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 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风险

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 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风险

抗菌药物在婴幼儿人群中的使用相当普遍,有研究显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增加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肠道菌群失调和菌群多样性的破坏也与T1DM的发生有关。

儿童糖尿病怎么治疗

1、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一经确诊常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由于儿童糖尿病患儿胰岛残余B细胞功能有差异,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要注意个体化。

2、运动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都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对儿童糖尿病的病情控制有良好作用。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包括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3、心理治疗和教育。这是儿童糖尿病患儿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包括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予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能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

儿童竟然也会患糖尿病

4-6个月食用固体食物最佳

患1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与患者是否较早(小于4个月大)及较晚(大于6个月)开始接触固体食品有关系。育儿专家建议,开始给婴儿食用固体食物的年龄应介于4-6个月。

固体食物吃太早的危害

育儿专家指出,让婴儿开始吃固体食物的时间过早或过晚,都有可能增加他们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同时,国外母婴专家也提到,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而增长最快的是5岁以下的儿童患者。

在育儿的过程中,给宝宝开始食用食物的最佳时期,是4~6个月左右。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不宜过早的给宝宝食用固体食物。妈妈们,你们可要记住了哦。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认为这种疾病只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是儿童也会患上糖尿病,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儿童糖尿病的症状。

儿童患糖尿病症状表现通常为起病急或突然。儿童糖尿病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而成人糖尿病多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儿童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比较典型。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吃、多尿,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相似,起病比较慢,血糖逐渐升高,孩子一般是小胖墩居多。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病情进展多较缓慢,甚至多无明显症状或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糖尿病对儿童的身体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影响,破坏着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健康,关注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尽量让他们远离造成疾病的各种因素,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胰岛细胞损害严重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病情进展多较缓慢,甚至多无明显症状或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起病急或突然

儿童糖尿病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而成人糖尿病多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多一少”症状典型

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吃、多尿,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相似,起病比较慢,血糖逐渐升高,孩子一般是小胖墩居多。

糖尿病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

如果母亲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话,孩子将来患上糖尿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到4倍,且妈妈的终身糖尿病几率也大于50%。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龄化

简单地说,糖尿病就是血液中葡萄糖堆积过多的疾病,属于需要纳入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疾病之一。据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深圳2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发病率为6.2%,较全国的9.7%要低,但与1998年相比增加了47.6%。

同时,随着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不断上升,原本只在成人身上发生的2型糖尿病也出现了低龄化。“过去孩子得的几乎都是胰岛素分泌异常的1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的队伍中也出现了孩子的身影,并有可能在总发病率上超过1型糖尿病。”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路告诉记者,除了肥胖以外,遗传和母亲孕期营养过剩,也是造成儿童2型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专家表示,“现在医学界认为,疾病是由基因、宫内环境、出生早期营养和成年期生活习惯4个因素决定的。”正常体重的母亲孕期增重如果超过16公斤,那么就涉嫌营养过剩,不仅会造成自身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而且高糖的宫内环境,还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

儿童喝大量碳酸饮料致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患者约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5%,并且发病率在逐年增高。1型糖尿病患儿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2型糖尿病患儿的发病主要与生活环境、日常习惯、饮食等外界因素有关,大量饮用碳酸饮料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儿童可能因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日常缺乏体育锻炼而引起肥胖,由于肥胖可以引起机体胰岛素抵抗而诱发2型糖尿病。多吃高脂肪食物,饮用碳酸类饮料是引发肥胖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饮用含糖碳酸饮料,可以使儿童的血糖水平急剧升高。

儿童非常喜欢甜味的饮料,碳酸饮料大部分都味道甘甜,由于儿童对于饮食没有节制的能力,会因为喜欢碳酸饮料的味道而不加节制地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让人更愿意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其中含有的焦糖成分会引起人体内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因此儿童的家长应尽量减少提供碳酸饮料,可以改为乳酸菌饮料、奶制品或豆浆。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不但可以减少儿童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还有利于控制儿童的体重,减少将来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风险。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成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病情进展多较缓慢,甚至多无明显症状或糖尿病症状不典型。

儿童糖尿病起病急或突然。儿童糖尿病一般它起病较快,糖尿病症状常常突然出现。由于起病急,家长往往能回忆起症状开始的具体时间。而成人糖尿病多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儿童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儿童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紊乱,缺乏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旦发病,几乎100%的病例都会出现多饮、多吃、多尿,孩子一般偏瘦;而2型糖尿病,和成人糖尿病相似,起病比较慢,血糖逐渐升高,孩子一般是小胖墩居多。

多需用胰岛素治疗。儿童如患1型糖尿病,发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已较严重,因此,确诊以后必须马上开始胰岛素治疗以维持生命。胰岛素治疗是儿童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措施,当然仍应同时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精神心理疗法等综合性疗法,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儿童缺少维生素D有患糖尿病风险

芬兰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表明,肥胖、发育过快和缺少维生素d将明显增加儿童患幼年型糖尿病的风险。

芬兰研究所专家日前发表的有关幼年型糖尿病成因的研究报告指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以来,芬兰1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了3倍,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发育太快和摄入的维生素d不足可能是幼年型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1000多名芬兰儿童参加了他的调查。

3岁以上的肥胖儿童在15岁以前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2倍。这些儿童摄入的维生素d普遍不足,加上肥胖和发育过快等因素,肌体便开始出现损坏生产胰岛素的细胞。

这位专家认为,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幼年型糖尿病的发生,应该给儿童定期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这对婴儿尤为重要。根据统计,哺乳期儿童如果不补充维生素d,他们患幼年型糖尿病的几率比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高出7倍多。

目前,芬兰共有大约18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幼年型糖尿病患者将近3万人,按人口比例计算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变

糖尿病控制不好、病程长可致生长落后、智能发育迟缓、肥胖、满月脸、肝 脏肿大,脂肪肝、性发育落后等,称为“Mauriac综合征”,也称“糖尿病性假性 侏儒”,是1型糖尿病长期未获得足量的胰岛素治疗所致。随着医疗水平的 不断提高及中长效胰岛素制剂的广泛应用,儿童1型糖尿病已能得到很好的 控制,Mauriac综合征已很少见到。但在一些低收入、偏远山区家庭中,因不 能按时定期随访,Mauriac综合征仍有发生。

儿童缺乏维生素D不仅患佝偻病

我们或许知道,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孩子患上佝偻病,轻微会出现夜间睡眠不安,容易惊醒,严重的今后出现“O型腿”或“X型腿”。你可能不知道,宝宝缺乏维生素D带来的害处还很多,佝偻病只是维生素D缺乏的冰山一角。

1. 维生素D功能

维生素D的是人体的一种激素,作用的范围广泛,包括机体的大多数组织器官包括成骨细胞、结肠、淋巴细胞、β-胰岛细胞,在体内有着不可低估的生物学功能。

2. 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1)影响钙吸收,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宝宝出现佝偻病;(2)会导致婴幼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3)会增加儿童孤独症的发病风险;(4)影响各器官的发育包括大脑及认知;(5)有研究表现,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青少年肥胖有关系;(6)维生素D缺乏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风险。美国波士顿乔思林糖尿病中心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中,同时罹患维生素D缺乏症的人比例高达近75%。

3. 宝宝如何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

(1)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母乳中含有维生素D较低,从出生2周最好常规补充维生素D。如果乳母营养均衡,可以选择补充纯维生素D,也可以选择鱼肝油(同时含有维生素A,D)。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饮食结合不够合理,或乳母处于相对落后的农村,那么宝宝最好选择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也补充了维生素A,何乐而不为?

(2)奶粉喂养的宝宝,由于奶粉中已经强化了维生素D,但不同品牌的奶粉强化的维生素D可能有差别。一般情况下,每摄入1000ml奶粉,可以获得400 IU维生素D。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能够摄入500ml的奶量,就能从奶粉中获得大约200 IU的维生素D,只需要再获得200 IU就不会缺乏。在夏季通过适度晒太阳就不能补充维生素D了,如果在冬季,可以隔天补充1粒400 IU的维生素D制剂也是可以的。但常规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也是安全的。

(3)但如果宝宝需要800 IU的维生素D作为治疗剂量时,服用2粒鱼肝油持续时间较长则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的过量,这种情况则可以各服用1粒或服用2粒纯维生素D。

(5)2岁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获得较多的维生素D。但是,如果在冬季,或持续的阴雨、雾霾天气,通过晒太阳获得的维生素D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隔三差五给孩子补充点维生素D。或者选择强化的维生素D的奶类,如配方奶等。

4. 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会中毒吗?

很多家长担心吃维生素D会中毒,不敢给孩子吃,有些甚至已经诊断为佝偻病的孩子,由于家长的误解没有听从医嘱,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其实,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可以长期服用,不会引起中毒。

5. 晒太阳可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吗?

维生素D既可以从膳食中来,也可以通过皮肤的合成。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经常晒太阳,就能获得非常廉价的维生素D,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幼儿来说,不好保证通过单独考晒太阳获得足够维生素D,但还是推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量晒太阳。孕妇在孕期缺乏维生素D也可能会影响到宝宝,造成宝宝出生就已经患上了佝偻病。成人如果户外活动少,也同样会存在缺乏维生素D的问题。

6. 维生素D什么时候吃好?

作为常规补充,在哪个时间吃,人体都能够吸收。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暂时不用时会储存起来,以备随时调用。但是,维生素D最好不要和钙补充剂放一起吃,不然钙吸收太多,可能会造成短时间的高钙血症。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乳母每天每日摄入维生素D为400单位(10μg),而孕妇和儿童人群中缺乏维生素D的问题值得关注。孕妇缺乏维生素D,不但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还会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而儿童缺乏维生素D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佝偻病,还可能会增加感染、1型糖尿病的风险。

儿童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儿童糖尿病的原因按1型和2型不同的因素导致。糖尿病是血桨葡萄糖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代谢异常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在1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2型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与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不同民族、女性青春期、小于胎龄儿、母亲患妊娠糖尿病所生的儿童等因素有关。肥胖是儿童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关推荐

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

剖腹产孩子更易得糖尿病

“之所以做这项研究,是因为我国剖宫产率实在太高了。”刘建蒙教授直言不讳地说。剖宫产本来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推荐,人群剖宫产率不宜超过10%~15%。然而,近20年,许多国家剖宫产率持续上升,远超推荐水平。剖宫产多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没有明确临床指征的情况下,母亲要求剖宫产。“这一点在我国尤为突出,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英国,母亲要求剖宫产占全部分娩的1%~2%,在美国约3%,而我国部分地区高达20%,为全球最高。” 为了规范剖宫产,英国和美国

糖尿病的分类是什么

糖尿病在当今社会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家应该及早的预防。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

儿童糖尿病如何分类

⑴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期或青春期,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需用胰岛素治疗,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型糖尿病多表现为急性起病,酮症倾向,伴或不伴肥胖,有自身抗体,依赖胰岛素,可见于任何种族。病人可以很小发病,可因很严重的合并症而被发现,也可因查体偶然发现。 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 ⑵2型糖尿病本多发于成年人或中老年人,是由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2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有家族性肥胖史)、高脂饮食、长期久坐的青

8个常识让你了解糖尿病

1、很多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和高血糖往往具有家族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约有45个。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内科主任丹尼尔·洛伯博士表示,胰岛素抵抗来自体内的“节俭基因”,目的是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今食物量充足,这种基因就会导致糖尿病。近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得糖尿病,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2、心脏病病因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三大风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它们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洛伯博士表示,体重超标和久坐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多种

是不是只有肥胖的孩子才会患糖尿病

有的家长认为“肥胖的孩子才会得糖尿病,我们家的孩子这么瘦,是不会得糖尿病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肥胖的孩子会得糖尿病,但是瘦小的 孩子也会得糖尿病的。儿童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是与肥胖相关的,而1型糖尿病与肥胖无明显相关。所以,瘦小的孩子也会 得糖尿病,只是类型不同。

糖尿病能不能治愈呢

很多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得了糖尿病后,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糖尿 病能不能治好啊? ”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胰岛卩细胞破 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不能停药,虽然在病 程中,有一段“蜜月期”,可能会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不用胰岛素治疗,但随着 胰岛卩细胞的不断破坏,最终仍需胰岛素替代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是 由多方面因素造成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初期,可能仅通过 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就能控制血糖,但随着病情加重,需加用药物治疗,如降 糖药、胰岛素。所以2型

糖尿病发病后带来了哪些症状呢

1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其显著的病理特征是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量显著下降或缺失。1型糖尿病起病迅速,一般发病年龄小于30岁,“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典型,体型多消瘦。由于身体内部胰岛素缺乏,容易出现酮症(胰岛素缺乏时体内产生的酸性物质)或酮症酸中毒;同时可能合并其他与免疫紊乱有关的疾病。尽管1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但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 2型糖尿病占我国糖尿病人群的90%以上,通常中年起病,其显著的病理特征为胰岛素调节葡萄糖能力的下降,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2型

I型糖尿病症状

I型糖尿病3个特点 第一特点:此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除了儿童之外,实际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特别是更年期。 第二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发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十分明显,有的患者首发即有酮症酸中毒。 第三个特点:1型糖尿病的是最终将无一例外地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原来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感染、饮食失控、胰岛素治疗中断等。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一方面与胰岛素的绝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相对或绝对增加有关。如生长激素,有动员脂肪分解,导致大量生酮氨基酸的产生及高血糖素等。 酮症酸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昏迷、呼吸急促深大、口唇樱红、呼气有烂苹果味、血糖升高,大多大于16.65mmol(300mg/dl),血酮升高,尿酮体阳性,血ph下降,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国内有人报告小儿糖尿病,合并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