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五疗”齐上治多发性硬化

“五疗”齐上治多发性硬化

1、锻炼疗法应从疾病的早期就开始锻炼,以恢复和维持受损的肢体运动功能。健侧肢体可帮助患肢活动。每日锻炼2~3次,每次20分钟至1小时。学会有节律地深呼吸可改善心血管功能状况。

2、作业疗法可有针对性地安排患者做木工、练编织、练书法或绘画;并多加练习穿衣、洗梳、吃饭,使用辅助设施等。

3、言语疗法对患者的各种言语障碍进行矫治,帮助其恢复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训练其面部肌肉、舌头肌力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

4、营养与饮食疗法不宜吃的食物奶制品、糖、咖啡、巧克力、番茄酱、醋、酒、谷物、过度调味的食物、辛辣食品、罐头、冷冻食品等不宜吃;最好的办法是停食敏感的食物1个月,然后再重新食用,并观察是否刺激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宜吃的食物如向日葵、橄榄、芝麻油、菠菜及大多数的鱼类。可补充鱼肝油和大剂量维生素。预防便秘多摄取纤维素以避免便秘。定期饮用新鲜柠檬汁清肠。

补充营养素亚油酸、烟酸、葡萄糖酸、嗜酸茁(可调节肠道菌群)、钙及镁(箝合剂)、蛋白质、樱草油、海带、辅酶q10、锗(ge-132)、卵磷脂等均可考虑选用。

5、其他针灸、推拿、按摩、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光疗法和超声波疗法等也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选用。

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近年来的治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治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1. 皮质激素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首次大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mg/d,3~5天),后口服较大剂量泼尼松(强的松)能有效的缓和急性或亚急性MS以及视神经炎,能够缩短其病程。如不能静脉用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可用口服泼尼松(强的松)代替,从 60~80mg/d开始,这样可避免住院治疗。对于严重的发作,特别是脊髓炎对大剂量静脉用药反应更快。

Beck等在视神经炎临床治疗实验报告中告诫:在急性视神经炎的治疗中避免用口服。这项457例视神经炎随机、对照性研究发现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后跟随口服泼尼松(强的松),虽在第6个月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别不大,但的确加快了视力的恢复。然而,单独口服(强的松)治疗,视神经炎再发的危险性增高。对鞘内注射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的疗效争论很大,一般不推荐这种治疗方法。

提倡将皮质激素的治疗限制在3周内,如果症状反复,延长减量过程。这种短期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个别可出现抑郁或躁狂症状。疗程达数周以上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高血糖和糖尿病失控、骨质疏松、髋关节无菌性坏死、白内障和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活动性结核。适当补钾是必要的。作者认为类固醇激素隔天疗法益处不大,而短期每天一次大剂量冲击疗法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复发,这样对激素的耐受性也比长期口服用药好。

多发性硬化治疗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根治多发性硬化的措施,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急性期炎性脱髓鞘病变进展,避免可能促进复发的因素,尽可能减少复发次数。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造成的痛苦。

(一)病因治疗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类固醇

是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能改善轴索传导,促进血脑屏障的恢复,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的病程,但不能防止复发,且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疗效不住甚至无效。临床常用药物有:①甲泼尼龙:显效较快,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较小,近来有取代其他类固醇制剂的趋势,主张大剂量短程疗法,以10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3~4小时滴完,每天1次,连用3—5天为1个疗程,继之以泼尼松60mg/d口服,12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应常规补钾和使用制酸剂。②ACTH:以80U/d开始,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1周;依次减量为40U/d,4天,20U/d,4天;10U/d,3天。⑧泼尼松80mg/d 口服1周;依次减量为 60mg/d,5天;40mg/d,5天;以后每5天减5mg,4~6周为1个、疗程。④地塞米松30—40mg加入生理盐水50ml缓慢静脉推注,5分钟内注完,短时间内使血药浓度达峰,1~2次可望控制急性发作;但应注意设药不良反应较大,半衰期较长,对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较大,为避免复发可在第l、3、5、8和t5天注射5次;也可用地塞米松5mg加甲氨蝶呤5mg鞘内注射,对急性发作和重症者效果尤佳,可于1周后再注射1次。

2.干扰素(IFN)

两种重组的IFN-β,即IFN-1a和IFN-βlb均已作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推荐药物在美国和欧洲批准上市。使用剂量为IFN-βla 30μg每周肌内注射1次,或IFN-βlb0.25mg,隔日皮下注射1次,持续2年。有相当数目接受IFN-βlb治疗的病人产生中和抗体,使临床疗效减退;半数病人在治疗初期可出现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红斑、发冷、发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嗜睡、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3.共聚物I

Glatiramer Acetate(GA)是种人工合成的多肽混合物,可以与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MHC)高亲和力结合,抑制MRP特异性T细胞激活,同时诱导Thl细胞向Th2细胞转化。对复发摆解型MS能降低复发率,尤对于用干扰素-β出现中和抗体而疗效消退的病人有效。通常剂量为20mg/d,疗程长达2年。不良反应少,约15%的病人在注射部位有些反应,部分病人在用药时刻有胸痛、心悸或呼吸困难,持续30分钟左名。

4.免疫抑制剂

常规的免疫抑制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能减轻多发性硬化的症状,但对于MRI显示的脱髓鞘病灶无减少趋势且全身不是反应大,目前已较少应用,仅用于精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①硫唑嘌呤: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缓解病情的进展,降低多发性硬化的复发率,但不影响致残的进展,剂量为2mg/(kg·d)口服,治疗2年;②甲氨蝶呤:每周7.5mg 口服,治疗2年,对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复发的预防有一定的疗效;③环磷酰胺:常用来治疗快速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目前主张小剂量长期方案,口服50mg,每天2次,维持l年,出血性膀胱炎、白细胞减少等为其常见的不良反应,④环孢素A:是强力T细胞激活免疫抑制药,间接影响抗体生成,用药2年可延迟完全致残时间,剂量应在2.5mg/(kg·d)之内,为减少毒性可分2~3次口服,疗效略优于硫唑瞟呤。

多发性硬化症怎样治疗

一、西医

1、西医治疗

1、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可缓解症状。甲基强的松龙1g/d静滴,5-7天后改为强的松30-40mg/d顿服,逐渐减量直至停药。硫唑嘌呤(2mg/kg/d)长期治疗(平均2年)对控制病情有效。

2、神经营养药物:胞二磷胆碱(250mg肌注1次/d)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DFGF1600u 肌注1次/d)可酌情选用。

3、对症治疗:对痛性强直发作、三叉神经痛、癫痫发作者可用卡马西平0.13次/d,痉挛者可给安定等。

4、蜂针疗法:

美国蜂疗专家姆拉兹(1993年)报道,他用蜂蜇治疗两名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妇女(年龄42岁),以后他又治疗了数例该病患者,疗效都很好。他指出疲劳是多发性硬化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经过蜂针治疗以后,这种最初的症状消失。其它症状有的随后很快消失,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治愈。

伦纳德等人(1986年)在肌强直畸形病人的肌肉中曾检测出蜂针液神经肽(蜂针液明肽)的受体,这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蜂针液的一些成分,如肥大细胞脱颗粒肽及蜂针液神经肽,有与具有高度亲和力的神经及肌肉膜的受体结合的能力,这样的分子在药理上可作探针用,即这种物质可用于特殊蛋白质的定位。

二、中医

1、平复汤 适用于巩固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和预防复发。

黄芪、生鳖甲各12~15g,党参、女贞子、白芍、麦冬、茯苓、生地黄、枸杞子、知母各10~12g,柴胡、黄芩各9~10g,当归、白术、制半夏各8~9g,炙甘草3~5g,大枣8枚。每周服2~3剂。陆曦等用本方治疗30例,坚持平复汤治疗者,经3~13年(平均6年)随访观察,结果除2例因外感后各出现1次症状反复者,其余均未复发。(陆曦,李智文,王华燕,等.中医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研究.中医杂志,1995<7>:417)

2、健步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7)

组成:黄柏,知母,熟地黄,当归,白芍,牛膝,豹骨,龟甲,陈皮,干姜,锁阳,羊肉。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多发性硬化属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下肢痿软、步履艰难者。

用法:每次9g,每日2次。

多发性硬化预后

1、注意饮食

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做到平衡膳食对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很重要。患者应该保证平衡饮食,不挑拣,多种类。有证据表明,鱼肝油、植物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预防多发性硬化复发的作用,所以同心血管疾病一样,建议患者采取低脂、高纤维膳食。

2、注意休息

患者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包括先后顺序,以便节约体能。有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的应先做,能缓做的可以推迟到明天或后天再做。有的事情并不是每天必须做,一天完不成延长时间分开做,什么时候和怎样去做应从不引起疲劳和节能考虑。一个人不能完成或勉强能完成的事情,最好有他人帮助完成,避免体能过度消耗。

3、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常使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或用小剂量激素维持,而激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患者的食欲,这时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食量,以避免诱发肥胖,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胃酸分泌增加,对消化道黏膜具有不良作用,所以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有的患者需要在使用激素的同时,使用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

多发性硬化的鉴别

首发症状有视力减退(单眼或双眼)、复视或眼外肌麻痹,单肢或多肢麻痹,感觉异常,共济失调,尿便障碍,智能或情感改变等。儿童早期发病者症状常不典型,可表现为弥漫性脑病、脑膜反应、脑水肿、惊厥发作及意识障碍。眼底检查多数正常,也可见视盘炎改变。小脑征、锥体束征和后索功能损害都较常见。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意向性震颤同时出现即所谓Charcot三联征,如能排除其他小脑疾患,则可认为系本病引起。核间性眼肌麻痹及旋转性眼震颤也是高度提示本病的体征。多发性硬化发病常从某一局灶性症状开始,随后或同时出现另外一个或数个与前一症状无明显关系的症状,即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多个病灶,从而表现为本病的临床特征。

多发性硬化可以分为如下几型:

温和型:此类病例常局限于一次典型发作,并且没有持续性功能丧失。最常见症状为肢体麻木和因视神经感染引起的暂时性视力障碍,大约20%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属这种温和型。

复发——缓解型:此型及下一型均源于有再发作、再缓解的发作缓解周期,这种类型病例包括突然的具有很强破坏力的发作,紧接着几乎是完全缓解的时期,大约25%多发性硬化病人属于此种类型。

复发——渐进型:这种类型的病人,发作不太严重,但亦不能完全康复,许多的周期性发作累积效应可慢慢导致某种程度的功能不全,这是多发性硬化中最常见类型,数量约占全部病人的40%。

慢性——渐进型:这种多发性硬化症类型病人很快被致残而且没有缓解期。此类病人数量占全部病例的15%。

应该如何治疗多发性硬化

到目前为止根治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治疗方法。对于疾病所带来的症状如僵硬、痉挛、疼痛、大小便机能失常等,药物及复健的治疗都可使症状改善。近来则有贝它干扰素对于减少复发的次数及复发时严重程度的报告。许多医师也发现,抱持着乐观态度的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患者,往往能享受更丰富的生活,及更容易得到症状的改善。

对多发性硬化治疗必须遵守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向非多发性硬化病人说明本病的性质和前景,告诉他们所患并非不治之症,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避免劳累,防止感染。了解病情有无发展。同时要劝告患者不必四处求医问药,以免浪费精力和财力。

虽然到目前为止彻底治疗多发性神经硬化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被发现,但是对于控制病情及疾病所带来的后遗症仍有许多的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多发性神经硬化症已有了成熟的诊断标准,主要有3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第一,脑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检测;第二,脑积液检查,这主要是检查免疫指标;第三,对视觉、听觉等进行诱发电位检查。

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疾病。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甚至相当高级医院的专科大夫对多发性硬化缺乏全面认识,防治不当。如遇病情复发,只是简单地对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治疗,最终不仅不能控制复发,而且还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给多发性神经硬化症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多发性硬化的锻炼

在急性复发期,适宜做被动的物理康复,病情明显改善后,可做主动锻炼,但负荷不宜太重,应该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干工作或操作家务时,应该做到劳逸结合。

现实生活中,患者根据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需要,轻重缓急安排先后秩序。举例如下:

首先,注意节约体能。患者每天要有计划表,恰当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或工作,包括先后顺序,以便节约体能。有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的应先做,能缓做的可以推迟到明天或后天再做。有的事情并不是每天必须做,一天完不成延长时间分开做,什么时候和怎样去做应从不引起疲劳和节能考虑。一个人不能完成或勉强能完成的事情,最好有他人帮助完成,避免体能过度消耗。

比如在准备三餐时,可以提前把所需要的各种配料收集全,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然后坐位进行,力争做到从原料到成品流水线样一次完成。洗衣和亮晒衣服时,一次不必太多,熨衣服时可坐位完成。

相关推荐

孕妇多补VD婴儿少患病

一位英国专家极力主张,孕妇应补充维生素D来保护她们的后代,使其不患多发性硬化症。 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在苏格兰5月出生的婴儿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较高,而11月份出生的婴儿患此病的危险最低。该研究对来自苏格兰和加拿大的2.9万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认为,母亲在怀孕期间是否晒太阳可能会影响孩子长大后的神经发育。去年,一项长达20年以18.5万名美国女性为对象的研究发现,补充含有维生素D的复合维生素者,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危险会减少40%。 据多发性硬化症国际基金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50万人患多发性硬

怎样多发性硬化

近年来的疗实验大多基于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临床对照研究证明,只有促皮质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环磷酰胺和干扰素(β-干扰素)对改善临床和MRI病损作用良好。在抗炎因子的干预下,患者从每次发作中恢复的速度加快。但在急性恶性型MS,大部分患者抗炎疗是无效的;少数患者疗效仅能维持1个月余。尚不能证明类固醇激素能缩短整个病程,或者能够预防复发,所以对其长期的疗效难以定论。 关于皮质激素的应用剂量,首次大剂量是至关重要的。静脉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500

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诊断MS必需的进一步证据也不相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类情况 临床表现:≥2次临床发作a;≥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b; 2.第二类情况 临床表现:≥2次临床发作a;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 诊断MS必需的进一步证据: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1)MS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d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 (2)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a。 3.第三类情况 临床表现:1

多发性硬化症与性生活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青壮年时期易患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呈进行性衰弱,往往造成感觉和运动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障碍。通常影响年轻人的一生,病情也以进行性加剧也可以缓和平稳,或呈现波动和复发。多发性硬化病人可以经历多种性功能障碍,调查表明大多数非卧床的和不需要他人帮助的病人普遍存在性问题,40-50%的女性具有性功能障碍,如68%的人感到疲倦,48%具有感觉减退,41%性欲减退,37%高潮减少,37%无高潮,35%性唤起困难,21%经常发生泌尿系感染。 多发性硬化病人的心理发展有何改变呢?

多发性硬化症主要特点

肢体无力 最多见,大约50%的患者首发症状包括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运动障碍一般下肢比上肢明显,可为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其中以不对称瘫痪最常见。腱反射早期正常,以后可发展为亢进,腹壁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阳性。 感觉异常 浅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躯干或面部针刺麻木感,异常的肢体发冷、蚁走感、瘙痒感以及尖锐、烧灼样疼痛及定位不明确的感觉异常。疼痛感可能与脊髓神经根部的脱髓鞘病灶有关,具有显著特征性。亦可有深感觉障碍。 眼部症状 常表现为急性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多为急性起病的单眼视力下降,有时双眼同时受累。眼底检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症的介绍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本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 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地理位置自身免疫反应等有一定关系。 分型 目前公认MS临床分型 1.复发缓解型MS(RRMS) MS的最常见病程类型,80%MS患者发病初期为本类型,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均基本恢复,不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典型发展过程呈慢性或间歇性,对肌体的影响可由有关的较小的躯体烦恼发展至较大的主要功能的丧失。病的根源在于电生理问题。通常,肌体内的神经被一种称作髓鞘的脂质包裹绝缘,只允许“神经信号”这种电冲动通过。多发性硬化(MS),发生于这种保护鞘的炎症,或于某处的环形破坏使电流回路损坏时。这种髓鞘破裂的结果可能导致肌肉协调性丧失,视力减弱,功能失控。 初始损害——最早可发生于青少年,可以表现有简单、轻微的症状,甚至不被发觉。症状可不明原因地暂时减轻或消失,但复发很常见。尽管通常经过

多发性硬化症是绝症吗

最早的损伤是轻微的,持续仅仅数天,以后是一段很长时间的缓解期(也许数年),直至下一次发作症状非常多样化,它们包括: 1、视力模糊或复视,或不自主的眼球运动。 2、疲乏无力,僵直(痉挛状态)或一处或多处肢体麻木。疲乏:是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持续的疲劳与神经功能丧失的水平,或MRI显示的损伤没有关系,但却与精神抑郁有关。 3、发生于1个或多个肢体周围或躯干部位的麻刺感、针刺感、重压感,一种像被箍住样的绷紧感。 4、乏力,多发性硬化症有哪些表现?表现为轻度疲劳感,或非常严重的筋疲力尽感。疼痛:据报道,许

多发性硬化症的分型

目前公认MS临床分型: 1.复发缓解型MS(RRMS) MS的最常见病程类型,80%MS患者发病初期为本类型,表现为明显的复发和缓解过程,每次发作均基本恢复,不留或仅留下轻微后遗症。随着病程的进展多数在5~15年内最终转变为SPMS。 2.继发进展型MS(SPMS) RRMS后的一个病程类型,表现为在复发缓解阶段以后,疾病随着复发不能完全缓解并留下部分后遗症,疾病逐渐缓慢加重的过程。RRMS患者中约50%在10年内/80%在20年内转变为本型。 3.原发进展型MS(PPMS) MS的少见病程类型,10%~

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较为公认的观点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自身反应T细胞被一种白质抗原致敏。这种自身反应T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和非特异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起导致髓鞘的破坏。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也起着某些作用。 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髓鞘的病变则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一般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错把髓鞘当成外来物质而加以破坏。个人体质或病毒都有可能促成这种免疫反应;有些证据表明,它是病毒慢性感染引起的,使对神经起绝缘作用的脊髓鞘受到损害,导致脑和