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危害更大
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危害更大
苹果型身材危害更大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和腰围均为评估肥胖的简易人体测量学指标。然而人们往往通过BMI来衡量肥胖的程度,从而忽略了腰围的增加对健康危险的指示作用。男性腰围大于或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或等于85厘米就可被定义为腹型肥胖。近来研究中发现,以BMI为判定指标的全身性肥胖和以腰围为判定指标的腹型肥胖,在多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不等同,其中腹型肥胖者患并发症的危险要比全身肥胖者大得多,这在我们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研究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腹型肥胖也可以说成腹腔内肥胖,腹腔内的脂肪与皮下脂肪有很大区别,其有害性及所释放出的有害因子都比皮下脂肪更多,更易使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因此危害更加严重。
有人观察了一组白人女性,发现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腹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机会是普通女性的10.3倍。苏州大学医学部在对2778名对象的追踪观察也发现,部分个体BMI降低的同时,其腰围可能并没有显著下降,甚至会升高;而BMI在升高的同时其腰围也可能降低。因此,仅仅通过体重来判定一个人是否肥胖是误区,容易将BMI正常但腰围高出正常范围的人划入低风险人群,但事实上这部分人的疾病风险依旧很高。
腹型肥胖者易损伤内脏
BMI和腰围反映了不同类型的脂肪蓄积程度,其中BMI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腰围主要反映腹部内脏脂肪堆积。内脏脂肪含量或内脏脂肪占总脂肪的比例的升高是健康危害的重要因素。内脏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糖尿病等病症。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还会导致体内毒素难以正常排除,从而产生多种化学物质,引发心脏病;内脏脂肪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导致动脉炎症等。此外,腹部脂肪还会压迫肺,从而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呼吸越困难,就越容易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甚至引发高血压。而许多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技术对人体内脂肪含量进行精确测量,验证了内脏脂肪含量较全身脂肪量对多种慢性疾病甚至死亡有更好的指示作用。
四肢肥胖原因是什么
四肢肥胖是什么原因,需要分两个部分来分析:上半身和下半身。
上半身肥胖原因
1.肌肉型肥胖:肌肉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因肌肉过度兴旺所形成的的肥胖。
2.脂肪型肥胖:脂肪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部位脂肪层过厚而肌肉少的肥胖。这种肥胖主要是因为缺少运动,热量摄人过多所形成的。
3.混合型肥胖:此类上半身肥胖状况最杂乱,一般综合了脂肪型、肌肉型等类型特色,属于此类型的上半身肥胖病人一般不容易瘦下来。
下半身肥胖原因
1.水肿型肥胖:水肿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因体液代谢循环不畅、积累水分太多而出现水肿景象的肥胖。形成水肿型下半身肥胖的要素,主要是身体循环代谢功用欠佳,大多数是因为淋巴液的阻滞、组织液不通所形成的,有的也受生理要素等的影响。
2.肌肉型肥胖:有此肥胖状况的人,一般是因为小时侯喜爱运动,到了青少年时期反而变得不爱运动,骤然下降运动量所形成的。
3.脂肪型肥胖:顾名思义,脂肪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脂肪层过厚而肌肉少的肥胖。这种肥胖一般出现在饮食不良及缺少运动的人身上,在上班族中也很多见。
4.混合型肥胖:此类下半身肥胖状况最杂乱,一般归纳了脂肪型、水肿型、肌肉型等类型特色,而大多数的下半身肥胖病人都归于此类型,这种类型的肥胖者,想要瘦下来相对来说会更困难。
肥胖标准
肥胖标准是什么?
国际卫生组织(who)肥胖标准: who对于超重的分类标准是以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为基础的,成人bmi在18.5~24.9范围为正常,≥25为超重,≥30为肥胖。但有学者指出不应采用who国际统一的分类标准,因为该标准是以欧美白人为基准而制定的。由于种族、所在国家和地区以及民族、地域的差异,标准也应有所区别。
亚洲肥胖标准:新制定的肥胖症亚洲指南提出,有研究表明体重指数正常上限24.9的世界标准,对于比于欧美人体型偏小的亚洲人来说过高,提出亚洲成人bmi在18.5~22.9时为正常水平,bmi≥23为超重,bmi≥30为肥胖,相对于who标准将亚洲人的正常体重指数上限降低了2个指数。
中国肥胖标准:中国流行病学者研究认为国人的肥胖的特点是体型小,指数小,肚皮大,危害大,根据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出中国成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20~22,bmi≥22.6为超重,bmi≥30为肥胖。此外,专家建议,腹型肥胖比例大是中国人肥胖的特点和潜在危险,国人体重指数超过25的比例明显小于欧美人,但腹型肥胖的比例比欧美人大。除了体重指数外,我国男性正常的腰围应控制在101厘米以内,也就是3.04尺以内,女性的腰围应控制在89厘米以内,也就是2.67尺以内。或腰围/臀围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腹型肥胖者,其危害与体重指数高者一样大。
四肢肥胖是什么原因
上半身肥胖原因
1.肌肉型肥胖:肌肉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因肌肉过度兴旺所形成的的肥胖。
2.脂肪型肥胖:脂肪型上半身肥胖是指腰、腹、背及上臂部位脂肪层过厚而肌肉少的肥胖。这种肥胖主要是因为缺少运动,热量摄人过多所形成的。
3.混合型肥胖:此类上半身肥胖状况最杂乱,一般综合了脂肪型、肌肉型等类型特色,属于此类型的上半身肥胖病人一般不容易瘦下来。
下半身肥胖原因
1.水肿型肥胖:水肿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因体液代谢循环不畅、积累水分太多而出现水肿景象的肥胖。形成水肿型下半身肥胖的要素,主要是身体循环代谢功用欠佳,大多数是因为淋巴液的阻滞、组织液不通所形成的,有的也受生理要素等的影响。
2.肌肉型肥胖:有此肥胖状况的人,一般是因为小时侯喜爱运动,到了青少年时期反而变得不爱运动,骤然下降运动量所形成的。
3.脂肪型肥胖:顾名思义,脂肪型下半身肥胖,是指下肢脂肪层过厚而肌肉少的肥胖。这种肥胖一般出现在饮食不良及缺少运动的人身上,在上班族中也很多见。
4.混合型肥胖:此类下半身肥胖状况最杂乱,一般归纳了脂肪型、水肿型、肌肉型等类型特色,而大多数的下半身肥胖病人都归于此类型,这种类型的肥胖者,想要瘦下来相对来说会更困难。
男人的腰臀比多少正常
成年男子腰臀比例如果超过0.9,患直结肠癌的风险将会增加一倍以上,这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日前公布上述最新统计数字。所以,男人的腰臀比不超过0.9才是正常的。事实上,测量肥胖的指数有很多,比如身高体重指数BMI,就可以用来衡量有否超重或肥胖。不过,卫生部公布的腰臀比例数据,却提醒人们注意检查自己的肥胖类型,尤其是对那些久坐不动的“大肚子男人”,更是一个警示。肥胖人群中,“腹型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脂肪大量堆积在腹部,也就是先胖肚子,这样对内脏来说更容易沉积脂肪,危害更甚于全身肥胖,也更容易增加肠癌的患病风险。
肚子上的赘肉的危害
为何肚子上的脂肪危害更甚
和体内其他部位的脂肪相比,腰部脂肪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一旦腹腔内脂肪积蓄过多,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血液,造成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导致血管腔变窄、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腹部脂肪多,会引起脂肪代谢异常,导致高血压和血脂紊乱;还会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糖尿病。而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等都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瘦腰好办法:合理运动+健康饮食
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男性腰围上限是102厘米、女性为88厘米。由于中国人体型较西方人偏瘦,所以腰围上限相应下降为,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如果腰围超过了这个上限,就属于腹型肥胖了,除了定期接受体检外,还需要采取“瘦腰”措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腹型肥胖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外,大多数人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当,长期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不平衡所致,所以“瘦腰”的最好办法就是合理运动和健康饮食。腹型肥胖者每天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远离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低盐饮食,还要戒烟限酒。
小儿肥胖症的相关类型有哪些
一、肌肉型肥胖,肌肉型肥胖者是属于肌肉发达型肥胖,虽然捏起来的赘肉不多,但是肌肉上附着了许多脂肪。通常会有此肥胖情况的人,多半是小时候喜爱运动,但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却减少了运动量,产生的肥胖情形。
解决办法:肌肉型肥胖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慢慢利用运动来改善自己肥胖的情形,唯有靠慢慢恢复的运动,才能解决肌肉型下并身肥胖唷!
二、浮肿型肥胖,浮肿型肥胖是属于水份太多的肥胖者,也就是说,以手指头按压皮肤后放开,皮肤会暂时凹下的状况,那么就是属于浮肿型肥胖。造成浮肿型肥胖的原因在于淋巴液的停滞、组织液流动不顺或生理因素等原因。
解决办法:浮肿型肥胖必须要配合利尿、流汗等方法进行改善。严重的话还必须看医生唷!因为,浮肿型肥胖就是身体出了问题,造成循环不顺唷!
三、脂肪型肥胖,脂肪型肥胖者,就是以手指捏起自己最胖的地方可以整块抓起来,此型肥胖者多半全身都会附着脂肪。
解决办法:就是最好全身性的减肥,首先,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安排适当的减肥计划。
四、混合性肥胖,此种肥胖者最复杂了,结合了脂肪型、浮肿型、肌肉型等类型,而大部份的下半身肥胖表者都是属于此类型,所以,此型肥胖者当然不容易减下来。
肥胖的类型有几种
依照肥胖的形成原因分: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 营养超标、运动不足、心理行为等95%比例
继发性——源 自某种疾病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5%比例依照脂肪分布分类: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
腹部型肥胖危险>;臀部型肥胖
腹部型肥胖——男多
臀部型肥胖— —女多
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分: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多细胞性肥胖——发生儿童期,数量增加2~4倍,约4200万-1.06亿
大细胞性肥胖——细胞体积增大,与正常人大小差别为40%,成人多。
中心型肥胖危害最大
1.中心型肥胖易致脂肪肝
腹部是肝、胰、胃、肠道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当腹部肥胖,过多的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会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
2.中心型肥胖导致糖尿病
腹部肥胖会影响新城代谢,影响糖分的消耗吸收,容易导致糖尿病。
3.中心型肥胖增大患癌症的风险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Giovannucci及其他研究人员曾对40~75岁之间的健康男性(n=47732)进行前瞻性队列调查研究发现,腰围与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关,腰围≥109cm较<89cm者大肠癌危险增高2.56倍。也就是说,腰腹肥胖的人群更易患得大肠癌。除了大肠癌,中心型肥胖还会增加子宫癌、肝癌等癌症的患病风险。
4.中心型肥胖增大患心脏病可能性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个报告表示,腹部肥胖可能会引起突发的致命心脏病。腹部肥胖会影响心脏功能,影响体内供血,其中包括大脑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