,前者不超过8.1毫摩 尔/升,后者控制在11.1毫摩尔/升以下即可。
正确的控制血糖浓度,不应盲目的降血糖物极必反,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浓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合理调节血糖。
感冒了盲目输液的危害大
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国许多医院,许多情况下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有时,甚至只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是常有的事。其实,给感冒患者输液至少有下列四大危害。
首先,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其次,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再次,感冒通常是在急诊留察室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但现在输液患者一待就好几个小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夹杂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使病情加重。最后,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将之溶入1000多毫升的液体中静脉滴入,8~10小时滴完,药物的浓度并不均衡,抗菌效果也未必强于口服、肌注或分次静脉推注。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人就是就是自己会好,理论上可不用治疗。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不退,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再酌情输液不迟。
胃痛不要盲目
01、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2、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3、到医院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4、观察症状
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专家建议,认为自己有胃痛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因为上腹部一痛就断定为“胃痛”,急到医院诊察,告诉医生自己是“胃”痛,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是延迟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状的表象来形容病况,在经全面的诊断后,才能认定是否为“胃”的问题。
野菜不要盲目采食
野菜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野菜普遍含有丰富的野生粗纤维,它对去除体内污染物质、治疗便秘和防止结肠癌有特效。但野菜性“野”,采野菜要有选择,不能盲目采食。
不宜随意采食野菜。生长在山区路边、田边等地的野菜,由于自然生长未经人工栽培,不使用化肥,没有农药污染,但这些地方也容易受到汽车排放的有毒气体和生活废气的污染,不宜采食。
不宜过食野菜。有些地方空气污染严重,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含量明显提高。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野菜很容易把汞、铅等重金属吸收,人们服食不慎或服食过多容易造成重金属蓄积中毒。
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平常易发生过敏者,采食野菜应慎重。首次应少量食用,食后如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过敏或中毒症状,应停食野菜,并到医院诊治。另外,许多野菜,如野苋菜、柳树芽、野苜蓿和臭椿等,食用前必须用开水烫,再用清水漂洗几次,沥去苦水,方可烧煮食用;野菜不宜久存,要现买现吃,吃新鲜为好。
新生宝宝感冒该怎么办才好
如果病情很重的话,家长们也不要盲目的自行用药,一定要咨询下医生的建议对症用药。并且切记盲目的使用抗生素和输液。
另外,新生儿患流感容易转为重症,所以家长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以宝宝疑似流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带着宝宝去做相关的检查确诊,一旦确诊,要尽快的做看病毒治疗,最理想的情况是症状出现四十八小时之内开始,这是需要家长们非常注意的。
新生宝宝感染流感的症状有:突发性的发烧,咳嗽,流鼻涕,浑身无力等。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增加
气温骤降,脑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北京急救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最近一周120转运的脑血管病患者达到761例,较2007年同期的652例明显增加。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说,气温骤降是脑血管病发病的诱因,特别是平时血压高的人更易在气温骤降的过程中突发脑中风。另外,天气转冷,人们吃得多、活动少,这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诱发因素,“合理的饮食标准应该是七八分饱。”
很多老人喜欢在冬季时到医院进行预防性输液,医生认为输液预防不可取。输液的效果只能作用于输液期间,药物都有半衰期,药效过了,自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盲目输液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温馨提示:一旦出现脑中风的症状,如一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眼发黑,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并去能够治疗脑血管病的医院,越快越好。千万不要自己找药吃,也不要躺着休息或者等子女和家属前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